12歲少年殺母,孩子你怎麼了……

2018年12月2日,週日。晚飯後。我發現大兒子又抽菸了。他才上六年級,為什麼這麼不讓我省心!我氣不打一處來,隨手抽起皮帶就往他身上來了幾下。“再讓我看見你抽菸,我就往死裡揍你!”我警告他。這孩子突然抬起頭,用悲愴又帶著兇狠的眼光死死盯著我。旋即,他回身走進廚房,抄起一把菜刀向我走了過來......倒下的那一瞬間,我的腦海裡一片空白: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朋友圈被這麼一個新聞刷屏:

12歲男孩持刀弒母:共砍20餘刀,事後拿母親手機給老師請假。


12歲少年殺母,孩子你怎麼了……


12歲少年殺母,孩子你怎麼了……


死去的,是兩個男孩的媽媽。

孩子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對2天前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

在母親死亡後,男孩並沒有驚慌失措。

他帶著2歲的弟弟吃飯、睡覺,似乎什麼都沒發生過:

甚至拿母親手機給班主任發請假信息。

原信息是:“老師,***明天請假行不?他感冒了。”

恐懼感,是大家的第一反應。


12歲少年殺母,孩子你怎麼了……


網友們的意見一邊倒:反社會人格!魔鬼不分年齡!就是給他慣的!

可是,我們要怎麼說這樣恐怖的孩子呢……

六年級的孩子就抽菸,班裡的同學告訴記者,他性格孤僻,不太願意和大家一起玩耍。

據鄰居說,母親不是第一次打孩子。皮鞭、掃帚,是家常便飯。

沒有父親在身邊,一個母親的生活壓力有多大?孩子在做出這個行為之前,是不是已經積累了無窮的恐懼感?

但,暴力的源頭是恐懼

是積累了多少對母親的恐懼感,才逼著這個孩子毫不猶豫抄起了菜刀?


12歲少年殺母,孩子你怎麼了……


弒母案並不少見。2016年,北大一名學生,在籌劃幾個月後,殘忍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省略過程不描述了,太血腥!

可讓人在意的事情是,這位學霸是典型的好學生、好孩子,每天晚上和母親視頻通話一小時。

“高智商高情商、三觀正、與人友善、幽默、孝順......”是大家給他的標籤。


12歲少年殺母,孩子你怎麼了……



外人看來他沒有缺點,但人生裡沒有一絲人格的破綻或者就是弱點。

可在弒母后,他休學、騙錢、混跡聲色場所,並且還要娶一名性工作者。

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

大家感到困惑: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所有人忙碌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是誰。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個問題更是難上加難。

12歲少年殺母,孩子你怎麼了……


因為他們的身體在成長,但是“生命自體”卻沒有成長。

什麼是自體?

一個人的生命自體,有真自體,也有假自體。

當殺死母親的那一瞬間,北大男生殺死的是自己存活了22年的假自體。

那個假自體完美無缺,卻是從小被訓練得如此。他為了不讓"他人"失望,必須展示出這樣完美的一面。而這個"他人",就是他的母親。

久而久之,他被訓練得在每一個人面前戴著面具,從沒有一刻可以鬆懈。他把真自體完全藏了起來,變成了一個心思極重的人,哪怕對摯友也不會敞開心扉(唯一一次應該是對好友說自己想自殺)。

當殺死母親的那一瞬間,他被壓抑22年的真自體誕生了。

即使骯髒不堪,但那是真的。

幸運的人,真自體和假自體逐漸趨近,達成一致。不幸的人,被完全割裂的假自體矇蔽了多年,壓抑不住的時候,終於得到了最極致的爆發。


12歲少年殺母,孩子你怎麼了……


22歲北大男孩的母親,是一箇中學老師,要強、清高、保守、忠貞、刻板、道德潔癖、原則性極強,宛如一個道德楷模般,成為孩子人生的標杆。

一個人發展的是真自體,還是假自體,大部分取決於生命早年,父母對我們這個生命個體是接納、歡迎、共情和關愛?還是拒絕,否定、忽略和傷害。

假自體,是為了滿足父母的需要和接納而發展出的“虛假自我形象”。

她不能接受有缺點的孩子。於是這個高智商的少年,用自己的極高智商,演出一個完美的人設。


12歲少年殺母,孩子你怎麼了……


第62屆戛納電影節獲獎影片,半自傳影片《我殺了我媽媽》裡的對白。

電影裡,少年沒有殺自己的母親,只是在各種與母親的矛盾衝突中斡旋著、衝突著。

這些事件,映射了媽媽和男孩之間的關係。

母親是男人生命中的第一位女人,她在男人的潛意識中塑造了未來愛情生活的模型。

精神分析學家阿蘭·布拉克尼耶描繪了5種類型的母親形象,並總結了每種類型的母親對男人造成的影響。


12歲少年殺母,孩子你怎麼了……



1. 情人型母親。

特點:

對兒子有著情人式的欣賞,把自己對於男性的理想完全投射在兒子身上。

2. 過度保護型母親。

特點:

焦慮不安,佔有慾強,與兒子親密無間,喜歡干涉兒子的生活,希望能夠儘可能延長他們之間獨有的母子關係。

3. 疏遠型母親。

特點:

由於非常懷疑自己做母親的能力,她們始終生活在讓兒子受委屈的恐懼之中。她們覺得自己的一切——情緒、建議、接觸——都可能對兒子造成潛在的危險。

4. 強權型母親。

特點:

她們專橫、霸道,完全掌控著家中大權,時刻在提醒兒子自己永遠是家裡的主宰。

5. 和藹型母親。

特點:

她首先是一個幸福的女人,從伴侶那裡得到了充分滿足,因此無須將任何過分的期待或不切實際的理想寄託在兒子身上。她們很關注兒子的需要,而且不會焦慮,也無須從兒子身上修復自我。


12歲少年殺母,孩子你怎麼了……


顯而易見,第五種母親是比較完美的。

因為她們首先是一個幸福的女人。

這幾起弒母案裡,12歲男孩的父親,常年在外地工作,缺席了家庭教育;

22歲北大男孩的父親,在他15歲那年因病去世,“出人頭地”成為單身媽媽對孩子最大的期待;

16歲電影裡的主角少年,父母離異多年,人生中只有母親這一個主角。

在這一起起令人心驚觸目的事件中,我們不想把所有的罪都加在孩子身上,也並不希望母親背鍋。

畢竟,教育和孩子都是你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相 關 推 薦

12歲少年殺母,孩子你怎麼了……


《你其實不懂兒童心理學》

南方出版社

揭示兒童行為表相的背後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