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三國演義》而言,諸葛亮、馬超、趙雲帶一萬精騎兵火速馳援荊州,正好是關羽取得了水淹七軍之時到達,李嚴、霍峻緊隨其後,會打得曹操遷都嗎?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如果諸葛亮、趙雲、馬超等協助關羽,曹操是否會遷都?

天地有心除漢賊,但遲數月取襄陽。關羽氣貫山河,英勇無敵,因其忠義無雙,被後人頂禮膜拜。關羽身身經百戰,所向披靡,被公認三國中的戰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攻取漢中,論功封賞五虎上將,關羽為了掙攻,同時策應劉備,率荊州軍北伐樊城。大軍壓境,曹仁不能敵,求救曹操,曹操命于禁出戰關羽,命龐德助戰于禁,八月大雨不斷,漢水暴漲,關羽水淹于禁七軍,于禁自願投降,周倉擒獲龐德,因拒降被關羽斬殺。一時間關羽威聲大震,文明華夏。


曹操因懼怕關羽要遷都以避其鋒芒,司馬懿主動請纓,出使東吳,讓東吳偷襲荊州,曹操又令張郃徐晃解救樊城之圍。關羽腹背受敵,派遣廖化到上庸求救兵,劉封孟達因立足未穩,不肯發兵相助。十一月,關羽孤助無援,敗走麥城,被呂蒙擒獲,因不肯投降被呂蒙殺害。假如諸葛亮、馬超、趙雲等率精騎一萬,馳援荊州,正好是在關羽水淹七軍之時,曹操會不會遷都?筆者認為曹操基本不會遷都,以下做簡要分析。


首先關羽諸葛亮等馳援荊州,關羽未必會聽從安排,未必能化解危機。一者劉備取得荊州後,交給關羽鎮守,並且言明,關羽有一切荊州事務的處置權,不必上報,因此關羽是荊州的統領者。諸葛亮等在關羽水淹七軍之時前來救援,這有些說不通,因為關羽兵鋒正盛,樊城岌岌可危,關羽已經立大功。在曹操處於劣勢情況下,關羽自認為根本不需要救援,諸葛亮等人的到來會被關羽看成多此一舉。二者關羽會認為諸葛亮等人是過來搶功勞的,基本上不能相容,再說諸葛亮只有一萬人,這跟關羽的北伐軍不可相提並論,只能聽關羽指揮。關羽一向不服諸葛亮,讓他指手畫腳的可能性不大,也不能改變後來關羽的敗局,曹操更不會遷都。


其次諸葛亮等前來馳援,要麼解救關羽,要麼駐守荊州,但都斷不能讓曹操遷都。前來支援的部隊如果是支援關羽北伐,那麼關羽的主戰場必須聽他的,可以說多了諸葛亮一萬多人也無濟於事。最主要是呂蒙偷襲荊州,荊州還是要失去。再者諸葛亮如果神機妙算,得知荊州有危險前去駐守,首先關羽會不會讓諸葛亮去鎮守荊州不敢說,最主要是就算諸葛亮等駐守荊州,而呂蒙去偷襲荊州之時,荊州已經成為一座空城,一萬人的馳援部隊也不能久守,關羽知道消息後必然會回師,這樣樊城之圍也能解救,曹操也不用遷都。


再次如果關羽執意北伐,不馳援荊州,則荊州必失。關羽北伐樊城,幾乎出動全部軍隊,荊州幾乎是一座空城。而孫權偷襲荊州的根本原因是不願意看著曹操敗亡。劉備當時已經擁有荊州、漢中、益州等地,可以說劉備是勢力已經超過曹操,而關羽繼續北伐,圍攻樊城,假如劉備在從漢中進攻長安洛陽,則曹操必然失敗。三足鼎立的道理孫權是明白的,如果曹操被劉備打敗,則東吳將會是劉備的下一個目標,東吳也不能獨存。因此劉備弱小,孫權會幫,曹操勢窮的時候,孫權也會捨命想幫,唇亡齒寒的道理他是懂得的。


再加上劉備本來就偷襲荊州,東吳一直認為荊州是他們的,劉備霸佔不還,早就惹怒了孫權等人。故而關羽如果不退兵支援諸葛亮等,孫權會持續向荊州用兵,要麼荊州城破,要麼關羽撤軍。無論是哪種結局,關羽北伐都會失敗,曹操也不用遷。因此有東吳在,即使諸葛亮、趙雲、馬超等志願,關羽北伐也會失敗,曹操不會遷都。

你是如何看待關羽北伐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如意算盤成了葬送關羽的直接原因。

劉備獲得漢中後,留魏延把守,聽細作報曹魏聯合孫權要襲取荊州,十分慌張,找就去找諸葛亮商量,諸葛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表示早就料到了曹操的這個計謀,咱們就來個先下手為強,先去打曹仁。

(圖片來自題主)

《演義》中的諸葛亮,你料到了關羽會死嗎?料到了“虎女焉能嫁犬子”嗎?看來你全沒料到。當然了“三國”愛好者不會去追究這一點。

關羽倒是依計行事,事情進展的也十分順利,曹仁被擊敗、龐德被斬、于禁被淹。曹操怕了,想要遷都,司馬懿表示,不可。他們的失敗不影響民生大計,也就是不動國本,國內資源源源不絕,找孫權聯合即可。

之後關羽就悲劇了。

荊州的丟失在於防備的缺失,關羽帶去的是大部分士兵和幾乎全部能戰的強將,缺將是主要原因。荊州的失手簡直是神不知鬼不覺,守城將校能輕易放進商客,體現出荊州留守人員或者說關羽的大意。

倘若諸葛亮先不去管成都政務,法律什麼的交給別人擬草稿,諸葛亮、馬超、趙雲等迅速補充好後方兵力,那荊州必然不會失去。李嚴等人壓根就不用去。

以上完全基於《三國演義》。


大眼大世界


既然是假設,我們就可以開大腦洞推測以後的情況。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此時諸葛亮、趙雲等人來援可以說是如虎添翼。當時曹魏陣營的防守主將是曹仁,以曹仁的智商很難和近妖的諸葛亮相比,再加上關羽、趙雲等猛將,曹仁駐守的樊城肯定會被攻破。然後諸葛亮繼續北上,逼近南陽,威脅兗州、豫州。如果再大一步,益州的劉備帶黃忠張飛等人出漢中攻打關中地區,直逼長安。從而實施隆中對中提出的統一方法。這應該是諸葛亮的戰略。


再看曹操這邊,曹仁擋不住諸葛亮是肯定的,曹操會從河北和中原各地調集重兵來抵擋諸葛亮的兵鋒。至於出漢中的劉備,關中地區肯定有一員大將來抵擋,策略應該是堅守。另一方面,和歷史如出一轍,曹操邀孫權攻擊荊州後方。

曹操和諸葛亮對敵,勝負不好預測。漢中那邊只要死守,短時間內劉備很難勝利。這樣,曹劉兩方勝負的決定權就在孫權手上。那時候,魯肅已死,呂蒙任大都督,他十有八九會勸孫權襲擊荊州。(孫權雖接到曹操求援,但如果反過來聯合劉備攻打曹操,跨江攻擊空虛的徐州,瞬間就能打破平衡,曹操最後滅亡的可能性極大。但劉備和孫權歷史上都滅亡了的原因就是都不肯精誠合作,全力合作攻打曹操,都想保留實力,坐收漁翁之利。)





孫權攻打荊州,這樣一來,諸葛亮腹背受敵,難逃一敗。劉備本來實力就不是最強,同時面對曹操和孫權,諸葛亮即使退回益州,荊州也是不保。所以呢,曹操遷都可能性不大,即使遷都了,最後還是曹操贏。


亭外故柳


就三國演義而言, 諸葛亮馬超趙雲率一萬精銳騎兵馳援荊州,剛好是關羽水淹七軍勝利時到達,李嚴,霍峻緊隨其後,會打得曹操遷都以躲避嗎?



這一問太牛叉了,看來實在不甘心關羽威震華夏時,突然失敗被殺的結局,總想著搬回一局。好吧,咱試著分析一下!

如果像提問所說,關羽攻克樊城打敗曹仁,佔據襄陽樊城是沒問題的。至於曹操是否遷都,還得看後續發展。對諸葛亮,關羽來說,最大的問題是,能否正視孫權勾結曹操,雙方聯手襲擊荊州的可能。如果諸葛亮,關羽都意



識到這一點,並採取切實措施,加強荊州後方防衛,選擇趙累,王甫,再加上新到的李嚴,霍峻,組成強力防守集團,並加快改造,轉化,重新組織三萬俘虜兵,儘快形成戰鬥力。那麼,曹操遷都以避是完全可能的。

要是曹操沒有遷都,只要諸葛亮關羽部署得當,選派善於挑撥離間,策反拉攏的馬謖等人,深入南陽,許都,梁,郟,陸渾一帶,加強游擊隊,地下力量領導,與諸葛亮關羽內外



配合,就很可能順利劫奪漢獻帝,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就不是曹操,而換成劉備。這對劉備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後面的政治形勢,會越來越有利於劉備,劉備的號召力,凝聚力將越來越強。

因為這個時候,距離曹操集團的新老交替很近,曹操本人已經老邁昏聵,不僅難以起到積



極作用,反而會因為曹操的糊塗,無意間促成一些想不到的成功。最起碼曹魏中部,西部戰線,可能會大幅度收縮,相應的劉備蜀國疆域,會得到大幅度擴張。比如,襄陽樊城取得後,原荊州地域基本全部佔據,西部則可能再取得涼州,這樣,因為漢獻帝就在身邊,劉備自己登基稱帝就沒有理由,很可能像曹操那樣,留給兒子繼承基業。(5:33)


流譽後


肯定是辦不到的。襄樊到許都有1000裡地,也就是500公里左右。按著古代的補給能力,這麼遠的距離需要後勤與戰鬥人員的比例在3比1左右,當時關羽荊州兵團有軍隊3萬人,假如要遠征許都的話,那麼還需要徵發民工伙伕9萬人。這樣計算下來有12萬人需要吃口糧,當時的關羽荊州地區嚴重缺糧,所存糧草都在川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單單從後勤上面就可以斷定關羽無力威脅許都。

其次從地形上看,荊襄之地到許都之間荒野千里地形平坦,非常適合騎兵作戰。按著當時的兵力組成,曹操有虎豹騎兵隊5000人,駐關中的騎兵10000多名,以及鄴城騎兵10000名,幽州騎兵10000名。一旦關羽軍北伐那麼將遭遇曹操的北方健騎的攔截,其中涼州兵力可以調5000騎兵參戰,鄴城10000騎兵可全部參戰,幽州騎兵應該趕不過來。加5000虎豹騎合計騎兵20000人,曹操在宛城屯步兵50000餘,這麼一支部隊去打關羽的30000多步兵加馬超的3000騎兵完全是綽綽有餘。三國演義在這方面過分誇張,渲染了關羽的強大而已。


優己


建安24年(公元219年)5月漢中之戰結束(劉備勝)7月劉備進漢中王,隨後命劉封孟達奪取東三郡(幾乎同時,關羽發兵北上襄樊)

也就是說關羽水淹七軍的時候荊、益通道已經打通。川內援軍可直達襄樊前線。

再看援軍陣容:諸葛亮、馬超、趙雲、李嚴、霍峻,一萬精騎。(這隻陣容已經算是很全面的了,有軍師、有統帥、有猛將......)這支援軍的一把手絕對是諸葛亮,先鋒馬超,至於趙雲應該還是做保鏢類的。



襄樊之戰,蜀漢面臨的是兩個敵人(魏、吳)若不是東吳背後捅刀,關羽不會敗成這樣。關羽水淹七軍之時,東吳方面已經著手安排甚至有可能已經出發了偷襲荊州了。又由於堅城樊城久攻不下,即使馬超、趙雲上場並增兵一萬的情況估計在短時間內也無法攻克。只要時間一拖延,曹魏的其它援軍就來了,而東吳方面也開始行動了。所以諸葛亮援軍最大的作用應該是鎮守荊州防備東吳。(可以安排李嚴、霍峻守荊州,諸葛亮、馬超、趙雲上前線)

沒有了後顧之憂,我們再看蜀、魏的情況,曹操之前剛剛經歷漢中大敗,加之關羽前期連戰連捷,曹軍的士氣及作戰能力方面肯定有大幅削減。而劉備軍隊雖獲得漢中之戰勝利卻也因連年征戰早已是強弩之末。

所以戰鬥最強的還是養精蓄銳許久的關羽北伐軍和曹仁的守備軍(此二人相持了太久,誰都勝不過誰)

照這樣的話,末將個人覺得結局應該是:曹軍會無奈主動撤軍避其鋒芒。蜀漢會拿下曹操管轄的荊州部分,之後也無力再北上,也得回軍修養


左將軍


答:荒唐透頂!楊洪為什麼說“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哈哈!諸葛亮、馬超還要各帶一萬騎兵?哪來的?趙雲是騎兵領袖,你問問他有多少騎兵?漢水大戰生死關頭,趙雲也只是帶著幾十個騎兵去救黃忠和張著,他不想多帶點人去攻打曹操的二十萬大軍!他有嗎???

再說了,荊州已經不在是劉備的勢力範圍內的東西了!荊州殘破、人物殫盡,龐統都把計劃做好了,劉備非常認同龐統;他再傻也不會去搭理荊州的事兒了……可以說荊州有沒有根本改變不了蜀漢的立國之本!關羽死活輕如鴻毛、無足掛齒……曹操死了,劉備還要親自去弔唁呢,關羽在劉備眼裡算個屁!連個祭文都沒有……

諸葛亮、馬超、趙雲根本就不稀搭理它,特別是馬超,你殺了龐德馬超能不知道?馬超就是去也是去為龐德報仇!趙雲更不用說了,關羽死了三年了,他都不讓劉備伐吳,他能管關羽的死活??諸葛亮還用說嗎,東和孫權 北拒曹操,誰答應後又破壞的?你趕快去死吧!你活著對於劉備的江山而言,就是禍害……。


中行偃1


關羽失荊州並不是兵力的問題,而是東吳的偷襲。只要東吳保證不偷襲的話,那麼關羽即使不能打勝也不會敗掉。關羽輸掉這一場戰爭,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兵力不夠。所以提問者提了這個建議非常好 抓住了一個要點。

但是卻忽略了另一個要點,這一點兵力還不足以迫使曹操遷都,但可以保證荊州不會失去。我想這個應該可以避免。

許昌是東漢的首都,曹操自己的都城是在鄴城,所以他完全可以藉口關羽的鋒芒把許都的漢獻帝弄到鄴城去。這樣更容易掌控。

因為提問者說的是照三國演義,那我也不好多說什麼,如果按照三國志的走向來看的話,你帶這麼多兵馬來,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糧草的問題。當時為什麼能夠白衣過江,就是因為荊州的糧食因為于禁3萬人整編制投降,荊州的糧食不足以供應,才讓呂蒙扮成商人趁虛而入。

也是因為糧食問題使得士仁將軍和糜芳兩個人與關羽之間結成了很大的矛盾。有人說,你可以動用成都的糧食。事實上成都的糧食已經不足。這問題無關暫時就說到這裡。


知常容


這是一種事後諸葛亮的戰略,是建立在呂蒙偷襲荊州,造成正在荊襄地區與曹軍進入僵持的關羽由於正被徐晃牽制,無法及時回援,瞬間處於劣勢,並造成了隨後的失敗。因此這個問題就在設想:如果在關羽北伐的一開始,益州方面就出兵幫助,是否能夠提高荊州三軍的防禦力,或者是關羽大軍的機動性,再或者當東吳方面一早就知道,益州方面提前進行了軍事增援,會不會直接取消偷襲荊州三郡的念頭?



這個戰略也許有理論上的合理性,畢竟經過多年的奪取益州和漢中之戰,劉備的主力大軍都在益州,荊州三郡的軍事力量已經不多,歷史估計也就在3萬人左右,僅憑關羽微薄的力量想去北伐顛覆曹操的政權,談何容易?所以關羽必須得到足夠的軍事力量增援。

但最大的問題,是這個設想根本不可能完成。

首先從益州出動一萬騎兵,機動性是具備了,可問題是這一萬騎兵從哪兒來?劉備拿的出一萬騎兵?事實上在東漢末年,以當時的生產力和經濟力,出動萬人以上規模的騎兵必然要在龐大的經濟支持下,而這種經濟勢力劉備是做不到的,要知道即便在當時十幾年前爆發的官渡之戰,袁紹動用四州之財力,才出動了10萬軍馬,1萬騎兵,劉備只有一個益州,還是一個經歷了五年戰火的地區,哪有那麼多的經濟實力去支撐這樣的規模?事實上在荊州三郡失守後,劉備準備了三年,隨後發動了討伐東吳之戰,也不過是出動了四萬人,馬兩三千匹,這已經是劉備能動用的核心力量了,所以一萬騎兵是完全不存在的,劉備根本做不到。



更別說在關羽選擇北伐之前,劉備也是剛剛結束漢中之戰沒多久,無論是漢中地區還是益州都需要保留軍事力量,以穩固地區平衡,剛剛在漢中之戰折損很大的劉備,根本分不出力量去支援荊州三郡,事實上從歷史遺留的資料來看,關羽北伐樊城,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在漢中之戰後,為了防止曹操重新集結力量反撲漢中,從而進行的軍事牽制活動,只是沒想到老天爺幫了一個大忙,一場大雨滅了于禁七路大軍,險些改變樊城之戰的局勢,只可惜正如前面所說,關羽的軍事力量實在是太過於薄弱,即便消滅于禁之後也難以控制整個戰場,徐晃第二路援軍達到,瞬間又進入到僵持局面,又被呂蒙趁機燒了後院,慘劇自然而然就發生了。。。

事實上結合當時的形勢,在漢中之戰結束後,無論是劉備集團還是關羽兵團,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再次發動一場大範圍戰爭,關羽沒有及時的做好見好就收,釀成了最後的大禍,樊城之戰最理想的狀態,是水淹七軍過後,及時將俘虜和各地投降的軍民及時遷回荊州三郡,重新積蓄力量,等待下一次全力北伐的到來!


遼寧資深球迷


這個問題,分戰術和戰略層面兩個方面看。

從戰術層面看:如果關羽水淹七軍的時候能得到劉備在益州方面的策應,後面的結果自然完全不同,荊州丟失的可能性大為降低,曹操遷都的幾乎成為不得不做的選擇。

關羽突襲襄陽、樊城,利用的是天時,同時也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曹操在漢中新敗,士氣正低落,在這種情況下,關羽來不及請示彙報,劉備也來不及做周密部署,一場事關全局的大會戰就開始了。

應該說,關羽在捕捉戰役時機方面目光還是比較敏銳的,戰役的決心也很大,所以取得了前期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問題在於其後勁不足,當曹仁殺白馬盟誓死守、徐晃奉命增援後,雙方陷於對攻,關羽戰線太長、兵力不足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關羽之敗最直接的因素是孫權、呂蒙的“白衣渡江”,但即使沒有這個因素,關羽也打不過曹仁、徐晃的聯軍,更不要說還有源源不斷的曹軍增援部隊正在趕來。

但這時如果劉備方面有所行動,調集諸葛亮、趙雲等人及時增援(一萬人馬太少,數萬較合理),再加上孟達、劉封從上庸三郡出擊,魏延也可以從漢中揚聲威脅兵出秦嶺棧道,攻擊曹魏的關中,以上4支人馬從3個方向同時發力,曹操就扛不住了。

如果曹仁所部最後的信心喪失,樊城放棄,呂常在襄陽就獨木難支,也得放棄,南陽也不將不保,關羽、諸葛亮就可以大軍直赴許縣城下,孫權那邊甚至都來不及反應,曹操只得遷都。

從戰略層面看:劉備集團在荊州突然勢力坐大,將曹操集團從荊州徹底消除出去,這就打破了之前的“恐怖平衡”,孫權會更加堅決地倒向曹操,曹操即使暫時遷都以避鋒芒,但很快又會打回來,劉備的荊州最終仍保不住。

曹操遷都並不意味著劉備就能一鼓作氣統一中國了,劉備集團還沒有這樣的實力,面對實力明顯超過自己的曹魏,劉備集團要想將其消滅,並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辦到的。

許縣雖然丟失,但對曹操來說損失並不大,頂多是政治上的損失,從實力的角度看,曹操早已將經營的重點放在黃河以北,以鄴縣、魏郡、冀州為基地穩固北方,尤其是烏桓被消滅後,北方再無隱憂,曹操集團的綜合實力仍然遠超劉備集團。

荊州過去有7個郡,三家瓜分荊州後改為“荊襄九郡”,三家各佔3個郡,劉備集團將曹操集團的3個郡拿走了,但孫權集團還有3個郡在手,面對劉備集團的突然崛起,孫權會毫不猶豫地站在曹操一邊,組成“孫曹聯盟”共同對付劉備。

關羽北伐前,天下如果是10分,曹操大概佔6分,劉備、孫權各佔2分。關羽北伐並取得成功後,天下如果還是10分,曹操大概佔有5分,劉備3分,孫權還是2分。現在,劉備集團要以3分之力對付7分的“孫曹聯盟”,失敗將是必然的。

所以,可能出現的是情況是,曹操從許縣遷都後,關羽、諸葛亮在黃河附近被“孫曹聯盟”打敗(或許黃河上也有一個類似赤壁的地方),之後撤軍,但孫權行動很快,已將荊州全部佔領。

最終的結果是:關羽、諸葛亮勉強退回益州,荊州及上庸三郡全部丟失,荊州歸於孫權,上庸三郡歸於曹操,曹操收復許縣,孫權這時如果不敢跟曹操攤牌(還要擔心劉備復仇),還會將南陽、襄陽、樊城等原屬曹操的地盤歸還給曹操,這個局面,與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情況幾乎沒有兩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