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農”痛點,如何讓天下沒有難賣的農產品?

周智琛


關於這個話題,據我農N代,8年營銷,5年涉農經驗來看,這個問題可大可小,有點複雜,沒有正確和唯一答案,而我個人的觀點也只是借鑑,囉嗦那麼多,和大家分享我10多年來解答問題的方法論,這類問題,就用拆字法。如何拆,請聽我娓娓道來。

關鍵詞:三農,痛點,農產品銷售

首先認識什麼是三農?

三農,指農村,農業和農民。

其次三農需要解決什麼問題?痛點在哪?

所謂“三農”問題,就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研究三農目的是要解決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穩定這三大痛點問題。

圍繞農產品銷售今天先分享一個切入點塑造農產品品牌價值鏈,農產品→價值鏈→品牌。

我有以下3點思考和3點建議。

思考1.認知農產品是農業價值鏈最直觀也是最有普適性的,所以圍繞所有三農問題,都離不開農產品這個基礎。

思考2.農產品大的出路和方向,品牌,深加工,一、二、三產融合,進出口,供應鏈。

思考3.品牌切入,操作性強,具有普世和普惠性,而且可借鑑,可複製。

波特價值鏈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思路,企業與企業,產品與產品的競爭,考慮的不是一個環節實力,更多的是考慮是整個生產經營流程的組合式效應。一個企業從最初的產品生產研發環節到最終的銷售以及售後服務的反饋。這些環節都將成為價值鏈的一部分。

農產品→價值鏈→品牌,可從三方面著手。

1.企業價值鏈

這一部分主要強調的是企業在進行產品生產、設計、銷售等各個銷售環節,有組織的控制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使企業內部價值最大,這就是“企業內部增值活動”,一個好的產品出產不僅與各個環節的功效有關係,也與各個環節的協作的密切程度成正向關係。舉例來說,一個農產品的誕生主要經過選種,種植,採摘,加工,包裝,宣傳,銷售等環節,如果選種環節,找到優質價廉的好苗,那麼勢必種植的機會成本會減少,環環相扣,整體效果就好了,而且就農產品而言,後期的包裝宣傳相對於種植實體環節就顯得次要的多,那麼著重前期的流程就可以加大整體效益。

2.競爭對手價值鏈

將價值論理論橫向比較,我們傾向的不是企業每個環節是否可以強強聯盒,而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們稱之為“比較優勢”,簡單來說就是競爭體之間有了差異化,並且這種差異性相對於消費者來說,有自己的獨特價值,一個企業不能盡善盡美的做好每個環節,但是他必須有與眾不同的點,只要做好自己的市場分工,並在某些競爭方向完善就能生存下去。

3.行業價值鏈

將企業看作行業鏈的一個或幾個環節,顧客,供應商分別看作單個整體,通過各種關係形成一個價值鏈。這個理論是基於邊際利潤和合作共享的角度作出的戰略規劃,剔除或加入不同的板塊,優化企業持續的盈利能力。因為行業價值鏈的龐大造成投資成本大和週期長的風險,企業必須謹慎的選擇合作伙伴,在合作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冗長,底績效的環節,減少不必要的分攤,並且保護好自己的競爭優勢,跟上價值鏈的更新速度。

這是農產品→價值鏈→品牌,三個思考和三個建議,認識農業特性,深挖痛點,讓天下沒有難賣的農產品。

-來自丹霞的勇柑哥








創農會勇柑哥-Braveman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我思考了很久,作為一個在農產品行業工作二十年的從業者,我也非常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三農”是國家和政府以及農民朋友們極為關注的問題,接下來就標題問題,我做如下回答:

1、從全產業鏈的角度來看今天的國家補貼:

1.1、我們把產業鏈劃分為三個板塊:供應、生產、銷售,目前國家給與的補貼集中在種植和物流環節,也就是在供應和銷售的一部分環節。而且這部分補貼不是全部給到農戶的,物流補貼很顯然是給承運公司或個人的。

1.2、國家的補貼目前呈現出來的結果是:農戶種植的積極性提高了,所以供應量增加了,物流費用降低了,農產品的流動性提高了。

1.3、存在什麼樣的問題:供應量提高了,流動性提高了,銷量是不是也跟著提高了?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是不是還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間?

2、從產區和銷區的角度來看農產品的營銷策略:

2.1、農產品的產區和銷區一般都不在一個區域:如,洛川蘋果產自陝西洛川,但主銷區在廣東等大中型城市;

2.2、目前產區政府為了推廣當地名優農產品,都會給在銷區建立農產品專賣店的機構或人員,給與政策性的費用補貼,通過銷區的專賣店窗口,打開銷區市場;

2.3、還有產區政府會和銷區連鎖賣場,如:永輝、蘇果、華潤萬家等,形成農超對接解決銷售問題,還有直接和天貓、村淘、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合作,這都是非常好的銷售推動方式;

3、農產品困局的根源在哪裡?

3.1、同質化嚴重:農產品很多屬於初加工產品,區別基本上在於色澤、大小等外觀方面,沒有太大的差異性,因而溢價能力不高,同等的產品只能靠競價來換銷量;

3.2、損耗大:農產品如果不通過深加工,一般都存在物流和銷售環節的殘損,雖然利潤較高但殘損吃掉了很大一部分的利潤,所以也不能吐槽貿易商賺黑心錢,因為損耗虧掉的錢你並沒有看到;

3.3、購買批量在減少:國家經濟走到今天,經濟增速放緩也是代表國人整體素質的提高,過去我們在吃的方面確實有浪費的問題存在,浪費減少了銷量自然會下滑;再有就是主流家庭的人口數不再是5口以上,都變成了2-3人,因此大宗購買變成了小批量多批次,大宗商品流通是存在問題的。

4、我的改善措施:從產業鏈的層面來解決三農的困局

4.1、提前判斷行情走勢,以終為始加強供應環節管理:日本北海道的大米為什麼在豐收和欠收的情況下,都能保持價格穩定?就是因為每年投放的總量是一定的,絕不多投也不少投,豐收的稻穀就在冷庫裡儲存起來,既可以補充欠收後的市場需求,也可以保持市場價格穩定。供應是產業鏈工作的起點,工作非常關鍵,絕對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4.2、生產環節相對簡單,就是要研發一些深加工的產品,既解決原料較多問題,也解決產品附加值提高問題,這個也是非常關鍵的;

4.3、全面佈局銷售環節:不能指望一個渠道解決所有問題,如同永輝超市的生鮮,為什麼能夠保持應有的新鮮度?就是打通了批發市場、超市零售以及餐飲渠道,如果零售比較慢,就在批發和餐飲進行消化,所以永遠保持零售商品的新鮮度。要進行多渠道佈局:生鮮電商、超市連鎖、批發市場、餐飲機構,銷售的渠道多了,自然就不怕產品銷售緩慢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三農問題的解決方案一定還有很多,如果要真正的解決,一定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來佈局,絕對不是解決某一個環節或者某一個點。特別希望給我們產區政府一個建議,建議在產區建立產品倉儲冷庫,這個建議的價值是什麼?請關注我後續的文章,謝謝!

我是@糧油幫,想在農產品、食品行業創業的朋友們:如果你在創業方面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和我私信聯繫。作為一個在糧油行業工作近20年的從業人員,我非常想給糧油行業的朋友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我希望能夠把糧油圈的上游企業和下游銷售商連接來一起,讓好的產品能夠對接好的銷售商,同時也讓好的銷售商找到好的產品,如果你感興趣,請關注我!


糧油幫


今冬,蔬菜滯銷之痛正在進行中,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讓天下沒有難賣的農產品,如何讓農民豐產又豐收?

本人從事農業生產多年,現從事餐飲行業,對農產品從地頭到餐桌略有了解,現以自己淺陋的認知與大家聊一聊:

一、農產品需要特色與品牌

農產品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與賣點,儘量讓自己的農產品陷入“大路貨”的沼澤。要注重品牌建設,尤其可以打造縣域、鄉域甚至村域品牌。有了品質與品牌的區分度,形成差異化,無論在價格還是銷路上,都會佔得優勢地位。


二、農產品要與二產三產打通

既往的農產品,更多是關注種養技術,注重農產品的質量與數量,很少關注農產品產出之後的去處。加上農民朋友在市場營銷上的能力較弱,滯銷的情況自然時有發生。當農產品集中上市時,如何將過剩的部分轉入深加工,這就必須要聯通二產三產。如小龍蝦會於每年的六月份集中上市,對於過剩的小龍蝦進入工廠,加工成熟制速凍小龍蝦,讓工廠成為過剩龍產品的緩衝蓄水池,意義就很重要了。


三、農產品要抱團發展

個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通過合作社、協會、商會,地一個個農戶聯結起來,將會更強大。如,有專人負責宣傳推廣,有專人跑稅務發票,有專人負責品控,有專人負責物流……

四、農產品要加強渠道營銷

後端帶動前端,所有的生產必須以賣出去為前提。注重渠道建設,從物流到分銷形成一整套的系統。如在大型批發市場設立代理,與大型商超建立合作,進入大型餐飲連鎖的供應鏈。



農村大有作為,但切不可盲目進入,未來社會的發展更多元,產業也需多元發展,光產不銷的農產品時代已過去。

希望上述建議對您有啟示。


龍蝦學院


發表一下個人看法。

三農問題,無非就是農產品賣不出去,農民收入提不上來,問題的核心還是產品如何“賣出去”的問題!

簡單分析以下,

1.農產需要報團合作,數量集中到一起才有區域市場的話語權,如果各賣各的價格無法統一,質量無法保證,所以,不集中管理基本上沒有出路。

2.塑造品牌形象,打造地域價值形象,消費者對區域的認知比較快,通過區域認知,進而帶動對產品的認知。然後做好產品的統一策劃,做好營銷策劃工作。

3.多渠道宣傳,利用各種工具,如朋友圈,qq等即時通訊。頭條,抖音等自媒體和短視頻。做產品的宣傳推廣。

4.建立多渠道銷售,如淘寶,拼多多等入住門檻低,技術要求不高。也可以做社群營銷,慢慢建立自己用戶群,然後逐步引導銷售。

5.市場合作,比如超市,大型的批發商等。

6.當地政府引導扶持。

7.如果資金允許,也可以開發做休閒農業,這是政府扶持比較多的項目。

總之,要想做好三農,以上這幾條都需要考慮到位,畢竟三農市場的競爭也是很激烈的。


沂蒙尋山


首先,對於農產品“賣難”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1.產品品質(包括:地理環境、種植技術、品種、綠色健康等):2.流通相對來說限制較多,比如一些生鮮類的農產品,流通還是有挑戰的!3.信息閉塞,產銷不對稱。4.缺少“賣點”

所以,我們首先要解決以上幾個問題,才能加快農產品的流通,初步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在這裡重點述說農產品“賣點”問題。

但在這個“營銷為王”的時代,農產品“賣難”問題,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產品缺少營銷,沒有“賣點”,那麼構建農產品的“賣點”也就刻不容緩了!農產品有很強的地域因素限制,賦予了其很強的地域性,而地域的複雜特點,就使得地域農產品帶有很強的特色。同時,“賣點”是給產品的消費者看的,消費者的觀念就是我們“賣點”的構建基礎。所以,我們要在瞭解農產品地域性和顧客消費觀的基礎上,去發現創造農產品賣點。

1.發展其地域性的“賣點”

2.創造其富有人文的“賣點”

備註:我主頁有關於“如何構建農產品賣點”的文章,大家可以參考!

相信:以品質為基礎,運用好互聯網信息,優化好產品結構,充分挖掘產品“賣點”,農產品“賣難”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個人淺見,歡迎討論!



新農觀


讓天下沒有難賣的農產品,我覺得源頭質量保證是最大的根源,難賣問題有亮點一個是質量不可信,一個是信息閉塞。後者更好解決,而前者是一切的根源,讓天下沒有難賣的農產品這個概念講的很好,也很大,作為努力的方向沒有問題。一切還是迴歸根源,先從質量開始做好,然後就是特色,不要讓市場供大於求,供大於求的話再好都沒有。而真正有特色的好的農產品永遠是缺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