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知乎裁员一事?

农民王博士


首先,知乎在年关裁人是非常不人道的!如果我作为从业者,之后找工作我会慎重考虑做出类似行为的企业。

8.8日知乎完成E轮2.7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25亿美元。看起来在两年间上市是临门一脚的事情,但是在经济寒冬的大环境下,知乎高层似乎也放慢了节奏。

当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上市!

我们分析知乎为什么裁员?

1. 知乎想上市,财报就要漂亮,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裁员是公司断尾求生之路,更何况想要上市的知乎,开源节流,现在投资方、甲方、银行、借贷公司都把钱袋子捂得紧紧的,所以开源难,节流简单。

2.如果把锅全甩给经济不景气,宏观经济说我不背这个锅。

知乎从最初的邀请制,到现在一个手机号一分钟注册,平台精英标签逐渐褪色。任何平台后期都需要盈利、赚钱,在投资人的压力下,知乎走上商业化进程。平衡商业化和精英社区之间关系,知乎显然做的不够好,过于商业化,用户流失,不商业化,没钱赚,公司要倒闭,公司发展到了瓶颈期。

盈利模式没想好,成本就要控制,要不没法跟资方交代。

那么知乎面对困境做了什么?

1.裁员。。。大家都知道了

2.接广告,比如



为了赚钱,什么广告都接。。。还有把博洛尼亚某商学院包装成世界顶级商学院的广告,不好意思,没截图。。无语,知乎精英们貌似看不上意呆利私立不知名的学校和寺库这种app吧。。

你推个BBA、藤校招生广告也好。。

3.大多数知乎大v变现主要是约稿推广,少部分如张公子影响力已经不局限于知乎,已经走向世界了,这种例子我们不做讨论。

我们就说一下知乎绝大多数人大v的生财之道。这群大v大多专精某一领域,斯文败类也有,前期无偿输出优质内容,伴随平台发展积累了一群粉丝。任何人不会一直无偿分享知识,所以粉丝变现可以理解,接广告推广,可是知乎似乎想把这部分利益独吞,现在大v也不能私下接广告了,必须经过知乎,知乎按比例抽成。

貌似世上芸芸众生都要给高情商的张亮打工,说不定哪天老板还嫌弃你这个义务工。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我吃瓜群众,还是会继续上知乎,只是我现在越来越讨厌这个平台。还有联系找工作的童鞋要谨慎考虑知乎,容我小市民一下,知乎现在大规模裁员,光年终奖都能省一千多万吧。

被裁的大多是年龄大的员工,公司有没有考虑到这部分人背负家庭压力,现在裁员怎么过年、交房贷,现在这个时间段根本找不到工作。有点过分了。

总之希望贵乎找到一个平衡各方利益的方案,继续往前走,毕竟国内像样的平台没几个了。。


维京人的大铁帽


最开始传出知乎裁员的消息应该是在“脉脉”上面


前段时间,刷脉脉的时候无意发现脉脉上陆续有知乎的员工在评论里面爆料自己那个部门员工被裁掉了,或是自己在那个部门被裁员了,如果只是一两则匿名爆料,或许不会引发太多关注。


但是根据脉脉的认证规则,每个用户在发言时必须上传工牌等认证信息才能证明你再某公司就职,当大量认证信息为“知乎员工”的用户一起发声时,事情就从捕风捉影的谣言变得越来越真实。


然后才被被踢熟知进行爆料。


如果真要评价的话我觉的这很正常,因为不仅仅只是知乎,还有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今年开始裁员了,包括阿里京东,要么上调了入职要求,要么直接对内发通知,虽然双双都进了声明和否认(这种事情谁会承认呢),但事实就摆在那,大家都看得见。


今年是资本寒冬年,离职潮早就在金融p2p垮掉的那一刻现除了端倪,那段时间开始,我的朋友圈和群聊里就经常有某人离职或者找工作的消息发出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面临着拿不到融资的尴尬局面。


其实不仅仅是互联网行业,今年全行业都不好做,我们老板还市场念叨着这两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的话呢,这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是真的越来越不好做。表上上看着大家的总体收入越来越高,但相对的各种成本也在急剧上升,净收益都在下降。


在我看来,其实这也是好事,近两年我们的总体发张速度实在太快了,也需要稍微放缓下脚步休息休息,把行业里的不干净现象整治整治,以后才能健康良性的发展。


姑婆那些事儿


知乎的造血业务进展的应该并不顺利,而且内容生产也比不上之前的情况了,对着成本大头砍一砍说不定还能熬过这个寒冬。而且,互联网公司人手不够不是可以加班来凑么,假设员工此前工作完全饱和,不存在闲杂冗员,那么现在每个人也就比平时多1/6的工作量。

另外300个员工算什么?(联合)创始人对自己当初融资时候吹上天的用户现在都是一种冷嘲热讽的态度:

知乎联合创始人发言 更多内容请看其同名知乎想法

活下去,才能...(图片来自知乎广告)

这是知乎的广告,目前很明显,在知乎上大部分是广告,优质内容少,而知乎类似社交的平台,粉丝粘度很重要,一旦离开,平台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其次互联网行业发展放缓,社融不活跃,这意味着造血能力不足的互联网公司急需要瘦身精简业务,这一点在过去都发生过。所以,今年以来,受到政策调控的公司,长期无法盈利的公司,都开始了裁员大作战,比如滴滴、趣店、陌陌、映客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裁员缩编现象。网易、阿里等平台的市场推广预算也不断削减,冬天确实来了。


雷总早年就写过《企业过冬的生存技能_雷军_新浪博客》如何度过冬天的文章,能减的开支一分不花,效益不高的部门肯定要裁撤。


知乎裁员是合法的市场行为,做的对,只要给够合法补偿,也是正常。

至于被裁的员工,也不要太沮丧了,你们在社区运营、创新出版、知识付费方面的积累,会帮助你们迅速地找到不错的工作。至于技术、产品人才,知乎的人才一直是猎头公司关照的重点,出来之后也不会担心没有工作之类的!


企业数据化积分管理


近日知乎被传谣大规模裁员,裁员人数达到300人,很多被裁员工一点防备都没有,上午通知下午必须走人。

知乎官方对市场传言已经做出回应,认为大规模裁员是谣言,这只是年底正常的人员结构调整而已,但是也并未否认裁员的说法。

这次事件让人猜测,难道知乎缺钱了吗?知乎不是在今年8月份才刚刚宣布完成了2.7亿美元的E轮融资吗?

我觉得大家也别猜了,裁员是企业普遍采用的控制成本支出的手段,在外企用的特别多,国内企业用的较少,因为中国人讲究人情,所以出现裁员消息大家都很紧张。

今年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消息还真不少,比如京东、网易、斗鱼、知乎都被曝出现裁员情况,阿里、百度、腾讯等公司则被曝停止招聘应届毕业生。从人才需求端的统计数据看,互联网/电子商务子行业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达57%,这些消息是不是意味着互联网寒冬真的来了呢?

根据我做公司的感受,以及对身边朋友公司、客户公司的观察,的确有点寒冬的味道,好多公司都已经停止招聘了,特别是对应届毕业生,这个应该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对于知乎回应大规模裁员是谣言的说明,我觉得不用等都知道官方肯定是这样的回应,几乎所有裁员的公司都是这样的回应,因为公司还得继续做下去,人才还得吸引,目前只是短暂的困难而已,品牌形象不能毁。

一般裁员肯定是先裁掉还在试用期的员工,之前没有预料到有多困难,所以可能招聘了太多人,现在发现情况不对,裁掉这些人也属于正常,这些人中大部分是实习生。

其次是裁掉对公司贡献不大的,企业生存靠的是现金流,如果现金流入少了,那么就得想方设法控制现金流出,从薪酬支出入手也是解决方案之一,本身有些员工对公司贡献不大,有他没他差别不大,这些人一定在裁员行列。

所以目前在工作的就安心工作吧,别老想着跳槽,当公司都停止招聘后,好工作将更加难找,安心修炼内功,提升自己的能力,别第一个被裁掉。

对于知乎来说,多想想如何把商业变现做起来,变现有很多种模式,除了平台接广告之外,也应该赶紧推出广告交易平台,让知乎大V能够在平台上大大方方的接广告。

核心关键是得让平台上的大V也能够享受到平台的效益,如果大V都得不到利益,那么他们就没有动力继续更新优质内容,甚至逃离知乎,最后损失最大的肯定还是知乎,你再牛逼大V都逃离了谁还稀罕你呢?

互联网寒冬是挑战也是机遇,市场环境有起伏,历史总是重复,挺过去就好了。


钮问


一点不意外,就像锤子科技和ofo一样,他们不可谓不优秀,只是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无法填充罢了。


知乎作为在问答社区这个领域曾经的霸主,被很多人认为是高质量内容的生产中心,作为最早一批知乎的用户之一,曾经也无比喜欢15年之前知乎的那个环境。但显然,作为互联网产品,知乎需要获取更多的流量很多的用户,但这本身就背离了早期用户对于知乎喜爱的原点。


15年开始,随着大量用户的涌入,知乎的内容开始呈现明显的下滑,大部分用户为了博眼球不再输出专业性的回答。你总是能看到那些大胸长腿妹子放几张照片就获得无数粉丝,而认真回答问题的细分专家却无几人关注,这就是现实。

知乎作为一个从未给作者开通创作收益的平台,大部分人贡献原创答案的动力本身就是对这个社区环境的喜爱,但后来这个环境不在了,加之其它平台的高补贴,优秀作者自然流失的非常严重。

知乎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一路把自己的血(优质用户)放干,却没能走出一条新路把新鲜的血液(商业化)补回来,自然就要被市场分食掉。


无论是锤子科技、ofo、还是知乎,都是典型的认为自己只要把事做好就能获得成功,而实际上,在商业化的道路上,都丢掉了原本的本质。锤子生产的手机品控糟糕不是他们不想生产好手机,而是不了解手机行业水有多深;ofo的快速扩张不是因为事没做好,而是不懂投资者的态度和心理;知乎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差不是因为“大长腿”更接地气,而是在商业化和高质量用户的博弈中,选择了舍本逐末。


从根本上说,知乎成也用户,败也用户,有一阵时间,很多人都说知乎的用户有优越感,其实是因为在众多“屎尿屁”的平台之外,知乎确实算得上是一股清流,可惜最终清流自甘流入了沙河。



未泯双瞳


前一阵子看平台一些列动作,如移动网页版只能在应用内打开,应用内广告增多,尝试付费内容,增加视频等等。估计裁员真的是为了转型。

题外话:

互联网公司的逻辑是:经营者通过“烧钱”的方式吸引和聚拢用户。只要用户数量足够多,将来总能从中找出盈利空间。投资者看中的也是庞大的用户基数,只要有人在,就有需求,那么总有一款产品或服务,能让用户掏钱。

都是靠广告赚钱,广告最伟大艺术就在于能找到一种适当的方法引起看广告的人的注意,又能想到一批忠实的用户群。互联网能做到这些的平台屈指可数。


图文音视


裁人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对于企业来讲,裁人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结婚离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对于单独的企业裁员个例,也不必过分深究,一般都是处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员工没有给公司什么保证,公司也不会为员工的一辈子买单。

二、但是结合整个社会经济形势以及目前互联网企业的现状,可以说裁人是大势所趋。比较大规模的裁员会逐步到来。主要原因如下:

1、互联网作为虚拟经济,它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力量在实体经济萎缩的情况下一枝独秀;

2、互联网高工资造成的泡沫已经殃及了整个社会,在2012年到2018年,这几年是互联网发展最为迅猛的几年,无独有偶,也是人工成本大幅上涨的几年,哪来的利润支付如此高的人工?就是互联网带来的虚拟价值,同时在炒作的互联网热度下,大批资金向互联网转移,脱离了根本。真正盈利的互联网企业并不多;

3、随着泡沫的逐步破灭,投资机构投资更加谨慎,多数不具备盈利功能的互联网企业都将失去投资,那裁员倒闭是必然的结果,互联网靠忽悠,几页PPT,一个IDEA就可以忽悠拿到融资的情况已经不会存在了,资本寒冬已经来临;

4、专家们说现在是人员人口红利已经逐步消失,但实际上并不是人少,而是劳动力紧缺,因为大家都想去做互联网,坐办公室,写代码,在个培训学校学一段时间就能加入到IT行业,这门槛是不是也太低了?所以说,按我的行业经验来看,是互联网不缺人,缺的是顶尖的人才。

5、国家对游戏行业的管束也越来越严,即使像腾讯这样的公司,在游戏的方面的产出也遇到了瓶颈,至于中小型游戏公司就更不提了。

6、即使是非互联网行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如机器人,都会对就业岗位有大规模的影响;

三、目前整体经济环境并不是太良好,也希望朋友们珍惜工作岗位,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调查数据,目前90后人均负债上万元,都是提前消费。所以现金为王的日子也不远了,这个时候什么房产、估值都是浮云,能拿出钱的人就是有钱人!在现金为王的阶段,规模越大的企业现金流压力越大,甚至超过利润的压力,而社保入税已经执行,成本将增加是不可避免的,如何生存?

所以很多文章也说2019年是关键的一年,我不担心国人的智慧,相信政府,一定可以顺利度过,小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


近几个月的一些信息:

1、假药停的乐视就不用提了,那是典型的忽悠,伴随的裁员报到已经很多了;

2、国内知名某无人机企业目前也在裁人;

3、国内最大的速递公司也在收缩外围业务,基本都是整条业务线直接端掉,收缩的以为很明显;

4、深圳某知名人力资源公司也提到,大型制造业今年对工人的需求也大幅萎缩,表现在今年暑期工用工量很少,没有单就不招人;

5、如题主所言,知乎也在裁员。公关部的辞令一看就是外交辞令,我们做HR的都知道,挂招聘广告和实际招不招人根本没有关系。

6、最近2个月,身边有两家认识的互联网企业,周五还在上班,周一宣布解散。和某东裁员、知乎裁员何其相似。


珍视工作岗位,如果不是顶级人才,不要过分的和企业讲条件了,不要再简单的用企业和员工的二维思维去考虑问题了,锅里没有,碗里一定没有,都有才是王道。


马丁笔记


“大善似无情、小善乃大恶”。对人负责还是对事负责,挺矛盾的。我觉得两者都对,人是核心,要对人负责。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老员工,他们跟不上公司发展。每个人都跟你讲,我在公司没有功劳,但有苦劳。公司管理层只有对公司负责,要想把这个公司变成一个伟大的公司,就得坚定地、没有敌意地拒绝跟不上公司发展的员工,这才是现代企业。这也是大善和小善的问题。把危机看成是飞跃的平台,每一次挑战都是长一个竹节,长得太快的公司有时候容易出风险。公司如此,投资者也是如此。对市场要始终怀有敬畏之心。很多时候要认输,要往后退,要断舍离。犯错没有关系,人生哪有那么多心想事成。如何面对犯过的错,反而变得更加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当你痛苦了,才会引发有质量的思考。没有痛苦,没有到那个关键节点,你可能永远难以深入思考。


哆啦A梦睿看财报


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发生阶段性裁员,知乎也不会例外。

知乎之前刚拿了2亿多美金的融资,此次优化一下人员结构,也很正常。

知乎慢热,跟豆瓣一样。知识,是一个有逼格的东西,但变现真的不容易。

2年前,就开始有人比较逻辑思维和知乎,前者直接变现赚钱,后者一直养鱼期待变现,

尽管后者有大流量和精品内容,但依然变现艰难。

也有传闻说头条合并吸收悟空问答,可见问答产品本身是否可以独善其身还是个问题。头条系是个营收千亿的庞然大物,都经不起问答这么不休止的折腾,更何况知乎。

腾讯看重了知乎的内容,看重的未来的潜在流量,看重的知识大V所以投资了知乎,但知乎的变现之路仍然很漫长。

少看那些欲盖弥彰的东西:部门调整、组织优化、裁员之后发布新职位。鬼知道HR玩的是什么?这其实就是掩饰裁员了。

不过裁员本身并不代表公司不行,有可能是一种主动瘦身,主动优胜劣汰,主动去迎接新的挑战。

不过,随着头条的内容丰富,凿凿的加入战场,知乎的日子确实不会太好过。

脑洞大开一下,知乎是否会成为腾讯的悟空呢?


简历牛


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