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單位改革,為啥越改問題越多

改革開放40年,與其他行業發展突飛猛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地勘單位發展雖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卻仍處於“離開事業費活不了、有了事業費也活不好”的狀態。

對地勘單位的現狀,在今年初中國地質調查局工作會上,時任國土資源部黨組書記孫紹騁在講話時,曾情不自禁地脫稿表達了自己的憂慮,筆者也以《一葉知春:脫稿講出的溫暖》進行了推送。當時,地勘單位的幹部職工也對今後的發展前景滿懷憧憬。


地勘單位改革,為啥越改問題越多


地勘單位的發展為什麼會如此難呢?對此,筆者此前曾以《地勘單位改革,先“放水養魚”再說如何?》、《十餘年過去了,行業問題咋還依然如初》、《企業化為啥不受人待見》、《我拿什麼奉獻給你》、《三十年咋就磨不好一把劍?》等,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但人微言輕,這些推也只是在有限範圍內傳播,根本無法進入決策者的法眼。

儘管如此,但作為業內人士,總覺得有話不說於心不安,更休況中國人還有“位卑未敢忘國憂”的傳統。因此,在參加完第十五屆全國有色金屬地質勘查行業發展與改革高層論壇後,仍忍不住寫出了《地勘改革面臨矛盾更加突出 行業發展亟須頂層設計指導》的推文。

這一推文能否最終送達決策者、能否起到作用,筆者無法預測,但知道了不說,筆者做不到。

附:第15屆全國有色金屬地勘行業高層論壇呼籲

地勘改革面臨矛盾更加突出 行業發展亟須頂層設計指導

9月18日~20日,第十五屆全國有色金屬地質勘查行業發展與改革高層論壇在廣州舉行。研討交流情況表明,在改革進入深水區後,地質勘查行業發展與改革面臨的矛盾更加突出,亟須國家層面出臺頂層設計進行指導。

與會代表指出,這些矛盾主要集中在體制與機制中。在國家對事業單位的監管制度越來越多、越來越嚴的情況下,地勘單位企業化經營遭遇的約束越來越多,

如地勘單位雖頭頂事業單位的帽子,但事業經費保障程度低,多數地勘單位不得不通過企業化經營來彌補離退休、下崗、搶險救災等事業職能經費的缺口。隨著退休人員的增加,這種缺口還會進一步擴大,企業補事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事業單位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推進,從地方政府剝離的地勘單位所屬企業越來越多,企業補事業的能力越來越弱。

受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總額控制“天花板”的制約,地勘單位人才流失狀況進一步惡化,新的進不來、老的留不住已成普遍現象,地質事業發展面臨的人才制約進一步突顯。

一些地方政府在推進事業單位整體企業化改革時,由於事前缺乏深度溝通協調,在事業編制已全部取消、社會保險統籌此前無任何繳費記錄的情況下,地勘單位甚至出現了職工無處退休的尷尬局面。

代表們呼籲,地勘單位發展與改革面臨的這些問題,亟須主管部門履行行業管理職能,根據地質工作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科學的行業特點,在國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指導各地日漸加速的地勘行業改革。

要根據“小事業、大企業”的原則,推進地勘單位事企分離,即以局為單元將局機關改為承擔地質事業發展、離休及下崗人員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管理部門,在保留一支精幹高效的公益性地質工作隊伍後,其餘隊伍改製為企業;

要根據地勘單位可經營資產普遍較少、且基本沒有資本投入的現實,設置一定的過渡期,在過渡期繼續以事業費、礦業權等形式對其實施資本、資產注入,助力地勘單位體制機制改革;

根據自然資源管理的實際需要,鼓勵地勘單位將地質工作的專業技術優勢,與自然資源的基礎地質調查、地下空間開發、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修復等業務深度整合,形成新的地質產業譜系。

地勘單位改革,為啥越改問題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