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並茂|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怎樣發生的?

圖文並茂|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怎樣發生的?

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心房撲動等等。本文通過大量精美圖片,介紹不同種類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機制。

圖文並茂|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怎樣發生的?

圖1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機制概述

備註:SVT,室上性心動過速;VT,室性心動過速

折返性心動過速

目前認為,折返是室性心動過速的最主要機制。折返通道可由束支、浦肯野纖維伴或不伴周圍的肌細胞以及壞死或纖維化的肌細胞組成。大多數的持續性單形性VT都是由於陳舊性心肌梗死所致的瘢痕組織形成的折返。

圖文並茂|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怎樣發生的?

圖2 在解剖環路中折返性心動過速發生的必備條件

折返性心動過速能被終止的條件:

1.延長解剖環路中不應期(例如,通過藥物)

2.加快解剖環路中傳導速度V1

3.縮短解剖環路的長度(L1+L2)

4.在還沒有被循環波峰激動區域的可激動間隙進行電誘發心室除極

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AVNRT)

常見類型是“慢-快”型。大約30%的正常人房室結中存在兩條傳導通道(生理性雙房室結),但僅有一小部分會引起AVNRT。快通道的不應期相對較長,慢通道的不應期相對較短。

房性期前收縮(AES)是如何啟動AVNRT的呢?

圖文並茂|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怎樣發生的?

圖3 AVNRT的發生機制

順向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ORT)

一次ORT的機制與AVNRT極為相似。不同點是ORT的折返環路更長。

在ORT中,旁路傳導僅以逆向傳導。一次ORT常常是由一次室性期前收縮(VPC)啟動。由於通過房室結(AVN)的傳導慢於在旁路(AccP)中的傳導,因此,RP’<P’R(R=QRS波,P’=逆傳P波)。若無頻率相關的束支傳導異常,QRS波形態與竇性心律時一致。

圖文並茂|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怎樣發生的?

圖4 ORT的發生機制

備註:ORT-CL,ORT周長;AV,房室。

房性心動過速(AT)

房速時P波的形態與竇性心律時不同。房速時P波不易識別,因為它們常與T波重疊(領如,當房速逐漸加速時)。心房頻率一般為150~200 bpm(最小為100 bpm,最大為250 bpm)。

在ECC中,P波之間是等電位段。由於激動是通過房室結下傳至心室,因此,QRS波形態與竇性心律時相同。

圖文並茂|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怎樣發生的?

圖5 AT的發生機制

備註:A,心房;SA,竇房結;V,心室。

心房撲動(AFL)

圖文並茂|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怎樣發生的?

圖6 AFL的發生機制

圖文並茂|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怎樣發生的?

圖7 心房撲動可能被ICD識別為VT

心房顫動(AF)

心房顫動的電生理基礎仍不清楚。目前主要有兩個流行的假說:(1)在心房內除極波擴散的“多子波”,相互之間分開、融合、消散,它們明顯地隨意運動以尋找可激動組織;(2)主要位於左心房/肺靜脈交界處伴被動顫動樣傳導的穩定微折返(“母波”)的單個或少量高頻信號源(“推動者”或“驅動者”)產生“子波”。以上兩種機制可能是並存的!

圖文並茂|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怎樣發生的?

圖8 AF的發生機制

寬QRS波心動過速

圖文並茂|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怎樣發生的?

圖9 寬QRS波心動過速的病因

圖文並茂|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怎樣發生的?

圖文並茂|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怎樣發生的?

圖10 逐步分析法

束支折返性心動過速(BBR)

圖文並茂|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怎樣發生的?

圖11 BBR的起源和延續

本文內容節選自《置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圖解階梯教程》(天津科技翻譯出版有限公司出版)。醫脈通已獲得出版社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