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具体是什么意思?

775890709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迪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它的意义是这样的,作为他自己,他怀疑世界的一切事物,包括上帝,因为在他通过观察和思考,一切可能都是假象,一切都不一定是真实,他把思维看作哲学的开端,即没有人的思维,就没有哲学,他把人的思维完全运用能达到一切真理,而他本人看起来是近代唯理主义论的第一代表,但他却相信上帝是存在的,而唯物主义是不相信上帝的,他认为在上帝那儿,思维和存在是统一的,认为动物不过是一架机器,也就是说万物都是依赖上帝旨意而存在的,他这样讲也符合我思故我在,因为当时宗教势力强大,他必须维护宗教传统信仰,否则就会象布鲁诺那样的可能,他也看到想到了,否定上帝可能结果这样他不在了,还思考什么,就这点来看也是顺应社会理性的,笛卡尔实际是客观唯心主义者,我思故我在,其它都能怀疑,那么我自己是否存在能不能怀疑,我正在考虑怀疑这件事就说明我是存在的!就是讲怀疑本身就是一个思想过程,这个怀疑说明我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他不怀疑,那个理性的他就不存在了,那么肉体的他也就没有多少存在意义了,这样,我思是我存在的必然充分最近最可靠的逻辑关系,就是说人类通过正确合理系列思索能解释达到真理,其它都不一定是最可靠的,笛卡尔的思想说明理性决定一切!强调人思想理性的重要性!


潇遥时光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认识论的核心,也是他哲学的最重要支点。由此开始,笛卡尔构建了西方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体系,也由此开创了西方近代哲学基本以人的思维和知识的来源作为讨论核心内容的传统。

勒内.笛卡尔,1596-1650,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和神学家。他主要的哲学著作是《方法论》和《沉思录》。

黑格尔认为笛卡尔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始祖;罗素也这么说。别人几乎没有不同意见。

这是因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已使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的“罗网”支离破碎,人代替神走到了哲学舞台的中央——科学迅猛发展的需求,渴望哲学能从认识论的高度,给出“知识何以可靠”的答复。

笛卡尔本人就是科学家和数学家,他非常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第一个“挺身而出”回答这个问题。

人的认识,从感觉开始。所以,笛卡尔的哲学,也从对各种感觉的怀疑入手。 他说,我能不能怀疑我正穿着晨衣坐在这里的火炉旁边呢?能,因为有时候我实际上赤身睡在床上。

笛卡尔接着说,可是我确实梦见了我坐在火炉边——看来,梦境和精神病人的幻觉是不可靠的。 可是如何区别真实的感觉和梦境以及幻觉呢,无论如何,感觉总有不可靠之处。

他话锋一转说,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可靠的,是不必怀疑的——这就是,“当我要把一切事物都想成是虚假的时候,这个进行思维的‘我’必然非是某种东西不可;我认识到‘我思故我在’这条真理十分牢靠、十分确实,怀疑论者的所有最狂妄的假定都无法把它推翻,于是我断定我能够毫不犹疑地承认它是我所探求的哲学中的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

这就是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具体含义——我思想是因为我存在,只此不容置疑,其他皆可怀疑。“我思故我在” (cogito ergo sum)这个论点,被通称为笛卡尔的"cogito (我思);借以得出这论点的方法叫作“笛卡尔式怀疑”。

笛卡尔把这个观点作为他认识论的核心,并作为他的哲学中最重要支点。 由此,笛卡尔开始兴建知识大厦——既然已被证明存在的那个“我”,是由于我思维这个事实推断而知的,所以,当我思维的时候“我”存在,而且只有当我思维的时候“我”才存在。假若我停止思维,“我”的存在便没有证剧了。“我”是一个可以思维的东西,即这样一种实体——其全部本性或本质在于思维作用、而且为了它存在不需要有场所或物质事物。因此,灵魂与肉体全然两样,而且比肉体容易认识;纵然没有肉体,灵魂也会一如现状。

笛卡尔解释说,"cogito"之所以这样明白,无非是因为它清晰而判然。所以,他把以下原理当作一般准则——凡我们能够设想得很清晰、很判然的一切事物都是真的。不过他承认,要确定哪些是“清晰、判然”的事物,往往有困难。

笛卡尔说,所谓“思维作用”,即“进行思维的东西”,就是它怀疑、理解、设想、肯定、否定、意欲、想像和感觉——因为梦里的那种感觉,也是思维作用的一种。由于思维是精神的本质,精神必定永远在思维,即使熟睡时也如此。

所以,用罗素的话说,笛卡尔的哲学“完成了、或者说极近乎完成了由柏拉图开端而主要因为宗教上的理由经基督教哲学发展起来的精神、物质二元论”——笛卡尔体系提出来精神界和物质界两个平行而彼此独立的世界,研究其中之一能够不牵涉另一个。

“精神不推动肉体”,这个“新颖想法”,源头是笛卡尔。那么,肉体感到渴的时候为什么精神觉得“难过”,他的《沉思录》中给出了解答——肉体和精神好似两个钟,每当一个钟的指针指向了“渴”,另一个钟的指针就指向 “难过”——问题是,笛卡尔没有解释这两个钟是如何连在一起的。 之所以会如此,在于笛卡除了是个哲学家,也还是个非常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他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他所从事的科学和数学事业,使

他的哲学在关于物质世界的全部理论上,是严格的“决定论”——唯物主义。他认为,物质世界所遵循的是物理的定律

罗素说,“笛卡尔身上有着一种动摇不定的两面性:一面是他从当时代的科学学来的东西,另一面是拉夫赖士学校传授给他的经院哲学。这种两面性让他陷入自相矛盾,但是也使他富于丰硕的思想,非任何完全逻辑的哲学家所能及。自圆其说也许会让他仅仅成为一派新经院哲学的创始者,然而自相矛盾,倒把他造就成两个重要而背驰的哲学流派的源泉”——这两个流派,就是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一直到休谟,把这两个流派都推入了死胡同,然后德国哲学就登场了。


一老沈一


人活着主要体现为运动,即肢体器官的运动及情感思想的运动。

内脏、情感、肢体的运动具有自发性,内脏运动基本不知道,情感运动有感觉但很多时候不明机理,肢体运动半自发半被动(内在机理思想也不清楚),受理智指挥。这三者由深入浅渐次接近理性思想。

只有思想是自觉的,我们口头的“我、我们”就是思想的代表,睡着了,其他三个运动都程度不等有,这个“我、我们”就不清晰或说暂时不在了。

生活的四种运动是以思想为反照、思想为指挥、思想为主动、思想为自觉、思想为中心、思想为主导的运动,思想没有了,人只剩本能反射(如动物)、只剩睡着了、只剩植物人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活人了。

所以说在人的四种运动中,理性思想最主要、最重要,比重最大,所以就有了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或者叫:人思故人在。

现在看来,这仍然是正确的。

(本人原创作品,欢迎转发,注明作者。如您认可,敬请关注!)



大河湾精灵


如果我们去看《第一哲学沉思录》会发现,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也即对一切现象存在的真实性的怀疑的方式,提出了一个基本的问题:

什么是无可质疑的存在呢?

所有的现象性的存在都是不可靠的,理论上都有可能是一种欺骗,完全有可能都是人的错觉。笛卡尔假设了如果有上帝一般的存在,而上帝故意想欺骗我们,那么我们现实所见所听的一切,可能只是类如一场梦而已。

将生活中的所有东西一一举例,由浅入深,到最后笛卡尔论证出没有什么是不可怀疑的。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这个世界的可靠性完全坍塌了呢?不是的。

笛卡尔指出一旦我们开始普遍怀疑,同时随着这普遍怀疑却另有一种确定性是无可质疑的,也即:

我们不能怀疑我们正在怀疑!

也就是说:

正在怀疑的主体的存在是无法质疑的!

正是这个主体被我们命名为“我”,其存在性不容置疑,哪怕其身体存在被质疑(譬如类似后世哲学家普特南提出的“缸中之脑”的思维实验所显示的困境),其精神存在也无法被质疑。不管这“我”是怎样一种存在,其存在性是确定的。

而怀疑是一种思维活动,怀疑的主体如果存在,即意味着思维的主体存在。

所以,从逻辑上来看,有如下结构:

  • 只要“思”存在,则承载“思”的主体存在,不妨命名为“我”。
  • 只要“我思”的存在无可置疑,那么“我在”必无可置疑!
  • 而“我思”的存在是无法怀疑的,因为怀疑本身会导致证明“我思”存在!

这意味存在着根本的本体性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


笛卡尔的这个哲学命题的伟大意义是什么呢?

它恰恰不是对相对主义的认可,而是指出了:存在绝对性的本体。但这个本体的证明,绝对不是通过经院哲学式的运用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推理与辩论而获得的;而是通过从人的自我认识与批判开始的。

所以,笛卡尔的哲学是更具有苏格拉底、柏拉图精神的“辩证法”方式的。

这就是笛卡尔的所谓的“第一哲学”。笛卡尔此前的“第一哲学”都是是围绕着论证上帝作为本源性存在而展开的。笛卡尔的“第一哲学”,则将本体论建构在人对自我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所以,西方哲学史将其视为西方近代哲学之父,认为他使哲学从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摆脱出来,使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从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向的革命性巨变。


建章看世界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哲学的第一原理。所谓第一原理就是所有理论进行建构和推演的逻辑前提。这条哲学原理是笛卡尔通过怀疑、清除心灵中的一切传统的偏见和一切可疑的知识后得到的。

在进行理论建构之前,笛卡尔采用了普遍怀疑”的出发点。就是说,对于不能彻底确定为真的东西和事物,他统统判定其为假。因此他通过“普遍怀疑”扫除了一切不够清楚、不可靠的东西,最后得到一个完全清楚明白而无可怀疑的“第一原理”,用以作为建立整个形而上学大厦的奠基石。

笛卡尔的怀疑活动是这样进行的,他的把包括周围世界、我的身体和数学观念在内的所有东西都怀疑之后,他意识到,当我在怀疑一切时,我不能怀疑“我在怀疑”,否则怀疑就无法进行。他进一步推论说,怀疑既然是一种思想活动,那就一定要有一个怀疑的主体,而“我”就是怀疑活动的主体;这样,由于想到我在怀疑,就可以确定地知道作为怀疑主体的“我”是存在的,这就是“我思故我在”。简单地说,就是由于我在思考,所以我是存在的。只是这里的我不是个体的我,而是作为思想主体的“我”。

在“我思故我在”中,“我思”包括一切意识活动,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或是情感的,都属于“我思”;而且更重要的它也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即反思。从哲学上说,“我思”和“我在”之“我”是同一个实体,两者之间不是两个实体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本质和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

笛卡尔作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奠基人,在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我思故我在”这条哲学原理又是笛卡尔哲学的奠基石,所以它的意义非同小可。可以说,我思故我在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的理性化道路,它扫除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盲从和迷信的色彩,把所有未经论证的信条都放置到了理性的法庭。


雕刻历史




“我思故我在”这句话有那么几层意思。

第一,“我”是独立个体所以我会思考

第二,会思考的是我,那身体四肢不会思考就不是我。

第三,我思故我在,反而言之不思考的人就不存在,就是说不动脑子思考的人跟木头没有两样。

这个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虽然也有很大的漏洞,但在哲学思想界依然有其地位。

我说说他的漏洞,石头木头不会思考,但石头木头依然存在。但石头跟木头没有“我”这个念头思维,所以也不能完全说“我思故我在”不成立。

事实上思考也只是智慧的一个境界,比如你去做一件很平常跟简单的事,你就不会去思考。比如你想喝水,你会去思考怎么喝水?肯定不会,因为喝水已经成为你的日常本能,口渴的时候就会去喝水,很自然而然。

但如果你去做一件新的事情,你就必须去思考,比如没有吃过螃蟹的人,想要吃螃蟹就要思考该怎么把它弄熟,怎么做它才能好吃。

会思考的人才能成为智者,一味盲从的人其实真的很石头木头区别不大。

智慧人人都有,却不是人人会用,想办法动用你的智慧,必定会创造出自己的完美人生。


赤诚子


笛卡尔对世界万物都持怀疑态度,他认为世间一切都是值得怀疑的。但怀疑这一行为是毋庸置疑的,否则一切就失去了根基。怀疑即思考便成为笛卡尔形而上学的第一基础,一切知识都是通过怀疑和反省得到的。我思,故我在(I think,therefore I am),由我的思考开始了形而上知识的积累。笛卡尔被认为是现代哲学之父,主要归因于他崇尚人的思考力带来的理性的力量。西方经典的形而上学从专注的对“是者”的研究,转变为由“我思”为基础的研究。

笛卡尔的思想对后世的哲学家都有重大的影响,康德曾说:“阅读笛卡尔的著作让我从思想的独断论中惊醒过来。”康德受了笛卡尔的启发,将世界分为现象界和物自身,探究人的心意能力所能达到的极限。这一思想调和了大陆唯理论和英国经验论剧烈的纷争,为西方经典形而上学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做書


简单的说就是,我思考,所以我存在。“我存在”是笛卡尔唯理哲学的起点。

笛卡尔认为把握清晰明确的知识,应该要像数学那样,由公理或自明的原则开始,这种原则凡是听到的人都会予以承认。并且从原则出发,通过正确推理就能得出的正确的命题。哲学也应如此,找到清晰自明的原则,然后综合演绎得到复杂命题。

那如何找到自明的原则?凡是不能清晰明确认识的东西都不可信。权威知识不行,经验中有很多偏见,甚至我们的身体和感觉都不可信,都有可能受到欺骗。我们甚至不能区分梦和现实的界限。

考察一遍,笛卡尔说:“于是我想我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假的;我相信我的欺诈的记忆所提供的东西,没一件是真的;我想我没有感觉;我想物体、形状、广袤、运动和位置不过是我心灵的虚构。”

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实得,那就是我的怀疑和思维,是不能怀疑的。

在思维者进行思维的时候,设想思维者不存在,这是矛盾的。

我思,故我在。这是笛卡尔找到的一个合理、自明的命题。并且确定这样一条规则:凡是清晰明确被人认知的,都是真的。

以下是笛卡尔认为是自明的真理:我存在;凡是清晰明确被认知的,都是真的;任何事情都有原因;原因至少必须同结果一样实在和完善;上帝存在;上帝是完善的,不欺骗我们。

通过以上自明真理或原则,笛卡尔构建了唯理哲学体系。

完。


笑看星空


以我的理解有两层意思

一,意识作为主体,可以以其自身自证其存在性。

二,意识作为客体,是无法知晓其是否存在的。

换句话说,意识不是客观可观测的。只有意识本身知道自己是否存在。

这个结论可能会引向唯心主义。认为主观意识才是最重要的。甚至于以此否定了客观实在的存在。

但是也可以引向普通的唯物主义,因为意识不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观测的,所以意识也不存在。

当然如果引向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可以的。就是用主观能动性代替意识这一说法。

当然也可以引向二元论。认为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或者说客观实在与主观自证同等重要。


考拉的物理世界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笛卡尔的命题代表着近代思想家们寻找“本原”的一次伟大努力。在西方思想的发展中,从古希腊的“自然本原”,“存在本原”,“智慧本原”,到中世纪的“上帝本原”,再到笛卡尔的“我思本原”,实际上是不同时代的“时代精神”的变迁。进入近代,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契约平等”,“交易自由”,政治革命所带来的“公民权力”,“个人自由”,科学革命所带来的“理性分析”,需要在哲学和形而上学上得到解释,这就是“我思”世界观形成背景。“我思”为近代自由主义,理性主义,启蒙思潮,个人主义提供了哲学证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