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祺祯亦宝


问题摘自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首句,我们要想理解《道德经》第五章的内容,首先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会迎刃而解。

一、天地

大家都认为天地即本意,我解释为天地——天地之道,更为完美:

1、此处当作天地之道、宇宙之道;

2、道:事物变化运动的轨道、规则,规律;

3、天地之道:宇宙运行的轨道、规则,规律。

综合解释:天地:宇宙运行的规律。

二、仁

仁:一般解释:1、一种道德范畴,相互友爱、互助、同情;2、仁慈、仁爱、一视同仁;3、通情达理,性格温顺,顾全大局。

我的定性:顾全大局

综合解释:不仁:不顾全大局;独断专行,目空一切。

三、万物

宇宙时空中万事万物

四、刍狗

刍狗:一般解释:用毛、草扎成的狗。

综合解释:刍狗:没有生命的物体。可以熟视无睹、置若罔闻。

五、圣人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我们从篆体、繁体圣字的大象中可以得出圣人的含义。

1、《说文解字》曰:"圣者,通也。

2、篆体又是一个象形字,像人之手。下面的''土''表示土地、范围等。土的上面应该是天,但天字被手'取代,圣:在某个地域、范围、行业一手遮天,遮盖大地。

3、圣人:"耳"以表闻道,通达天地之正理;"口"表以宣扬道理,教化大众;下边的"王"代表统率万物之王。

4、圣人: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综合解释:下文中有百姓之词,我们可以定性圣人为皇帝老儿。

问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

答案: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全解:

1、宇宙运行的规律目空一切、独断专行,对待宇宙时空中万事万物的态度就象对待用毛草扎成、毫无生命的狗一样,熟视无睹、置若罔闻;

2、通晓天理、聪明绝顶的皇帝老儿,也应该按照宇宙运行的规律来管理百姓,自然而然,有序可依;

3、(因为)宇宙运行的规律就象风箱的工作原理,表面上空虚、静止,实际上不屈不挠、生生不息,运动起来循环往复、势不可挡;

4、说的再多、政策再细(言多),这些方法(招数)起到的效果微不足道(穷),不如独自坚守在其中(宇宙运行的规律之中)。


贵龙时空学


被误解的老子名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老子名言很多人都理解错了,因为大家都喜欢从字面来理解这句老子名言。

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要说起这句话,大半的愤青都会告诉你,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标准的无政府主义宣言,标准的对社会不满。这句话在各种愤青的文章中,在当前下三流的网络YY小说里那是随处可见,主角通常是弱小无助,饱受压迫和不公,于是有一天突然醒悟,大喊一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立时或悟道飞升,或肉身成佛,或从一个人人可以欺负的小瘪三变成一方霸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基本上,这些人的思维都可以总结为一种抑郁太久的被压迫感大爆发,就好像老天欠了他十万元一样。可是呢?另一方面这帮无政府主义的家伙又没胆子喊出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类的话,更不敢扯出个大旗子大叫“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最后,只好喊一喊这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以表达一种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憋屈。说实话,其实我挺同情这些人的,无政府主义没什么了不起,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没有经历过无政府主义的阶段,基本上可以被认为没有青春,我也经历过那种思想特别冲动觉得这世界上谁都跟自己过不去的时代,不同的是现在我知道了怨天尤人一点用都没有,社会是不公平,社会就是这么不公平,如果你觉得社会不公平,你只有自己努力去改变这一切。

这里大家都可能误解的一个词就是“刍狗”老子的“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来是作祭祀用的牺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礼中,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相当于后世在拜拜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去了。

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人帮助了人,都往往附带了条件,希望有所回报。于是老子说人要效法天地。天地生了万物,他没有居功;天地给万物以生命,他没有自认为荣耀;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没有条件。所以真正要成为圣人,就要效法天地的这种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所以说天地之间,就好像一个风箱一样。如果没有人去摇动它,它就虚静无为,但是它生“风”的本性仍然是不变的,如果有人去拉动它,那么风就自然吹出来。

我是净明派忠孝道法脉法字辈弟子

如果您喜欢道教文化请关注此号


净明小道童玄龙子




以前看过,觉得这条回答最为精妙


天下攘譲皆为利往


众生平等!这都不懂?妈的智障!!!



snning


这是一句经常被误读的名言。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说天地无情无义,将天下万物当做祭祀完后摆在祭台上的草扎的狗一样,不管不顾,甚至任人摆布。

给人一种天地无情的感觉。

这是字面意思,也是一种不正确的解读。

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天地是在“道”的范畴下运行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如果真的按照上述解读,则天地就失去了客观的位置和作用。明显与老子和《道德经》的思想基调不一致。

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天地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并没有太多的感情,万事万物在天地之中,自有其盛衰过程。

然而为什么这句话经常被误读呢?

源于古人对天地的敬畏。

中国古代的文化,是诞生于小农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农业的一个特点,就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紧密依靠天地。吃饭靠天,毫不夸张,一场旱灾,一场水灾,都能成为小民性命攸关之难关。

看到不可思议之事时,很多人潜意识会叫出来:天啊! 也是同样的道理,无形中还是天为大。

但是老子并非不知天威,而是在此基础上,用辩证的思维,超脱了“福祸”这一层,达到了一种“自然”的状态。正是老子所追求的“无为”,顺乎自然,合乎天理。

综上,如果再在小说或者影视剧中看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之句,不要忘了其真实涵义。

欢迎您的评论与点赞,更多历史文化类原创内容,敬请关注@熊二History。


历史宝藏


这句话出自《老子》第5章,原文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前面两句,很多人非常熟悉,但是对这两句误解的人也非常多。我看楼下的很多朋友已经做了详细的解释,我在这里就不想再“炒冷饭”进行详细的重复了。

我不妨更深一步,来谈谈这句话在整个《老子》文本里的地位和意义。

《老子》其实脱胎于兵家 都是教君王打仗和治理天下的

虽然前两句话知道的人比较多,但其实最重要的并不是这句话,而是从“圣人不仁”到“不如守中”。

李泽厚先生曾经认为,《老子》这本书脱胎于“兵家”,也就是类似于《孙子兵法》的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都是“正言若反”,比如老子说“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孙子兵法》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你看,本来是要说打仗的,却告诉你,不打仗是最厉害的。

电视剧《老子传奇》中的老子形象

这种思维,我们后来叫做朴素的辩证法。

因此,李泽厚认为,《老子》这部书的本质其实也是讲军事斗争和君王治理天下之道的。比如《老子》第68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这句话是说打仗的方法,和《孙子兵法》很像。还有,“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典型的君王治国之道。

所以,我们必须以这样的思维去考虑老子的文字。

那么,其实老子前面讲天和圣人,其目的是一种类比说明。告诉君王,作为圣人,要符合天道,要仿照上天行事。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来整体看这句话了。

“刍狗”没有贬低的意思 其实是褒义词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天地是没有人们的思想感情,所以它对于万物是没有什么看法的,可以任凭它们生长。请注意,这里的“刍狗”可不是骂人。所谓“刍狗”,其实是祭祀所用的,用稻草编的狗。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于祭祀是非常注重的,只有贵族才能作为牺牲品(

我们今天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在古代,人们出于原始的信仰,很多人觉得被当作祭祀品是无上光荣的事情,这证明你可以与上天相见)。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地不会把万物当回事,当祭祀品,老天爷不会它们都是自然而然出现的。

后面“圣人不仁”,其实是告诫人们或者君王,你作为“圣人”,就要让老百姓自然发展,不要去管他们。天地犹如风箱,“橐籥”音坨月,意思是风箱。天地犹如风箱,虽然空虚但不会停止。因此,请注意,老子类比了很多自然现象之后说,作为君王,不要颁布那么多政令,这只会让你的国家加速灭亡。

由此,我们就可以之道,老子其实是在说治理百姓之道。当然,现在很多人把《老子》这部书吹得神乎其神。但是有一点我们不可否认,就是《老子》是“反智”的,也就是说它宣扬的是愚民政策。那么,我们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老子》里面的百姓永远都处在被动地位。

最早的《老子》版本并没有这句话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老子》版本,被称作通行本。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出土过马王堆《老子》。上世纪90年代,又在湖北荆门郭店村出土过郭店《老子》。

郭店《老子》被称为最原始的版本,里面一共才1086个字。根据学者的推测,这应该是最早的《老子》版本。里面的文字也与现在有着巨大的不同。

现在通行的版本应该是被后人不断传抄、添加形成的。在郭店版本中,根本没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直接就是“天地之间,其犹橐籥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那么,前面的类比就很有可能是后人添加的,并非老子原意。


兮兮说事儿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被长期误解的一句话。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这句话,被用于证明上层的不仁不义,视百姓和万物为猪狗。但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与之完全相反:天地是没有感情的,所以万事万物,包括人类,在它看来,都和猪狗一般。

乍听起来很难接受,但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

天地什么时候特殊对待过人类?

有地质学者曾经说过,人类又何曾拯救过地球?地球还需要你人类拯救?地球存在了几十亿年了,从一无所有荒野岩浆,到后来的恐龙世界,再到后来的荒蛮部落时代,再有人类文明,地球一直存在。你人类说拯救地球,其实是拯救自己的生存环境,环境坏掉了,人类死绝了,地球也不会灭,人类多半也等不到地球灭的那一天。话说回来,天地对人类是没有感情的,对草木和猪狗,对岩石和河流,都不会特殊对待,所以,“草木、猪狗、人类,在‘我(天地)’看来,都是一样的。”

天地该暴雨暴雨,该洪流洪流,该地震地震,不会怜悯草木,也不会怜悯人类。天地荣发,抚养万物,也不是因为爱怜,而是恰好如此而已。所以在人类看来,天地是“不仁”的。在普通人看来,圣人如此看待万事万物,也是“不仁”的。你怎么能没感情呢?你怎么能把人和草木、蝼蚁、猪狗看作同样的呢?

老子问,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天地之间,就好比一个大风箱吧?

什么意思呢?

天地运转,有它自己的程序,不会因谁而变动。风吹过,草木摇动,衣袂飘飘,对风来说,都是一样的。


豆子人民艺术家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10年前的事情。

我最开始读这句话是从一本小说上,而那本小书彻底地改变了我的人生,小说名字叫《诛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诛仙里面的主题句。

什么是天敌不仁,为什么万物为刍狗。当时我都不知道,但只感觉这句话很酷、很炫。极大地吸引了我去读这本小说,但也因此,将我带入了人生的另一个方向。

1、先说这句话是什么

这话原本出自《老子》,原话的意思大体是天地看谁都一样,都跟狗啊、猫啊差不多,他并没有对谁特别的好,也没有对谁特别的差。

所以,当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的时候,其实有很多人都会认为老天对他不公。当你觉得自己一生坎坷,非常苦逼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一生坎坷,生活艰难困难。

所以,这句话也符合老子的价值主张,人生来平等,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不存在什么特殊不特殊的事情。自己的行为和结果都是自己的决定,与天地无关,但即使你有了很好的成就,也和世人无异。同样,即使你一生穷困潦倒,也不要气馁,这世上穷困潦倒的人多了去了。

2.为什么说这句话改变了我

10年前我疯狂的迷恋上了《诛仙》这本小说,和其他爱读小说的人一样,当时正巧盛大推出了《诛仙》的同名游戏,我从此就跌入了网游的泥潭,一发不可收拾。

从此再无其他,当时还在上大学,各种翘课、挂科、通宵,没白没黑的在网吧里玩游戏,还学会了抽烟、喝酒,把身体也熬坏了。

就这样反反复复地玩了一年多,整整耽误了人生一年的时间,一年全部被浪费掉了。在大好的年华,我没有拼命的读书、学习,反倒把时间都浪费在了这些无用的事情上,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非常后悔。

但用这句话来想,这就是我的人生啊,谁的人生没有后悔的事情呢?更何况我现在还有机会来挽回这段时。,所以,最重要的是珍重当下的时间,努力做好手头的事情,一步步变成更好的自己。

要相信,越积极、越主动、越幸运。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出自《道德经》老子第五章,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是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说,在天地没有仁了,是因为万物都是草扎成的狗,形如躯壳。圣人也没有仁,是因为百姓都是草扎成的狗。但天地是中立的,对待万事万物都一样。

我初次看到这句话,并不是从老子的《道德经》里看到的,而是从萧鼎的玄幻小说《诛仙》开篇里面看到的,而且书中也多次提到这句话,本意是天地不仁不义,没有感情,不懂惩恶扬善,对待万事万物也无情无义,让人不禁感慨天地之广阔,众生之渺小。

诚然,恐龙称霸了地球两亿年时间,最终也是全部覆灭,我们人类文明史也才是区区几千年,所发展的文明对地球或宇宙来说真是微不足道,就像刘慈欣的《三体》提到的一样,我们都是虫子。

虽然我们经常说要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但其实地球不需要我们来保护,我们只是在地球表面活动而已,真正需要保护的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对于天地来说,谁存在或谁覆灭都一样,天地不会偏向谁,能做到不偏不倚才是真正的仁。所以,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世间诸多不公之事,天地不仁是看到的表面现象,但对于全人类乃至整个生物圈,天地是何其公平、正义,万类霜天竞自由,所有的物种各凭本事,适者生存。所以,天地并没有把万物作为刍狗,而是真正的大仁。

刘慈欣的《三体》中有句名言,“毁灭你,与你何干!”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有很大的相似,天地在运行时并未考虑过某些个体的感受,但对全局来说会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天道,而我们要顺天立命,顺势而为,不可逆天行事,方能有所成就。


随心风水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字面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看待世间万物像草狗一样的走完自己的过程。


天地不会因为仁慈而有所偏爱,而是任由万物自然运作而不加干预;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天地对万物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生自灭,一切随万物自然发展,不会对谁有偏爱。这句话看似冷漠,其实正是最好的态度。


“天地不仁”中“仁”是仁爱、仁慈,“天地不仁”旧解释是天地无私,视万物同仁,没有偏袒。比如:如果地震了,在地震区域天地不会分你是学校还是民屋,是大人还是小孩,而怜悯选择震哪里,它是一视同仁的,震源之处全部都会遭殃。从而可以看出“天地不仁”反而是“大仁”,对世间万物不会差别对待。也就是说天地无所谓仁,还是不仁,它是客观存在的。

“以万物为刍狗”是指把世间万物都当成草狗。“刍狗”是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以前古代百姓祭祀用的是牲畜狗(因为用不起猪、羊、牛等大牲畜),后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渐渐的不用真的狗祭祀了,而是用草扎成狗的形状的草狗来代替真狗。祭祀前大家都对做好的刍狗很重视,祭祀后就把草狗丢掉了,草狗完成了它存在的使命。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指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看待万物像看待草狗一样任其自然的走完自己的过程。天地不偏不倚,无爱无憎,自然的看待万物自生自灭。


这也正像人们在社会上扮演各种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使命,生活中有各自的日常生活规律。就像天地的自然运转,万物自然枯荣的定数,不需要干预。这也是老子的“无为”思想,看待事物的客观性。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