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文 | 李锦生,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刘婕,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上庄传统手艺人的表演

“天官王府”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上庄村。上庄是沁河流域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现保存完好的传统院落有四十余处,历经元代至民国,涵盖了居住、祭祀、文化、商业等建筑类型。“天官王府”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曾任刑、户、吏部尚书的王国光及其家族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群。“天官王府”的规划设计继承了封建礼制和习俗,并充分利用环境,创造了似江南水乡的趣味和风格,显示出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上庄的兴起

  • 并不发达的农业

上庄村所在的晋城市阳城县,古属泽州。泽州地处太行山脉南端,系黄土高原之端与中原接壤的山区。清同治《阳城县志》中说,此地“土地硗确,坡坂崎岖,山谷深峻,林菁丛茂”。由此可以看出,这一带周边群山环绕,大部分为丘陵和山地,用地紧张,农业资源条件相对贫乏,并不是建设村落的理想之地。而上庄最早的居民乃是北宋末年因山西北部战乱频繁来此避难的难民,他们隐居沟壑之中,伐树造房,辟林为田,开始了艰难的生存。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泽州的山水环境 | 底图自雍正版泽州府志,贺靖、郭华瞻改绘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现在上庄村周边的地形地貌

  • 煤炭之乡

虽然生活艰辛,但或许会有不同的发现。上庄的先民在生产生活中偶然发现了浅层煤铁矿藏,采煤、冶铁、铸造业因此发展起来。明清上庄的冶炼铸造业十分发达。《山西省阳城县乡土志》载:“明正德七年,霸州贼刘六、刘七至阳城东白巷里等村,村多业冶,乃以大铁锅塞衢巷,登屋用瓦击之,贼被创引去”。明代实行里甲制,上庄即为县志中所载的这个“白巷里”。以“大铁锅塞衢巷”拒“贼”,可见当时冶铁铸造之盛。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上庄炉峰院(庙宇)中沿用了三百五十多年的铸铁排水构件

  • 河运兴商

至明清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地区间商业交流愈发深入,位于沁河中游的上庄村开始了商业之旅。

沁河是黄河支流,发源于中镇霍山之中,一路向南经安泽、沁水、阳城,汇入黄河。沁河中游以下可通航,为上庄村所处的阳城地区的商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以河流为商业网络基础的商贸活动在周边大量展开。

  • 文商并举

清同治《阳城县志》称:“阳城地虽褊小,亦旧为人文渊薮”。严苛的现实生存条件迫使区域内的人们更加努力地图生存求发展。科举入仕、经商获利几乎成为这里百姓获得更好生存条件的必然选择。上庄村南炉峰院中有一方“圣贤碑”,镌刻了清康熙四十年(1701 年)之前上庄村考取功名的129 位先贤的姓名和所任官职,由此足见村中文风之盛。《历史的回声——天官王府古建人文遗存短篇系列》等文献中记载,清朝中期上庄村居民中商人家庭占70% 以上,足迹遍布全国,以河南、山东、安徽、陕西最为集中。村口永宁闸外清嘉庆三年的“永宁闸碑记”记载了当年修复永宁闸时,捐银的商号有143 家之多,可见经商之盛。重视教育、崇尚科举造就上庄村落文化的长盛不衰,工商业的兴盛使得村落经济常年领先,村落建设因此红红火火,并具有较高的水平。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上庄保存完好的民居院落

发达的营建

上庄村现存较为完好的院落约有40 余座,历经元、明、清、民国四代,除王氏家族兴建的官居宅院,还保存了徐氏、樊氏等家族的院落。主要街道气势宏大,旁有泉水流过,村落周边庙宇守护,村落格局清晰完整。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上庄保存完好的民居院落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滚水泉:因原来水量很大,泉眼往上喷涌,好似热水开锅,被村民称为“滚水泉”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上庄的主要街道

  • 尚书府

上庄读书入仕者中,最为显赫的是王氏家族。王氏家族重视教育,《王氏宗谱序》中道:“吾王氏为潞安府小石桥人。始而迁居可乐山,继又迁居白巷里。尝以清贫,自守义方远,洽积善累德,耕读传家”。据《上庄古村》记载,明清王氏家族出了5 名进士、5 名举人(其中有1 名武举人)、25 名贡生和60 多名秀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王国光。王国光字汝观,号疎庵,明嘉靖甲辰(1544 年)进士,明万历初期的政治家和财政家,历世宗、穆宗、神宗三帝,官至刑、户、吏三部尚书,曾辅佐明王朝达四十年之久,对明王朝的“万历中兴”起到积极作用。“尚书府”便是王国光及其后人数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群。中国古代,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都有各自的别称,它们分别对应的别称是天、地、春、夏、秋、冬,吏部尚书被称作天官,户部尚书被称作地官,礼部尚书被称作春官等。因此当地的百姓又把位居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王国光的府第称作“天官府”。这也是上庄村闻名的重要原因。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王国光像、王国光诗碑

“尚书府”为棋盘四院形制,形制规整,现存的“达尊堂”院落和“听泉居”院落形成“前堂后宅”格局。王国光曾作诗“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来鸟不惊”描述他在这里的晚年生活。“达尊”二字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达摩堂”院的“麒麟上墙狮把门,斜砖墁地白粉墙”的做法尽显官居建筑的品位和气度。而“ 听泉居”的“听泉”二字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丰乐亭记》,“仰而望山,俯而听泉”,王国光以在此可听滚水泉水声来命名此院。院中的月台、挑廊,清新淡雅,简练大气,院落简洁而带着庄重,平淡却不失优雅。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尚书府的“达摩堂”院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尚书府的“听泉居”院落

  • 司徒第

司徒第原是王国光堂兄王道的宅院。王道是明嘉靖丙午科举人,历任奉政大夫户部陕西清吏司郎中等职务。宅院是前堂后室的两进院落,厅房五开间,建在高1.3 米左右的月台上,古朴大方,颇具气势。厅房前有一株王道亲手所植的腊梅,至今已有约460 年的历史。每当冬季,满树梅花,数十米之外仍能闻到阵阵清香。清咸丰八年(1858 年),阳城知县王莲溪曾组织全县文人雅士在此院以梅为主题饮酒赋诗,一共得诗数百首,王知县在逐一评定后,将其中佳作二百余首编辑为《梅花诗社同吟集》,在文坛一时传为佳话。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司徒第院落

  • 樊家庄园

樊家庄园是民国年间在王家花园旧址上扩建的宅院,由民国初期任山西省绥靖公署秘书处副处长的樊次枫主持兴建。门楼“樊圃”上木雕取“凤鸣麟出”之意;其内的月亮门与镂空墙壁,在视觉上形成了幽深的效果,体现了院落的精致。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樊圃的月亮门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樊圃门楼木雕

樊家庄园中“慕陶居”是主人住所,名字表达了主人仰慕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心境。院落采用传统的“四大八小五天井”的做法,窗子配上当时较为贵重的源自法国的“水泥拉毛”作装饰,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代表着北方民国时期的宅院建筑的较高成就。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樊家庄园慕陶居

从未改变

有着厚重历史的上庄村如今依然保存着不少过去的传统。漫步村中,能看到历史院落中老人在教孩子书法,手艺人在剪纸,孩子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或许还能看到传统手艺人的即兴表演,欣赏到精美的面塑。时光在这里流淌的很慢,上庄,从未改变。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沿街院老人在教孩子书法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上庄的手艺人在剪纸

「人居揽胜」“天官王府”:山西晋城上庄村

▲学习传统文化的孩子们(进士院)

本文刊载于《人类居住》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