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说冬笋越挖来年春笋越多,不挖就烂在地里了,是真的吗?

悠然见东山


农村老人说冬笋越挖来年春笋越多,不挖就烂在地里了,是真的吗?

每年到了冬天的时候,农村里有一件事特别的好玩,充满了乐趣,很多人也乐意去干,那就是挖冬笋。这个可是农村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干的一件事。因为挖冬笋不仅具有挑战性,要想找到冬笋是需要经验和技术的。这个就和大家伙喜欢玩游戏一样,很多人喜欢去挑战。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可以有美食可吃,如果比较多的话,还可以拿去集市上卖钱,为家庭增收。有的人会有疑惑,那就是冬笋挖了,会不会第二年春天的春笋就少了呢?

在农村里的一些老人常说,冬笋是越挖来年春笋就会越多,而不挖就会烂在地里了。这个说的也是真的,有经验的农民都是很清楚的。

因为冬笋是从竹子地下的粗壮竹鞭上长出来的,一般在朝东或者是朝东南方向的林地下面的冬笋是最多的。而冬笋的生长是从竹鞭上吸收营养的,其被挖掉了以后,这样对于竹子的生长其实是更有利的。因为冬笋所生长的一般都是在地下比较深的地方,而如果土层的生长深度超过了30厘米,没有被挖出来的话,会有近60%的会自动腐烂在地底下。而如果土层的厚度在15厘米以内,那就会有90%的冬笋会自动腐烂掉,然后就像古诗词所说的那样:化作春泥更护花了。

在民间还流传着“九前冬笋逢春烂,九后冬笋清明旺”的俗语,其意思是说在冬至前的冬笋大多数都会腐烂掉,只有少量的会生长成为春笋,而冬至后的冬笋如果不挖出来的话,那就会有大部分的会生长成为春笋。所以,在民间还有着冬至后的冬笋不能挖的说法,其实就是为了保护竹子。


农夫也疯狂


在我们老家,家家户户门前都有竹林。到冬天闲来无事的时候,农村人都会扛着锄头到竹林里去挖冬笋。农村老人常说冬笋不冒头,冒头就烂,而且冬笋不挖,春笋不长。这句话其实有一定的道理。

冬笋味道鲜美,比春笋更好吃,但是却比春笋,更难寻找。因为冬笋一般不会冒出头来,要想寻找冬笋的话,只能扒开厚厚的竹叶,看地上是否有隆起的包块或者有没有裂缝。如果地面隆起了或者有一条裂缝的话,用锄头轻轻的将周围的浮土扒开,就可以看是否有冬笋存在。相对来说冬笋比较小,挖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否则的话很容易将冬笋挖断。

一方面冬笋生长在冬天天气比较寒冷,如果冒出头来被雨雪覆盖,容易冻死腐烂。再加上冬天本来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天气寒冷,植物吸收营养的速度和生长的节奏都会变慢,竹子也不例外。所以一般来说,冬笋很难长出头。即使冒出头来以后,因为营养跟不上也会迅速的死亡腐烂。

另外冬笋如果不挖的话,会抢夺一部分竹子的养分。这样春天来临的时候,竹子就没有足够的养分来生出春笋。所以为了让春笋长得更茂盛,更多一些,一般农村也会将土里的冬笋挖掉。既可以丰富农村冬天的餐桌,也可以为来年春笋长势更好积蓄能量。所以说冬笋不挖春笋不长,冬笋不挖容易腐烂,是有一定道理的。


农家许小河


农村老人说冬笋越挖来年春笋越多不挖就烂在地里了,是真的吗?现在正是冬笋开挖的时候,其实冬笋每年的农历十月份就开始开挖了,它是楠竹(楠竹)的地下茎侧芽发育而成的笋芽,它都是埋在土里,所以才叫冬笋,而到了春天,露出地面的就是春笋。



冬笋由于没有出土,一直在土里生长发育,它肉质鲜嫩,没有春笋那一股特别的味道,因此吃起来特别好吃,可以直接炒着吃或者跟猪脚、排骨等骨头一起炖着吃,味道非常清甜,而且冬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以及矿物质元素等等,营养丰富,同时还可以润肠通便、增进食欲、清热化痰等功效。



冬笋每年都会长在楠竹的竹鞭上,然后根据竹子以及土壤情况发育长大。但是冬笋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只长在土里,直到腐烂。而最终有少部分露出地面以后,就变成了春笋,那么春笋也就失去了冬笋所应有的价值。每年村民都会上山挖冬笋,因为只有把埋在土里的冬笋挖掉,这样竹子才能吸收更多影响,才更能保证竹子来年长势。



因此对于冬笋多的竹子,要多挖一些,把它挖掉。这样竹子才会长的更大、更粗壮。如果不挖,到了春天冬笋也会烂在土里,最终因跟竹子争夺营养而影响了竹子的生长,竹子长势弱了,来年竹鞭上发育而来的冬笋就会变小、变少。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不会介意其他村民去挖自己家冬笋,除非冬笋特别少的情况除外。


乡村波比


农村老人说冬笋越挖来年春笋越多,不挖就烂在地里了,是真的吗?

这农村老人说的有些片面,不能说是对的,不然都鼓励去挖冬笋了,就容易导致过度采挖,其后果是会伤到竹林的。农人住在广西山旮旯,咱们这楠竹就是村里后山主要的经济竹林之一,挖冬笋是一项收入,但前提是保证竹林的健康生长,冬笋可不能过度挖,更不可能让人随意来挖。

那老人说的话是完全错了吗?也不是,这话片面就片面在它是有时效的,有句老话说的好“九前冬笋逢春烂,九后冬笋清明旺”,意思是冬至以前的冬笋,转化成春笋的成功率低,多烂在地里,白白消耗了营养,这个时候挖冬笋,反而有益,而冬至以后的冬笋,转化成春笋的成功率就非常高了,这个时候要是采挖过度,势必是会影响竹林新竹萌发的。

冬笋和春笋的区别在哪里呢?春笋可以说是冬笋的延续,通俗一点区分就是还在土里的是冬笋,来年春天长出地面的就是春笋,两者都是由竹鞭上的笋芽发育而成,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并不是所有的冬笋都能转化成春笋,像两头尖、中间弯、笋形弯曲、基部尖瘦或笋壳干裂老化的冬笋,多半长不成春笋,可以挖,像上头细、下头粗的冬笋,来年多半就成了春笋。

最好吃的冬笋是哪种呢?根据村里有几十年挖冬笋经验的老人说,最好吃的冬笋是两头尖,根部没有竹根,冬笋笋壳表面金黄,笋肉中间无竹节且是实心的最好吃,它肉质细密、鲜嫩,几乎没有涩麻感,还有一点鲜甜,口感十分丰富,可以说是顶级冬笋,因为没有根,全靠竹鞭提供营养,所以个头不会很大。

怎么找到冬笋?农村老人关于找到冬笋,总结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首先要确认“孕竹”,因为长了冬笋,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孕竹”下端竹叶纤细发黄,相对呈现营养不足。找到“孕竹”后就使劲摇晃竹子,观察竹鞭的走向,然后沿着竹鞭开挖,多半能挖到冬笋。

冬笋怎么做好吃?要想冬笋好吃,从挖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要伤到笋肉,伤到后需要清洗,清洗过的冬笋就会有一股麻麻的味道,影响口感。冬笋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绝”的美誉,煮法多样,炖鸡汤、小炒都非常鲜美。不仅如此,食用冬笋还有助消化和排泄,起到减肥、预防大肠癌的作用,但值得注意,冬笋含有较多的草酸,结石病患者慎食。


农人解说






仙乡山人


农村老人说冬笋越挖来年越多,不挖就烂在地里了,是真的吗?

冬笋是人人都喜欢的一道美食,可能就会有人会问,农民年年这样的大挖冬笋,那笋被挖光,还总么长竹子?竹林几年之后岂不会断种?

其实冬笋与春笋完全不是一回事,春笋也不是冬笋的延继。冬笋虽然也是竹鞭上长出来的笋,但因为它们是在冬季长出来的,而冬季气温又是很低的。所以,冬笋只有一直在土壤之中才能存活,如果长出地面就会很快的死掉。用农民的话说就是,冬笋再如何生长也是成不了道的。所以,冬笋既便不去挖掉,他们也会在立春之后新一批春笋生长出来之前自动退化腐烂。



就这样,与其让冬笋每年自动的腐烂掉,那还不如在它们还没破土烂掉之前,就把它们一个个的寻找出来挖掉。即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非常美味的食材,还能阻断它们吸收楠竹的营养。所以,才有了农村老人所说的冬笋越挖来年春笋越多之说。


虽然,这种说法并不是完全正确,但年年将冬笋挖掉至少是没有坏处的。只是我们在挖冬笋的时候,一定不能将竹鞭挖断了,这样,不仅冬笋挖没了,连来年长春笋的机会也一并挖断了。


小之草


少量冬笋会在春天出头,但长不成好竹子,大部分会烂掉,会挖冬笋的去挖冬笋,对竹林有好处,等于锄了一遍地,不会挖的把竹根挖断了、挖死了,对竹林有很大影响。


383745166


你信么,反正我是不信!


风向标之尽头


瞎扯蛋,冬笋不挖,来年长大就是春笋,冬笋挖多了春笋自然会少很多


用户789558611872


都是瞎扯,冬笋不挖长大是春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