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黄帝内经》中“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李神奇123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中开篇的《上古天真论》一文。该文以对话体式,通过皇帝向天师岐伯请教关于“上古之人“为何比“今之人“健康长寿的问题,对于人体发育衰样的过程原理以及养生之道的阐发。(后世将中医统称为“岐黄之术”大概是源于此处典故。)

谷雨通观全文,发现岐,黄二人旨在通过提问讨论说明人体健康长寿的秘密。首先有个大前提:道家认为,宇宙和世界存在一个本源——“道”。这个“道”,蕴含万物和生命的一切原理和规则。同时,天地宇宙之间,除了污秽浊气虚贼邪风等危害健康的因素,也存在山川日月之间的清风正气和灵秀精华。人作为生命体,和万物一样当然也要遵循宇宙自然的根本规律。

岐伯认为,上古之人能长寿的秘诀,就是在于不仅要遵循人体的根本规律,更要积极主动地通过自我调节与修养,与自然界和天地宇宙阴阳的大道偕同相和,运用自己对于规律(道)的理解和把握,吸取天地之精华,摒除外物和自身欲念干扰,不妄自透支劳作耗费,持守自身的形(身体器官肌肉骨骼等)与神(思想情绪意识信仰等),因此能够长寿。(个人理解,也许与专家正解有出入,仅供参考讨论。)

而“今之人”也就是黄帝时代的大多数普通人,大多不懂得这些道理,为了一时的快乐享受,不遵守基本的作息规律,对身体支取无度,导致不到五十岁就衰老了。其中,岐伯提到几个极为有害身体的行为,那就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古时的“浆”非是指琼浆玉液,而是日常的某种流质食物,此处不作具体考证。“以酒为浆”,就是把喝酒当做摄入食物一样的平常必需行为。“以妄为常”指的把纵欲行为当做正确的应该的。这里要注意“妄”不仅仅是错误的意思,而是包含着放纵自己,任意妄为的含义。看后面,还有一个“醉以入房”,指的是醉酒后行房。岐伯认为这些错误的行为,会导致精水,体力和神思的过分消耗而枯竭,于是导致早衰。

岐伯的论述中,对于肾之精的重要性有所强调。肾主水,汇聚了五脏六腑的精华并且有贮藏保存的功能使命。青少年时期人体能够生长是因为肾气充溢。到了中年之后肾气渐衰所以人体出现老化。因此,自然可以理解为,过分消耗肾气的行为无异于慢性自杀。世人的纵欲行为,不外乎贪图享受,起居饮食无节制。

篇末黄帝还对史上长寿之人做了总结分析。长寿之人,包括四种,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上古真人是得道之人,能够透彻地掌握天地宇宙阴阳之道,故而能实现修道长生。

中古至人也能归入得道之人,他们品行高尚并且合乎大道,能做到超脱世俗,通过修道强大自身。

然后是圣人,生活于世俗之间却能不失本心,不被外物劳累困扰,不被自身情绪思想所烦恼,恬然自得,所以能够保持健康长寿到百岁。

最后是贤人,个人理解大概是积极修养自身,向上古真人学习的有知识有智慧的人,他们也能通过良好的修养实现长寿。


谷雨时空


表面的解释很简单,醉酒行男女之事,但重点在“以妄为常”。

我接触这么多人,很少思维不混乱的,而且这样的人会把混乱的思维当成正常状况转而觉得别人不正常。我记得曾有位朋友很萧索地对我说自己以前做房地产后来谁出事牵连了他,所以不想干了在混日子,结尾说欢迎你来考察投资😁😁是不是很好笑?他自己不觉得,哈哈

这是为什么呢?认知,自我认知出问题了。自我认知准确的人不会把偶然当必然,然后从中找到征服的快感或者退让的理由,这其实是种隐形的人格分裂。

中医牛在什么地方,很多内容你去仔细琢磨,它说的是天赋和个体的差异性决定疾病的产生和发展状况。也正因为这样,不是谁都能学好中医的,中医思维体系和发展思路与西医完全是两码事。中医传承都要讲究天赋悟性仁心,这不是应试教育的成绩能决定的,但中医自己号脉是能推断个大概的。

连创新都只能是提供社会土壤任人才发展,不是想当然。中医发展更不能想当然,没两把刷子溜也没用。中医水平当然有高下了,还有六不治呢,所以中医管理的决策思维上就得与西医分开。

西医按技术学科考虑,中医以决策思维应用层次分门别类进行统筹规划发展。保护中医的发展传承不必学西药贩子随口胡喷,但用西医的思维来管理中医是在自断传承,更😡😡。


节度使95


“以洒为浆”,“以妄为常”是两种不好的生活习惯,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加速衰老。

“洒是百药之長”少量可引药入经,可驱除风寒湿三邪。过量则迷人心志,伤人肠胃。“:琼浆王液”是仙人的饮料,对长生久视强体延寿有良好的作用。如果把酒当作琼浆过是饮用是很不利养生的。《内经》云:饮食有节。那么对有害的酒更应节制饮用。

“妄”在《说文解字》中云:乱也。自然界温暑凉寒四时有序,一旦错乱就会发生灾害,任何灾害都会影响万物的发育成长终结。人是万物之一必须顺应自然之序,并采取有效措施就利避害,有效保证自已的正常存在。《内经》云:起居有常。人一旦乱了起居有常的规则,就是逆道,顺逆生,逆道亡。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丛,节阴阳而调刚贡。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汤谷冲霄



海浪30636993


这是岐伯对黄帝说上古时代人们的保养之法、上古之人保养得当,不像现在的人没事把酒当水喝,(熬夜、泡吧、追剧)这些不好的习惯当做正常的生活方式。谢谢采纳、


南方健康


黄帝内经是祖国文明中的文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黄帝内经阐述的是有关人健康的原理,而且这一原理没有半点悖论。它的基本理论根据是万径之首的巜易经》。是哲学的高度,非常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把人的健康摆在一个相当高的位置,是非常科学的。人如果没了健康或早亡,什么都是零。为了健康就要放弃名利的追逐,放弃美食不饱的妄念,放弃不动的懒体。美酒千杯不醉那是不可能的,以酒会友没有仁义的底线也是不可能的,人不是总要以我为中心,有钱大肆狂酒,整天昏天地暗,忘乎所以。年纪轻轻便见了阎罗王,抛下一家老小饿断肠。酒并非是人们所说的什么美酒,其实是毒药。酒精麻醉神经,使人神魂颠倒,中和具有重要消化作用的胃酸,使人脾胀肝疼。长期饮酒绝对是慢性自杀。决不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超然智者


感谢悟空问答小秘书。这句话出自内经的开篇,且在问答之端,黄帝首问,岐伯初对。相当于《易经》键卦初爻曰“寖龙勿用”川卦对曰“礼霜坚冰,至”。这句话要放回到原文才好懂些。不妨引一下原文,稍加削减编译便于阅其要“

黄帝登天问于天师曰:上古的人能活百岁且做活麻利;当今的人年半百就哆哆嗦嗦了。退化了 吗,脉种多秕糠吗?
岐伯作为天师答话:上古知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能形与神俱,尽终天年,百岁乃去;今时不然,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半百而衰;上古圣人教下,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于是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人人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综上所述,上古之人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引文完毕,以上是大致翻译,要弄清这么几个关键词:①“上古知道”。②“圣人教下”。③“不惧于物”。④“德全”。那么可以看出,以酒浆心、妄内耗真的做法其实是劳目劳耳劳肢体、愚心愚神愚智慧的不肖之徒所为,其真气不扶,元形被“物欲”击败,乖离“道智”。


今人皆知“色是刮骨钢刀”其实不全是色本身的过错,多半是耳目之错、心智之失。就像财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么君子爱美纵之亦有道,这样才能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之从并固定守内而躯体更加精神。这样,以心待物,不以色纵,不以财束,人们的精神操守将接近于“德全不危”的“大道”境界。这样修行,度百岁而去是不难做到的。


兆昌416


这里只要理解两个字就可以了,一个是浆,一个是妄。

浆是指琼浆,或说琼浆玉液,是神仙的日常饮料,凡人饮了琼浆则会脱胎换骨长命百岁。

妄是迷幻,是指人的心志处于不正常的精神状态,容易把张三看成李四,把陌生人当成了亲朋,也常看错了东西,说错了话,办错了事。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合起来讲,就是把酒当琼浆玉液这样的好东西来喝,喝多了以后意识不清醒了,把酒后的幻觉当成正常的感觉了,可能会把母猪看成了貂蝉,把绳子当成了蛇。


柒道友


那个海吃海喝呀,那个想入非非呀,那个不顾自己身心机体的感受和生命状态呀......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一句话,本末倒置的生活方式!

常见的很,就当今而言,也是生活处处,俯拾皆是的例子。本来,人本为体。身体是本钱,但世人往往舍去本钱,舍本逐利,损失本是丰富的生命活动变成了唯一的抽象出来的只是糊口的生存。人的类本质完全异化外化。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不完全是个人的意愿,也是客观环境使然。但,人若没有梦想,与咸鱼有啥区别,人若没有希望处处皆是牢笼,那么,就就着咸鱼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也是生命的一次疯狂......真有好酒,不妨浆一浆,喜出望外也大可妄一妄。可惜,弄些假酒,酱啥酱,生活在妄中,常啥常?

人各有活法,浆也有浆的匠心独运吧,酒也有酒的把酒当歌;常也自有常的长命百岁,妄也有妄的轰轰扬扬......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人生首先是自家的,自家看着活吧。

好了,就先说这些......


再升一级


酒可以让人丧失理性,“以酒为浆”,指的是现在的人在做非理性的事。妄,是胡来,就是你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就不去做;常,是东西南北春夏秋冬。除了胡来,人还有一个妄,就是关于名的欲望。具体表现在总想让别人说自己好,时时刻刻都担心得罪别人,一定会肝瘀。比如有些老太太的病不好治,是因为总想着孩子们的事,管闲事,别人又不听她的,又不说她好,她就生气、郁闷,所以她的病就总好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