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丨瑞幸會不會成為下一個ofo?

商業丨瑞幸會不會成為下一個ofo?

有這種擔憂的不止我一個,餐飲圈包括投資圈很多人的看法都差不多:瘋狂燒錢燒不出第二個星巴克,反而極有可能成為第二個ofo。

商業丨瑞幸會不會成為下一個ofo?

01

首先聲明,我是瑞幸的忠實用戶,它的產品口感和便利性,都是我所喜歡的。

在最近幾場《深度粉銷》的作者見面會現場,我做過這樣的調查:在200人中,知道瑞幸的達到90%以上,可見高舉高打還是起作用的;喝過瑞幸的佔40%多;而當我問,如果補貼停止,誰還會繼續消費時?偌大的會場只有1%-2%的人舉手。

答案顯而易見,多數人是衝著補貼去的,一旦補貼停止,靠利益換來的用戶留存率能有多少?假設沒有了可觀的優惠活動,這些“拿人手短”的顧客還會選擇回頭嗎?瑞幸會成為下一個ofo嗎?

然而,我們必須承認,瑞幸的營銷手法之嫻熟高超,即使在當下高手如林的時代,也堪稱一流。

通過一封《致星巴克的公開信》,讓瑞幸雖然揹負了“碰瓷”的罵名,但也讓它一夜成名。

湯唯、張震這樣俊男靚女的代言組合,讓它在向來遠離廣告的咖啡界鶴立雞群,瞬間贏得年輕用戶的好感,真真如其廣告語所說:“這一杯,誰不愛”。

商業丨瑞幸會不會成為下一個ofo?

而更讓人叫絕的是,在星巴克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併發布官宣之後,瑞幸機智幽默地偷換概念,重新演繹了一個新詞:指鹿為馬

意思是,最近瑞幸讓星爸爸很委屈,於是他們用手指著小鹿即瑞幸,說“你等著”,然後召喚了馬爸爸。機智如此,不禁讓人拍案叫絕。

商業丨瑞幸會不會成為下一個ofo?

指鹿為馬

還有它“讓咖啡找人”的定位、30分鐘送達“慢必賠”的服務承諾,以及首單免費、拉一贈一的社交裂變手法,都讓其成為咖啡界甚至整個餐飲界的一股清流,作為本土品牌的驕傲被寄予厚望。

02

先來看一下瑞幸的擴張速度:

從今年1月份運營截至10月份,瑞幸已在中國21個城市快速落地了超過1300家咖啡店,且預計年底這個數字將提升到2000家。

如果大家還沒有概念,對比一下就清楚了:截至2018年上半年,花了17年時間在中國市場佈局的星巴克,大陸門店數量才只有3362家;而行業第二Costa,進入中國市場12年,門店數量只有449家。

也就是說,照這個速度,咖啡巨頭星巴克花了17年才完成的事,瑞幸很可能兩年內就幹完了!

商業丨瑞幸會不會成為下一個ofo?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速度在互聯網圈根本不算什麼,但前提是這裡不是互聯網圈,而是需要重資產投入、兢兢業業靠品質和管理制勝的餐飲行業。在餐飲界,像瑞幸這樣單靠直營擴張的速度,還從來沒有過。

這樣的速度正是燒錢燒出來的。

燒錢補貼用戶是互聯網公司慣用的打法,瑞幸用戶規模的快速崛起也是憑藉於此。

比如首單免費、拉一贈一、買五贈五、輕食半價,而近期又在買二贈一的基礎上加大促銷力度——買一贈二!

雖然咖啡利潤空間較大,但鑑於瑞幸本身定價較低,這種補貼力度還是有些瘋狂。

有人曾經測算過,同樣杯型的拿鐵,星巴克31元,Costa31元,瑞幸定價24元,再加上各種優惠,平均12-15元就可以喝到,而這還不包括包郵後快遞的費用。

商業丨瑞幸會不會成為下一個ofo?

Costa&星巴克&瑞幸

除了補貼,瑞幸在營銷上的投入也是一大筆開支,除了請湯唯、張震代言,還在線上線下投入大規模的廣告推廣。

只要瑞幸在某個寫字樓開了店,這個門店所能覆蓋的用戶都可以看到瑞幸在微信端投放的廣告,社區和寫字樓的廣告位也是如此。

商業丨瑞幸會不會成為下一個ofo?

朋友圈廣告

據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講,其A輪融資前的營銷投入大概有10億元左右。

當被問到“補貼總有停的一天”時,錢治亞的回答是“目前還沒有時間表”,“瑞幸咖啡燒出去的每一分錢,都能換來用戶,所以對我們來講,值得。”

03

用錢來換取用戶數量的增長,的確是最高效的,但也是技術含量最低的。到底是否值得,其實看看滴滴、ofo的下場便可知曉。

在網約車燒錢大戰中,滴滴異常勇猛,先後將快的、優步、易到及一眾小品牌挑落馬下,本以為戰爭到此為止,但沒想到半路又殺出美團、摩拜、神州,戰火又重新燃起,而此時的滴滴在接連發生安全事故之後,早已陷入泥潭自顧不暇。

商業丨瑞幸會不會成為下一個ofo?

ofo的下場則更慘,經歷了10輪融資,燒光20億美元之後,始終不肯低頭認輸的創始人已經將公司帶到了倒閉破產的邊緣。

而其補貼大戰中的對手摩拜,早已賣身美團,創始團隊也以出局收場。

商業丨瑞幸會不會成為下一個ofo?

商業丨瑞幸會不會成為下一個ofo?

燒錢補貼猶如飲鴆止渴,想要繼續玩下去就要不停的引入資本來續命,我們心裡都清楚,資本不是傻子,如果長期看不到收益,補貼遲早有停下的那一刻。

正如ofo投資人朱嘯虎在退出之後感慨:“好的需求,完全是靠自發、靠口碑產生出病毒式的傳播。靠燒錢起來的,基本都是偽需求。”

是不是偽需求不敢斷言,但可以肯定的是,燒錢是燒不出用戶忠誠度的。

04

那麼,進入後流量時代,一家發展中的中小企業或者創業公司應當如何引流和積累用戶?什麼才是它們正確的生長路徑?

關於這個問題,硅谷創業教父保羅·格雷厄姆在《黑客與畫家》一書中早就有明確的闡述。他說新產品、新技術獲得市場認可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大爆炸式的,即“急急忙忙的開發一個產品,推向市場的時候大肆曝光”;

另一種是自然成長式,比如“在車庫裡白手起家,幾個好朋友埋頭工作,在外界不知曉的情況下開發出某種新技術,然後推向市場,沒有任何宣傳,最初的用戶寥寥無幾(但是熱心程度無與倫比),創業者持續改進新技術,與此同時,通過口碑效應,用戶數量不斷增長。”

商業丨瑞幸會不會成為下一個ofo?

很顯然,燒錢補貼屬於前者,這種方式通常都很短命。

保羅·格雷厄姆更傾向於後一種,他認為“最終來看,自然成長式會比大爆炸式產生更好的技術,能為創始人帶來更多的財富。”

從他的描述和定義來看,這種“自然成長式”非常接近我們倡導的“粉絲思維”。

即通過“養成式”的滾動發展,先培養粉絲,與粉絲建立價值觀的認同和情感共鳴,通過口碑來引爆傳播,最終實現用戶大規模裂變,這才是用“存量找增量”的正確方式。

而打著互聯網旗號的燒錢補貼本質上還是傳統的流量思維,粉絲營銷與其最大的不同就是對用戶的理解和定義,一個是交易思維,一個是關係思維;一個注重拉新,一個注重留存和顧客終身價值。

在我們看來,瑞幸與其這麼急功近利的燒錢,還不如把精力、財力放在培養真正的粉絲用戶上,畢竟連保羅·格雷厄姆老爺子都說了:“100個鐵粉比10000個覺得你還可以的用戶要好很多”。

作為瑞幸的忠實用戶,我希望它走得更平穩些,能真正擔起民族品牌這份驕傲,而不是曇花一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