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级军官到优秀村官——记苏州市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吴惠芳

从师级军官到优秀村官——记苏州市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吴惠芳

从师级军官到优秀村官——记苏州市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吴惠芳
从师级军官到优秀村官——记苏州市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吴惠芳

今日起,新成立的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与江苏法制报社编辑部联合开设“退役军人风采”专栏,不定期精心采写刊发砥砺奋进在我省各条战线的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开篇《从师级军官到优秀村官》,生动讲述了苏州市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吴惠芳的感人故事。敬请关注!

从师级军官到优秀村官——记苏州市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吴惠芳
从师级军官到优秀村官——记苏州市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吴惠芳

通讯员 宋爱军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退役军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营造有利于退役军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全省广大退役军人十分珍视党和人民的关心厚爱,用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回报人民,充分展示了退役军人永葆本色、奋发图强的昂扬风貌和优秀品质。从今天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与本报联合开设“退役军人风采”专栏,陆续刊登一批优秀退役军人事迹,以飨读者。

他勇于创新,将过去村委会一元治理模式转变为多元、立体的乡村治理结构;他恪尽职守,成立劳务公司,帮助600多名低能劳动力就业,每年筹集捐赠1000万元关注帮助弱势群体。永联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他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最美复转军人”“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8年11月,被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授予“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他就是张家港市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同时兼任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副会长、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执委,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从师级军官到优秀村官——记苏州市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吴惠芳

“去”与“留”:

从师级军官到优秀村官

拥有25年军旅生涯的吴惠芳曾是一名优秀军人。1980年,他参加高考进入南京炮兵学院,从农民变成一名军人。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杭州部队工作,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也曾率领部队赴九江抗洪抢险,并先后在团、师的军事、政工岗位任职。2002年,已任南京军区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吴惠芳做出了人生的一次关键抉择:舍弃城市优越生活环境,不给部队增加负担,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投身新农村建设,从一名军官变成了村官。

军校里,吴惠芳学的是军事指挥专业;部队里,从事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脱下军装,重回“农门”,“战场”变了,成了“三农”战线的一名“新兵”。凭借长期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扎实的走访调研,以及25年军旅生涯锻炼的把握大局、判断趋势的能力,回到永联第二年,吴惠芳主导制定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永联的决议》,启动现代化新永联建设,并系统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六个化”标准,即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元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样化,全面推进永联新农村建设。2013年,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吴惠芳又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四美”标准,从产业美、生活美、生态美、素质美等四个方面全面推进永联村美丽乡村建设。他的这些理论和观点,在全国农村发展治理专家中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现在的永联村,综合实力在全国村庄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2015年米兰世博会上,永联村作为中国唯一的农村代表登台展示。吴惠芳也成为农村建设发展的行家里手,先后受邀到中央党校、浦东干部学院、美丽乡村博鳌论坛等作讲座,讲述永联村的发展经验。

从师级军官到优秀村官——记苏州市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吴惠芳

“破”与“立”

探索乡村治理新机制

农村是个“大课堂”,走在全国前列的永联村,则肩负起“摸着石头过河”的使命。为探索建立适合城镇化乡村的治理模式,吴惠芳用了10年时间,分四步来解决这一根本制度问题。

第一步:

集中居住。2006年,国家住建部在苏州推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吴惠芳与班子成员通气之后,大刀阔斧地把散居在田间地头的3600户农户全部拆迁,将张家港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1000亩指标全部争取到永联,建设了占地600多亩的农民集中区——永联小镇,并在小镇上配套建起了农贸市场、医院、商业街、学校等现代化设施。如今的永联人,住的都是大产权、红本子的商品房,在村里就能买菜、上学、治病。

第二步:

服务下沉。村民集中居住之后,村域内居住人口也开始急剧上升。吴惠芳认为,农村城镇化既要有城镇化的基础设施,也要有城镇化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此,他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陈述原因和建议,很快,得到了张家港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09年,在永联成立了社会管理协调小组,把公安、交警、城管、工商、卫生、消防等机构和执法人员派驻到永联,实现了城乡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永联人享受到了城里人才有的公共服务。

第三步:

村企分离。1998年和2000年村办企业永钢集团转制时,永联村坚持给村集体留下了25%的股份,也给村民种下了一颗摇钱树。为实现村企共建共享,同时确保企业市场化经营,吴惠芳将永钢集团和永联村的财务完全分开,村企两本账;管理班子分开,村企两套管理人马,两套薪酬体系。企业讲究的是效率优先,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经营,村里讲究的公正公平,按照自治组织条例治理,两者是纯粹的投资关系。

第四步:

政经分离。永联村除了持有永钢集团25%股份的集体资本,还有300多个门面店的集体资产,8000亩耕地的集体土地,年可支配收入达1亿多元。同时,永联村有1万村民,1万多外来人口,村委会管不了也管不好。吴惠芳决定推进政经分离:一是成立城镇化社区。2011年,永合社区正式成立,并选举社区居委会,直接隶属于南丰镇政府。二是成立永联村经济合作社。2013年,通过制定经济合作社章程,对10676名社员进行确权,并选举产生社员代表,由社员代表选举理事会、监事会,并聘请经营管理班子,确保集体资产、土地、资本保值增值。2017年,永联村经济合作社员年人均福利分红近一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4.58万元。

“无”与“有”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随着全村基础设施问题的解决、村企关系的梳理、以及城镇化的公共管理服务的到位,尤其是农民实行集中居住后,土地统一流转,由村经济合作社规模化经营管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再也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吴惠芳在思考新的问题:一是除了土地流转费,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如何增收?二是现代化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如何才能提高附加值?

一直以来,永联村集体经济是“一钢独大”,符合条件的村民能进厂工作,很多年纪大了又没有什么技能的村民进不了厂,家庭往往更困难。

2009年,吴惠芳提出来要在永联村发展乡村旅游。但一穷二白怎么发展旅游?吴惠芳组织学过旅游、农学、规划的三个大学生员工研究策划发展乡村旅游,半年之后,江南农耕文化园开门营业。为了提升人气,他又在永联小镇上打造了一条江鲜美食街,举办江鲜美食节。经过几年的发展,永联旅游已经快速发展,“吃江鲜,到永联”成为周边城市的共识,并且带动了400多村民就业,2017年游客达100万人次,销售收入1亿多元,永联小镇门面也随着人气的提升,年租金收入达1200多万元。

发展旅游产业尝到了甜头,吴惠芳决定用旅游带动农业:

构建一个全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他将永联村8000亩的耕地建成了4000亩的苗木基地、3000亩的粮食基地、400亩的果蔬基地、100亩的特种水产基地,实现了种植养殖基地化;投资建设腌腊制品厂、谷物加工作坊及传统酿酒、榨油等作坊,实现了加工制作工业化;主打长江鲜、农家菜品牌,实现了餐饮美食特色化;成立永联天天配送公司,构建销售、物流体系,实现产品可追溯,2017年天天鲜在新三板挂牌,实现了销售配送标准化;整合永联区域景点及江苏张家港市东部区域的农业旅游资源,打造长三角市民喜爱的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了旅游观光产品化。

2014年,永联小镇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17年,永联小镇被江苏省确立为首批13家田园风情小镇之一。2018年,永联村全域旅游发展经验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先后报道。

“智”与“志”

农村根本问题是人的素质提升

农民不会因为物质富裕了,脑袋也会自然富裕。吴惠芳在带领永联人致富的同时,一直紧抓村民素质提升,既补“智”又补“志”。

“永联的未来在孩子”。2012年,在他的主导下,永联村投资了1亿元,建设了设施一流的永联小学。2015年,他利用苏州市人大代表的身份,提交了《关于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议案》,引起了苏州市高度重视,为永联小学带来了优质教育资源。

吴惠芳把永联的文明建设分三个层次:传统农民变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变文明市民,文明市民变合格公民。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在社区生活中发声、参与民主自治。为此,2015年,他在村里成立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从公厕文明、祭祀文明、交通文明等一件件具体事情抓起,培养村民的公民意识。如今,永联村已经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2012年,吴惠芳在永联小镇上主导建设了爱心互助街,设置学习互助、生活互助、娱乐互助、健康互助等4大功能区,爱心街的LOGO是两个交叉的爱心,是吴惠芳亲手设计绘制的,寓意是让永联人在共建中才能共享,不能让人在不劳而获中丧失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的意志和能力。

转业13年,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发挥听党指挥、服务人民、善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带领永联村乘风破浪、逐梦小康。以生动的实践书写了转业军人在平凡岗位再立新功精彩篇章,折射出一名军人、一名党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宝贵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