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江重用朱武、留住公孫勝,屯田養兵與朝廷對抗,結局會如何?

非常道159458387


知史局【2018】總286期

文:關捷

我們先說說朱武。朱先生,定遠人氏,能使兩口雙刀,精通陣法,很有謀略。上山排座次後,朱武排在地煞第一,總排名37,為地魁星,職位為同參贊軍務頭領。在梁山,他是僅次於吳用的二號軍師,他協助吳用制定了好多出奇制勝的戰略戰術,也多次幫助盧俊義打大勝仗,甚至反敗為勝。

朱武,與吳用不同,吳用純儒家學說熏製出來的一塊臘肉,朱武雖未有詳細文字介紹,但在相關情節裡可透視其出身純行伍,也就是說他是來自作戰前線的軍事指揮家。因而,他身上的義字帶有相當比重的純度,我們看不到他有兩面或多面的偽文化學者的特色。比武松、李逵、魯智深等人有文化,但是,其思想純度大體相當。這個,我們看他為救陳達情願自投羅網的“苦肉計”即可看出一二,那事危險係數很高,萬一九紋龍怒了,一青龍棍下去……朱武沒想那麼多,義無反顧。

這樣的人,宋江怎麼可能重用呢?縱觀宋押司一生,他最不怕的武松、李逵、魯智深那等粗人,甚至吳用那等“細人”他也不怕,他最怕的是朱武這樣的思想透徹文武全才。他不怕睜眼瞎以及任何豬腦,他怕目光如炬大腦發達。

朱武在上山前後的表現,足證他有足夠的智慧。宋江在朱武上山後,主要重要的是吳用,對朱武能遮蔽就遮蔽,或者假裝沒看見。後期朱武雖有卓越表現,宋江也不可能用他,用他對不起皇上。可是反過來,朱武看宋江也是一目瞭然,他不會留下,重不重用,都不會留下,忘說了,朱武是個道家愛好者,他重窮理愛學習,他要去公孫勝那裡學道。

公孫勝, 薊州九宮縣人氏,應該是今天的天津,但那時,他不應講天津話,那時,蘇皖地區的移民還沒有來,公先生自幼好習槍棒,拜二仙山紫虛觀羅真人為師,道號“一清先生”,學得一身道術,“道可道非常道”,他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人稱“入雲龍”。《水滸傳》有浪漫主義成分,好多人物半人半仙兒。公孫勝與晁蓋、吳用等七人結義,一同劫取生辰綱,然後上山入夥。梁山大聚義的時候,他排第四位,上應天閒星,擔任掌管機密軍師。

公孫勝,對梁山及宋江時代的梁山結局,似乎早就看穿了。他起初上山,是衝著晃蓋的面子,

智取生辰綱後,作為常年在外旅遊的他,似乎覺著梁山也不妨一遊。於是,他也就上了山,大哥的面子畢竟乾淨,但是,當不乾不淨的“黑三郎”成了老大以後,他那“一雙杏子眼”的眼神不免失色成為失望,他藉故母親身體不好,下了山就不再回來。

宋江攻打高唐州,卻敗於太守高廉的妖法。吳用讓戴宗去薊州尋找公孫勝,好說歹說,最後求到公孫勝師傅羅真人那裡,羅真人礙於情面只好出面,並且傳授他五雷天罡正法,讓他下山輔助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 命他“逢幽而止,遇汴而還”也就是幫下忙而已,將來還是回到為師這裡進行“繼續教育”吧

這樣一個人,宋江一不會留二也留不住。

好漢們平定了淮西之後,宋江興沖沖地班師回朝,駐紮在東京城外的陳橋驛。公孫勝想起羅真人“遇汴而還”的話,心中猛然一動,於是便向宋江辭行,要返回薊州二仙山,“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宋江也許要假意客氣假意傷心,但心裡卻說:“大爺,你可走了,不然,將來給你毒酒你不喝,託夢讓你上吊也不肯上,那可怎麼辦?”

朱武、公孫勝終究是世外高人,他們走了,是他們的造化,也讓這世界多出一點亮色。至於,宋江“屯田養兵與朝廷對抗”按北宋當時的局勢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梁山的革命氣概沒了,革命戰士所剩不過二十幾個人,這難成大氣候。可是話又說回來了,宋江為什麼要“屯田養兵與朝廷對抗”呢,那還叫什麼宋江?

宋江只有一個結局,就是堅決不重用朱武、堅決不留住公孫勝,堅決不屯田養兵與朝廷對抗,把梁山徹底搞平之後,然後,乖乖地喝下御賜毒酒,死也要做個朝廷的乖孩子。


知史局


應答:像宋江這樣的人聽誰的話都無用,說白了這是小說,梁山什麼地方,僅只是地理位子適應小部人生存,在冷兵器時代易守難攻的地方,於朝庭作鬥,只有一個字《死》,全部剿滅,一股土匪強盜而已,能興什麼大風大浪,有本事你推翻朝庭,活捉蔡京等所謂的宦官,還招什麼安,宋江此人就一小人,貪生怕死,故弄玄虛,難道土裡真有一塊大石頭,上面有百零八將,三十六天罡,七二地煞星之說法,都是自己預先弄好埋在地下,再突然發現的小把戲,真正的雕蟲小技,愚弄各位梁山好漢的障眼法,在這些人中小量逃避官府,大部分是被騙提弄上山,又沒有推翻一個政權的本領,也翻上作亂,既走出這一步就應該明,朝庭早晚要取他腦袋,早早服法認罪尚可,還想做官筒直愚昧無知,應該說犯國法按情節重輕都應嚴懲,宋江該斬首示眾!朝庭於土匪談判可笑之極!



9紫氣東來


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能做到屯田的基本沒有。好漢們也沒get這個技能。

比如石秀早年是買賣的,還在楊雄家賣了一段時間豬肉。最後也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石秀就不幹了。

屯田養兵這種事情,只能朝廷幹,也就是我們說的“府兵制”。老百姓農忙時候種地,農閒的時候打仗。朝廷要做的事情是:免掉相應的農業稅就好了。

要知道,朝廷收稅,除了農業稅,還有別的稅。還有鹽鐵專賣等各種收入。

梁山沒有啊!如果梁山屯田,跟農民說,我們不要租子了,朝廷來了我幫你們打跑!

沒問題。

但是,梁山的收入從哪來?總不能比照朝廷徵收其他稅吧?不說別的,就稅收的計算工作,梁山就沒人乾的了。

用遊戲的話講,造反就是“一波流”,不成功便成仁的事。中國古代就沒有起義軍能順利起義二十年的,超過十年,要麼被收編,要麼就被滅了。原因就在這。

然後我們簡單的說一下朱武這個人。

朱武的綽號是“神機軍師”。在地煞星排第一位,很多人就誤會他的智謀有多好了。

其實,朱武的謀略特別渣。

小說第二回,跳澗虎陳達不信史進武功高強,跑去打史家莊,被史家莊活捉之後,我們看朱武是什麼謀略:

朱武道:“亦是不可。他尚自輸了,你如何拚得他過?我有一條苦計, 若救他不得,我和你都休。”

不覺得這個“若救不得”特別不靠譜麼?

正常謀士不應當是:我有一條苦肉計,保證史進必須上當,因為123456……

所以朱武的水平真的堪憂的,而且是真瞎。這種謀略靠天的人出的主意,誰敢信?


酒騎風


假如宋江重用朱武、留住公孫勝,屯田養兵,與朝廷對抗,結局只有一種,那就是宋江手下被圍剿,宋江本人被朝廷大軍抓獲歸案,在汴京街頭被殺頭示眾。這是宋江極力要避免的一種結局,所以,他重用吳用,熱衷於詔安,尋求一個名利雙收的出路。

朱武和公孫勝才力上都不足於和朝廷作對,宋江倚重於朱武和公孫勝,只能誤了自己的卿卿性命;當然,宋江最後也把自己的卿卿性命給葬送掉了,但這是必然的,是無法避免的。

封建王朝講究的是正統,最大的罪就是謀反,位於十惡不赦之首。宋江謀反了,然後投降了,想全身而退,這是不可能的;假如宋江投降了,就能全身而退,就不能保證沒有其他的江走宋江的老路,先造他娘一反,然後依作資本,和朝廷討價還價。

北宋雖然軍事上比較弱,重文輕武,但國家的力量遠不是宋江和梁山所能比擬的,兩方面的實力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宋江對朝廷是騷擾,而朝廷對宋江是征討,孰重孰輕,非常明顯。

金人能滅北宋,宋江在朱武、公孫勝的輔佐下,是不可能滅北宋的。金人滅北宋,除了實力之外,北宋怯金的心理也是一個方面。金人是挾滅遼之威武而一舉滅北宋的。在北宋君民眼裡,金朝就是老虎,會吃人的;但在北宋君民眼裡,宋江就是盜,從心理上沒有壓力,不會認為宋江能夠推翻了大宋江山。

至於朱武、公孫勝,就更是無能為力了,朱武雖說是神機軍師,但那是綽號,未必名副其實;李忠還是打虎將呢,他打過老虎?!公孫勝乃一道士,哄哄無知草民罷了,靠公孫勝打仗,人家騰雲駕霧走了,只害得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所以,宋江倚重朱武和公孫勝,絕對是沒有前途的;也許,宋江被詔安,是唯一的出路。


隴之語


重用朱武、留住公孫,這是個用人的問題。那麼,即便二人在梁山,並走對抗朝廷之路,結局會怎樣?

縱觀歷史,從陳勝、吳廣開始的農民起義,建立政權的幾乎沒有。只有李自成農民軍推翻了明朝統治,建立了大順政權。但很快就被滿清打敗,以失敗告終。

建立政權,軍事人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有以下幾個要素:

第一、要有得民心的政治綱領。歷史上,農民起義也曾提出過均富貴等口號,但僅限於口號而已,並沒有真正做到的。李自成一進北京,手下兵將就燒殺搶,完全違背了起義的宗旨,失去了民心。尤其是劉宗敏竟然霸佔了準備投降的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從而激變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而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李自成軍隊兵無鬥志,一觸即潰。

說到梁山,宋江的政治主張是替天行道,也就是代替皇上行仁政。這樣的政治主張不可能真正造反到底,推翻朝廷。

第二、建立政權要有治國安邦平天下的大格局。放眼梁山,宋江的格局不過是擺脫小吏的身份,成為一方官員。盧俊義雖然武藝超群,也不過是沒有思想和格局的生意人。吳用正人如其名,無用,也就是有點陰謀詭計。公孫先生是個修道之人,在歷史上,不過是執政者擺樣子糊弄人的宗教人物,即便公孫勝如水滸描述的那樣,法力出眾,那在金戈鐵馬的大規模戰役中,又能發揮多大作用呢?如果真的能決定勝負,呼延灼征討梁山時,擺的連環馬陣,就不必去請徐寧了。再說朱武,也只是精通陣法,缺失真正能決勝的戰略和出奇制勝的戰策。

第三、支持戰爭的關鍵~財力。決定敵我雙方勝負的主要因素是資源。戰爭與其說是武力的較量,不如說是財力資源的較量,沒有足夠的人力、財力、物力和疆土,很難贏得最後的勝利。梁山是湖中的一個小島,方圓不過幾百里,物產以魚類等水產為主,缺乏支持戰爭的工業作坊、戰車兵器製造、戰馬飼養、後勤補給、醫療救護等一系列大規模作戰必須的保障體系。憑藉水泊這一天然障礙,與征討部隊周旋或者取得點小勝還可能,但和朝廷進行綜合實力對抗的結果可想而知,只能是被剿滅。


傅世偉


接著說個《水滸傳》的話題,看著提這個問題的兄臺對吳用是相當的不滿,所以就強調“重用朱武、留住公孫勝”。但是,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吳用在梁山好漢之間是不可替代的。

吳用,諧音“無用”,但是他從出現開始一直到不忍獨活,在蓼兒窪自盡。每一次出場都是具足輕重。所以《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給他的角色安排下這個名字絕對是有深意的。而且不少蛛絲馬跡顯示,吳用很可能就是《水滸傳》的作者本身的投影。還有的研究者甚至認為《水滸傳》的作者曾經是東吳賢王張士誠的重臣,因張王行仁義而亡國令彼深感自責,於是以“吳用”之名來表示自己對故主的歉意。

當然,這一切都是推測,因為到目前為止,即使是“施耐庵”或“羅貫中”這兩個個名字背後的本尊是誰都還無從知曉。至於作者到底是俞思齊還是楊景賢還是元順帝就更是無從知曉。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水滸傳》的作者很懂軍事,而且有調兵遣將的生活經歷。

東吳賢王張士誠

水滸傳》——大破童貫

比如在徵方臘的幾回中梁山軍的調度就很能顯示出作者的軍事才能。前面的文章《宋江擁兵幾十萬,如果不歸順朝廷,帶領108將能否建立一個王朝》中就說過,梁山軍人馬與幫源洞的南軍相比人數並不多,馬、步軍六萬、水軍一萬,總共七萬。但進攻路線卻分兩路:大軍從揚州拔寨,至睦州分兵,玉麒麟盧俊義攻宣州、湖州、獨松關;呼保義宋江攻無錫、常州、蘇州。敵眾我寡卻如此分兵,很多人認為這是智多星吳用的昏招,甚至還有莫明其妙的“陰謀論”。

但這都是紙上談兵的淺薄之見。自古江南水無常形,故伐江南者必然兵無定勢。方臘身為南朝偽帝苦心經營十餘載,以一邊擁有浙西群山和東海為屏障,一方面將御弟三大王封於姑蘇、太子大殿下方天定封於錢塘,就是為了守住江南的財源。故欲滅方臘君臣必先得姑蘇、錢塘二州,斷彼之財路。而梁山軍若至姑蘇、錢塘,宣、湖兩州的南兵必然會前來增援,甚至方臘自己也有可能率船御駕親征從海上殺來——這樣梁山軍就會三面受敵,緊接著就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吳用下令分兵兩路,是為了讓方臘東西兩線人馬無法互相救援;而水軍不離大部隊也擋住了從海上偷襲的可能。既無奇兵也無妙計,就是尋常的調兵遣將,但卻十分專業。從這個方面就可以看到吳用作為一個軍師的水平可以說相當之高,而且也可以看得出《水滸傳》的作者肯定也是一位軍師。而打下杭州之後依舊繼續分兵,從歙州和睦州兩路包抄清溪帝都,則是另一種原因,就是防止方臘向沿海突圍或是逃入浙西皖南的群山之中。

這時候如果想和朝廷對抗就是個天賜良機,那就是用傳統的割據方式——先養寇自保,放棄歙州一路,讓方臘君臣帶著幫源洞的三萬御林軍向西突圍入皖,之後梁山軍佔據姑蘇、錢塘等富庶之地也。一方面養精蓄銳,一方面對方臘打太平拳。宋公明和剩下的弟兄們就可以效仿二百年前的鎮海軍節度使高駢,順理成章的暫佔住江南。等過不了多久靖康之變就要爆發,要不然迎立宋高宗,偏安江左成就王導之業;要不然,學劉寄奴北征胡虜,之後再自立乾坤。總之不管條路都是相當不錯的結果。

但是這一切到底都沒有發生。

梁山好漢的悲壯結局說明了梁山好漢全都是坦坦蕩蕩的忠義君子,有著真正有信仰。而一百零八條好漢的聚義不僅詮釋了朱子的那句話:“朋友,以義合者。”也將這《水滸傳》的主題“忠義”二字描寫的氣壯山河。

《忠義水滸傳》,告訴了人們一個道理:“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是成為忠義二字最好的表現。


陳大舍


水滸好漢在山樑山之前都有一個共同的方向,那就是上梁山入夥,當所有英雄好漢都齊聚梁山之後,梁山集團這艘大船又該開往何處呢?是繼續堅守基地還是舉兵造反再或者招安歸順朝廷。

繼續堅守八百里水泊,梁山鬧了幾處周郡,鬧得太火了,來往客商也都改道,不走梁山水泊,梁山少了來往客商的金銀,山上十萬人馬,人吃馬喂的難以養活,所以短期堅守可以,長期不行,再者梁山好漢有很多以前是朝廷軍官,他們也不願意一輩子待在這山上當強盜。

舉兵造反:宋江和梁山很多頭領都是朝廷那邊過來的,他們骨子裡就有忠於朝廷,忠於皇帝的思想,(替天行道,皇帝就是天,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都可以看出宋江的忠君思想),梁山集團只是善於打殺,並沒有建立自己的文化和政治體制,由此看來梁山是不具備建立自己國家的能力。梁山只有十萬人馬,宋朝京城禁軍(相當於皇帝的御林軍)就有八十萬,全國得有多少軍隊。梁山只是憑藉八百里水泊易守難攻才大敗朝廷,若梁山部隊出了梁山,不一定是大宋朝廷的對手。

招安歸順,對於很多梁山好漢來說,又是重新回到體制內,能保國安民,博得各封妻廕子的美名。

至於梁山好漢後來的結局只能怪奸臣當道 皇帝愚昧,可是不管怎麼說。梁山好漢都完成了一次鳳凰涅磐般的蛻變。我想後來宋江明知毒酒還給李逵喝也是這個道理吧。


川外哥


又是假設!

對於公孫勝,小說裡很矛盾,說公孫勝是羅真人的得意弟子,深通“五雷正法”能夠呼風喚雨,隔空傷人。既如此,為何還要費那麼多的周折去智取生辰綱?讓公孫勝製造一個大霧,對面不見人,哥幾個過去七尺咔嚓豈不省事?

如果公孫勝真有和喬道清鬥法時的本事,宋江留住他,不但可保證梁山的安全,就是推翻宋王朝,那也不是什麼難事了,問題是小說裡只有在宋江遇到危險的時候,公孫勝才出手,也許羅真人有規定,什麼時候可以出手,什麼時候不可出手。也就是說公孫勝不會幫助宋江與朝廷為敵的。

至於朱武,就是少華山軍師的能力,在排兵佈陣上有點經驗,其他地方很一般。


柳生飄雪


宋朝重文輕武,外有金遼和蒙古,內有方臘農民起義,可以說沒有能力剿滅梁山,如果能就不用最後招安了。但是梁山畢竟只是個山寨,不是城市,沒有糧草生產基地,也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如果宋江不招安,而是和朝廷對抗,也沒有前途和發展,時間久了,這麼多男人的傳宗接代問題也無法解決,必然不會長久。如果和方臘一樣起兵造反,宋江也沒有那個膽量,畢竟活得好好的,沒逼到那個份上誰也不會冒誅九族的大罪造反,所以結局不是招安,就是被朝廷剿滅,亦或者梁山內訌,自己分崩離析。


九尾天狐2018


結局梁山肯定不會這麼早散夥,如果宋江繼續招兵買馬,聯合各路起義軍,不斷髮展壯大,憑藉八百里水泊,以及梁山好漢當時的威望,定能與朝廷分庭抗禮,梁山從不欺壓百姓,當時很得民心,被打敗的方臘當時都可稱王,當時的宋朝廷也無計可施,何況戰勝了方臘的梁山好漢們了,如果當時宋江決意和朝廷抗爭到底,說不定又一個像方臘的大王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