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靜真好
“入雲龍”公孫勝,梁山好漢排名第四位,對應天閒星,是最早加入水泊梁山的一批人之一,但是他也是最早退出梁山集團的,這是為何呢?
一、道士公孫勝
公孫勝在《水滸傳》中,最基本的身份就是他是一個道士,道號一清,他的師傅是著名的羅真人。這樣的背景下,公孫勝始終給人一種神秘的形象,在羅真人那裡,他確實也學到了很多道術,比如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等。
他因為不滿朝廷搜刮民脂民膏而造生辰綱,因此與晁蓋等人一起智取生辰綱,之後一同上了梁山。他就是這麼嫉惡如仇,但是因為他是一個道士,喜歡雲遊四海,因此早早的追隨自己本心離開了梁山好漢大家庭。
二、一下樑山
在《水滸傳》之中,公孫勝曾經兩次離開梁山,第一次離開梁山的理由是要回家照顧老母,然而事情就這麼簡單嗎?顯然不是這樣的。
他第一次離開的背景是宋江等人剛上梁山,並且他剛剛接上來自己的老父親,此時的公孫勝已經感覺到了宋江的政治理想可能與公孫勝的逍遙自在產生了一定的衝突,因此,公孫勝以照顧母親的名義下了梁山。可是後來可能看到梁山發展日益壯大,所以又抱有一定的幻想,回到了梁山。
三、巔峰離去
公孫勝第二次離開梁山的時候是在梁山大軍徵遼大勝迴歸的時候,此時的公孫勝完全對梁山失望了,他並不希望招安但是迫於大的形式沒有辦法。
並且因為他跟隨徵遼也表明了自己的忠心,此時的梁山也到了巔峰時刻,威望達到了頂峰,此時功成身退,正是最好的時機,另一方面是接下來梁山即將要去征討方臘,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預料到此次前去凶多吉少,因此把公孫勝強留到了身邊,最終讓他隱居江湖,是梁山中為數不多的圓滿結局之人。
總
公孫勝離開梁山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並不是那麼的入世,這也與道家的思想相一致,他不喜歡官場的是是非非,也看到了大宋王朝沒有多少希望,朝廷當中奸臣當道,因此他選擇了離開。
微光人文
公孫勝在梁山最輝煌的時刻,放棄了自己顯赫的地位,第一個選擇離開梁山這支隊伍,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有小編來分析下原因?
其實《水滸傳》中,公孫勝有兩次出走,
第一次公孫勝出走是在宋江上梁山後不久,公孫勝以看望母親為由提出下山。看望母親當然是人之常情,如果我們這樣想問題就太簡單了。當宋江帶領了宋江勢力上山後,晁蓋雖然勢力上勉強可以抗衡,晁蓋馭人之術上不如宋江。 公孫勝是何等聰明之人,宋江愚忠招安的思想他都看在眼裡,他知曉宋江是個道貌岸然的小人,也注意到了梁山暗流湧動,在預測了晁蓋的敗亡後及時抽身,也是為了明哲保身。後來果然梁山的發展局勢如公孫勝所料,權利發生了變更,晁蓋不幸而亡,宋江成了梁山的老大。
公孫勝離開梁山後本想在江湖上快意的生活,安靜的做一個道人。可惜宋江不想放過他,宋江認為公孫勝是一個能完成自己理想的人物,宋江招安需要公孫勝這樣的人才幫助,於是宋江便派戴宗下山找公孫勝。公孫勝隱姓埋名,戴宗開始也沒找到。後來公孫勝被鄰居出賣,迫不得已之下,公孫勝又再次上了梁山。
第二次公孫勝出走是在宋江征討王慶後,公孫勝遵從他的師傅的指示離開梁山一夥,回到薊州。那公孫勝為什麼要離開呢?要知道現在這個時候梁山可是處於鼎盛時期,對內繳賊勝利,皇帝對宋江一夥看重,要了解公孫勝離開一定要了解他離開的背景,我們知道這個時候的宋江已經完全為朝廷所利用,成為朝廷對外征討的一枚棋子,說是為了維護穩定,其實是分化梁山的勢力,面對宋江的“愚忠”,公孫勝沒有辦法,他能做的只是盡力去幫助自己的兄弟躲過一劫又一劫,然而他的師傅卻敏銳的看到了宋江一夥即將損失慘重,作為公孫勝的師傅,他有必要去提醒公孫勝繼續前行的危機,於是乎,他告訴公孫勝“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是何止聰明之人,豈會不明白,於是乎公孫勝果斷決定離開。
總結:公孫勝之所以會放棄梁山,其實就是看破了宋江,看透了梁山在宋江的帶領下會走向滅亡。
老劉侃三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公孫勝的高明之處。
公孫勝在江湖上也是有名的,道號一清道人。
他的武功很厲害,晁蓋的十多個莊客都攔不住他。
但公孫勝厲害的不僅僅是武功,還在於江湖經驗。
書裡說,公孫勝行走江湖多年,江湖上所謂一清道人也是赫赫有名的。
他和晁蓋一夥搶劫了生辰綱案發,被迫逃上梁山。在逃上梁山之前,公孫勝也和阮氏三雄他們一起殺了不少官兵。
到了梁山以後,晁蓋他們發現王倫不願意收留,又無處可去,就聯合林沖火拼了王倫。
當時,公孫勝就感到了危險。
外面是大宋官兵圍剿,內部還有這些火拼的可能。
好在晁蓋這個老大很講義氣,也重情義,將公孫勝列為第三位,僅次於晁蓋和吳用。
但是,公孫勝以自己的江湖經驗,認為晁蓋這個人頭腦比較簡單,不夠心狠手辣,怕是不能成就大事,也難以約束住部下的野心派。
自然,那時候晁蓋的部下還比較簡單,不過是阮氏三雄、劉唐之流,都是比較直爽的漢子。
但宋江上山以後才幾天,公孫勝就藉口回老家探望母親,一去不回。
大家注意,晁蓋拿出一盤金銀作為路費,公孫勝只拿走了一半。
要知道,當時十萬貫生辰綱可是公孫勝出力搶走的,他應該至少分1萬貫鉅款。
但現在公孫勝連一盤金銀都只拿走一半,一是裝作真的是回去看望母親,另外則是說明他是不惜代價,寧可不要錢也要離開梁山。
為啥?
公孫勝明白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知道宋江絕對不是什麼好角色。
以當時江湖名氣來說,宋江名氣遠遠大於晁蓋,也強於柴進,堪稱江湖第一人。
以手腕來說,宋江畢竟是個官吏,很懂政治,精通爾虞我詐的政治手段,這是老粗晁蓋比不了的。
而且,宋江這人心狠手辣,也不是相對仁慈的晁蓋可以相比的。
宋江為什麼殺閻婆惜?並不僅僅是閻婆惜接著梁山的書信敲詐他。
其實閻婆惜就是個弱女子,宋江劈頭蓋臉捶幾拳,搶回書信燒掉就是了。
空口無憑,閻婆惜沒了證據還能要挾他嗎?
而宋江卻直接殺人,擺明了是滅口,不讓他私通梁山的風聲洩露出去。因為私通賊寇,是滿門抄斬的罪名,宋江不願意冒險,就乾脆殺人。
閻婆惜雖然不良,好歹是宋江的小妾,一日夫妻百日恩。
宋江殺起來毫不手軟,頭都割了。
再看,宋江為了招收霹靂火秦明,不惜派人假扮秦明殺死了青州城外無數百姓。
這些百姓又有什麼罪?僅僅為了招募一個將領,宋江就能殘殺這麼多無辜,可見這個人的狠毒程度。
相反,晁蓋主政梁山以後,下令不得濫殺無辜,連搶劫也是隻要東西不殺人。
這些公孫勝都看在眼裡,他明白晁蓋絕對不是宋江的對手。
宋江上山以後,梁山的局勢會發生變化,下面肯定是一場內鬥。
後來聰明的如吳用、林沖、劉唐之流,直接倒戈投靠到宋江那邊去了,不和晁蓋一條心了。
相比起來,公孫勝聰明程度不亞於吳用,但他比較正直,不願意背叛之前的大哥,就乾脆離開梁山這個是非之地,跑路了。
事實證明,公孫勝跑的很正確。後來沒多久,晁蓋就不明不白被射死了,宋江成為梁山大哥。
之前就投靠宋江的吳用、林沖、劉唐大體被重用,但阮氏三雄則被冷凍。以阮氏三雄的武藝,又是對於梁山極為重要的水軍,阮小二不過排列36將的第27位,阮小五第29位,阮小七第31位,幾乎都是最末流了。
書中最後寫道,平定淮西后,公孫勝就脫離了宋江陣容,回到老家繼續做道人,最終得以善終。
而其他107個兄弟,善終的也就是十分之一吧。
公孫勝,也是一個高人。
薩沙
為了讓劇情不往法師大戰的路子上走。
水滸裡的幾個法師戰績如下:高廉:先敗林沖秦明花榮,再敗宋江吳用帶的梁山主力。樊瑞:越級擊敗史進帶的少華山4個頭領。賀重寶:以法術配合地形困住盧俊義為首的13個頭領和5000軍隊。包道乙/鄭彪:秒殺王英扈三娘夫婦,差點捉了宋江。喬道清:照面就能生擒李逵及其麾下500勇士,亂軍中生擒魯智深、武松、劉唐。馬靈:連傷盧俊義麾下多位頭領,包括楊雄、石秀、雷橫等天罡。
以上這些法師都能正面擊敗天罡星,而且只要大寶劍一指,唸唸有詞一番,就可以輕易召喚天兵天將或者妖魔鬼怪,擊潰梁山的精銳部隊,最次的也是弄出個烏雲滿天黑煙滾滾的單項透明戰場並重創敵軍士氣,然後率軍掩殺。
然而他們都打不過跟羅真人學了“五雷天罡正法”的公孫勝。如果說武松魯智深戰鬥力100,那公孫勝起碼有2000,即使是劫生辰綱時候的公孫勝,至少也和高廉喬道清一個等級。
這麼牛逼的法師必須長期處於打醬油的狀態,否則水滸傳的力量體系就崩潰了。聽訟者
公孫勝為何要離宋江而去,其實這一點如果讀《水滸傳》原著就很容易明白,因為公孫勝有一個想當牛掰的師傅羅真人,在戴宗跟李逵一起去請公孫勝回梁山幫忙的時候,羅真人就已經道破天機了。
比如,李逵趁著夜色去謀殺羅真人,但是羅真人並滅有對李逵痛下殺手。而是告訴大家,李逵就是上天派過來殺人的,所以要留著他,但是也對其做了懲戒,導致李逵特別害怕羅真人,間接地對公孫勝也害怕起來。
一個對天機都瞭如指掌的人,自然也能夠預知到梁山等人的未來。所以羅真人非常明白,梁山好漢征討遼國、平田虎、打王慶都是有驚無險的事情。所以,羅真人會讓自己的徒弟去幫助宋江,順應天意。也就是說,合該著遼國、田虎、王慶讓梁山大軍滅掉。
但是到征討方臘的時候,顯然是沒那麼順利了。方臘手下的悍將如雲,一點也不比梁山的差。所以梁山大軍此去三停去二,在這種大傷亡的情況下。作為師傅的羅真人自然不希望自己的愛徒去冒險,所以就把公孫勝留下,繼續跟隨自己修行。
總結起來,公孫勝並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之所以要棄梁山而去,主要是自己有一個料事如神預知未來的師傅羅真人。
愛讀書的獅子
公孫勝是兩次離開梁山集團,兩次離開的時機都很微妙。
先說說公孫勝是如何出場的,公孫勝獲得梁中書要送蔡京生辰綱的消息後,是主動找到晁蓋要去謀取生辰綱的。巧的是晁蓋已經得信,並且和劉唐阮氏三雄吳用等人也正在謀劃這件事,大家都是江湖社會人,一拍即合,立馬結拜兄弟,這就是七星聚義。梁山集團的七位原始股東由此聚齊。
智取生辰綱後,七人因為事情敗露,不得不上了梁山,在吳用智激林沖火併了王倫以後,誕生了梁山集團的初創團隊,公孫勝排名第三。位置很高了,其實也好理解,古往今來,每個造反集團都要有三教九流人士,很需要半身半人的宗教人士來給起事者塗抹神秘色彩,給大家打一針造反天授的強心針,增加點心裡暗示。公孫勝就比較適合這個角色,相當於國師吧。
晁蓋當家以後,梁山完全就奔在造反的路上,直到下層官吏的代表人物宋江上山。宋江上山以後,公孫勝就突然提出要回老家照顧老母,並且真的下山了,而且下山後直接音信全無。這就是公孫勝第一次離開梁山集團。這次離開跟奇怪,沒有鬥爭,沒有任何其他導致他必須離開的外因,就是這樣自己離開了。“照顧老母”的理由似乎不那麼令人信服,從他離開以後梁山發生的事情來看,可能公孫勝對晁蓋和宋江之間不同的政治路線認識比較清楚,而自己是晁蓋的原班人馬,結義弟兄,處於二人的夾縫中實在不好做人,只能選擇離開。
宋江後來為救柴進攻打高唐州的時候遇阻,派戴宗去尋找公孫勝,他起先推脫他的師傅羅真人不允許他離開,然後戴總苦苦哀求羅真人同意後才又入梁山集團,幫助宋江獲勝救出柴進。在這次出山過程裡,第一次出現了他的師父羅真人,而且公孫勝只有在羅真人同意的情況下才最終出山。由此推斷,似乎第一次下山找晁蓋也極有可能是羅真人安排,完成任務後就必須回山。總之,公孫勝這次下山以後倒是一直處於梁山集團核心領導層,在晁蓋死後梁山大聚義論座次時排名第四,掌管樞密機要,這是很核心的位置了。到了宋江討平淮西回朝到達開封郊外時,他想起來羅真人遇汴而歸的偈語,又一次以侍奉老母,外加一句從師學道得理由脫離梁山集團歸山。這是第二次離開梁山集團。之後就是梁山集團在朝廷的授意安排下最終土崩瓦解,歸於塵土。
結合公孫勝第二次入夥離開的經歷看,似乎他的師傅羅真人起的作用較大,以至於不得不讓人懷疑羅真人可能也是一位受朝廷奸臣集團迫害而不得不遁入道門的忠貞之事,正是在他的安排之下,第一次只是為了取了生辰綱懲罰曾經的政治對頭~蔡京等貪官集團,最後公孫勝跟隨晁蓋等落草為寇,不能為這位羅真人接受,所以命令公孫勝回山。而第二次正好是宋江的人去請,戴總必定說了宋江的政治路線,羅真人才有同意徒弟下山,幫助實現宋江的政治理想。但是,這位以羅真人豐富的政治經驗,必定明白宋江的政治理想基本上不可能實現,所以提前給自己的徒弟安排了一條退路,所謂的遇汴而歸,無非就是功成名就,接下來就要見好就收,否則就有殺身之禍。這才應該是真相
孤獨守夜人
自水滸問世以來,相信大家疑問最多的就是,為什麼宋江走到哪裡都有一群人崇拜他?為什麼他只要一報名號及時雨就有同學召喚一幫同學一樣跪舔?為什麼他招降人才都是一鬆綁二磕頭三讓位的?他一個縣城的小吏,說不定都不到科級,憑什麼這麼有影響?
這部書其實是有許多暗線的,按照作者施耐庵、羅貫中師徒的出身,他們都投入到元末紅巾軍張士誠部隊幕僚來看,可以分析出,第一大可能說的就是白蓮教起義故事,第二大可能就是說的元末明初的那段隱史。估計說白蓮教的成份更大,而公孫勝作為粱山好漢中唯一的道士身份,又道號一清,可見其不但是教中人物,而且身份奇高,道家有“老子一氣化三清”,聯繫到他的師父羅真人法術通天、陰陽八卦、預知未來的本領,可知他極有可能是教中二代弟子的大師兄。而宋江、柴進、李應以及在逐步發展的吳用等人,都不過是前面的代理人而已。所以,他的動向,往往決定了故事的走向。他外號入雲龍,其實是暗示他本是雲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天閒星,實際就是巡遊四方起聯絡作用,粱山,對於整個教派來說,不過是一塊根據地而已。我們看他的動作:首先作為晁蓋七星撞籌的人物,他突然出現在劫奪生辰綱的隊伍裡,並隨著隊伍出現在粱山,同時整頓了粱山人事。隨後,隨著宋江的上山,特別是宋江從還道村受了天書回來後,就提出了回家探母,第一次離開山寨。我們看到了什麼玄機?宋江還道村受了九天玄女的天書,天書的大意就是玄女娘孃的話:替天行道,全仗忠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這是公孫勝或者說白蓮教的宗旨嗎?我們看第八十五歸宋江與公孫勝一起去二仙山拜望羅真人時,宋江請求羅真人給他一些指點,羅真人便給他寫下了八句法語:“忠心者少,義氣者稀。幽燕功畢,明月虛輝。始逢冬暮,鴻雁分飛。吳頭楚尾,官祿同歸”。意思就是說朝廷中“忠心者少,義氣者稀”,可見,羅真人的話和玄女娘孃的意思截然相反,充分證明,他們是派系不同的教派,所以,這才有了公孫勝的第一次出走。後來,宋江在打高唐州時,派戴宗和李逵去請公孫勝回來,也是經過很大一番折騰,才得到羅真人允許回山,並給了八字真言是:“逢幽而止,遇汴而還。”公孫勝後來正是按照這個八字真言隨粱山好漢剿滅王慶後,凱旋到京城汴州就成為了第一個離開粱山部隊的好漢,躲開了導致粱山好漢損失慘重的打方臘之戰。從羅真人不允許公孫勝參加江南之役的思路可以推測,打方臘不是羅真人的這個教宗的意思,而且宋江執行玄女娘孃的宗旨。那麼可以大膽推測一下,如果羅真人代表了北方白蓮教,江南方臘代表的就是南方以龍虎山張天師為主的白蓮教了,宋江的這次出征就是同教相殘了,所以,羅真人自然不放公孫勝參加。聯繫到後來元末明初的白蓮教起義失敗,其實也是同教相殘這個事實,可見,《水滸傳》是寫白蓮教的故事雖不中也不遠了。我們再看《水滸傳》最後留下的人的歸宿,極有可能是白蓮教身份的幾個人,宋江、吳用身死,柴進、李應歸隱,戴宗穿上了道袍,樊瑞、朱武明確跟從了公孫勝投到羅真人手下,而公孫勝親自推薦上山的楊林不但活了下來,而且還拉著裴宣(粱山不多的正宗文化人)回到了離公孫勝不遠的飲馬川,分明在暗示,粱山中殘留的勢力基本都歸公孫勝了,所以,粱山的初興和收尾,都離不開公孫勝的身影!
落花淡影123
入雲龍公孫勝是托塔天王晁蓋七星聚義的首義之人,且是自家慕名而主動找上門來的。可以說是奔著義氣而來。
至於後來為什麼第一個棄梁山而去,這其中的原委也只有入雲龍心裡最清楚。讀者心中也會大略的謀劃出一些端倪梗概。
七星聚義,首戰就劫取了生辰綱,說明那時節的七個兄弟並肩同氣,一致對外,形成了堅不可摧的共同陣營。聯手做大了梁山泊的造反事業,七星之中誰都居功至偉,入雲龍當然也不例外。他也會對晁天王一干人等披肝瀝膽真誠以待。
壞就壞在晁天王不幸曾頭市中箭一命歸天,也撇下了幾個同甘共苦的好兄弟。當然也包括主動上門投靠的公孫勝。那個曾經一個鼻孔出氣的智多星吳用,不知道什麼時候賣身投靠了及時雨,這才是入雲龍重返故地出走離隊的肇始發端。
本來一起上山的兄弟,有人卻背地裡背叛了他們共襄義舉的初衷,轉而抱起了黑三郎的大腿,當上了別人家的狗頭軍師,反過來算計一起上山的兄弟,擱誰心裡都會覺得彆扭和難受,更不願意從心裡接受這個現實。也別說是他公孫勝,任何一個富有正義感的人士都會覺得這事兒辦的實在不地道,不人性,更不哥們兒。
吳用卻偏偏就這麼幹了,且還乾的風生水起心甘情願,這樣的結果別說公孫勝事先沒想到,就是知人善任的晁天王恐怕死了都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而公孫勝的師傅那可是當朝一個前知五百年後覺五百載的世外高人,還曾給過徒弟幾句偈語,囑他一定要按偈行事,他公孫勝自然不敢有違師命,更不敢以肉體之軀抗衡本來天定的宿命,只能是按照事先的預設離開梁山泊,不然的話師傅那兒也會沒法交代。何況師傅還為他代養了蹀躞蹣跚的老母親,更讓他無話可說,師傅的話就是聖旨,他也根本不敢違背。
更何況,再呆在山寨已無任何意義,晁蓋已死,剩下的兄弟分崩離析,尤其是那個曾經的智多星主心骨和他們玩了個華麗轉身,背道而馳,再也尿不到一個壺裡去了,再呆下去只能徒增煩惱,也會讓內心不安,對不起一起聚義謀劃的晁天王,也對不起那些以命相隨的生死兄弟,那就只有車轉身行轉而離去這一條路了,再也沒有其他選擇。否則的話,那就是兄弟鬩牆,同室操戈,兄弟之間死磕,任誰也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面發生,莫不如早些離開,眼不見心不煩,況且師傅那一紙偈語尚在,更不能忤了師願,那就剩離開這最後一條路了。
公孫勝是一個知機的人,不像那些出生入死的武將們胸無點墨只道是鞍前馬後執鞭墜鐙,至死不渝,他是有慧根的人,也是跳出三界外的人,本不屬於塵埃末世,自然就會歸於仙班,再回到那個禪意融融的僻靜之所,一來隨師傅修得正果,二來養奉慈母頤養天年,三來也是命中註定,不然會有這一劫,只好任憑這一劫化解了方才離開。
龍吟148119260
宋江上梁山,先是回家接父親上山,接著受九天玄女天書,大家一起慶賀,入雲龍公孫勝卻感到不安。
公孫勝是梁山排行第四位,也算是軍師吧,只他一個人是宗教人士。宋江的天書表明了只可他和吳用同看,很明顯有點輕看公孫勝。
當年,智取生辰綱時,晁蓋留公孫勝與劉唐住在莊上,吳用和阮氏兄弟住別處,公孫勝當然知道關係的遠近。只是,他想不到吳用很快靠上了宋江,排擠晁蓋,他想保晁蓋,也無能為力。
於是,公孫勝回家探母。宋江說“專聽尊命,只望早早降臨為幸”。而晁蓋取出一盤紅白之物相送,公孫勝不敢收,晁蓋要他收下一半,他將金銀拴在腰間。
梁山晁,宋之爭,公孫勝看的很清楚,他有自知之明,主動退出,才得以保存性命。即使打高唐州,公孫勝只是幫忙之後,就遠遁江湖,閒雲野鶴而去,至於宋江搞得那個排名次,公孫勝早已看的雲煙一般了。
宋江吳用領著眾人招安,撈著一個芝麻官,最終使兄弟們死傷大半,自己也搭上了性命。那裡有公孫勝看的遠,看的清,看的真切。人一旦急功近利,就會利令智昏。
路遙lgy
入雲龍公孫勝,道號一清道人,當年智取生辰綱“七武海”之一,晁蓋集團骨幹,梁山好漢第四把交椅。
算得上是梁山最頂級元老與核心人物,不過在梁山招安後,公孫勝助宋江平定淮西,隨即以侍奉老母,從師學道的理由“退群”,從此追求仙道,不問世事,而他也因此成為梁山眾好漢中,少數得以善終的人。
作為梁山元老,公孫勝為何那麼早就退群了?
鍾情晁蓋,厭惡宋江:
公孫勝並非凡俗之人,而是一位仙風道骨,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的世外高人。 他之所以屈尊出山,參與凡俗之事,為的是鋤強扶弱、濟世救苦。
朝廷腐敗不堪,百姓苦不堪言,唯有推翻萬惡的朝廷,才也有機會建立一個理想的仁愛之國,所以公孫勝將內心深處的夢想投資在了晁蓋的身上。
晁天王有情有義,為人仗義疏財,仁義無雙。
公孫勝敬佩晁蓋正義的精神,投身晁蓋麾下,為其出謀劃策剷平亂世。
公孫勝與晁蓋之間的聯合所產生的化學反應十分明顯,“智取生辰綱”、“謀定梁山伯”、“江州劫法場”,這三步棋下的是穩穩當當,堪稱絕妙。
只可惜晁天王命途短暫,在討伐座頭市一戰中不幸被毒箭擊中,命喪梁山。 晁蓋死後,宋江成為了梁山的一把手,宋江原本是一介鄆城小吏,只因他為人仗義,孝養老母,而被江湖上的好漢們稱作“孝義黑三郎”。
宋江在基層社會中的名氣很大,口碑很硬,因此絕大多數的梁山好漢們都心甘情願的效忠宋江,但是宋江的理念卻和晁蓋背道而馳。
宋江是一個過份迂腐的人,他對大宋的忠誠已經達到了“愚忠”的地步,因此宋江掌權之後提出的政治理念是“落葉歸根,加入朝廷”。
公孫勝對宋江的理想嗤之以鼻,當宋江在梁山上公然提出“詔安計劃”的時候,公孫勝便已經產生了退隱之心。
晁蓋的慘死、宋江的計劃以及梁山政權的顛覆…這一切的一切都成為了公孫勝“退群”的導火索,然而這些還並不是公孫勝離開梁山的最終原因。
尊重師命,跳出火坑:
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是一位修成了正果的活神仙。
能夠窺探天命的羅真人一早便看透了宋江的命運,所以送給了宋江八句“探命詩”,詩中的最後兩句道出了宋江的下場:“始逢冬暮,鴻雁分飛。”
這句詩暗指宋江的計劃必然會失敗,梁山的好漢們將會勞燕分飛。
公孫勝必然明白這兩句詩的含義,所以更加堅定了離開梁山的決心。
再來,由宋江領導的水泊梁山到了後期已經完全成為了朝廷的棋子,朝廷屢次命令梁山出征只不過是利用戰爭來削弱梁山的實力。
宋江對朝廷的“愚忠”矇蔽了自己的雙眼,梁山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朝廷利用,可宋江卻如同一隻哈巴狗一般乖乖的向著朝廷搖尾巴,公孫勝不願意眼睜睜看著昔日的兄弟們去為宋江送死,只好繼續追隨宋江。
直到梁山征討方臘時,羅真人告訴公孫勝“逢幽而止,遇汴而還”這八字真言,公孫勝方才明白,如果繼續追隨宋江,那麼死的有可能是自己。
公孫勝聽從了羅真人的話,幫助宋江攻下幽州,又把宋江送入汴梁之後,便以侍奉老母為名,向宋江辭行,一去不回。
作為第一個退出“梁山聊天群”的英雄,公孫勝的選擇無疑是明智的,他看透了宋江的為人,看透了詔安的弊端,看透了水泊梁山的下場。
有人說公孫勝是一個逃兵,可在我看來,公孫勝只不過是一個理想破滅後絕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