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人爱吃的粘豆包是怎么做的?

洁白de素描纸


粘豆包不仅在哈尔滨受追捧,东北地区也是一样,是有名的传统美食。就连外地旅游的朋友,都喜欢带粘豆包回去。一蒸即可食用,软软糯糯,也可以油煎,外酥内粘,味道很好的。

粘豆包如今演变出许多新的做法,个人认为还是传统的好吃,虽然比较麻烦点,但是有年(粘)味。


以前的做法,一般是以黄大米为主料,当天晚上浸泡,隔天早上捞出,微晾一会水分。磨成黄米面,加入玉米面揉成面团,包上自制的芸豆馅。蒸熟时一个个黄灿灿的,热乎乎的,看着心情也舒畅了。外皮粘糯,豆馅细而沙,甜度适口,一次要吃好几个才满足。先介绍到这里,以下分享具体做法。


粘豆包做法

如果用大黄米做得话需要提前浸泡,比较费工夫,那么我们用简单的法子来做,味道也是美美的。

提前浸泡红芸豆三个小时,也可以用小红豆代替。泡好后捞出倒入锅里,加多点水,大概是红芸豆的4倍。烧开转小火煮一个半小时,一定要软烂些才好,也可以用高压锅炖20分钟,比较省时间。

时间到了水分差不多完了,加入适量的白糖,按自己口味来舔加多少份量。不放也行,蒸熟了蘸着白糖吃,以前很多是这样的。接着用勺子捣烂成馅,放凉揉成一个个小丸形馅备用。

以黄米面500克为例,玉米面100克,酵母4克混合一起,加入适量温水揉成面团,要较软点。之后盖上布,醒面2个小时。




取面团压扁,放入豆馅,收口揉圆。封口朝下放在苏子叶上,没有的话,可以用荷叶、玉米叶、蔬菜叶都行,主要怕粘着盘底。




水烧开后,放入大火蒸20分钟,即可出锅了。


佘小厨(完)


佘小厨


记忆中熟悉的味道——东北粘豆包。

粘豆包是东北人春节期间喜欢吃的一种粘食·用黄米面和小豆馅自制而成。

黄米面,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碾成黄米,黄米比小米稍大,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黄米面豆包,凉了就会发硬,再吃的时候重新蒸一下,它好像也“改过自新”,又是另一个口感,总之怎么吃都好吃。

菜谱:

材料:黄米面300克,面粉150克,发酵粉5克

调料:红豆馅300克

做法:

1. 将黄米面、面粉、酵母粉放入盆中,加入水温的水将其和成面团(略软些)。

2. 放到温暖处,发至两倍大。

3. 取面团,擀成饼,然后切成条状。

4. 将面条搓成圆条。

5. 把面条编成如图的图案。

6. 放入豆沙馅,切去四边。

7. 收拢所有的条,去掉多余的面。

8. 包好的豆沙包。

9. 入锅蒸25分钟即可。

厨房小语:面条搓的不宜太粗,否则包出来太大,不易熟,也不好看。


梅依旧


新晚报尤其喜欢回答这类问题,感觉就是“舌尖上的中国”文字版嘛,嘿嘿!要说哈尔滨好吃的东西,可绝对不只有肉联红肠、秋林大列巴、马迭尔冰棍……还有就是来过哈尔滨的小伙伴们可能听说或者吃过的——粘豆包,亚沟粘豆包在我们这里也是相当有名的。刚蒸出锅的粘豆包黄澄澄的闪着油光,蘸一点白糖咬上一口,里面细细的红豆沙伴着软软糯糯的黄米,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不能再描述下去了,你们懂的)



在哈尔滨,每逢春节,很多市民都会在备年货时买上两箱粘豆包。不仅如此,一些来哈尔滨的游客也会在返程时带上一些或是快递到家。接下来,新晚报就带小伙伴们去亚沟看看。


在哈尔滨阿城区有一个专做粘豆包生意的小村子岳吉村。下哈牡高速,进亚沟,往右一拐就进了岳吉村,这个距离亚沟收费站仅百十米的村子可以说是亚沟的门户了,因为来亚沟的第一个村就是岳吉村,而且阿城、玉泉的七八家滑雪场都可以从亚沟口下高速,所以说这个岳吉村是迎来送往的必经之村。村口靠近收费站的3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卖粘豆包,而路过的车几乎都会停下来买点粘豆包带走。有人开玩笑说,岳吉村的粘豆包“粘”住了路过客人的钱包。



亚沟有做粘豆包的工厂,村民们卖的礼盒装的粘豆包都是从亚沟进的,有的村民今年到现在已经卖出去了4000 多箱。一箱粘豆包20元至 25 元,4 袋装共 8 斤。


春节前,一些往年来滑雪、吃过粘豆包的外地游客又开始下单订货了,其中一位客人就往北上广发走上万箱。


村里还有一些人家卖自己手工包的粘豆包。新晚报来到村民王喜发家,他家临街的门前就竖着一块“粘豆包”的牌子,女主人十分热情,她家的厨房里,火上正蒸着粘豆包。掀开锅盖,粘豆包的香气扑鼻而来。小红豆馅的粘豆包吃起来比大芸豆馅的更甜也更沙。做粘豆包的黄米和小红豆都是自家地里种的,自己磨好黄米面,做豆沙馅,再一个一个手工包出来,纯纯的手工“一条龙”。每袋粘豆包315 元,还有粘玉米面做的粘豆包。



女主人特别强调,冻粘豆包一定要先缓透了再放进锅蒸,这样蒸出的粘豆包才一个是一个,如果把冻的粘豆包直接入锅蒸,蒸出的粘豆包就粘成一坨了。


现在农村生活也好了,村民们不再一冬天只吃粘豆包了,家里包的粘豆包大部分都卖了。



新晚报


其实远不止是哈尔滨人爱吃粘豆包,几乎东北很多地方的人们冬天都会吃粘豆包,在过去因为这类粘性的食品抗饿又耐保存,所以这东西跟粘火勺之类的是过冬的主粮。用来做粘豆包的面粉主要是大黄米磨的面,而大黄米就是糜子,《舌尖》里陕西人们用来做黄馍馍的那个东西。

【自制粘豆包】

不过现在糜子面不太好买了,其实在精米白面越发低价、普及的今天,杂粮占比越来越低了。所以如果有糜子面就用糜子面再加20%的玉米粉,没有的话可以用玉米粉和糯米粉1:1和面将就一下,算是比较容易买的到。和面要用温水,再稍加一点干酵母(面粉1%),面团要和的柔软一些,然后饧面2个小时左右(主要看室内温度了);

粘豆包是有馅的,一般是用芸豆馅,提前4个小时左右清水浸泡,然后高压锅压制25分钟,因为是做馅所以要煮到豆子软烂,可以方便的捣成馅,然后按照自己口味加糖进去就好了。(没有芸豆馅的话,可以用红豆馅代替,其实口感还更好一点);

包粘豆包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分好面剂子压成厚片,然后包一团豆馅进去、收口、团紧就可以了。尽量要大小一致,包好之后上锅大火蒸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放置的蒸隔上面最好抹点油,要不然会粘住不太好清洗。

吃不完的话放冰箱可以存放很久,但是再想吃的时候,最好要提前拿出来解冻之后再蒸,如果冰的瓷实着直接进蒸锅,蒸出来的粘豆包很容易就“趴窝”了。

以上就是关于粘豆包的分享内容了,觉得还不错可以收藏哦。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哑巴美食家



那么我就给大家送上做粘豆包的方法,希望对喜欢吃粘豆包的朋友有帮助




以上是我给大家找到的做粘豆包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做出美味的粘豆包,



钟林


东北人都爱吃粘豆包,甜甜的糯糯的。粘豆包外皮是东北人叫黄米面包的,黄米面是粘小米磨成粉末状,也就是面,包之前要发面,发面用以前有一种介于缸和盆之间大小的容器来发。需要放在炕上,但不能太热,容易伤热。馅儿是红豆烀熟后用豆杵在大锅里不停杵直到把红豆杵碎,稍微凉了之后,用手攥豆馅儿,把散的豆馅儿攥成球状,放盆里备用。把锅添上水,放锅帘子,锅帘子上放洗干净的玉米皮,开始烧水,这时把馅儿和皮儿拿到锅边,用手拽面,大小在掌心大小,用手压平,拿一个圆馅儿,放在皮儿上,把馅儿用皮儿盖上,用手团圆它,放在锅里的玉米皮上,反复一个一个都这样弄,直到锅放满,烧开水就可以了!


一起畅享当下


最怀念小时候家里蒸黄米饽饽的情景,先是妈妈把大黄米用水浸泡,然后再加工成黄米面,然后兑上一定比例的去皮玉米面(具体的什么比例我不记得了,只知道有的人家兑的好的话就又粘又好吃,玉米面比例大的话就没那么粘糊,被称为‘笨了’),和成面团放在缸里,然后用棉被蒙住房放在炕头发酵。我妈又把我们那称‘爬豆’用大锅烀的软烂,用勺子碾碎,凉凉备用。那时候家里做黄米饽饽好像是一件大事,亲戚或者邻居都来帮忙,屋里屋外都是水蒸气,像仙境一般,我们小孩子就在这仙境里玩的不亦乐乎!大锅蒸熟的饽饽就晾在室外,很快就冻的硬帮帮的!一般家里得蒸很多,冻上后放在大缸里储存,一直能吃到出正月!


相顾无言


粘豆包还是黄米面的好吃。我们小时候吃的粘豆包是玉米面包的,本地不种蘼子,夏季吃不完的粘玉米收集起来晾干,加工去皮,冬天在大缸里水泡数日,用水磨打浆在控干水,这样的粘玉米面细腻软糯,和面时加一点点的小苏打去酸味,也有利豆包发起,红小豆前一晚洗净泡水,早起烀好加白糖捣碎成豆沙,握成小团,小时候豆馅放的都是糖精,大家也吃过吧?锅烧水,用粘面一小块在手里捏团包豆馅,多余的面料揪下来,锅帘上铺好洗过的干玉米叶,抹点油不粘,水开后下锅大火蒸。这是小时候的记忆,姨家在海伦市乡下,她们那是粘豆包的故乡,冬天家家蒸,只是没有做成商品,至今他们还在延续蒸豆包的习俗,也作为礼品赠送亲朋。


高山流水28996171


这个雪白的世界,就是我的东北老家。房子、大地、江河、树木,都被雪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

老远的就闻到了过年的味道。

山人里认亲,娘亲舅大。每年去串门,大舅总是换着样儿的给我琢磨好吃的。大舅也总是笑哈哈的逗我“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也总是猴急的伸着小馋虫,盼着好吃的。

记忆里我最爱的美味儿,就是大舅蒸的粘豆包。

做粘豆包要用到饭豆子,就是奶白花的芸豆。长粒儿、大个儿、饱满的。

大黄米和苞米做的小碴子

这样蒸出来的才是咱山里最正宗的粘豆包

大黄米和小碴子一定要水磨才好,细、粘。

和成面团后,放在炕头上慢慢地醒发。

只需四十分钟,粘豆包就蒸好了。金灿灿、热腾腾的,香气飘散扑面而来。

粘豆包要一个个分隔开,摆在帘子上,放院子里冻。再淋上一些水,这样冻好的粘豆包不会干裂,还能保持软糯的口感。

小时候,爱乡很远,满眼只见洁白的雪地。

长大后,家乡很近,满心装着幸福的回忆。

离乡越远,思念越长。

只有家乡才安的下浪迹天涯的心,累了栖息,馋了思念。


一推美食


哈尔滨作为东方小巴黎,老式东北民食相当丰富,老式粘豆包的做法就是苞米面里面放豆馅,苞米面要泡制20个小时以上,豆馅要选用大芸豆,注意这个可不是豆沙,之后用手攥出圆形半斤苞米面做的面皮里,之后掸上薄面,放在屉上蒸20分钟左右。

现在的粘豆包多数属于机器压制,面的选择性也多样性,豆包里的馅也不局限豆沙,各种口味都有。

在吃法上可以蒸好了直接蘸白糖,也可以煎了吃,也可以在铁锅炖的时候压成锅贴,味道非常好吃。

欢迎祖国各地的朋友到东北吃粘豆包,记得这个好吃的粘豆包,吃的时候最好配上荠菜噶哒切的咸菜条,绝对美味。

我是小浪花,喜欢就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