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是孩子第一责任老师,学校老师排第二,为什么很多时候都是学校老师背锅?

浪云尹风


“养不教,父母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有先后顺序的,接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在学校里大多表现优秀,反之,个别孩子出现的问题大多和家庭教育有关。

现在的普遍现象是,孩子出了问题就找学校和教师,比如:学生在校园里打架,有人受伤了,伤者的家长会倾向于对学校进行天价索赔,而不是找对方家长协商赔偿。因为他知道这样会更容易一些,教师都是有文化的人,经不起大吵大闹,学校怕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也怕因此造成不良的影响,最后往往是以赔偿的方式息事宁人。诸如此类的事件很多,加上一些媒体的负面宣传,所以出现问题往往会抛给学校,却不拷问家长的责任。

建议各地区成立一些学校与家长无关的第三方机构来协调这种事情,学生一旦出现问题,由第三方来裁定家长和学校担任责任的比例,将各自承担的责任明确起来,并将处理结果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


远方老师在美国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老师,是不同的。第一种情况是说:在教孩子的老师中,家长是第一个教孩子老师。第二种情况说的是老师在孩子的责任上的排序。

在孩子的责任上,看孩子所处的时间和位置。如孩子在晚上从家里出走,这就是家长的责任,家长负主要责任,你能说这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吗?学生在学校中午午休时离校出走,这主要是学校老师的责任,老师负主要责任。

家长和学校老师在教育学生上共同负责,都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不能推卸责任,不能为不了多大事,就说是学校老师的责任,说家长的责任,强加给学校,强加给老师,强加给家长,更不能移花接木,对学校对老师乱加评论。遇事以事实为依据,要换位思考问题,家长和学校老师在教育学生上是一致的,所以家校要通力协作,共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为培养合格有用人才而努力。


超越平凡161778296


当学校办的不好,当老师没有成绩,社会自然要讨伐学校老师,这在当下的社会思潮下,是没什么可说的必然。

还有你的一个观点不明白:孩子好不好,第一是家长,第二才是学校老师,这是谁说的?

我到记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相反的一句话: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老师。

按你说的,这个苏先生应该挨你骂,其实吧!我也想让他去si吧!

至于社会不把老师当回事,总把批评教育的枪口对向学校老师,这个有什么奇怪啊!

挨捏的都是软柿子,挨贬都是窝囊废,挨打的都是又熊又不老实的主儿。

要找如此这样的原因,我觉得大可不必,等你自身足够强大,家长才会多做自我批评,社会才会为你避讳,而把舆论的苗头指向家长。

我告诉一个秘密:这样的时刻即将到来,你需要只是准备好,迎接一片光明教育未来,不要在好日子来临前的黎明前,倒在别人的炮火下,挺住吧,哥们!


优等生数学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老师,这个观点绝对是正确。因为孩子首先是家长的孩子,然后才是老师的学生。

现在有一部分的家长,在家里不怎么管孩子,嫌孩子烦,而且还有一小部分家长,自己的生活习惯也相当差,成为了孩子的“榜样”,以至于老师在学校教育学生的效果大打折扣。你可以想象一下,某一天,老师正在学校对学生进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教育,宣讲之后,动员大家把自己的书桌整理整齐美观。老师微笑的看着正在忙着整理书桌的学生,心里得意的想:“看来我不愧是好老师啊,这教育的效果多好啊”,但一小部分学生,回到家里,看到像战场一样的环境,垃圾满地,物品乱丢,那么老师的教育效果大家就可以想象了。所以家长如果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才行。

至于老师们成了“背锅侠”的问题,也不是一两天了。一小部分家长总把责任推给学校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我们老师又何尝不是想依靠家长来管理学生呢?最根本的还是整个教育界的大环境造成的。现在老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了一个怪圈,家长在家里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就想依靠学校来管理,而学校因为缺乏惩戒权,难以管理学生,也总是召唤家长,想依靠家长来管理,结果是两边都靠不住,于是孩子就变成了“问题孩子”,学生变成了“问题学生”。


肥仔老师


权责不明,人情社会,会闹的孩子有奶吃。这些话套用在这个问题上就很好理解了。

《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老师责任可不仅仅是这三点,还要负责学生的安全,饮食,卫生,甚至起居……所谓责任越大,问题就越多,这么多责任哪一个能保证不出一点纰漏呢?于是,学生任何一方面出了事都是教师的责任了。


还有一条很重要:就是我们从来都讲人情世故,从来都不是法制。有很多事情,明明我们的法律法规有清晰规定,可是就不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从来都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很多时候都是医闹,校闹的天下,无论他是否有责任。

说到这里,想起来另一个关于这个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我们好多人都已经失去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这个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有其他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鑫鼎赛亚


这个问题,说复杂,那是真的很复杂,复杂到找不到答案。说简单,其实很简单,简单到就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了:这是人的趋利避害性,在给自己留下后路。

为何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家长的影响,永远大于教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而教师,只是孩子人生路上一段很短路途的陪伴者,谁更重要,不言而喻,连争论都不需要。

但是,为何那么多人又都让老师背锅,不拷问家长呢?因为,不是人人都会成为老师,而人人都会成为家长。在人的潜意识里,都是首先要保护自己的,已经做了家长的,将来要做家长的,如果现在是拷问家长,谴责家长,那就不给自己留下后路,就是拷问自己或者是拷问将来的自己,这种事,并不是人人都有勇气做得到的。

当今社会,经济条件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更高了,但是,正是这种高度的重视,转变为对教师的无限责任的期待。家长做不好的,做不到位的,都寄托在教师身上。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就是说的这个。

家长自己教育不好孩子,但是希望教师能把孩子教育成为一个毫无缺点,异于常人的人上人,这种不可能实现的愿望,结局一定是失望,然而,家长并不愿意承认这样的现实,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人,成为普通人,于是这种失望带来的不满,就撒到了教师身上。

社会无疑是进步了,但是,在对待家校关系上,在对待教师态度上,我们其实退步了,现在的家长,是不如上世纪的家长的。上世纪的家长,他们可能不懂教育,但他们纯朴,谦虚,不懂就不管,放手让老师管。他们会让孩子听老师的,对老师有敬畏之心。

现在的家长,并不比以前的家长更懂教育,但是,现在的家长,不懂,喜欢装懂,喜欢对教师工作指手画脚,他们会在孩子面前,对老师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在孩子心目中种下轻视老师的种子。孩子轻视老师,还能听老师话认真学习?只能是天方夜谭!

让老师背锅,是一种逃避,是一种推诿,是一种无知!


教师妹子一枝花


教师之所以被口伐笔诛在于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制度:原有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思想冲突,目前大部分家长是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对于所以的素质教育即是赞同潜意识却又抵触。

2.经济制度:迈进了快速的发展导致了不少老师功利心过大,同时现在的经济发展用收入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导致不少家长的势力眼。作为老师,我发现很多家长把老师当做快速提分的工具,而不是携手教育孩子的战友。

3.社会风气:大部分的家长在忙碌中遗忘了德行先行的道理,不少老师也被业绩考核化。

4.时代原因:大部分的独生,娇生惯养,不单单孩子自我为中心,父母也是自我为中心。

5.教育的特点:教育具有长期性,延续性,一致性等特点,大部分家长,孩子,教师无法形成这些特点导致矛盾重生

6.不良的扩大化:根据统计下一个风险职业可能是继医生之后的职业,导致教师如履薄冰。一些坏教师的视频被扩大化,导致集体无意识。

7.政府对公益宣传不到位:比如近几年泰国,印度关于教师的美的宣传,中国几乎没关职业宣传


吾为学狂



Qsir7


这其实跟中国的教育责权不明晰有很大关系。说到孩子的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学校和老师,所以大部分教育责任都是由学校和老师在背负。而事实上学校和老师最主要的职责还是教授孩子学科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科知识,考评也是以这些学科的测验考试为主要依据。



而事实上孩子的教育是有孩子的核心素养,比如孩子的意志力,专注力,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品行等,以及孩子的知识技能掌握。孩子的核心素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孩子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为重要,也是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基石。而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需要我们的家长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从幼儿阶段就要开始着手培养的,而不是等到进入小学了才开始重视,也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正是这种责权利的不明晰,导致了我们的教师需要承担学科教育以外更多的教育责任。而我们的家长也习惯性的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学校和老师,或者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教学科知识上,而不是花在更重要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这种责权的错位,就必然引发大量的教育问题。

现实中,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体系还非常的薄弱,所以这就意味着多数家庭在家庭教育责任上都是没有尽到的,出了事情必须得找人来担着,那么老师很就很容易成为背锅的人。比如孩子成绩不好,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老师教的不好,而忽略了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在教,还有非常多的同学成绩非常优异,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成绩就不行了?很少去反思自己家庭教育的问题。


学习力教育视点观察


让老师背锅的贴在都是家长发的。

让家长背锅的贴在都是老师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