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一文刷屏,还记得你的高考怎么过来的吗?

用户4474589971


本人是文科生,参加高考前,整日拿着课本背,背书也有技巧。



尤其是政史地简答论述题。先勾勒要点,既然是要点那就得简明扼要,要点勾勒完,合上课本努力的回忆,能回忆起来更好,实在回忆不起来,就看看书,加深一下印象。考试时不能只答要点,要在回答要点的基础上充实血肉,使答案显得丰盈充实。


其次是英语,英语没别的办法,就是不停地刷题。在刷题的过程中总结要点语法。强化单词的记忆,培养上下文语境。还有就是背英语作文的范文,这个没有巧,只能死记硬背,范文也不需要多,多了容易乱,挑精准度高的去背,数量十来篇为宜。

再次是语文,语文临考前除了背诵古诗词的天空外,还要强化一下语法记忆。还有就是背诵作文范文,这个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背诵,不要盲目的乱背一通,这样的结果往往得不偿失。



最后数学,提起数学,文科生真的伤不起,有时候认认真真作答还没有抓阄考的分数高,更可气的是高考的时候数学题普遍偏容易,整的自己在考场上不知道是该抓阄好还是认认真真做答好,结果成绩下来,满分150的数学才考了88分,真丢人啊!



薛文杰主编


今天刚刚看完这篇文章,感触颇多。我还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的高中就是在文中谈到的禄劝一中读的,所以禄劝一中是我的母校。

我于2008年从禄劝一中高中毕业,高考分数544(一本550,二本510),最后我上了一个二本师范院校,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主城一所中学任教,今年是工作第六年。

我想就我所知道的事情简单谈谈以下几个问题,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城市和城市以外的县域学校教育以及更加偏远的农村学校教育的不均衡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有些农村地区的老师的水平说实话真的够低,我想这一是因为学历问题,二是学校教育环境问题,大家都懂。学生的水平也普遍不高,一是因为生活环境太闭塞,接触不到新的好的东西;二是家长普遍没有教育孩子的能力或者说家长的教育孩子的水平太低。三是从小接受的教育一直是低水平的教育,能好到哪去?所以农村教育真是糟糕得一塌涂地。辛苦了那些全心全意付出坚守岗位的乡村教师们,你们辛苦了,实在是环境太差,要不然你们也是能教出更多好学生的!

对于县域学校来说,如文中作者所言,有钱的、分数高的都被城里的学校挖去了,他们只能收收剩下的水平不理想的!所以教育质量还是不理想。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县域学校和农村学校基本都是公立学校,教师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教育动向反而在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时还相当滞后,这也是教育水平低的原因。

第二、农村学生的出路在哪里?很高兴禄劝一中有考取清华北大的学子,我为你们也为母校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毕竟只是少数,那些更多的考不上大学的普通班的学生怎么办呢?他们没钱上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没钱去补课,没钱去获取更多的有益的资源……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最终只能被迫延续社会底层的生活……他们怎么办?他们有选择的权利吗?

第三、一些可能的想法和建议。所以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教育部门强行要求县域学校农村学校积极改革,教师管理严厉一些,真正实行合同制下岗制度,不行就下课。二是引进民间力量办学,和公办学校竞争,适者生存!三是国家加大对乡村教育的各种投入:硬件投入,教师培训投入,校长培训投入,城乡教师交流投入,城乡学生交流投入等等。四是民间也可以自愿多多地支持乡下学校啊,比如捐款、设立奖学金等等。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而已,有些事情国家早就在做,只是效果没有那么好而已。




一条小河向西流


这两天,中青报《教育的水平线》让一块“改变命运的屏幕”刷屏了——远在千里之外的禄劝一中,通过三年投入七八十万(一次性投入四五十万加上每年的七万的维护费),链接成都七中的直播课堂,参加课程直播以前,一年仅有20多个学生考上一本,今年一本人数接近150,而且30年来第一次,有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

通过这块屏幕受益的总共有7.2万学生,禄劝一中两个班的学生仅仅是其中很少一部分。

关注这块屏幕的很多,有人想继续加大投入让更多的人收益,有人表扬禄劝县政府对教育投入上的勇气,但是我想说,如果广告属实,这块屏幕果真有如此魔力,那么假以时日,中国大地上可能又要出现一个跨行颠覆的典型案例了——没错,正如微信干掉移动,支付宝打败银行一样,远程教育可能会让学区房成为历史。

房地产之恶有目共睹,但是学区房更是其中恶之魁首。不说帝都上千万的楼道房,连昆明这种边疆地区都出现95万买25平方的老破小案例。很多人本可以接受租房,但是为了孩子,就算是打掉牙也要弄一套学区房,为的就是让孩子不受自己受的罪。

十多年来,即使房价有过些微的动荡,但是优质学区房始终高高在上,常常有钱都买不到。

假如成都七中、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全国名校都能开通网络直播课程,链接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即使是有偿使用,按照禄劝一中两个半一年7万的费用,让家长和学生自主选择,算下来也比学区房便宜得多,而且效果也更直接(直接听名校老师讲课总比上一个挂着名校牌子的学校更保险)。

现在远程教育、知识付费的技术门槛已经越来越低,普及度越来越高。照此发展下去,假以时日,一些打着名校的学区房附加值会大大降低。优质教育的门槛就会越来越低,门槛低,普惠的人群则会更高!

这不是意淫。我的孩子送去幼儿机构学英语,与外交面对面,但是我发现,网上各类软件的在线课堂对他的吸引力更大,学习的效果更好。我正在考虑,是不是把价格不低的培训费用来换一台平板,购买线上课程!

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傲娇的学区房会不会被远程教育彻底干掉!


经济圈外围女


我觉得这块屏幕或许真能够改变命运。说实在的,我就是来自农村,农村的中学高中和城里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不仅是设施设备上的差距,在教育方法上教学条件上和能力上也有完全不同的区别。

毕竟像很多偏远的地区,教训能力好,你为学生付出,又有几个老师会主动去偏远山区教学呢?


那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就要充分的利用起来,充分利用直播教学。看这个问题的描述,成都七中有70多人考进了清华北大,一本上线率居然高达90%,这是多么好的条件啊,如果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那还是能够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通过直播教学,我们可以看一下好多学校的上课方法,看一下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行为是怎么样的,我们可以积极学习,共同进步。


像我们以前的学习,靠老师的板书,不仅效率低,方法也特别差。没有得到好的榜样,自己在班上考了个60多分,就感觉自己已经很厉害很了不起了,这就是教育水平有限,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般上本科率特别低,一个班上二本的都只有几个,然而这个屏幕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让我们充分的利用起来。


只要能让偏远山区教育水平有所提高,能够和城市拉进距离,让那些中间商做点钱又何妨呢?


MT蚂蚁数学


这个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至少在往努力推动教育的公平性上做出了贡献。现在的中学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痛点了。

从211和985再到双一流,大学生就业从社会层面上,已经出了问题,都是十余载苦读而得的毕业证为什么硬生生分了等级,那么大学扩招还有意义吗?上大学可能是普通家庭孩子改变命运的希望,但现实......教育不应是让社会人有所长,人尽其才吗?创新创造仅仅是某些小众?

教育改革初衷是好的,可是真的给普通孩子们带来的是什么?给大众家庭带来的是什么?无止境无上限的补习,额外高昂的教育支出,普通中学师生的自卑自弃......

教育资源一大症结在于师资,这是长期的老问题了。


Q-空心菜


同步直播的方式真的有可能改革中国教育的基本模式,只要能在技术上搭建,在政策上支持,这是一种打破教育资源不公平、地区教育不均衡的一种有效方式,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网课一定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现在很多大的教育机构,孩子过去上面授课都是在一块大屏幕前听着网课,旁边安排一位助教来解释与说明,这样的课既节省了师资,也提高了讲课效率,不必再一遍一遍地安排现场讲解了。而助教的存在,也解决了孩子听课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如何解决的问题。


而一些偏远,或是三四五级城市的地方。网课对他们来讲可能意义更大。因为大城市如果不上网课,仍然可以在线下找到好的老师和机构去学,这就是大城市的优势,人才多,教育资源丰富。可是一些小地方呢,当地的师资与教育机构就是那么多。好老师大家都抢,可总是不够用。那么怎么办?这时候网课的意义就突现出来了。网课是不限制区域的,内容都是相同的,师资也是面对全国,全网络的。如果小地方的家长和学生如果能更快地接受网课,相当于与大城市的孩子享受了同样的教育资源。


小地方与偏远地区的孩子与大城市的孩子有区别吗?孩子绝对没区别,但是环境有区别,这就造成了他们的眼界与视野的区别,又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的话,能力上的差距就出来。所以说,成长环境很重要。


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当井底之蛙。可是蛙想生活在井底吗?当然不。如果能给它一块屏幕,给他一个看世界的通道,他一定不比井外的青蛙差。


这块屏幕,一定会让所有的孩子都不再是井底之蛙。


林老师讲作文


虽然我不知道这个文章讲了啥,但是就高考怎么过来,我有自己的看法。

我是一个艺考生,在15年十一月份去培训,此前并没有接触过艺术专业的培训,到了来年一月份,就参加了省统考,但是成绩并不理想,个人当时觉得。后面逐渐的参加各个院校的考试,就这样,校考过了好几个。

放假回家的时候,本来学校通知要回高中报道参加考试,但我没有回去,直接回家了,过完年成绩出来了,年前报考的院校并没有上线,在一阵纠结后,年后开学又去报考省外院校,当时报了两个,幸运的是两个都过了,知道消息是在四月份左右,本来不知道之前,我已经废了,基本上不学习,老师讲课我睡觉,让讨论作业我吹牛,闲着没事还撩撩小姑娘啥的,后面知道分数了,我转变了态度,认真学习,虽然有点晚,但是最后还是考上了,虽然现在很后悔,当也快毕业了。

高考真的很好玩,当你进入大学后,你会发现,高三是你最好最美的时候。


欧阳昊磊


我是1997年参加的高考,当年的高考模式为大文大理3+2,我学理科即考语数外+理化,高考的时间为7月7、8、9三天,我高考的考场就分在了本校,那时候没有监控录像,学生基本也没有小动作,都自己也认真作答,当时的监考为不同县区交换监考,给我们监考的是临县高中的老师是监考组长,另外两个老师是本县的中小学老师。一直到高考结束前也没啥感觉,就是最后一科交卷走出考场的时候下意识抬头看看天,低头叹了口气,想到这辈子就这样了,第一次为自己的不努力而有了自责。你一年的高考就业政策是一保公安二保教育,所以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没有听从班主任复读的建议,而上了一个三流的师范院校,也茫然过,但当走上三尺讲台,面对学生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谢高考!


老师光哥


首先为这些学校的突破和学生的成功表示祝贺。

哲学上讲过,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主要矛盾。一个人,内心强大了,有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自律性,坚持不懈的努力 。加上外部的因素,机遇 ,成功就容易。上面所说的薄弱校,因为和成都七中同步,靠网课,成绩明显提高。外因确实起了很大作用。但也不全是外因的结果。文中提到,有的如何如何。这显然不能代表全部。只有在内驱力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显示出外因的作用。就好比生病吃药。同样的症状,同样的治疗,结果却不同。这是因为外因相同而内因不同而导致的。每个人体质不同,生活环境 ,习惯不同,自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和成都七中同步,只是使那些努力上进且坚持自律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很显然,内因起主要作用,外因不是决定因素。

至于我本人。我是70后。从小生活于农村。当时农村条件差,我家更差。除了种地,别无他法。很小的时候就随母亲下地干活。接近中午,阳光毒辣。年幼的我饿得头昏眼花,晒得无处躲藏。只能苦苦哀求母亲早点回家做饭。却招来母亲的呵斥。稍大些,秋天农忙 又要和父亲去地里往回拉庄稼。我们当地叫排子车 ,纯人力,一路上坡,好几里路,全靠我们一步一步的连推带拉的弄到家。然后卸车,用绳子拔到房顶上。从那时起,我就立志,好好学习,考学,跳出农村。上学后,努力学习。不用谁督促。小学,初中,一直班里前三。高中到我们本地重点高中上学。然后大学。现在是一名事业编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哥哥则是我们当地一名很出色的医生。我只想说,感谢高考,给了我这样的农村子弟一个机会。

综上所述,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这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强调其中某一面而忽视或弱化另一面都是不科学也不负责的。

希望所以的学生可以努力学习 ,在加上合适的外因。走上更好的未来。

补充下,今天是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为逝者哀悼。为祖国今天的强盛自豪。今天的中国不就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自己奋发图强奋斗的来的吗?外国人卡我们脖子,我们自己也过来了,这不是内因的结果吗。

所以,努力吧, 少年。好好学习,未来不可限量。






我是奋斗的70后


专门去看了下这篇文章,感觉非常震撼,一方面是因为屏幕两端巨大的教育差距,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种差距居然可以通过一块屏幕大大地缩小,这说明我们的教育,还大有潜力可挖。近年来,教育bu正在开展书写教育“奋进之笔”行动,我个人认为,名校课堂直播这件事,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奋进之笔、得意之书。

我个人高中就读于一所县城里的重点中学。由于学校已经是当地最好的学校,而且当年网络也不发达,在整个中学阶段,我们只有和年级领头的人去比较。等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当年的自己是多么的闭塞,很多中学时代想不明白的问题,大城市的学生一两句话就点拨开了,当年英语除了单词语法一无是处,上大学英语的时候每次都躲在角落,生怕老师抽到回答问题。

等到我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再回过头来看,发现自己其实已经足够幸运了,在农村中学,甚至在县城里其他几所中学,学生们面对的老师水平更差。在那些把考本科作为全校最高目标的中学里,学生已经天然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他们没有机会看到更光明的道路。

现在我的孩子也上小学了,我们发现,即便是同一个城市,名校的课程、试题、教案也是相差悬殊。一些孩子每天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题目,而一些孩子,可以通过历史来学语文,可以通过经济来学数学,每天除了很难的作业,还有语文和英语的阅读任务。久而久之,这种差距是无法弥补的。

有人说,互联网的发达会改变这一切,但我此前在别的回答的中也强调,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没有缩小城乡差距,反而拉大了这种差距。更多的农村学生因为考学无望而投入网游的世界,反倒是城市学生,通过互联网实现了更高效的学习。慕课等网络课程的出现,丰富的是城市学生的内涵,而把农村学生无情地甩在后面。

因此,我个人认为,名校课堂直播是教育的一次革命性的探索,用一种规范化的、强制性的网络课程,使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得到最大程度的复制和繁衍,将名师名校的价值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让农村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差距,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无止境。这可以推广到师资匮乏的偏远山区,可以有效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