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少说话的智慧

道德经:少说话的智慧

《道德经》,一个重要的感受,作者反复叮咛:要少说话(原文是“希言”)。与当今社会所崇尚推崇的雄辩滔滔,口若悬河的成功口才术相比,话说的太多,在《道德经》作者老子眼中是极为无智慧的。

​一 《道德经》中对“希言”的告诫汇总

下面国学君对《道德经》一书中关于“希言”的告诫进行全面整理,与大家一同感受太上老君同志的谆谆教诲。

圣人行不言之教(第二章)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

悠兮其贵言(第十七章)

希言自然(第二十三章)

自见(现)者不明(第二十四章)

大音希声(第四十一章)

不言之教(第四十三章)

知者不言(第五十六章)

太上老君同志在《道德经》一书中,在八章中对“少说话”反复告诫,真是用心良苦。在我们这些视口才为处世绝学的人眼中,许多时候是不解的,甚至有人会认为这是老君同志的“谬论”,轻视不已。

二 少说话的5个智慧

我们有了一种种工作经历或者说人生阅历的人,都常常会遇到一些向你推销产品或者服务的销售人士。从说话的角度,这些销售人士,无非是两类,一类见面便滔滔不绝,海聊神聊,我们这些听者,刚开始出于礼貌忍着听,后续忍不住,频频看表,各种暗示,对方才收起滔滔雄论。部分严重的话痨销售人士,只能直言打断,对方才算收场。这样的经历,大家多少都有类似体验和感触。但是,另一类的销售人士,几句话便将我们的心打动,让我们主动掏钱包,爽快下单。多说与少说的差距真是很大啊!

鉴于此,国学君从生活和工作实际需要,对如何运用《道德经》的“希言”智慧总结了5点智慧之术,下面与大家分享。

甲:大智慧的人,话不多

言语是思想的表达或者说是思想的结晶。如同上学时考试答的数学应用题,思维是计算过程,言语则是结果。大智慧的人,言必有中,直接表达结果。我们这些庸人,由于心气浮躁,往往口不择言,想啥说啥,90%的话都是数学应用题里的计算过程,含金量很低。

乙:话太多,暴露的往往是内心苍白

我们需要自我表现的时候,常常希望通过滔滔不绝的言语来引起别人注意,或者在自己犯错的时候极力辩解等等,这些时候如同吹气球一般,球里空空,反而更加体现出内心的苍白无力。如果我们真是肚子里没二两油,那还是闭上嘴,多学习充电自己吧!

丙:不要自我夸耀,往往适得其反

国学君年轻的时候,总爱自我吹嘘(现在年龄增长,倒是差了点,不过老毛病偶尔也回犯的),自吹自擂,并且自我感觉奇好。记得当时许多同学啊,同事什么的都容忍我,一般都静静看我吹牛表演。其实,自己心里也知道,自己莫须有的能力靠吹嘘只能越吹越虚。听者、观众们更会看清我们的虚浮无能来。

丁:说服别人,身教胜于言传

这一点很典型。家长或者教师,处于对孩子的关怀和热爱,发现孩子有小毛病和不良习惯。难免火从心中来,甚至都有替孩子改掉不足和缺点的迫切心情。但是,从孩子的角度,听起来却十分厌烦,轻者化做耳旁风轻轻飘过,重者甚至心存严重不满,广播里的孩子愤然离家出走往往是这种情况。在这里,话说多了不仅是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新的问题产生。

学生时代学管理学,大致有这样一段管理学故事,一名管理人员去车间检查,发现车间卫生不好。他并没有当众批评车间的管理者,只是当着车间管理者的面,拾起地面上的一张废纸团。之后,车间管理者安排全员进行大扫除活动。

戊:只有违背道理了,才需要我们说话

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老君同志并不是不让我们说话,而是让我们说话前要考虑,这个大家一定不要误解了。凡是需要说清楚道理的,凡是需要引导别人认清道理的,等等相类的都需要我们开口说话。这就是《道德经》所讲的“希言自然”。

三 结束语

大话容易讲,小事也不难办。想想自己的过往,国学君还是痛定思痛:脚踏实地做些事情胜过万千雄言壮语。“希言自然”,少说一些无用的话,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当然,需要我们认清道理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勇于发言,毕竟真理不说不明!

与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