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次搞航母都下马,中国军事造船工业走过哪些弯路?

龙猫

航空母舰,是现代海军中威力最大的作战舰艇。因为其核心作战力量并不是靠舰载的火炮导弹,而是靠自身携带的数十架各型舰载飞机。由于飞机明显比导弹飞得更远,且有人驾驶,可以反复使用。而且飞机居高临下,可以俯瞰整个海面,而海面无遮无拦,任何水面舰只在航空力量面前空中力量面前都无处藏身。所以从70多年前的二战开始,航母就逐步取代了战列舰,成为海上霸主。

中国两次搞航母都下马,中国军事造船工业走过哪些弯路?

和很多人的认识不同,其实我们中国人接触航母的时间并不晚,早在1920年代,当时民国时代的海军部长陈绍宽就应邀前往英国参观英国海军的观舰式,并且登上过英国航母进行实地考察。作为一个有敏锐军事认知的将领,陈绍宽一下子就感觉到了航母的重要性,因此在回国后就对当时国民政府提出要建造中国航空母舰的规划设想。但是无奈当时中国不但积贫积弱,而且各路军阀为了争权夺利,还相互混战不休,国力空虚,工业不振,根本无法满足陈绍宽提出的海军发展规划,而随后到来的抗日战争,陈绍宽率领的中国海军在江阴要塞与日军大战整整108天,最终海军全军覆没,民国时代的航母梦至此戛然而止。

中国两次搞航母都下马,中国军事造船工业走过哪些弯路?

当历史的时钟走过1949年10月1日这天,新中国的建立让一切都有了新的希望。不过当时由于新中国百废待兴,一片空白,所以航母的建造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列为海军的发展规划。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我国借助苏联的援助,初步建立了“空潜快”为核心的近海防御体系。所谓“空潜快”,就是航空兵、潜艇和快艇的组合。因为海上作战是多兵种协同作战,不可能单一兵种包打天下。特别是新中国从成立那天开始,就面对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美国海军的威胁。

由于美苏冷战对抗的原因,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部署重兵,目的就是为了对抗苏联的“扩张”态势。而新中国也一并被美国所敌视。美国当时还积极扶植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企图“反攻大陆”。要对抗美军和蒋介石集团,就必须建设强大的海军。所以在1970年是,中国中央军委就正式组建了航空母舰研制队伍,后来的国防部长刘华清在当时任海军造船工业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船办)副主任,专门负责航母研制和论证的工作。但是没有多久因为某些原因,中国再一次和航母擦肩而过。

中国两次搞航母都下马,中国军事造船工业走过哪些弯路?

而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海军也曾再次申请建造航空母舰,但是当时中央以“资金不足、技术储备不够”等理由否决。不过,尽管如此,新中国的航母预研和论证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国陆续购买了澳大利亚退役的墨尔本号航母,以及苏联解体后转卖的基辅号和明斯克号,一共三艘报废航母,通过对上述航母的研究,我国技术人员基本掌握了航母的建造特点和基本结构,而在后来购买的乌克兰半成品——瓦良格号航母,则成为中国海军最关键的那一跳。

虽然乌克兰的瓦良格号已经完工达68%,并且于2002年时便已经抵达我国的大连港。但是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依然忙碌到2012年才让其真正旧貌换新颜,并以“辽宁号”的身份正式加入人民海军序列。而此时距离瓦良格靠上大连港的码头,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但是,中国人百年的航母梦在这一刻终于得以圆满。

中国两次搞航母都下马,中国军事造船工业走过哪些弯路?

航母是集现代工业科技的大成者,目前全球只有3个国家能够建造6万吨以上的大型航母,那就是中国、美国和英国。法国仅能建造4万吨级中型航母,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就失去了唯一能够建造航母的造船厂——黑海造船厂。如今连仅有的一艘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维修都办不到,造航母更是遥遥无期。而我国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是最终靠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期而不舍的精神,终于突破了航母的建造大关。目前不仅仅是辽宁号,国产第一艘航母也已经经过了三次海试,如果不出意外,新舰将会在明年年初交付海军部队,介时,我国也将正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航母大国。

中国两次搞航母都下马,中国军事造船工业走过哪些弯路?

历尽风雨,方见彩虹,虽然经历了这么多艰辛磨难,但是在看到强大的海军舰队出现在斩获纷飞的班加西、荷台达等港口时,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毕竟,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