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古八景之一的白塔山 有三個鎮山寶護著

蘭州城有一個白塔山

白塔山上有一個塔

哎呀我的尕姑舅

蘭州城有我的什麼風,從曠野上吹過

蘭州古八景之一的白塔山 有三個鎮山寶護著

陌生的姑娘望著窗外的遠方

我坐在開往蘭州的火車上

天空晴朗,我的明天也一樣

天色微亮的清晨

牛肉麵館升起了煙火

來自午夜的收音機

唱著1993年的歌

《金城蘭州》

蘭州古八景之一的白塔山 有三個鎮山寶護著

白塔山

白塔山位於甘肅省蘭州市中山橋北側白塔山公園景區內,瀕臨黃河北岸。因山頭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山下有金城 、玉迭二關,均為古代軍事要衝。白塔始建於元代,現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間鎮守甘肅的內監劉永成重建。屬國家AA級景區。

蘭州黃河風情線的遊覽,

如果說中山橋是第一站,

母親雕像是第二站,

水車園是第三站,

那麼白塔山應該是第四站了。

由來

白塔雄姿

蘭州古八景之一的白塔山 有三個鎮山寶護著

白塔寺始建於元代,(約公元1228年)是為了紀念去蒙古謁見成吉思汗而病故於蘭州的一位西藏著名喇嘛而建造的。

白塔山山勢巍峨起伏,蟠結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勢。白塔山為蘭州北面的天然屏障,以“白塔層巒”列為蘭州八景之一。白塔山因白塔寺而得名。

清康熙五十四年( 1715 )巡撫綽奇補舊增新。塔七級八面,上有綠頂,下築圓基,高約17米。塔的外層通抹白灰,刷白漿,故俗稱白塔。山上一、二、三臺建築群,飛簷紅柱,參差綠樹叢中,亭榭迴廊連屬,四通八達。

歷史沿革

蘭州古八景之一的白塔山 有三個鎮山寶護著

宋末元初,白塔山一帶為西夏佔據。相傳,成吉思汗為完成統一大業,曾致書吐蕃烏斯藏地區的薩迦派法王,希望通過會議,和平統一藏區。薩迦派法王遂派一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見成吉思汗。但行至蘭州時不幸病逝。

蘭州古八景之一的白塔山 有三個鎮山寶護著

元朝在1226年冬滅西夏國後,將蘭州納入其版圖。為紀念這位死去的喇嘛,在白塔山山巔建佛塔一座,堊飾如雪,並修有寺院,白塔山由此得名,併成為宗教勝地,可惜原塔至元末時塌毀。

現在的白塔山

蘭州古八景之一的白塔山 有三個鎮山寶護著

現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間(1450-1456年),鎮守甘肅內監劉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甘肅巡撫倬奇補舊增新,擴建寺址,改名為慈恩寺。白塔七級八面,高約17米,下築園基,上著綠頂,各面雕有佛像,簷角繫有鐵馬鈴。塔外通塗白漿,如白玉砌成。

蘭州古八景之一的白塔山 有三個鎮山寶護著

蘭州古八景之一的白塔山 有三個鎮山寶護著

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銅鐘、紫荊樹,古稱“鎮山三寶”。 白塔山經過多年綠化,樹高林密,曲徑通幽。寺內文物還有記載大禹治水的“夏禹岣嶁碑”。

蘭州古八景之一的白塔山 有三個鎮山寶護著

山頂的古建築物有三星殿 、迎旭客閣。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

蘭州古八景之一的白塔山 有三個鎮山寶護著

公園內獨特的“黃河奇石館”和裕固族接待帳房為別處少見,獨具風格。山下為中山橋,使二者已連為一體,成為蘭州旅遊的必遊之地。白塔山山上還可以通達蘭州碑林和四庫全書等景點,山腳下是金城關文化風景區,景區內有蘭州段黃河大橋的歷史、蠟像等。

蘭州古八景之一的白塔山 有三個鎮山寶護著

登上白塔山巔,

望黃河波濤滾滾、

樓宇鱗次櫛比,

兩岸景象在遊人眼前……

清人秦維嶽有詩云:

“北上環擁勢嵯峨,

塔影巍然最上坡。

布地散金名寶剎,

擎天一柱俯黃河”

通過今天的介紹,

想必白塔山您已有所瞭解。

以後不管是您自己來遊玩,

還是帶朋友來遊玩。

都可以來感受一番白塔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