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AI沒涼

前言


從AI主播的亮相到無人車量產,從AI芯片熱度升溫到智能家居的全面爆發,2018成為中國人工智能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關鍵性的一年。

儘管仍處於“弱人工智能”時代,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和資本的認可為行業帶來了持續發展的動能。與此同時,針對AI領域的應屆博士年薪漲到80萬的新聞引發熱議,人才短缺仍然是行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脈脈數據研究院曾在2017年5月發佈了《中國AI人才分佈簡圖》,展示了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畫像。2018年12月,我們選取了脈脈站內近6萬個AI行業人才樣本,在更大樣本基礎上,追蹤2018年的數據變化,並結合各細分領域和代表公司的變化和佈局,與您一起洞察國內AI行業及人才的發展趨勢。

2018年AI人才需求增長率超40%,

重點面向高端人才


人工智能產業科技含量極高,對於專業人才的依賴度遠超於其他產業。過去幾年間,國內人工智能存量企業和教學資源的不足,使得在行業高速發展的時期,人才儲備不足的現象十分突出。

脈脈職業數據顯示,自2016年起,人工智能相關崗位的招聘需求連續三年持續增長,今年的年度增長率超過40%。中國人工智能行業人才需求居高不下。


2018,AI沒涼



從細分崗位需求來看,近兩年變化不大。算法類崗位、數據挖掘、大數據開發和大數據架構依然是需求最高的幾個方向。而從級別來看,總監類崗位需求較去年增長了56%,可見,人工智能行業的招聘門檻在不斷提高,重點面向高端人才。

“當前人工智能擁抱實體經濟來源於數據驅動的機器學習在特定場景、特定任務中取得了成功,特別是深度學習。深度學習可視為標註大數據、模型和算力相互結合產生的效果,”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吳飛對脈脈數據研究院表示,如今隨著算法進一步開源,使得這一方面的工作不需要了解艱澀的理論知識,變成了編程技術工作,公司對這種人才的需求也減弱了。

吳教授認為,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企業對具有良好理論背景、能夠進行算法創新的人才有更大的期盼,使得整個行業的招聘門檻變高了。

近兩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和傳統企業轉型人工智能,行業吸納人才的範圍也在不斷擴大。對於想要進入該行業的非人工智能技術人才來說,這種轉變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AI公眾感知度飆升,北上杭人才之爭升級


由脈脈大數據的人工智能人才全國分佈圖可見,北京、上海、杭州在AI人才儲備數量上有著明顯優勢。


2018,AI沒涼



在億歐智庫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城市排行榜》中,上海綜合得分僅次於北京,排名第二,AI初創企業數量也位居第二。2018年,首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的成功舉辦,共計20個全球人工智能創新項目在上海簽約落戶,這給上海在人工智能方向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錯過互聯網”的上海,未來在人工智能上或許能扳回一局。


2018,AI沒涼



從人工智能產業鏈來看,中國在基礎層的發展還相對薄弱,而技術層的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是中國最熱門的幾個領域。

2018年11月,有工業界黃金標準之稱的全球人臉識別算法測試(FRVT)結果公佈,排名前五的算法被中國包攬。依圖科技繼續保持全球人臉識別競賽冠軍,而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中國團隊也榜上有名。

將AI技術應用在垂直行業當中,能夠更快的實現商業化,對於跨界人工智能的公司來說最容易切入。德勤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白皮書》顯示,應用層的企業規模和數量在中國人工智能層級分佈中佔比最大。


2018,AI沒涼



脈脈職業數據顯示,AI人才儲備量最大的垂直行業中,IT/互聯網以絕對優勢排在第一位,其次是製造業和金融業。通信、文化傳媒、教育、服務業、汽車、房地產/建築業也排在前十名。


2018,AI沒涼



無論人工智能專業領域的發展趨勢如何,公眾最關注的的往往是與日常生活場景產生關聯度最高的產品。脈脈數據研究院發現,隨著越來越多“接地氣”的AI產品落地,公眾對人工智能的感知度也在不斷提升。

智能音箱是藉著人工智能浪潮最先火起來的產品之一,作為智能家居入口的重點產品,走進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成為目前公眾感知度最高的AI產品,也在百度、阿里、小米和京東等多家之間掀起混戰。

掃地機器人、零售機器人、兒童陪伴機器人等多種場景下的落地產品,讓國內機器人企業例如優必選、新松、智伴等迅速成長起來;而智能汽車行業已經成為國內外傳統汽車巨頭、互聯網公司和人工智能公司共同投注的熱門領域。

醫療、金融、教育等社會基礎設施服務同樣也是人工智能應用最被看好的垂直領域,騰訊、平安科技以及語音識別巨頭科大訊飛都在AI醫療領域重點佈局。雖然發展仍較為緩慢,但AI醫療儀器和金融領域的智能投顧產品等也越來越受到公眾關注。

BATJ、華為領銜AI人才僱主排行



2018,AI沒涼



脈脈職業數據顯示,互聯網巨頭在AI領域人才儲備上優勢極大。前十大僱主中,互聯網企業佔了八位。百度和阿里巴巴實力相當,人才儲備是第二梯隊各公司的兩倍左右。

人工智能行業對算力、數據的要求決定了資源向巨頭的聚攏,包括BATJ在內的許多企業都在進行全產業鏈的佈局和開源人工智能生態。


2018,AI沒涼



從幾家公司各自專注的領域和招聘崗位的側重來看,百度將無人駕駛作為主要方向;騰訊更青睞醫療;阿里側重人工智能在大數據及數據服務領域的應用,同時投資寒武紀、中天微等企業,將觸角伸向AI芯片領域;而京東在智能機器人和無人機領域進行投注。

華為佔據了2018年AI人才僱主第五的位置,是國內領先的同時具有端、雲、芯開發能力的公司。今年8月底,華為在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上發佈旗艦處理器海思麒麟980。


2018,AI沒涼



脈脈職業數據顯示,BAT之間的AI人才互跳較為頻繁,而美團、京東也成為與BAT之間產生AI人才流動的主力。美團的AI人才流入來源中,百度排在首位,而美團流出的AI人才,也主要去向百度。

高校提速增設AI專業,企業參與新生力量培養


人工智能屬於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交叉領域,涉及數學、計算機、生物、心理學等多個學科,在高校學科建設上存在很多挑戰。在政策引導下,高校進行人工智能相關研究、開設AI相關專業的速度不斷加快。僅2018年,就有包括南開大學、吉林大學等10所以上高校設置了人工智能學院。


2018,AI沒涼



從脈脈站內的中國AI領域從業者的畢業院校分佈來看,目前國內北郵、北大等高校在AI人才輸出上具備優勢。相比去年,北大、北航、清華和華中科技大學在排名上都有提升。武漢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也在今年登上前十名榜單。

教育部規劃,到2020年建設100個“人工智能+X”複合特色專業、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可以預見,未來該榜單將出現更多變化。

作為一項不斷髮展的前沿技術,企業在人工智能的應用方面有著更加先進和豐富的經驗,校企聯合是當前的一個主流趨勢,如商湯科技、華為、BAT等均在積極參與人才培養,儲備未來人才力量。

商湯科技已簽約全國40所“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基地學校”,並配合上海、山西等多地區教育部門,在高中開設人工智能基礎課程。今年十月,華為面向開發者、合作伙伴、高校和科研機構發佈了沃土AI開發者使能計劃,針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AI人才培養和科研探索,宣佈投入10億人民幣給予專項支持。

吳飛教授認為,一個合格的AI人才應該具有良好的人工智能理論知識(包括數學、計算機、人工智能、控制等核心理論)、較強的編程能力和不斷的自我學習能力(猶如我們對人工智能程序所期望的那樣)。

結語


根據國務院發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到2030年,中國將實現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未來幾年隨著AI人才儲備的完善和升級,人工智能與垂直行業融合的不斷加深,相信在人工智能賽道上將出現更多的新機會,同時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更深刻的變化。

說明:

1. 數據採集源為脈脈App,僅為行業趨勢分析研究使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

2. 樣本源受到脈脈的用戶規模、分佈和行業集中度影響;

3. 報告中所有結論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與投資和職業選擇等有關行為的直接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