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式关系毁掉的人生,网友:我不光经济贫穷,性格也贫穷

一个访谈节目《圆桌派》看了很多期,弹幕提到最多的人,是蒋方舟。没有蒋方舟的时候,会有人打出“方舟快回来”、“女嘉宾最喜欢方舟”这样的弹幕;有蒋方舟的时候,则几乎有一半的弹幕在骂她,大家说她蠢、没内涵,说她丑。

有两期请了蒋方舟和徐静蕾,引起了一轮热议。很多人大赞徐静蕾,顺便踩了踩蒋方舟。看视频,徐静蕾独立、自信,新女性风范十足,蒋方舟则自卑、局促,甚至有些唯唯诺诺。大家更愿意把自己投射到徐静蕾身上,因为那是一个离普通人很远的生活状态。相比之下,蒋方舟过于小心谨慎,谦卑地迎合着每个人的观点。

被中国式关系毁掉的人生,网友:我不光经济贫穷,性格也贫穷

后来蒋方舟参加另外一档节目《奇葩大会》,在节目上坦言,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的人。她在和别人相处时,总是说话小心翼翼,不断照顾别人的情绪,不能表现出任何伤害和攻击性。我们会觉得这样无可厚非,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这是好事。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付出就会有舍弃。讨好是一种牺牲自我价值,否定自尊的方式,来满足别人生存姿态。

被中国式关系毁掉的人生,网友:我不光经济贫穷,性格也贫穷

我们身边处处可见讨好型人格的人。你肯定见过,或者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总被评价为“这人不错”,但其实你知道自己并不想这样;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请求,却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心思敏感,常常不自觉去猜测对方的想法,担心被人讨厌……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人不会和别人起冲突,不会吵架,不会任性表达自己的不满和需求,不会说“NO”,不会拒绝别人,这不正是中国式关系的处事之道。讨好型人格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边界意识,他们需要做的是同周围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将自己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放逐”,设立界限,禁止旁人逾越。

被中国式关系毁掉的人生,网友:我不光经济贫穷,性格也贫穷

童年时期,有严厉的父母、老师的人有可能成长为讨好者,比如一言不合就打人的爸爸,情绪容易失控的妈妈,还有喜欢体罚的老师。为了达到长辈的要求,自己总是战战兢兢,小孩子力量薄弱,只能靠着听话顺从才能得到一丝肯定。从小被侵犯和掌控习惯了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和母亲建立起心理界限,很难对父母说“不”。类似的例子报道的比比皆是,儿子婚后仍然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从来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

很多母亲在孩子成年后,仍然打着“爱”的旗号,侵犯孩子的生活。再加上讨好型人格的儿子,使得婆婆和成年的儿子任然是一个共生体,彼此深度依赖,没有界限。

被中国式关系毁掉的人生,网友:我不光经济贫穷,性格也贫穷

父母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干涩你的婚姻,干涩你的工作。朋友用“讲义气”的借口,三番五次找你借钱,且迟迟不还。七大姑八大姨“关心你”一见面就问你工资多少,啥时候结婚,是时候要孩子。你的上司用“培养你”这个屡试不爽的借口,让你做着超出你工作范畴的事。在中国式关系中这些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困境。“不”字说不出口,很难拒绝别人,怕一旦拒绝了,不顺别人的意思,对方说自己自私,不通情理。在这样一次次的妥协中,是内心一次次的痛苦。

被中国式关系毁掉的人生,网友:我不光经济贫穷,性格也贫穷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需要设立清晰的自我心理界限。即使在夫妻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朋友之间也应该有界限。学会说“N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