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即将到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如何?我们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

银行小学生


纷纷扰扰又一年即将过去,回首2018年,这一年投资市场上有太多的事可言、可说,从最初余额宝的扩容、支付宝定期理财的限购、货币基金快速赎回限额,直至年末兴起的民营银行网红“现金类管理产品”一系列粉墨登场,再回首竟然恍若隔世。

叹以往、望前程!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前因的转变而来,因此要分析2019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如何,我们要先来了解了解2018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

银行理财产品

2018年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影响最重大的一点无疑就是《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一则它直接打破了近15年来保本理财产品;二则它对于规范银行的理财产品操作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杜绝了银行的以往存在的一系列违规操作(比如嵌套信托产品,流向房地产市场);另外2018年央行前后4次降准,释放了约4万亿的资金量,导致整个投资市场上的资金量大大增加。

受上述两者因素的影响,2018年以来,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收益率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类似,一走持续走低,平均收益率由一月的5.26%下降到目前的4.39%,且未来的继续下调的趋势明显。

目前资管新规已在附则中明确将结构性存款纳入银行表内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相应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保费的缴纳范围,相关资产应按规定计提资本和拨备。结构性存款类似于以往的保本理财,既然保本理财已纳入表内,那非保本也就是个时间问题;目前的非保本理财规模较大,全部转入表内,对于银行业绩和风险资本影响较大(涉及到计提风险准备金、计算资本充足率等、核销资产损失等等),所以短期内不会进行,但既然结构性存款已纳入,后续理财产品肯定也会考虑到纳入,以避免银行以理财名义的表外业务,实质进行是监管套利的表内存款业务。无套利的空间,收益率下降则是必然性的因素,故而,2019年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我认为趋稳甚至稳中有降的趋势会大于上浮的趋势。

我们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

选择理财产品,其实主要的是看产品的风险层级,发行者倒是次要因素,理财产品属于低风险产品,它与货币基金一样,无需太多专业性的知识及技巧(所以货币基金才没有申购费及赎回费,且管理费率也极低),因此单就发行者来说,不同银行差别并不算大(2017年全国几万只理财产品到期,未能全额兑付的仅44只,概率不足0.1%)。

综上所述,理财产品最重要的在其分类,层级越高风险越大。可以说,只要你选择R2及以下的理财产品,那么基本上没有什么风险可言。


鲤行者


2018年临近年底,各大银行在这一年当中的理财业务发展有目共睹,有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品种全、有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多、有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高、有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风险低,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但是总有一些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占据了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优点,那么为大家发掘出这样的银行,就是我今天这篇问答的最关键之处!

  • 银行理财能力之我见
说是之我见,但是其实参考的也是官方数据。毕竟理财数据才是最权威的存在,我们在这方面不能凭借主观印象来对各家银行的理财能力进行评判,这既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

如上图所示,这是2018年全国市场理财业务综合能力前20名的排名表。大家可以看到,这几乎涵盖了国内理财业务做的最好、最精的前几十家商业银行了,一共包括了6家国有银行、11家股份制银行以及3家城商行。国有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邮,股份制银行包括招商、浦发、中信、兴业、民生、光大、平安、华夏、广发、渤海以及浙商,城商行包括南京银行、北京银行以及宁波银行。而且,大家猜的没错,排名第一的依然是“宇宙第一大行”——中国工商银行!

对于绝大多数的理财客户来说,从这其中选择一家银行进行理财即可,因为这20家银行代表了国内理财的最高水平,如果放在它们银行你都不放心的话,那我告诉你理财可能真的不适合你。当然,这些银行的理财产品种类也是不尽相同的,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还需要大家多去各个银行的营业网点进行咨询对比!

  •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排名
看完了理财综合能力排名,我们再来看一下理财收益排名,我相信这个才是理财客户最最关心的问题。

如上图所示,这是2018年11月份各大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排名,同样选取了前20位。这里面只有交通银行一家国有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两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余的全是城商行以及农商行,可见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的银行还是多集中在城商行以及农商行里面。

排名第一的是民生银行,月平均收益率为5.53%;排名第二的是常熟农商银行,它是长期排在理财收益率前三甲的银行,收益率不可小视,达到了5.5%;浙商银行排名第九,月平均收益率为4.97%;交通银行排名第14位,月平均收益率为4.86%。

综上所述,在国内理财综合能力排名前20位的商业银行当中进行选择,民生银行的收益率最高、浙商银行次之、交通银行最低,这三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性价比最高的选择,我相信大家对于2019年理财产品该如何选择大致做到心中有数了,但具体情况如何,还得大家亲自多去网点进行咨询对比!


银行小学生


2019年即将到来,面临年度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是频频做出活动以及提高预期年化收益。不保本类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诸多产品已经达到了7%以上,保本类中低风险中短期年化收益率也能够达到4%左右,中长期更是能够达到5%以上。那么,面对琳琅面目的理财产品应该如何选择呢?

一、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尽量选择中低风险理财理财产品。

中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为债券和货币市场,风险系数很低,虽然现在不再以保本进行宣传,其实这类投资与保本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主要投资于大额存单、银行理财、信托、货币基金、国债、国债逆回购等高安全系数的产品,从侧面上看就是保本保收。这类产品一般期限不同,年化收益率也就不同。如果闲钱比较多,可以进行300天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一般年化利率能够在5%以上。要是闲钱并不多,对于日常存在流动资金的需求,那么60天以内的产品较为合适,年化利率也是能够在3.5%以上。

二。拥有很强的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

这类投资者可以进行投资中等风险、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往往中等风险、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并不保本,但是银行理财中也是很少出现亏损的情况。中短期限的产品年化利率就能够达到6%以上,甚至能够达到10%。当然,收益高对应着的是风险高,所以也是需要投资者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

如果有这样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适当的匹配,但也不要匹配占比过高,以免风险系数过大。


厚金说


以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数据来看,3个月内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在4.2%左右,3-12个月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4%左右,一年以上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仅为4.6%。


随着资管新规实施,保本型理财产品逐步退出市场,即便是有高达10%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但是不保本,不保本,不保本。


今后理财产品还会进入股市,亏本风险还会大大提升。既然不再保本,则所有损失都将由投资者承担。从安全角度讲,理财产品已经不再是好的选择。


就如P2P理财一样,动辄10%以上年化收益率,非常诱人。但是只要在一个时间内爆雷,损失就会是100%。


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建立,理财产品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开始剥离,未来即便是子公司投资出现重大失误,最终破产倒闭,也不会损伤到银行分毫。


就当下而言,三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能达到4%左右,安全稳妥。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最高也能达到4.2%左右,保本保息,并受存款保险制度保障。结构性存款同样是保本的,不过现在受到限制,并且收益率不稳定,所以只能作为短期存款的替代选择。


相比之下,互联网银行网商银行的定活宝和微众银行的智能存款+就非常具有创新精神,后者存够一个月即可享受4%的年化收益率,存满一年即可享受4.5%的收益率,与部分理财产品相比也不逊色。


当前宏观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理财要尽量保守,安全第一。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不能因为贪图高收益而忽视了本金安全。如果喜欢理财产品,那么也要认真研究分析产品风险及资金方向,尽量规避风险。


财智成功


2019年还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要来到了,在2018年年底之际,很多商业银行也开始了各种揽储大战,而投资者和储户在经历了今年整个投资环境十分低迷的年份之后,对于2019年如何投资,购买哪种银行理财产品也变得十分纠结。

就拿今年来说,由于股市相对低迷,所以股票基金类的理财产品普遍收益率偏低,甚至有些还是负增长,而货币市场型基金今年受利率的下行普遍收益也不理想,另外此前一些高收益高风险的理财产品由于今天金融监管趋严,尤其一些挂钩期权、期货等结构性理财产品也相应被取缔,因而在这种环境之下,反而部分债券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相对还不错,能够达到4%以上的年化收益。

当然投资市场每年都是变化的,考虑到股市已经经历了近3年多的调整,目前下跌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不排除2019年市场见底、牛市行情来到,所以在这种预期之下,激进的投资者2019年可以适当多配置一点股票指数基金,甚至从本月开始,进行指数定投,而稳健的投资者可以继续选择债券型基金,在没有太大风险的情况下比银行存款的收益还是要高一些。


侯贤平


2018年即将结束,很多扎身于股市的投资者收益惨淡不堪,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却可以获得虽少但很稳定的回报。因此,2019年转眼将至,各大银行除了年底加强揽储、争夺客源之外,还在大力地宣传各自的理财产品,以期吸引更多的用户以及更多的资金。

2018年银行在售的理财产品

我们无法提前预期2019年各家银行新推出的理财产品收益如何,但却可从2018年各大银行在售的理财产品收益中,查看出一些端倪。目前银行所有在售且备案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从高到低排列如下图:

从产品投资标的上看

上图中的相关数据显示,预期收益率排名前12位的理财产品当中,结构性理财产品高达10只,占据绝大部分的份额;其中与股票指数挂钩的就有8只之多,占比超过66%。因此可见,虽说股市从年初一直跌跌不休,但是与指数挂钩的部分结构性理财产品,还是可以取得不错的收益的!

各个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排名第一达到了14.8%;超过10%的也有三只产品,最低的收益率也能达到6%。而凡是与股票指数挂钩的理财产品,风险也比较大,虽说本金不至于产生亏损,但是实际收益可能会有所波动,并不能确保最终收益是多少!

从产品期限来看

大多说的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都在1~3个月之间,少部分产品期限在3~6个月,只有1只产品的投资期限超过1年以上。也就是说,投资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会更高,银行也更愿意推出此类的理财产品!

从发行机构组成来看

我们再从这些理财产品的发行银行来看,排名前12只的理财产品,其中5只由民营银行发行的,4只产品由中国银行发行,预期收益排名第一的是中信银行的理财产品。由此可见,国有银行、全国股份制银行各自占据半壁江山,而地方商业银行区区勉强挤进前10名,与大型银行的投资管理能力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总之,如果根据2018年至今的情况来看,民生银行的理财产品具有很大的优势、中国银行次之、然后再考虑其他银行的。而具体选择哪一款产品,还需要大家仔细斟酌、对比以后做出选择才好!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财经者思


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是偏低的,尤其是对比券商发行的理财产品来说,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多以低风险为主,高风险产品占比较少,所以银行理财和银行的声誉一样是稳健为主。

根据网络统计,已公布的理财产品数据中,按照发行的预期收益率排名,情况如下图,在2018年11月份,2972只产品中,2.5%-5%以内的理财产品占比71.8%;5%-15%的理财产品仅仅占比9%。在统计的数据当中,占比最高的理财产品都是一些混合型理财,也就是我们说的一些结构性产品,都以债券型资产为主,风险较低。理财产品都有一个普遍的特征:流动性越强、风险性越低、预期收益率也越低,比如货币基金;流动性越弱,风险性越高,预期收益率也越高,比如私募基金。

同样的在官方统计的信息中也有相关的数据,在银行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中,债券、同业存款、非标债权类资产、现金及银行存款、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资产这些低风险类占比高达70%以上。

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公布的信息,过去的2017年中,银行理财的募集资金规模高达173.59万亿元,其中“一级”和“二级”这些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达到144万亿,占比达到83%。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举证,我相信大家对银行理财产品有了一定的了解,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结构就是对投资群体的指引,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对理财的了解是一知半解,所以银行配置了大量的低风险债券型理财,不用我们做选择,在银行你购买的理财产品80%都是风险等级为R2以下的产品。

不过对于一些比较专业的,或者非常具有投资经验的人群,或者抵抗风险能力非常强的高净值客户来说,可能低风险产品满足不了投资需求和预期的回报率,这些人群就可以适当的搭配一些,中高风险的产品,可以做一些权益类投资,比如一些挂钩型的产品,预期更高的可以投一些高门槛的私募基金,投资一些非上市公司股权,这些在银行理财中都是可以实现的。

最后补充一句话,选择理财的原则我认为很简单,就是风险匹配、期限错配、按照流动性需求,把资金拆分成两份或者更多,分别投资一些开放式理财、封闭式理财,当然土豪例外,土豪完全可以全投私募产品,收益率非常丰厚。


不立而立


2018年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所下降,从去年的平均5%左右,降低到现在4%左右。而且银行正在打破刚性兑付,降低刚性兑付的产品比例,大力推行浮动收益类产品。未来的一年里投资者如果想获取更高的收益,得学习一下理财知识了,这样才能更好的规避风险,选择合适自己的理财产品!

我建议不要单纯的把所有资金都投入到银行的定期存款上面,因为它的收益率下降了,如果害怕风险的话可以更多的配置一些中长期国债!


老徐谈理财


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打破刚性兑付势在必行。刚兑产品最典型的就是银行固收类理财产品。今年下半年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利率已经出现了整体下滑趋势,资管新规要求截止至2020年底,现有所有刚兑产品退出市场,银行固收类理财产品逐步转型为净值型产品。这就意味着未来两年内,银行业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规模将持续收缩,利率也会随着继续下滑。未来理财产品将转变为净值型,利率随市场上下波动。所以今后购买理财产品需要大家具备一定的投资知识,更好的防范风险。


河北小新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种类很多,质量也参差不齐。经过2014到2018年的经济阵痛期,以后债券类、股指类型的基金信托会有大的收益率。观点仅供参考,个人分析。具体投资理财还是谨慎为主。投资理财目的是让生活过的丰富点,而不是一夜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