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有哪些与史实不符的地方?

不如无情


《雍正王朝》是刘和平老师根据著名作家二月河老师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雍正皇帝》改编而成,无论是刘和平老师的《雍正王朝》,还是导演胡玫执导拍摄《雍正王朝》电视剧,都是以《雍正皇帝》小说为蓝本。既然是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里面就不乏一些杜撰和对实际情况的修改,当然,这也是出于剧情的需要,大家看的也是剧情本身,看的是跌宕起伏的剧情冲突和演员的精彩演技,要是太过于纠结史实,那么建议大家去看央视的《百家讲坛》。

这里我分享几处因为剧情的需要对于史实的修改,与大家共同交流。


1、关于隆科多的身世。

剧中隆科多在佟国维府上高喊:“你们家老爷是谁?这是我嫡亲的六叔。我这就见他去,放纵奴才欺凌主子,是我们佟家的规矩吗?”正史中,隆科多要是这么喊真就是大不孝了,因为佟国维并不是他“嫡亲的六叔”,而是他“嫡亲的亲爹”,隆科多与康熙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悫惠皇贵妃佟佳氏一样,都是佟国维亲生的孩子。而剧中则把隆科多描述成为了带领佟家回归满洲正黄旗的佟家族长、也是佟国维的大哥——佟国纲的儿子,佟国纲在1690年与噶尔丹的乌兰布通之战中战死,这才有了佟国维替隆科多和死去的兄长佟国维谢恩的一幕。

剧情中这样编排,也是为了故意把二人的关系写的稍微的疏远一点,这样,康熙与佟国维的“双簧”大戏才能唱的更好,要是隆科多真的是亲儿子的话,儿子检举老子,不是被人说成不孝,就会被人说是故意而为之,所以效果肯定不如侄子和叔叔的关系来得好。


2、关于十三爷胤祥的身世。

在“推举大将军王”的剧情中,四阿哥胤禛向十四阿哥胤禵“解释”为什么不推举十三阿哥胤祥为“大将军王”的理由时,说到了十三爷的外公是喀尔喀蒙古大汗,与西北叛乱的阿拉布坦同宗同祖,为了避嫌才不让十三爷带兵出征。看过《康熙王朝》朋友都知道,喀尔喀蒙古大汗就是被噶尔丹打败的土谢图汗,土谢图汗有个女儿在剿灭了噶尔丹之后也嫁给康熙的妃子,她就是宝日龙梅,如果十三爷的外公是喀尔喀蒙古大汗,那么十三爷的母亲就是宝日龙梅了。但正史中并非如此,十三爷的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是参领海宽之女,本属满洲镶黄旗包衣,初为宫女,康熙朝时无册封,为庶妃,死后被追封为敏妃,雍正登基才被奉为敬敏皇贵妃,所以与身份高贵的宝石龙梅相比,相距甚远,而十三爷的外公,也不是喀尔喀蒙古的大汗。


3、关于弘历与康熙见面的时间问题。

剧中有这样一段剧情,众皇子随康熙在热河围猎,在评判赏物该给谁的时候,年幼的弘历站了出来,一番回答引得康熙对其大加赞赏,随后就是“太子兵变”和“一废皇太子”的剧情,发生的时间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剧中的弘历看起来也应该有个七八岁的样子。但是乾隆皇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也就是说康熙一废皇太子的那一年,弘历还没有出生,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和康熙对上话,也更谈不上复立太子后康熙在宫中培养弘历了。康熙第一次见到弘历是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在雍亲王府见到了当时十岁的弘历,康熙“见而惊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并带着巡幸热河避暑山庄,而养育弘历的两位妃子,在雍正、乾隆登基后也得到了巨大的封赏,也就成为了后来的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悫惠皇贵妃佟佳氏。


4、关于皇贵妃和皇太后乌雅氏。

“百官举荐新太子”之后,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在乾清门外大打出手,惊动了康熙,十四阿哥的一番话更是引得康熙震怒,随后乌雅氏,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来给康熙认罪,康熙非但没有惩罚德妃和两位皇子,反而将德妃升为皇贵妃,主持后宫之事。后来,康熙驾崩,雍正登基,十四阿哥大闹康熙灵堂,雍正随即当众册封了乌雅氏为皇太后。而后来乌雅氏也在兄弟二人的争吵中去世。

实际上,德妃既没有当上皇贵妃,也没有当上皇太后。康熙二十年(1681年)乌雅氏晋封为德妃,之后便在没有得到晋封。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但是在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于永和宫,此时还没有举行皇太后的册封仪式,因而乌雅氏最后的封号也就成为了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全谥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至于雍正朝后面的事情,特别是雍正处死年羹尧,是不会看到的。


5、关于年羹尧和年秋月。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父亲年遐龄是康熙朝大臣,历任宗人府府丞,内阁学士兼领礼部侍郎,工部右、工部左、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署理湖广总督;加尚书衔。雍正年间封一等公,加太傅衔。从年羹尧的出身看,并不是雍正潜邸的包衣奴才出身。并且剧中的年羹尧在西北前前后后打了快两年,才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正史中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朝庭任命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 从陕甘各地调集精兵往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反叛,雍正二年(

1724年)初就平定了叛乱,时间非常之短,并且除了罗卜藏丹津逃走外,其余家属全部被俘。而雍正对于年羹尧的信任与喜爱远超电视剧中的,那是真的把年羹尧当成了“恩人”,只不过年羹尧做的也比剧情中的更加嚣张过分,最后雍正列出了年羹尧九十二条大罪,赐年羹尧自尽,当然,是把年羹尧押到北京后再赐自尽,而不是留他在杭州。

至于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嫁给了雍正不假,但是叫不叫年秋月就不得而知了,只是记载了其为敦肃皇贵妃。对于这位皇贵妃,雍正是非常的宠爱,雍正非但没有因为年羹尧之错迁怒于他,反而是因为太过于宠爱年氏,没有将他哥哥被降职的事情告诉他,并且是在年氏死后,才处死了年羹尧,而并不像剧中那样年羹尧先死,年氏后死。


6、关于李卫的出身。

李卫实际上是个富二代,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所以李卫并不是叫花子出身,相反,家里是非常的有钱,不过李卫不怎么认字,这一点倒是没有错。


7、关于邬思道。

邬思道在剧中可谓是“半仙”式的人物,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就开始辅佐雍正,但是真实的情况是,邬思道最开始是在田文镜的幕府,直到雍正登基之后,经田文镜引荐,雍正才知道有邬思道这么一号人物,并对其大加赞赏。后因田文镜为雍正赏识逐级提拔,邬思道的名声也随之越来越大。


8、关于八爷党逼宫。

八爷党逼宫的事有没有可能发生,当然没有可能,特别是剧中这段剧情发生是的时间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雍正四年(1726年)的时候,八阿哥胤禩就已经被圈禁致死了,同样的,九阿哥胤禟、隆科多以及他们想要拥立的弘时,也不会出现在逼宫现场,因为他们也没有活到那个时候,他们之中只有十阿哥活到了雍正十二年以后,但是却是在圈禁中度过了整个雍正朝,直到乾隆继位才被放出来。非常遗憾的是,为雍正力挽狂澜的十三爷胤祥,也于雍正八年(1730年)去世,并没有获得“御前免跪”特权的三阿哥胤祉也已于雍正十年(1732年)去世。


9、其他的一些不合史实的地方。

除了上述的一些不合史实的地方外,还有一些,比如康熙、雍正两朝真正的首辅是富察马齐,而非张廷玉,魏东亭、李德全、高毋庸等一众都是虚构的人物,太子也没有给自己的康熙老爹戴绿帽,等等等等。


至于其他不合史实的地方,也欢迎大家补充交流。但是不管怎么说,上述的问题并不能掩盖《雍正王朝》能够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大家欣赏的是剧情和人物性格的塑造,如果真的要纠结史实的话,还是去看央视《百家讲坛》和《探索发现》吧。


雍亲王府


其中一个最大的点就是八爷的年龄,其实八爷早在在在电视剧当中的死期之日的前十年就已经去世了。

所以说电视剧当中很多八爷的情节是完全虚构的,至少不是发生在他本人身上的事情。

历史上的八王爷被雍正打击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雍正的嫉贤妒能,据史料记载八王爷非常聪明能干,而且人缘非常之好。许多连雍正都顾及不到的问题,想不到的办法八爷都能够想出来,而且从小都是这样。而且最要命的是八王爷非常有人缘,他在官僚集团当中有着非常高的威望。这些事情都令雍正坐立不安,必欲除之而后快。

当然这些都是皇家内部的事情,百姓也不可能知道的,完全清楚。但是作为个人,我总还是希望所有的有能力的人都能够和平的在一起干事情,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强大,也就不会陷入永远无法停息的内耗之中。


历史小趣叟


雍正王朝作为一部经典的清宫剧,改编自小说家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皇帝》,既然是改编,又出自小说,那么肯定会有戏说的成分存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只要守住这个原则,为了营造戏剧冲突稍微的改动也是允许的。



邬思道在剧中妙计迭出,为雍正继位立下汗马功劳。其实邬思道仅仅是田文镜的幕僚,也没有剧中那么神奇。雍正皇帝曾经在田文镜请安的折子中批示道,“朕安,邬先生安否?”那么相信,雍正皇帝是见过邬思道的,虽然有这个人存在,但是并没有给雍正皇帝出谋划策。



还有雍正登基之后,大学士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在科考舞弊案中被雍正斩首,但其实张廷璐在历史上也是一代名臣,是康熙戊戌年的榜眼,虽然没有哥哥张廷玉位高权重,但也颇得皇帝信任,乾隆朝时才辞官归乡,被称颂为“三朝旧臣,后进楷模”。

剧中如此改编,想必是为了突出雍正继位之后,内忧外患朝臣掣肘,表现雍正改革的不屈意志。



还有孙嘉诚,也与历史中的不一样,雍正王朝中孙嘉诚因为直言敢谏,从一个五品的监察御史,几年间被雍正皇帝提拔到甘肃巡抚的位置上,却被专横跋扈恃宠而骄的年羹尧杀害。

而孙嘉诚的原型就是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名臣孙嘉淦,孙嘉淦也是以直言敢谏闻名朝野,曾做到湖广总督、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死后谥号“文定”。


大雅影视


《雍正王朝》改编自历史作家二月河的长篇历史小说,存在一定的杜撰成分,试举一二。

(1)隆科多

电视剧中九门提督隆科多为上书房大臣佟国维哥哥佟国刚之子。历史上隆科多和佟国维确有其人,但却不是叔侄,而是父子,隆科多是佟国维的三儿子。佟国维本人命运与小说一致,因为拥立八阿哥被康熙免官,后郁郁而终。隆科多同样因为即位问题被雍正圈禁而死。

(2)邬思道

邬思道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他不是雍正的属下,而是河南总督田文镜的师爷,据说他精于谋略,连雍正也知晓他的大名。雍正早年身边也有一个类似邬思道的谋士,叫做戴铎,此人同样智计过人,为雍正即位立下大功,但后来却被处死。可以说,邬思道是戴铎与邬思道两人的合体。

(3)八阿哥

八阿哥胤禩无论小说还是历史,都是雍正即位的对手,但他的命没有电视剧那么好,雍正四年被圈禁而死,九阿哥同年随八阿哥一起上路,他被圈禁后死于“腹疾”,也有说法认为他是被毒死的。电视剧中为了增加雍正即位以后的戏剧冲突,让八阿哥九阿哥多活了许多年。反倒是十阿哥,虽早早被圈禁,却活到了乾隆继位。

(4)年羹尧

年羹尧在电视剧中被设定为雍正潜邸的包衣奴才,其实他是正儿八经的八旗旗人,父亲官至湖广总督,年羹尧21岁就中了进士,被授予庶吉士,康熙四十八年已经是四川巡抚了,当时年羹尧刚满30岁。

(5)李卫

真实的李卫出身于江苏丰县大户人家,可不是电视剧中那个大字不识落魄逃难的狗儿,但他出身虽好,却不善读书,屡试不中,30岁那年家里为他花钱买了个官,谁知他却一发不可收拾,青云直上,做了雍正的宠臣。

(6)八王议政

八王议政是雍正王朝后半段矛盾冲突的爆点,对照历史,其时八阿哥九阿哥坟头草都一尺多高了,根本没有这回事。

(7)图里堔

图里堔虽然戏份不多,但却是电视剧中十分重要的配角,无论是在康熙身边还是雍正身边,他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查办诺敏一案更是峥嵘显露。但在历史上,图里堔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官,著有《异域志》,还参与签订过《中俄布连斯奇界约》、《中俄恰克图办约》。

(8)三阿哥

电视剧中三阿哥是个老好人,他醉心编书修史,置身权斗以外,与诸位阿哥关系都不错。历史上的三阿哥的确编书修史,但结局并不好,出于猜忌,雍正即位后不仅把他身边人一锅端,还把他打发去守皇陵。十三阿哥去世后又以三阿哥不伤心为由圈禁到死。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与历史不符之处,在此不一一列举。



日慕乡关


《雍正王朝》

1,雍正还是王爷的时候,府上有位邬先生担任他孩子的老师,并且还为他出谋划策。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个人。

2,有人在茶馆私下讨论,说康熙遗诏其实是“传位十四子”,被雍正改成“传位于四子”,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有这番讨论。因为当时还没有简体字,就是根本没有“十”这个字。

3,西山健锐营,组建于乾隆十四年,雍正王朝不可能有这个称呼。


达拉斯独行侠队


其中一个最大的点就是八爷的年龄,其实八爷早在在在电视剧当中的死期之日的前十年就已经去世了。

所以说电视剧当中很多八爷的情节是完全虚构的,至少不是发生在他本人身上的事情。

历史上的八王爷被雍正打击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雍正的嫉贤妒能,据史料记载八王爷非常聪明能干,而且人缘非常之好。许多连雍正都顾及不到的问题,想不到的办法八爷都能够想出来,而且从小都是这样。而且最要命的是八王爷非常有人缘,他在官僚集团当中有着非常高的威望。这些事情都令雍正坐立不安,必欲除之而后快。

当然这些都是皇家内部的事情,百姓也不可能知道的,完全清楚。但是作为个人,我总还是希望所有的有能力的人都能够和平的在一起干事情,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强大,也就不会陷入永远无法停息的内耗之中。


zxc813100


一个是正史,一个是二月河先生写的l小说,肯定有虚构的部分。

巜雍正王朝》是由小说《雍正皇帝》改编,电视剧中的八爷死的时间与正史有很大出入。邬思道的身份也没有电视剧中说的那么神乎。


我行我素狂野世界杯


经典之作没有比这个再正的历史剧了,虽然这个雍正并不是特别心狠手辣,但的确是好剧。

没看《雍正王朝》时,觉得《康熙王朝》多好看;看过《雍正王朝》,才知道《康熙王朝》有多不好看。

综上有失事的地方,也不耽误是一部旷世之作


麦圈说


这个多了,电视和历史不一样。就是历史,也有官修和民修。


king58499958


刘和平做客朗读者时说过为了把小说改编成剧本,特地让八爷多活了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