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生存的压力,有多少现役农民会弃耕呢?

一点三农


先看下这个问题,现役农民,就是指现在还在耕种的农民,这些农民是为了什么耕种呢?现在的农村已经到了,老年人种不动,而年轻人不愿种地了看到这里真是让人心酸。

1.种地为了什么?以前的农村,都是靠着种地来维持一家的生活,而那些以种地养家的人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的都变成了老年人,都知道——种地是一项非常出力气的工作,而那些懂得种地的都老了,种不动了。而现役的农民,却大多数是这些慢慢老去的农民。

2.没有了生存压力,还会种地吗?现在国家一直在减轻农民的负担,而且农业方面也是一直给予各项补贴。但是,现在的农村种地却不怎么赚钱,农药、化肥、种子、机械等一系列支出后,收到的粮食卖完却赚不到几个钱,而且这还不算农民自己的人工费。现在农村青年大多出去打工,一般都是留守的中老年人种地,儿女也都不愿他们在去田地里面辛辛苦苦的劳作,到最后还挣不到钱。这种现象在农村慢慢的变得非常的普及。这种情况下,现役农民慢慢的都会弃耕。

3.弃耕后的田地,一般农村的中老年人,是不愿看到自己辛苦大半辈子的田地荒废的。现在农村有好多租地的,承包土地的,有个人承包也有村里组织集体打包出租的。所以这些弃耕的土地也不会闲置,而是大范围的统一管理,更有效的节约了成本,这也是现如今农村的普遍现象。

如果没有生存的压力,现役农民会慢慢的弃耕,这是一个社会的现象,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农民也不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两脚插地半腿泥的泥腿子了。国家的富强带动了农村的发展,农民大多走出家门,或学习或工作等,这些出外的人多多少少会拉动农村的发展。

现在农村的待遇条件也很好,不再是农村人闷头往城市扎,现在好多城市的人都想到乡下来。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娃娃,我还保持这我们农民的那种质朴和善良,我们都在为社会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不会因为是农村人而自卑。

纯手工码字,个人想法,有共同想法的点个赞哦。


拽酷酷在此


如果没有生存的压力,有多少现役农民会弃耕呢?就算没有了生存压力,也没有什么农民会弃耕。

目前的现实相信每个人农村人都知道,靠种地早已不能养活农村一家人了。所以才会有了那么多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挣钱养家。家中留下的老人主要的任务是带孩子,但他们为什么还要坚持耕种,我想最大的理由就是农民对土地的不舍。种了一辈子地,农民也只会种地,不管挣钱不挣钱,几乎没有农民会狠下心来放弃土地。

现在农民几乎绝大多数的收入都来自于打工,虽说不上富裕,但温饱早已没有问题。温饱就是生存的基础,但为什么农民仍不弃耕?只因农民对土地有感情,不是农民不会理解这种感情,没有亲身种过几年地也不会对土地有感情,但对于种了几十年地的老农民,只要自己还能劳动,还绝不会弃耕。

关注农民赵老三,为农民发声。如要支持请转发、收藏、点赞、评论。


农民赵老三


如果没有生存压力,有多少现役农民会弃耕呢?

其实,现在的农村,大量土地出现丢荒的现象。并不是因为生存的压力,而是生活的压力。

如果靠种田种地为生,其实,满足一家老小的生计是没问题的。但是,人不是仅仅为了饱腹而已。人都是有思想的动物,都想追求更好的生活,而追求更好的生活,靠种田种地是根本行不通的。

现在的农村,种田种地的,许多都是老人,而年轻人基本上都不会再农村从事农业的工作。都知道农业是不赚钱的。在城里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就抵得上种地一年的收入。那农民为什么还非得要墨守成规呢?

树挪死,人挪活。如果一直守在农村,一家老小除了吃,还要穿,还要上学,要看病,日常开支一点都不能少。而生活的压力,让许多农村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而导致大量的农田抛荒。

其实,这个命题不错,但是,不现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农产品价格一成不变的情况下,农业,已经是夕阳产业,没有前景,没有出路。而抛荒,也在所难免。


某年午后


这个问题用了现役农民这个词,我觉得很是恰当,毕竟现在真正纯粹的农民已经不多了。

那么,就像这个问题一样,假如现役农民没有生存压力,有多少人会选择弃耕。

首先,我觉得,现役的农民之所以还坚持在土地上,更多的是对土地的感情,毕竟单靠种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农民弃耕的原因正是因为有了生存压力,因为靠地里的庄家无法满足生活的日常开支,因此很多农民选择离开土地。

如果没有生存压力,种地是一种休闲,种地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我想很多人都不愿离开土地。尤其是上了年龄的人,如果他们不缺钱,种地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人生乐趣。

别说老年人,如果我不差钱,我也愿意回家种地。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那该有多么美!

接下来,我们正式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没有生存压力,弃耕的农民都会是哪些人?

如果没有弃耕压力,其实现在种地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老年人更不愿意离开土地。

有家室的中年人,如果他们有足够的钱花,他们也不会背井离乡到外面打工。一家人团团圆圆,多么幸福,多么好的日子,为什么要离开土地。

现在的年轻人,当然,这部分人心中有报复,想到外面看看世界,对土地也没有多少感情,即使他们不差钱,他们也不愿把自己限定在庄家地里。也就是说,这部分年轻人,有很大一部分是不愿继续种地的,还是想到外面闯一闯,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或者觉得田园生活太单调,总之,他们还有梦,他们的人生意义不仅仅限于有钱花,有饭吃。

如果你有足够的钱,生活也没有压力,你还愿意回到土地上,继续种地吗?

遥想一下,平时种种地,空闲的时候到外面旅游,和正式单位的人一样的生活待遇。那生活将是多么美妙。这样的生活离农民们还有多远!


乡村小二哥


做为一个农民,不管你有没有生存的压力,都是不应当弃耕的,弃耕对于一个农民来讲,是错误的,也是不理智的!

农民有了土地,不管你分到的土地是多是少,那就是你的根,也是你的本,不论这个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有了土地,最起码的你就能吃上饱饭,你可以没有钱花,但是你不可以没有粮食吃,所以,从善如刘一惯的观点,做为农民,你可以放弃一切,但是,你就是不能放弃你的赖以生存的土地的!

在我东北农村的老家,没有一户农民放弃自己土地的,他们都守候着自己的土地,粮食丰收了,他们可以多收获一些粮食的,也可以多卖一点钱的,粮食歉收的时候,他们少收获了粮食,少卖一点钱的,但是,不管丰收歉收,他们收获的粮食,他们也都是吃不了的,也都会卖出一部分粮食的!

你有了生存的压力,土地也是不能放弃的,你可以把你的土地流转给别人,你也可以把土地转租给别人的,你甚至可以把你的土地无偿的,或者有偿低价的送给你的亲戚朋友去种,这样你可以出去打工,也可以出去创业,哪天你想回来种地的话,土地还是熟地,你拿回来也就可以继续耕种的!

你把土地弃耕了,土地荒芜了,在有的地方就会把土地收回去的,当你哪一年,哪一天想回来耕种的时候,你的土地已经被收回去了,你的土地已经没有了,你再想种地的话,已经没有你的土地了!

所以,我劝想要弃耕土地的农民朋友们,你们不要放弃你们可以生存,可以保命的土地,那真是你们的根,那真是你们的本哪,如果你们真把你们的土地弃耕了,当你们再回来想要耕种你们土地的时候,你们的土地已经没有了,到了那个时候,你们一定要后悔的了!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从善如刘L


古人云“农民有田便是富”这句话主要是针对70-80年代那会,农民有田便能种庄稼,种好了才能填饱肚子,而如今对于生存的压力来说,不仅限于只是种庄稼和弃耕的问题。

1、现如今很多农村人都是走入城市打工,因为一个家庭的开支,如果只是靠种那一亩三分地是不足以开支的,很多家庭田地几天几亩到边了,一年的收入还得看天灾人祸决定,所以压力会很大

2、到城里打工,相对来说收入要稳定点,你付出了辛苦,得到的却是回报,勤奋点的还能得到更多,这比种耕要踏实得多。

3、说了以上两点,也不是一杆子打死种地没前途,现在种地讲究科学技术,要有好的预判能力和管理技术水平,而且还要大面积种植才能走向致富道路。

因此对于生存压力大,对于农民来说有多少弃耕的问题是双重性,耕可选,也可不选。

你有更好的看法吗?




草根阿彪


如果没有生存压力,农民就会把种地当作一种快乐的劳动。因为土地已经溶入了农民的血脉。相对于农民来说,作工的,经商的,作官的,医生,教师等哪一个比农民混的不好?他们不工作吗?农民弃耕是因为种地的投入和收获的比例严重失调,种地的收入已经不能养家了,只能外出打工。所以说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也能共享发展的红利,让每一个农民有尊严的生活,应是我们追求的大目标。

让农民愿意种地,安于种地,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已手里,才能不受制于人,才符合国家的战略安全。

愿乡村振兴,愿农民富裕,愿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快乐的种地。


一缕阳光3946326725725


虽着农业现代化的建没,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物价不断的提升,生在农村这个群体的人们,生活压力好怕一辈子都有,因为农村人没用多少养老金,无论你多大岁数也的参加劳动,这是千百年来的农村事实。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农村农人的聚宝盆,我是农民,也是靠农业发家的,现在种稙百亩小杂粮,年纯收入就6万元,我的回答是决对不会放弃土地的,除非让先进的农业所代理,或者说被逃态。

谢谢!


钻石王31好友晶非昔比


除了50,60后中三分之一的人弃耕,三分之二的人不会弃耕。70一0o后百分之九十九的弃耕。


泥腿文社LwY


农村有句古话叫穷不丢书,富不丢田,过去考上状元穷困的书生,都是经过自己的刻苦功读,最后光宗耀祖,过去的大财主那个不是良田千顷,但如果没有了生活压力,人们生活有了其他保障,种田的人会大大下降,除非是对种田情有独钟,那么如果人们都弃耕,赖以生存的粮食又从那里来,粮食产量减少,必定造成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就又变成了生活压力,如此循环,就永远不会没有生存压力的那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