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扶貧組合拳 跑出脫貧加速度一一高新區脫貧攻堅工作側記

打出扶貧組合拳 跑出脫貧加速度一一高新區脫貧攻堅工作側記

來源:2018年12月13日 寶雞日報12版 發佈人:李一珂 點擊量:

特色產業讓貧困戶捧上“ 飯碗”、典型宣傳讓貧困戶揚起頭、傳授技能讓貧困戶有底氣……今年以來, 高新區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針對2018 年計劃完成的1900 人的脫貧任務,及早謀劃,周密部署,把產業扶貧與扶志扶智緊密結合,紮實落實幫扶舉措,努力提升脫貧質量。據統計,今年已實現564 戶1988 名貧困群眾脫貧,圓滿完成年度減貧目標任務。

“輸血”+“造血”

讓脫貧更有底氣

發展產業,是致富增收的“源頭活水”,也是脫貧攻堅工作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有力舉措。

12 月10 日下午,筆者來到高新區釣渭鎮紅星村貧困戶郭保堂家中時,他正在牛圈裡喂牛,十多頭肉牛被他養得高大肥壯。“在幫扶幹部的動員幫助下,去年年底我建了飼養場,買回來6 頭肉牛,還獲得了1 萬元產業補助和5 萬元小額貸款,我感覺越幹越有心勁。這不,前段時間又買了7 頭牛,地裡還種著8 畝多花椒。”郭保堂說。據瞭解,通過發展肉牛、花椒、生豬、肉雞、養蜂以及光伏發電等多種產業,截至目前,紅星村29 戶貧困戶已有25 戶成功脫貧。

打出扶贫组合拳 跑出脱贫加速度一一高新区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在八魚鎮魚池村,袁保良脫貧的“法寶”也是產業,而且是發展“循環產業”。“只要人勤快,脫貧不是啥大問題,我的辦法就是能幹就幹、儘量多幹。”袁保良說,2016 年時,他種了2 畝櫻桃,由於幾年內暫不掛果, 他又在櫻桃地裡套種玉米, 玉米收穫後作為飼料養豬, 豬糞再給櫻桃施肥。如今, 很多貧困戶像袁保良一樣,通過發展產業成功脫貧。

據高新區脫貧辦工作人員介紹,高新區不斷壯大特色產業,及時調整產業扶貧補助標準,充分調動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擴大產業園區建設規模, 做大做強“嵌入式”脫貧產業鏈。今年以來,全區新建標準化葡萄、櫻桃示範園1919.79 畝,發展花椒、核桃1085 畝,新增蔬菜種植面積1230 畝,養牛6000 多頭、生豬1.2 萬頭、家禽6 萬隻,帶動貧困戶830 戶。

“扶志”+“扶智”

讓貧困戶更有精氣神

思想觀念落後、缺少專業技能、幹活缺乏熱情和動力,是導致貧困的重要原因。為激發貧困戶的脫貧動力,高新區把扶志扶智作為重點工作,幫助貧困戶增強戰勝貧困的鬥志,形成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合力。

“老楊,你家豬娃長得咋樣?大的該出欄了吧!”“快了,一個個長得壯得很!”這是當天筆者在高新區天王鎮小塬村採訪時聽見的對話。回話的人叫楊軍俠,今年60 歲,前不久剛脫貧。別看老楊現在樂呵,幾年前,他還是個在家躺著不願幹活的貧困戶。那時候,老楊的兒子遭遇車禍不幸離世,留下出生不久的孫子。老楊受不了老年失子的打擊,一蹶不振,以前種的核桃等也沒心思管,日子過得一貧如洗。後來,村上的扶貧幹部多次去他家講扶貧政策,講脫貧致富的案例,鼓勵他、幫助他走出陰霾。如今, 楊軍俠養的200 多頭豬已有120 頭出欄,種的花椒、核桃等作物每年也能為他帶來不少收益。“現在一年能掙三四萬元,要不是扶貧幹部拉我一把,我咋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楊軍俠說。

打出扶贫组合拳 跑出脱贫加速度一一高新区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其實,像楊軍俠一樣的貧困戶有很多,為了幫助他們長志氣,高新區各鎮村利用微信、廣播等形式,宣傳扶貧政策,並通過“ 我的脫貧故事”宣講活動,用身邊典型案例激發貧困群眾致富信心。在千河鎮寨子村,筆者看到村上的愛心超市裡,幾名貧困戶排隊領取生活用品。村上負責人介紹,以前直接給貧困戶發錢發物,容易助長“等靠要”思想,如今愛心超市有了積分換物的規則,發展產業努力脫貧、參加村上的義務勞動、給鄰里幫忙、孝老愛親等都可以積分,充分調動了大家發展產業、熱愛勞動的積極性。

扶貧先扶志, 扶貧必扶智。今年以來,高新區重視貧困戶技能培訓工作,多次為貧困戶送去知識營養餐。近日,還聘請農業專家、教授深入各鎮田間地頭,開展技能培訓。在馬營鎮下溝村,專家走進櫻桃地,手把手給村民傳授果樹拉枝、冬季修剪等技能。

據瞭解,今年高新區已為上千名貧困群眾進行了就業技能培訓,各鎮村也開設有扶智夜校,定期請專家、教授進行產業指導。截至目前,全區近2000 名貧困群眾通過產業幫扶與扶志扶智,順利脫貧走上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