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现象应该怎么理解和化解?

爱上培训


这个问题很容易联想到网上流传的“中二病”,指的是青春初期特有的自以为是傲娇、目中无人、与成人对抗、故作成熟的思想、行动和价值观。从11、12岁开始,孩子们开始进入青春期,这是成长的第二个快速发展阶段,孩子将逐渐挣脱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此时的孩子感觉自己长大了,需要被认可、被尊重,不愿被当作“小孩子”看待,逐渐成形的价值观与尚未脱离的幼稚想法互相混杂,很多时候自我矛盾,自我否定。

突出特点是:

1.生理上发育趋向成熟。男生多有遗精现象,多数开始长“胡须”,喉结变大,声音男性特点更明显。女生月经初潮,乳房发育明显,阴毛出现。对异性有了兴趣和好感,身体高体重增长速度。从外貌上看,越来越像成人。

2.心理上会有明显变化。孩子独立意识增强,希望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认可,不愿意一味服从成人的指挥。但同时又不具备自立能力,缺乏生活经验,重大问题无力独自面对。

3.人际关系发生变化。此阶段的孩子有了更多隐私,有些想法更趋隐蔽性,对同龄朋友关系十分珍视,而对老师的敬畏、信服堵降低,与父母的观点开始有分歧。既想挣脱束缚又不得不依赖家庭的矛盾、欲疏离和父母在心理上的联系实现独立又难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这种矛盾和冲突时刻影响着孩子。

4.这个阶段孩子的家长年富力强,是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工作繁忙、事业蒸蒸日上,往往忽略对孩子细致的呵护,把关注点放在学习成绩上,孩子容易产生孤立、不被认同、不被理解的感觉。加之学习压力大、缺乏自我缓解的能力,有些孩子在网络中寻找自我价值,沉迷于虚拟世界而无法自拔,渐渐与社会脱节。

这个阶段孩子的家长,需要和孩子交朋友,注重倾听孩子心声,切勿颐指气使,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招致反抗、对立。

“中二”的孩子变化是迅速的、很多时候无力自控。其中有孩子生理特征的重大变化所致,也有孩子成长迅速、思维模式不断完善的原因。这是孩子成长、实现社会化的必然过程,对自我意识、独立人格的发展和完善,对将来适应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都很重要。

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做朋友,尽可能给孩子心理支持。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但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要旗帜鲜明和他们一起面对,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分析、共同探讨处理方法。同时,对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不良的行为、过激行为,要注意关注、关心,及时提醒、纠正,防止孩子因抗争误入歧途目的。






高校心理营养专家


初二学子,正是十三、四岁的年纪,从少年跨入青年,人生最重要一步在大自然的支配下,开始了激情岁月。

我是十三岁开始遗精的。在一个沉睡的夜晚,不知不觉中突然激情喷射,大脑一片空白,随后慢慢清醒过来,依然处于超级亢奋状态,过后才感到紧张和神秘。第一次,那种体验极具诱惑力,生命是神奇而美好的。所有正常的男孩在这个年龄都会这样。

女孩在这个年龄会来初潮,开始了四天左右的月经生理期,来月经说明具有排卵功能,而月经本身,对女性身体是一个排毒过程,是有益无害的。

这就是青春期的开始,生命就像鲜花刚刚开放,人生就像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我们那时候有《青春期卫生》这本书,但没老师上课,自己囫囵吞枣看一下,什么也不懂。随着进入青年时光,人人会有一个叛逆期,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动,这种冲动是在荷尔蒙的刺激下产生的,是全方位的,包括对家长,对学习,对生活,对异性,都体现出一种挣脱枷锁冲动,青年男女会互相追逐,大多数人会拥有人生的初恋。

在这种情况下,最最主要的,是提前进行性教育,让男孩女孩搞清楚自己的身体密码,不再懵懵懂懂无所适从。还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从叛逆中改变过来。

初二,一只脚已经踏上了人生大生舞台,如何帮助学子们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是老师、家长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皈峰




初二年级是身体开始发育,心理还很幼稚的年龄阶段。



初二学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暴躁、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存在心理障碍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因此,初二阶段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


在所有问题学生当中,初二学生为数不少,而且似乎还呈越来越多的增长趋势。初二年级是学生的一个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吗?在学校,许多的老师班主任都深有体会,在初二年级,大多数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成绩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而在初二同学心中,自己像是学校的老大,刚刚入学的初一没本事,初三的又要进入中考的备战阶段,自然最后剩下的就是初二的同学们,许多原来听话守纪的学生,这时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以及说谎、破坏等不良行为,因此这种在初二特定的阶段,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学生个体所显现的相对比例偏高的不良心理、情感和行为特征,就是一种值得注意和研究的“初二现象”。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

1、 初二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3到14岁左右,正是他们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在初一年级,随着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青春心理的萌动,逐渐使他们突破儿童模式的束缚,开始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但由于学生新到初中,环境的更新以及学校老师家长对入学教育的重视力度,又迫使他们不致于过多张扬由此的渴望和好奇,随着独立自我意识的增强,在初二年级,学生个体对新环境的磨合和适应已不再是关注的中心,但建立在“新环境”之上的新的矛盾与冲突又开始左右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自已处理自已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已的时间、行为和生活,这就构成了他们内心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状态。



表现在自我的觉醒:独立意识与依赖父母的心理冲突上!



2、从学校的教育环境来看: 面对长时间而不知哪里是尽头的应试教育,学生们在繁重的课业任务压力下,完全没有了快乐感和良好的心态,与初一年级相比,初二年级的各学科无疑增大了很深的广度和难度,而新增开的物理学科,毫无疑问又起到了雪上添霜的负效果。学生之中,原先在小学和初一还比较稳定的学习成绩,现在开始充满了动荡和分化,这是一场竞争更为激烈紧张的重新定位,随着他们承受力的个性差异和平等意识的增强,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尊心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但由于学习成绩的逐渐落伍与分化,老师和学校往往缺乏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习惯于领导和控制学生的教师,也就常常有了随便打骂挖苦学生,居高临下的训斥学生等等变异的教育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平等的待遇与内心深处渴望被尊重平等交流的情感,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学生平等意识(要求师长把自己当成人对待)与师长要求控制产生的冲突



3、从社会的教育环境来看: 面对剧烈的社会变革,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标准更看重个体的综合素质与实际能力的高低,与此良性引导相比,社会对学生们的负诱惑又远远超过社会对学生们的约束,从充斥于现代文化生活中处于放任状态的暴力文化中,学生们养成了暴力倾向,习得了暴力经验;从人类高科技结晶电子游戏机、互联网中,学生们在虚拟的梦幻世界里,寻找到了现实中没有的成就感;从不负责任只求经济利润的药店或地摊中,同学们可随意购得致人死命的药物等等;另一方面,在初二阶段,对学生们而言,其性意识的觉醒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使他们开始关心自已的容貌打扮,产生了接触异性,与异性交往的愿望,受影视文化氛围的耳濡目染,很多同学加入了早恋的行列,由于初中学生对自已意志发展不稳定不成熟的特点,他们的情感又有很多冲动和盲目的成份,因此,早恋的结果是多是挫折,这种挫折对于耐挫折精神缺乏的学生来说,往往成为一种意志消沉和致命的催化剂。



性意识觉醒与现实生活产生的冲突!

4、由于父母的期望过高(独生子女居多)可以说将此生全部的希望和理想,都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甚至溺爱,心理上,又将孩子当作自己早年理想的实践者,处处严要求高标准,却没将他们看成是有独立人格的平等者。



另一种情形家庭残缺不全型:由于社会化分工以及价值观的重新整合,逐年攀升的离婚率和一些家庭出现的意外变故,使“不完全家庭”(父母离异、一方或双方死亡、外出打工等)的学生数在逐年上升,在这些家庭中,其直接监护人的失去或不完整状态以及隔代亲情的溺爱,使学生的家庭教育得到了弱化或者干脆出现真空。



第三种情形:放任自由型。竞争使下岗造成一种窘迫的生活。调查表明:15.6%的学生家长下岗以后整天忙于打牌、搓麻将或找工作,他们无心过问子女的学业,有54.3%的学生家长整天忙于做生意或应酬,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另一项调查显示:在放学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48.29%的孩子只能独自在家,有43.7%的家长一周和孩子在一起聊天、游戏的时间只达4~~8小时,由此说明,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教育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他们不关心,不过问,也很少和子女沟通交流,一切任其自然发展。学生是发展中的生命,一个发展中的生命自然会与环境保持和谐与平衡。面对如此扭曲的家庭教育环境,学生的心理发展必然要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心灵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而在初二年级,由于学习成绩分化的结果,这种扭曲更具危害。他们则更容易形成自卑、逆反、闭塞、放纵和报复等不良心理,最后发展成为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对策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有资料显示,自杀是我国未成年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同时,近两年还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造成这种令人震惊的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无法正确对待一些突发或超出常规的问题,因此,作为学校,就要从人文的角度,能给学生提供准确、及时的心理辅导,全体老师都要参与,面向全体学生,使心理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关注分数,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要能埋身于学生之间,走进他们的生活,去发现影响一个个真切的生命,达到彼此的相识相知,在不断的心灵互动中达到理解,对初二学生,要冷静关注,适度介入,给孩子指明方向,给孩子留一片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精神状态下,个性的张扬得到生成。



学校组织心理课 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长,最重要的外部环境,作为家长,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激励他们,对他们的不足要有充分的耐心加以引导,同时调节自身的教育心理,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不只关注分数,不把过高的期望变成压力向学生施压。 组织社会协同教育 要让学生顺利地渡过这个心理和生理的危险阶段,还必须有社会的参与,惟有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合力互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要清理学校周围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营业场所,精心选择一些素质高和善于和孩子交朋友的知心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制度。还可以通过建设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使爱幻想的学生们丢掉幻想,直面社会,增强他们对社会的承受能力。




另外,初二学生好奇性强,探索欲望强烈。精力充沛。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力比多能量必须要有一个发泄岀口。因此在初二年级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不同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达到能量的发泄。同时获得相应的自尊体验!



我是心理问答达人,心理领域创作者:夏虫不可语冰2008,点赞评论转发关注。阅读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


夏虫不可语冰2008


1、首先老师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要知道一个完整的班级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学生构成的。不能因某个学生或某些方面的特殊情况而忽视和放弃学生。对于老师和学校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孩子而已,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则是他们的全部。

2、沟通时和孩子坦诚相待,找其问题的根本。同时在和孩子沟通时要知道换位、交心、找共鸣、避其锋芒、投石问路、迂回等等。交流时同时也要视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说话方式方法,尽量不要单刀直入。

3、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把优点放大,把缺点缩小,好孩子都是在鼓励和肯定中成长起来的。

4、帮助孩子正确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其次,培养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

5、用爱感化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和家长对他的爱。

6、老师和家长多沟通,找其根本,力往一处使,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百事丶小妮子


逆维,谁没过关。不能放任,学校假,家庭,家长要做细仔工作。


夏侯55


抽出几天时间陪他,观察他的行为和每天做什么,尊重他的选择并和他商量。孩子也不傻,道理基本都懂,但要理解他,沟通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