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用哪种书体写出来好看?

手机用户16256545010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书法创作之前,先熟悉一下内容,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很有帮助。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中的这一名句脍炙人口。人们常用“山高水长”来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恩德深厚。


用什么书体来写能比较好地体现这四个字的意境呢?我们还是用实例来说明吧:


一、唐 · 陆柬之行书

出自《唐 · 陆柬之 · 文赋》,文雅而不张扬,有谦谦君子之风,正合了那一句“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二、米芾行书

分别出自宋米芾《箧中帖》、《从天竺归隐溪之南冈诗》、《拜中岳命作》、《惠柑帖》:



三、明代行草书

分别出自徐渭《唐诗宋词》、董其昌《昼锦堂记》、《董其昌 · 墨禅轩说》。“山”字一般比较收敛,而徐渭这个“山”字写得特别张扬,俊逸风神!


四、怀素草书

出自《唐 · 怀素 · 论书帖》《自叙帖》:


五、王羲之行书



看到最后,还是觉得书圣王羲之的行书最好!王字每一个都有讲究,如“高”字将横竖画全部变为曲线,“水”字左右疏密对比,“长”字最后两笔的大开大合,这些技法却毫不做作,应用起来非常自然和谐。

大伙有不同的意见吗?欢印留言交流。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麓风轩】


麓风轩


写好《山高水长》,用自己最专擅的书体去书写,都能够写出好意境的书法作品。我们这里只分析一下魏碑集字书法作品。看怎么写和处理好四个字相互之间的关系。集字出于《元祯墓志》。《元桢墓志》是元魏宗子志石时间最古的。刻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是属于北魏中期的典型碑刻。1926年夏出土于洛阳城北高沟村东南,后经于右任先生收藏并移存西安碑林至今。其笔画茂实刚劲,结体紧峻,意态恣肆,气势雄奇。以“意态姿肆,气势雄奇”的书风写“山高水长”四字,可谓“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范字用笔以方笔为主。“山”字重心地,中竖益显突兀。“高”字同样采取了重心地放的处理,上点近与横平。横画平而,左重右轻,起笔收笔见方。二竖正直,二短横聚而敛,空间下阔上中,故意态向上。下部左竖化竖点,横折竖钩扁,口同样扁化处理。“水”字左疏右密,收放得宜。整个字重心偏右上。

“长”字略竖,整个字的点画密集于中右侧,重心偏右上。上部点画紧,下部点画故而舒展,竖挑上右下左斜,有左下舒展意,右捺更加舒展流畅,用笔轻快畅达,有行云流水态。这个长捺和“水”的捺画比较,一个特征鲜明,一个形态含而不露,形、质、神、韵各异。








翰墨书道


俺也写几个山高水长。

用草书试试看?






情感专家亦涵


这样写挺好



丑书学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首推篆书,其次推荐隶书,最后推荐行书。

山高水长是一个成语,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流水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情深意厚。

高山水长出自唐人李白《上阳台帖》和唐人刘禹锡的《望赋》。


上图为唐人李白《上阳台帖》


上图为篆书“山”字。源自法帖。好看!




上图为篆书 “高”字,亦源自法帖。

上图为篆书“水”字,源自《石鼓文》。

上图为篆书“长”字,是取法古人的字。

上图为隶书“山”字不同风格的写法,都很好看,

上图为隶书“高”字,均出自古人之手笔。






上图为隶书“水”字,源自法帖。

上图为隶书“长”字,都是书法大家所书。好看!

上图为行书“山”字。写的都很潇洒,很流畅。

上图为行书“高”字,风格各异,用笔老辣,行云流水般的线条,神彩飞动且带古意。

上图为行书“水”字,都是出自书法大家之手笔,可谓是字字入法,字字有跳动感!

上图为行书“长”字的九种写法,同时行书,风格却不相同,但都符合行书的书写法则。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题主供参考。


中州耕牛堂主


山高水长。



如画江山13


是字形决定了【長】字的行书伸腿吐舌的样子。该字的草书却比较好处理。怀素的不错。


用户8106492757089


谢谢:

“山高水长”四个字,用隶书、行书、草书写较好看;但无论用哪种书体写,书家必须有一定的书写基础,笔力要过硬,方能体现“山高水长”四个字书法艺术之审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