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休妻,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固執己見嗎?

Han-DaiJun


如果是正妻,當然是不可能的。古代雖然對女性壓迫很嚴重,但是絕對不可能會允許隨便休妻這種情況存在。

首先,取妻子要門當戶對吧(早期中國的妾是不能變轉成妻的,地位比丫鬟高一點而已)。既然是門當戶對,妻子家會饒過你?這不是打人家的臉麼。

雖然二嫁在中國早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漢武帝的娘就是二婚),但是這不是噁心人家麼。

到了後期,儒家學說深入人心,休妻更是要有理有據。比如說七出: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有惡疾,多言(額,額,額,額),竊盜。

中國歷史上還講究糟糠之妻不下堂,唐朝的時候,取時窮,休時貴還是不允許的(從法律層面制止小三扶正的可能)。始亂終棄是不被法律認可的。

想要休妻,得要名正言順咯,當然也不是完全的保護女性。比如說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他的第一老婆就是沒兒子被休掉的。陸游的髮妻唐婉也是沒兒子被休了的。

所以想隨心所欲的休是不存在的,但是雙方依然很不平等。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砍歷史


其實古代的男性,也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休妻的。

首先,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男女婚假甚至有“門當戶對”之說,如果隨隨便便休妻,恐怕得罪的不止是妻子,還有她所在的整個龐大家族。

而且,雖然很多人認為古代婦女很像是男子的附屬品。

但是從西周到隋唐,雖然鼓勵女性從一而終,但對於離婚和再嫁並沒有嚴格的限制,很多朝代甚至很寬容。女性離婚改嫁很平常,甚至幾次改嫁也並不會遭人非議。

此外,男子休妻並不是那麼容易,古代有“七出三不去”的說法。

“七出”指的是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有惡疾、多言、竊盜。

“三不去”:指妻子無孃家可歸,不可以休;妻子在婆家曾為老人服喪三年,不可以休;前貧賤後富貴不可以休妻,即不可暴富後拋棄“糟糠之妻”。

所以,古人休妻並不是很簡單,正室的地位一般很難動搖,所以男人寧可娶小妾也不會隨隨便便休妻。

分享一則休妻的小故事,便可知道隨隨便便休妻可能付出的“代價”:

晉朝的黃允,被當朝宰相看上,要招他當侄女婿,他就回家休妻。然後妻子在臨走之前的宴席上公開了他15件見不得人的事。結果黃允不但沒當上宰相的侄女婿,官場上也被各種打壓……

因此,正室還是不要隨便招惹的好。而且,古代大部分還是採取和平的方式,有“和離”,“義絕”等手段,所以一般情況下並不隨隨便便休妻。

綜上:正所謂“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無論古今中外,隨隨便便“休妻”,“離婚”都是不支持的,既然結了婚,就該對婚姻負責,對彼此負責。


思齊自清


古代的時候講就門當戶對。

也有些大戶講就族內通婚。

試想下你離婚牽扯的可不是就兩個人的事了,那是家族大事。所以古代離婚率是很低的!

關乎兩個家族的名望。

因為古代是男權社會,所以寧娶小妾也不會休妻。

妻子如果做了有辱家族名望的事傳到外面才會休妻,一般只要沒有傳到外面哪怕鎖了軟禁也不會休!


不止是回憶


古人休妻主要尊從七去,三不去。所謂的七去指,婦有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有惡疾,多言,偷盜,也就是說,只要婦人犯了其中一條,男方就可以理直氣壯的休妻,當然也有保護女方的三個條件,即所謂的三不去,有所娶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後富。這就是古代男子休妻的基本規則。


明月論古


古人更重禮節,一般不會休妻,除非是那種做了有違常理的妻子,才不得不休,比如不孝敬父母,出軌,


雄鷹低飛1234


其實古人對婚姻人性化,比現在有人情味,:女孩生大病的,生活不能自理的,和孃家沒家人者,不能離婚,,,,,,!


季月靜和


我覺得古人也不能無緣無故就休妻的吧!


不再13966451209


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休妻,古人也注重名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