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求職不問工資,自由職業的時代到來了嗎?

煙比你好-傷肺不傷心


第一,高工資是每個人的夢想,誰都覺得自己的工資低

相比當今社會,如此高的房價,多少錢一個月都覺得少,不可能95後就可以不問工資了。

第二,社會是多元化發展,多元化分工,自由職業也只是一小部分人

不要想著所有的人都可以通過自由職業活下去,社會是多元化發展的,每一個崗位都需要有人去做事,年輕人也會到各種不同的崗位中的。

第三,每個崗位都有精英,每個行業都有市場

在每個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崗位,不同的領域,都有不一樣的崗位精英,不一樣的行業領袖出現,做自己的專長,做到一定的壁壘,做到足夠優秀,總會有出頭之日。潮流的東西往往是短暫的,不要因為別人的輝煌放棄自己的夢想。

第四,自由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自由

自由永遠是相對的,就算你是做自媒體,貌似自由,可是你寫作和拍攝的領域也會讓你做垂直領域,沒有什麼是絕對的自由,努力達到一定的高度,相對的時間支配權會大一點而已。

我寫了很多文章關於創業方面的,可以關注收看。


成鑫諮詢


我們需要承認,數十年來人們的求職預期與行業薪酬市場是不斷變化的,包括職業要求與職業培訓,職業習慣與職業偏好,都隨著職場發展不斷變化的。基本存在著70年代不知職場為何物,80年代追求國營接班,90年代畢業包分配,2000年代事業崗一編難求,2010以後惶惶迎來畢業生大潮,擇業如同搶業,目前95後也終於在去年前後輪班進入職業市場。

就經濟形勢看,2017年國內經濟出現下行趨勢,對企業直接影響就是收入降低,曾有過上市公司一年利潤比不過深圳一套住房這說。企業出路之一就是控制人力成本,這一點傳統企業尤甚,造成了大學生期望薪資與企業支付薪資日益出現的矛盾。

進入2018年,國內傳統企業繼續出現不斷的虧損潮,國家在這一點上已經採取措施,加大稅收改革步伐。但是說白了,就是如果不降低成本,就會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活不下去。

在這種情況下,員工薪資持續走低讓新入行大學生高薪夢再次被潑了一盆冷水。是的,到哪裡都沒有太好的薪水,求職問薪水又能怎樣?!求職者永遠不得不做這份工作,這才是真相。這也就是求職不問薪水的重要原因。

而說自由職業的時代來臨,在我們看來,是政府事業大門已經關上,90年代入職的機關人員身體好著呢;而國企門前站崗的人已經關掉一半的大門,私營業主從來是隻用人少薪水最好的,這些大門都進不去時,你只好靠找關係做一些零工來解決問題。這不是令人興奮的自由職業時代的來臨,是迫於無奈的呼喊。

必須承認,無論何時,薪水都是求職者考慮的最重要一方面。我們還沒曾遇到不問薪水的求職者。而薪水是企業考量或肯定求職者或員工能力的一種表達方式。

95後大學生有理想而家境往往不錯,我們看到的是父母對子女在找工作和工作之初對子女的支持和幫助。後方財力與物力對95後大學生的支持,客觀造成了95後大學生追求自我價值的表相,但是,這也是傳統意義上的啃老行為。

95後大學生目前還少有創業意向,而創業更需要資金與經驗的支持。

追求自我價值是需要在滿足物質資源的情況下才能進行的高一層次的精神活動,我們還是不要弄反因與果,告訴大家,現在求職越來越難了。


四方談思想工場


我現在完全可以說是自由職業了,副業比上班賺的多



劉碣石


仔仔細細看了問題,完全就是道偽命題。

在有論據,論據的前提下,得到的是完全相反的論點。是天馬行空的95後嗎?還是缺了邏輯思維的題主。

回到提問,什麼叫自由職業,我們要理解到位。

自由職業是指擺脫了企業與公司的制轄,自己管理自己,以個體勞動為主的一種職業,譬如律師、自由撰稿人、獨立的演員歌手是也,推而廣之,似乎將大街上練攤的小商小販也為作此類,他們是同樣的沒有“組織”者。

真實狀態的95後,大多數都不是這個樣子。95後最大的也23,也就是大學畢業。大專中專也都畢業了,如果你去生活中看看,大部分都是循規蹈矩好好上班。當然如果你只在網上抓取的信息,小部分真就是自由職業。

以偏概全不可取,主流才能代表規律。

【以上僅個人觀點,若有不同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鋒在地鐵聊人文


在開玩笑嗎,你說的這樣的人有多少呢。大多數人並沒有多優秀,都需要養家,在房價如此貴的大背景下,誰不期待高薪資呢。


飄渺少年夢


時代造就的人群不一樣,長江後浪推前浪,個人觀點,自由職業自媒體需要實業的支撐才能長久,職業流向也是兩面性或者多面性。


迷惘濱叔


不是的。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