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之40年」往昔“下海”做個體 今朝“網上”搞創新

往昔“下海”做個體 今朝“網上”搞創新

非公經濟篇

1979年“春天的故事”,拉開了中國社會改革開放的大幕。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非公經濟發展迅速,特別是近10年來,我市非公有制經濟呈現快速增長態勢,總量不斷擴大,有力推動了全民經濟的健康發展。蘭州市統計局發佈的《蘭州統計年鑑》記錄:蘭州市非公經濟增加值2006年為194.99億元,2017年最新數據為1154.41億元。蘭州非公經濟增加值實現了從“百億級”到“千億級”的歷史跨越,有力支持了我市經濟快速、持續增長。改革開放40年,一批批非公經濟企業的快速成長讓親歷者嚐到了改革的甜頭,讓旁觀者見證了開放的奇蹟。但總會有人想問:“為什麼他先富起來了?”經過對蘭州一批民營企業家的採訪,記者發現,這其中有一個共性的答案:能吃苦,敢創新,愛學習。

「城之40年」往昔“下海”做个体 今朝“网上”搞创新

張秉慶

「城之40年」往昔“下海”做个体 今朝“网上”搞创新

1992年9月康樂縣南街義順商店

1992年

農技幹部“下海”搞“個體”

“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這首當年傳唱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講述的是87歲的鄧小平在1992年1至2月南方巡視時陸續做出“南方講話”,讓中國的市場經濟徹底告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曖昧,大方利落地走到大眾面前,讓中國的民營企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那一年,“下海”成了時尚新名詞。遠在西北甘肅的臨夏州康樂縣也迅速響應,發佈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下海’幹部若想重新回到崗位也可以,書記給我說了這項政策,推動我勇敢地邁出了人生轉折之步”。這劑“後悔藥”成了張秉慶這樣的黨員幹部“下海”創業的“強心劑”。

張秉慶,時任康樂縣委副書記的唐振寰對縣裡這個年輕的農技幹部印象深刻——幾年前,這個還在甘肅省委黨校黨政管理大專班學習的張秉慶發表過一篇畢業論文《貧困縣的出路在哪裡?》,其中就提出了黨政機關幹部走出去、辦企業、開源節流,同時解決企業缺乏人才難題的設想。所以,這一次,縣委動員機關幹部“下海”,張秉慶就成了第一人選。

張秉慶當年不但自己“下海”了,還帶上了同為農技幹部的妻子。這一切,其實並非沒有準備。1925年,張秉慶的老太爺張庭鑑,在康樂縣崖張家村莊中央開設了小賣鋪三間,創商號“義順張”;1934年,年僅14歲的張庭鑑之子張好順一條扁擔挑起貨箱,走街串巷當起“尕貨郎”;1988年,國家決定放開絕大部分商品價格,張秉慶的父親張孝正拍板決定恢復祖傳“義順”商號,康樂義順綜合商店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開門迎客;1992年,在大哥、三弟前期經商探路重整“義順”商號旗鼓後,張秉慶辭職“下海”,正式接過了經營“義順”商號的接力棒,讓老張家從個體戶華麗轉身為康樂縣城第一家農口系統“下海”幹部領銜經營的私營公司。1997年,張秉慶帶領“義順”商號,從小小的康樂縣城闖進了省城蘭州,從專營白酒的小公司一步步發展至板塊涵蓋商貿、農產品加工、便利零售等領域的集團公司。2018年,義順集團為紀念改革開放40年和恢復商號經營30年特意出版發行了紀實文學著作《義順30年》,向世人展示了一個創於甘肅的百年商號在市場經濟的宏偉浪潮推動下如何跌宕重生,共享幸福。

「城之40年」往昔“下海”做个体 今朝“网上”搞创新

朱宗寶

「城之40年」往昔“下海”做个体 今朝“网上”搞创新

位於西關的亞太集團

2018年

“二代掌門”線上做企業

2010年,在英國本碩連讀留學歸蘭的朱宗寶,開始接手經營家族企業亞太集團。從1996年到2010年,父親朱全祖用14年的時間打下一片江山,讓一家從房地產起步,註冊資金不足千萬,員工不到50人的企業,發展成甘肅省地產界首家上市企業。此刻,握在32歲朱宗寶手裡的,是一家集房地產開發、建築工程、工業製造、礦業開採、生物製藥、經貿商貿、資本運營、金融服務8大板塊、32家分公司為一體的大型股份制企業。

父輩趕上了蘭州房地產行業繁榮發展的十幾年。那現在,朱宗寶該如何延續這股企業發展的動力?新時代、新政策有新機遇——在成功升級國家第五個經濟開發區的蘭州新區率先投資入駐,緊跟習近平主席的“一帶一路”倡議向中亞國家推廣“蘭州製造”。朱宗寶說,“父輩的優勢是在政策機遇、區域定位上找準方向,我的擅長則是通過國際化視野、互聯網思維給傳統行業注入新活力。”

2016年,朱宗寶經歷了亞太在蘭州新區的電梯製造產業正式投產,另外推動著智能立體車庫、新能源汽車產業陸續亮相。“對集團而言,工業製造目前是和房地產並重的兩大板塊之一。而且,我們的工業製造都在融入了‘走出去,請進來’的思維,一方面和德國、澳大利亞企業合作,共享先進的工業製造技術和安全理念;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的政策機遇引領下,我們三家工業公司都設立了外貿部,並且已經和俄羅斯、巴基斯坦、白俄羅斯等國家開展了交流合作,努力讓‘蘭州製造’走出國門。”

“從電梯到立體車庫再到新能源汽車,我們都在加入物聯網技術。例如我們發現很多傳統電梯的緊急呼叫按鈕根本不起作用,所以我們在製造電梯的同時也打造了數控中心,電梯有故障能第一時間向數控中心報錯,維保人員迅速趕往現場的同時,數控中心可以和乘梯人對話,安穩情緒;例如我們發現蘭州市區停車越來越困難,但小區、單位裡的車位其實有‘潮汐現象’,那麼我們在製造立體車庫的同時,也在打造共享停車資源的互聯網平臺。”

10年間

從“百億級”跨越到“千億級”

同在蘭州讓企業發展壯大,同是家族企業接班人,除此之外,張秉慶和朱宗寶還有一個共同的關聯——同為蘭州市工商聯(總商會)的副主席、副會長。自1978年10月27日蘭州市工商聯臨時領導小組成立,到1986年12月24日蘭州市工商業聯合會機構編制單列,再到2011年7月蘭州市總商會正式成立,與工商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蘭州市工商聯(總商會)在搭建政府與非公經濟人士之間的溝通橋樑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個機構的存在與發展也側面印證了蘭州非公有制經濟的成長壯大。

目前,市工商聯(總商會)共有會員20178名,基層組織243個,其中:市屬商會73家(異地商會37家,行業商會28家,市場商會6家,園區商會1家,同業公會1家);縣區屬商會84家;街道(鄉鎮)商會87家。街道(鄉鎮)商會發揮了基層堡壘作用;行業商會促進了行業的共存共榮;異地商會成了外地籍商人的“聯絡中心”和“服務中心”。與2011年相比,商會組織數量翻了一番(2011年為135個),商會會員數量翻了一番(2011年為11865名),行業涵蓋範圍不斷擴大,一個個商會組織左右呼應、縱橫溝聯,為大蘭州經濟發展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數字能更加清晰直觀地看到改革開放以來蘭州非公有制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蘭州市統計局發佈的《蘭州統計年鑑》記錄:蘭州市非公經濟增加值在2006年是194.99億元,到2016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突破了“千億元大關”,達到1015.76億元,2017年最新數據為1154.41億元。從2006年到2016年的10年間,蘭州非公經濟增加值實現了從“百億級”到“千億級”的歷史跨越。蘭州晚報全媒體記者趙文瑞/文 首席記者馬軍/圖

蘭州市非公經濟增加值

2006 194.99億元

2007 236.40億元

2008 287.62億元

2009 351.96億元

2010 433.40億元

2011 521.16億元

2012 579.99億元

2013 738.76億元

2014 835.09億元

2015 913.85億元

2016 1015.76億元

2017 1154.41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