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為何德國最先攻打波蘭?

Irene_haha


按照某鬍子的說法,進攻波蘭是為了向東方奪取德國和德國人的“生存空間。”

當然,這個奪取德國和德國人的“生存空間”不僅僅是單獨針對波蘭,它事實上是希特勒對外擴張的總體路線之一。希特勒就曾多次在納粹黨的高級會議和與納粹高官的談話中強調:“法國應該降到一個小國的地位,比利時荷蘭,勃艮第都應該併入第三帝國。波蘭人和蘇維埃俄羅斯人的國家生活應該被廢除,應使他們淪為國有制的奴役民族。”

那希特勒一直說的這個所謂的“奪取生存空間”到底是什麼呢?這就要從1871年德國統一說起。當時,德國再度迴歸統一;但此時,殖民主義熱潮已經結束,世界基本政治格局也已經形成,而當時的德國還處於分裂之中,因此也就未能及時搭上殖民主義的班車。雖然德國用了將近30年時間就將其建設成為了世界上經濟第二的工業國,但是德國國內狹小的銷售市場影響了德國的經濟發展;同時德國還面臨著加速的人口增長,從德國統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德國已經從統一前的4100萬人口增長到了6600萬人口,並且還有著再次上升的趨勢。因此,狹小的領土、迅速增長的人口和因國內市場狹小而變慢的經濟發展就是德國所面臨著的主要困境,同時還有著英法等國外勢力的干擾;這一系列的因素,使德國國內很多有著激進民族主義思想的擴張主義分子認為應該立即進行領土擴張,必須要讓世界秩序重新洗牌,德國必須要加入到殖民帝國的行列當中去,一戰也正是由此爆發的。

當然,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後。英法為了阻止德國再次崛起,便帶頭制定了《凡爾賽條約》。這使德國損失了10%的領土,12.5%的人口和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還必須承擔高達226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並且必須要以黃金支付。條約還對德國的陸海空軍三方面都作出了極為嚴苛的限制,德國的戰爭能力幾乎被摧殘殆盡。而剛剛有起色的德國經濟又因為經濟危機的到來而再次遭受重創,德國的失業率高達45%,德國國內就有近62000家企業破產。所以,當1933年納粹政權正式上臺後,希特勒便再次提出了要謀求德國和德國人的“生存空間”的擴張理念。希特勒想要的不僅僅是德國的國際地位,他還想要對整個歐洲的絕對霸權、他還想要更多的殖民地、他更想讓整個世界秩序能夠再次重新洗牌,而德國必須是掌控著整個牌局的主人。說白了,希特勒將自己的理想和原先提出的“謀求生存空間”綁在了一起,並且還要將其列為德國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


所以說,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事實上就是德國/希特勒為了謀求所謂的“生存空間”而爆發的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大戰;希特勒所制定的一系列領土擴張計劃也正是基於“發展生存空間”制定的(“發展生存空間”還是納粹德國的一項最重要的基本國策)。希特勒所制定的擴張計劃總共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建立“大德意志”,也就是建立一個在歐洲範圍內大規模擴張的核心,這個核心包括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和巴爾幹地區的一群僕從國。

第二階段則是向西擴張,在佔領法國的基礎上,將英法的主力部隊全部殲滅或是大幅度消弱,在解決掉法國這個威脅的同時還砍斷了英國在歐洲大陸伸出的手,逼迫英國停止干涉歐洲大陸。

第三階段則是繼續向東擴張,將蘇聯的勢力範圍趕至烏拉爾以東,在吞併東歐地區的同時,也使蘇聯無力再幹涉歐洲大陸的事務。之後在取得對歐洲絕對控制權的基礎上向海外繼續擴張(比如更多的殖民地),以徹底實現德國和德國人要求“生存空間”的意願。

恰好,波蘭在德國的菜單上被列為了前菜,成為了德國擴張計劃中比較早的犧牲品。這樣德國就能在實施計劃的同時,試探英法兩國的反應,並以此來麻痺英法,使英法以為德國將會和蘇聯開撕,進而放下戒備。而讓英法意向不到的是,希特勒用了一招聲東擊西,在打完波蘭後調轉矛頭,迅速手撕了法國,還將英國揍回了老家。因此對德國來說,率先進攻波蘭就是為了能讓法國這道主菜吃的容易一些而已。


二戰吐槽君


入侵波蘭並非德國一家之手,而是德國和蘇聯聯手“瓜分”的局面。1939年7月,蘇聯和納粹德國開始秘密談判,在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秘密附屬議定書》中就已經敲定了兩國在波蘭的勢力範圍。德軍在當年9月1日入侵波蘭後,蘇聯也在9月17日揮師東進。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境,波蘭戰役宣告結束。

1939年4月,納粹德國便制定了詳細的入侵波蘭計劃,並在夏天展開了和蘇聯密切的外交活動。波蘭仰仗於英、法的承諾而有恃無恐,但這些承諾並不是波蘭的保護傘。當時波蘭僅有30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和2個機械化旅,這對於德軍的鋼鐵洪流幾乎毫無抵抗之力。德軍派出6個裝甲師、10個機械化步兵師和40個傳統步兵師,很快便橫掃波蘭陣線。

德軍從西、北、南三個方向攻擊波蘭,很快將豐富的礦藏區和工業區收入囊中。9月中旬,德軍便兵臨華沙並很快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亡國後的波蘭是災難性的,德國在佔領期實行“德國化”,並在波蘭境內建立大量集中營,裡面關押了大量的猶太人、醫生、公務員,最後還殘忍的將其處決。而蘇聯也不遑多讓,他們也在佔領區實行“蘇聯化”,成批量的殺害波蘭社會精英和反對者,甚至還發生了殺害2萬名波蘭軍官的“卡廷慘案”。

德軍入侵波蘭同樣震驚了世界,這也是德國“閃擊戰”首次運用於實戰。而戰爭的異常順利也讓希特勒更加堅定自己的軍事天賦和野心的膨脹。德國入侵波蘭後,英法相繼對德國宣戰,這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航空之家


德國的擴張計劃是佔領整個歐洲,在西有英法,東有蘇聯的情況下,先攻打波蘭是最保險,也是最容易得手的方案。




先說最保險的原因,二戰之前,德國的擴張慾望已經很明顯了,整個歐洲都瀰漫著一股濃濃的火藥味,法國英國和波蘭等國組成反法西斯聯盟,蘇聯也擔心德國的擴張,於是派人到巴黎與英法談判,想要組成遏制德國的聯盟,結果為了讓德國進攻蘇聯,英法聯盟將蘇聯拒之門外。

蘇聯為了自身安全,與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德國失去了後顧之憂,可以放手一搏了。

但是德國的形勢並沒有實質性變化,仍舊處於被包圍的狀態,一面是西方的英法,另一方面則是東方的波蘭。

德國率先進攻波蘭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英法的綏靖政策。在德國恢復軍事大國的過程中,英法一再坐視不管,德國出兵萊茵蘭,吞併奧地利的過程中,英法兩國坐視不管,而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時,英法甚至充當幫兇。


只要沒有損害英法的切身利益,他們就會坐視不管,這是德國獲得的最重要的一條經驗。所以希特勒進攻波蘭時,他賭的就是英法不會出兵,結果希特勒賭贏了。

其次,德國進攻波蘭最容易成功,二戰之前各國都在加緊擴充軍隊,但是波蘭卻是例外,一方面由於經濟困難,另一方面過於信任英法兩國,在戰爭開始之前居然把武器裝備給賣了以換取外匯,結果戰爭開始後,波蘭軍隊全面崩潰,僅僅一個月就亡國,甚至保持了波蘭騎兵進攻德國坦克部隊的笑話。

國家安全決不能依靠其他國家,自身的強大是自保的唯一手段。


視野新觀


第一、波蘭地理位置特殊,使其幾百年來一直成為首先被攻擊的對象,大國出頭先打波蘭甚至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規律。

波蘭悲催的夾在兩個富有侵略性的大國之間,經歷了數次亡國,號稱“歐洲大國墊腳布”。用一句戲言來說,就是波蘭就是歐洲的墊腳布,不論漢斯(普魯士or德國)還是伊萬(俄羅斯or蘇聯),出門都要踩一腳。建國,被瓜分,再復國,再亡國,再建國,再亡國,這就是波蘭在二戰結束前的遭遇。

大家有機會可以感受一下波蘭藝術,給人的感覺就是特別沉重,尤其是波蘭音樂。甚至在現代歐洲人的眼裡,波蘭人還顯得比較陰沉,被稱為“不愛笑的東歐人”。
不過,也有人問了,瑞士的地緣環境也差,國家面積更小,資源匱乏,還被惡鄰環繞。怎麼一直好好的,還成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吸金國?這就涉及到了第二點。


第二、波蘭蹩腳的外交政策。畢竟,想要在強國之中立足,自己不夠強大,還容易惹是生非,怕是說不過去的。

遠的不說,就拿二戰中瓜分波蘭的蘇聯和德國舉例,某種程度上也是兩國的一種報復行動。

一戰末期,波蘭趁著俄國革命,出兵武裝干涉,還用不平等條約狠狠的訛詐了蘇俄一把。

對一戰戰敗的德國,更是強行割了德國一條狹長的領土—但澤走廊和但澤自由港,這使得德國被一分為兩半,中間沒有任何的相連之地。


一戰戰敗的德國成了諸位列強砧板上的魚肉,不僅被限制各種權利,連領土也被割得四分五裂。

波蘭在和蘇聯、德國有宿仇的基礎上,各種趁火打劫的行為更引起兩國的仇恨,為其之後的悲慘遭遇埋下了伏筆。

希特勒上臺後,曾明確提出要求,要波蘭歸還領土。波蘭仗著英法的撐腰,高調拒絕了。這一舉動把德國人的民族情緒一下子給煽動起來,讓日耳曼人空前團結,上至納粹高層,下至學校的孩童,天天把“收復被波蘭強佔的失地,解救波蘭鐵蹄下的日耳曼人”掛在嘴邊。

而在一旁看熱鬧的蘇聯,顯然也覺得波蘭的行為著實令人討厭,再加上之前被佔了便宜,蘇聯頓時心中有了想法。甚至戰前蘇德雙方就已經開始秘密謀劃瓜分波蘭事宜。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被夾在中間的波蘭首先成了兩國洩慾的對象,腹背受敵,不出一個月時間再次亡國。

第三、波蘭人文環境比較複雜,百年來反覆被佔領的歷史和領土歸屬問題,使得波蘭的血統中添加了不少德意志和俄國元素,所以,也湧現出不少親德或者親蘇的“波奸”。

比如,波蘭西部地區曾長期被屬於德國的普魯士,生活著大量說德語的日耳曼人,因此,德國人對波蘭的攻擊對他們來說更像是等待已久的“又見王師”(下圖)。如此看來,德國人選擇波蘭當開胃菜也是必然。第四、德國人充分利用了英法禍水東引的陰謀。當時,英法的主流判斷是:攻打波蘭之後,德國最終的目的應該是西方世界共同的敵人——蘇聯。

德國把這套看的清清楚楚,順勢玩了一手瞞東欺西計,製造了即將攻擊蘇聯、和共產主義不共戴天的半真半假大戲。所以,英法雖然宣戰,卻默默的看著的波蘭掛掉,全程基本在磨嘴皮子,就是不打,只等接下來圍觀蘇德火拼的好戲,然後坐收漁人之利,從而有了1939-1940年間的“靜坐戰”。(下圖)


同時,德國暗地裡卻和蘇聯結了盟,簽訂互不侵條約,併合夥瓜分了波蘭。讓蘇聯人認為德國是好基友。安撫住了蘇聯後,德國人回手迅速幹掉了一直看熱鬧的法國,順便抹平了歐洲大陸,英國急的乾瞪眼也只能退守孤島。

行動之突然,連一起數錢的蘇聯也被矇住了,直到德國人通過波蘭這塊挑板突然殺回來,全球人民才明白了德國人真正想幹啥。這就是德國閃擊波蘭的高明之處。

第五、除了以上的主觀因素,波蘭的自然環境也特別適合“閃電戰”——地勢易攻難守,氣候溫和。

1939年9月德國首先選擇拿波蘭開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波蘭地形平緩(波德平原),缺乏戰略緩衝帶,氣候適宜,非常適合機械化部隊推進。德國裝甲部隊進入以後一馬平川,迅速釋放了閃電戰的動能。

1939年,德國奧地利已經合併,捷克斯洛伐克也被併入德國,歐洲大陸其他諸國都不堪一擊,屬於見風使舵型的,比如匈牙利。只剩下倆大國態度強硬,一個西方的法國;另一個就是東邊的波蘭,那麼從柿子挑軟的捏的角度來看,當然選擇東線的波蘭了。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二戰德國為何會先進攻波蘭?波蘭在歐洲的外交關係複雜!雖然它是東歐國家,但它與周邊國家不和,卻與遠處的英法為伍!處處幫助英法騷擾蘇聯、監視蘇聯的動像!這讓蘇聯很痛恨!而二戰德國進攻波蘭是有戰略目的的!第一試探英法對波蘭的態度!第二波蘭猶太人居多!第三波蘭有油田!第四拉蘇聯入夥!波蘭的戰爭是蘇德共謀的!德國拉蘇聯入夥其實是怕英法支援波蘭,自己孤軍無援!而蘇聯協助,也是有利益的!進攻波蘭自己獲得應有的地區,只要英法向他們開戰!蘇德兩國將有把柄說英法開的戰,向英法開戰!那蘇聯只需提供必要的兵員和補給,而德國只需佔領英法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