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業全程全面機械化發展的“排頭兵”

要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是重要舉措之一。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既是目前和未來農業生產的實施主體,也是農業領域“機器換人”的實施主體,更是先進農機、先進農藝、先進農技相互融合、推廣應用的實施主體。當前,各地農機合作社發展錚錚向榮,對農機化發展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


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業全程全面機械化發展的“排頭兵”


河南省擁有農機合作社6800餘家 作業面積1.15億畝

據悉,為培育一批設施完備、功能齊全、效益良好的示範社,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從2016年起,河南省連續開展農機合作社示範社創建活動,計劃每年創建100家左右省級示範社。2016年、2017年河南省已命名省級示範社195家,其中32家被授予國家級示範社稱號。加上此次認定的98家示範社,至此河南省已擁有省級農機合作社示範社293家。

經過多年培育和引導,河南省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到6800多家,服務農戶540萬戶,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2.2萬臺、聯合收穫機6.34萬臺,年作業面積1.15億畝。

湖北:農機合作社成為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

近日,湖北省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活動在隨州舉行。活動現場,農機合作社和農機維修網點展示了自身在農機化技術推廣、技能培訓、機具維修、配件供應、信息服務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像這樣的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全省已達到7850多個,其中,農機合作社達2580多家,作業服務面積4300萬畝,服務農戶數150萬戶。

省農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機合作社承擔了全省農機總作業量的50%以上。同時,農機合作社服務領域還拓展到農資代購,對農民的技術培訓、信息諮詢,農作物收穫後的烘乾、初加工、銷售等多種形式,聯農帶農,成為湖北省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

據介紹,未來幾年,湖北省將加大對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的扶持力度,在農機優惠政策和項目安排上向農機合作社重點傾斜,扶持農機合作社逐步發展壯大。並將加快搭建智慧農機社會化服務平臺,建立“物聯農機大市場”,推動農機作業、維修、中介、銷售等農機市場電商化。

安徽亳州:搭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新途徑

亳州市是安徽省農業大市,為解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對接,從2015年起,該市探索開展農機作業託管服務,經過試點推廣,2018年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覆蓋。農機作業託管是在不改變農民土地所有權和經營自主權的前提下,在鎮村的統一組織協調下,以村民組為單位,由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民提前達成作業合同(協議),由農機專業合作社為農民統一提供耕種收(管)作業環節服務,並收取費用的農機託管服務模式。今年午季,全市小麥三天基本收割完畢,機收率達99.98%,今年秋季農機專業合作社按照合同約定正積極組織實施託管作業中。

亳州市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託管,實現規模化作業,提高作業效率,一改過去自行聯繫作業地點、作業區域分散、機具頻繁轉移狀況,實現作業整村推進、連片作業,作業期限縮短2-3天,可以騰出時間外出跨區作業,利用地區之間作業時間差增加收入,農機手年收入由2.5萬元增加至3.5萬元。

江蘇常州市今年成功創建11家省級農機合作社示範社

根據省農業農村廳下發《關於公佈2018年省級農機合作社示範社名單的通知》(蘇農機辦【2108】4號),常州市共有11家合作社創建成功。到目前為止,全市省級農機合作社示範社已達70家。

近年來,常州市通過開展農機合作社示範創建活動,積極引導農機合作社向“五有”型(有完善的裝備設施、有良好的運行機制、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較大的服務規模、有顯著的綜合效益)農機合作社發展,加快提升農機合作社的發展質量和整體水平,促進我市農機化和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共有429家,擁有機具1.59萬多臺套,吸納農機從業人員1.5萬人左右,農機專業合作社服務面積已佔全市糧食種植面積的七成左右。

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佈,資料來源:安徽農機化信息網、常州市農委、湖北網臺、東方快報、中國農機化導報,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