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赵本山是春晚的象征,你怎么看?

论道历史


我知道很多人是不把赵本山看在眼里的,因此如果说他是春晚的象征,这一部分人就会站出来反对:那么低俗的表演,总拿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这样的人能代表春晚吗?

赵本山曾经是春晚所有演员中最具有影响的一位,这一点不可否认。他自从1990年登上马年春晚,塑造出淳朴又狡猾的东北农民形象,一下子吸引了大部分观众的眼球。而后20年他长期在春晚演出,几乎每年都奉献出一段经典小品作品,《相亲》《小九老乐》《拜年》《昨天今天明天》都是难得的喜剧佳作。曾几何时,观众之所以在三十晚上热闹之余还盯着电视看,就是等待赵本山的出现,只要赵本山的小品一结束,大家立即各玩各的,下饺子,打麻将,或者放鞭炮去了。

当然,赵本山也有相对来说不那么经典的作品,但这绝非是低俗不低俗,或者是不是拿人的缺陷开玩笑那么简单。所有为我们带来笑声的表演者,都应该赢得我们的尊重。

如果说赵本山不能代表春晚,那么谁能代表呢?冯巩?蔡明?还是赵丽蓉、陈佩斯?前两位的站台时间长过赵本山,但作品反响一般;后两者都奉献过经典作品,但在春晚驻留的时间不算太长。那只能和主持人相比,倪萍?赵忠祥?

不管怎么说,赵本山都是那20多年间全国观众最为熟悉的身影,如果他代表不了,那别人也很难代表。

不过这些年赵本山没有再出现在春晚舞台上,今后出现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了。这是不是说赵本山就不能再代表春晚了?也未必。因为在很多人心目中,赵本山离开春晚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春晚也不存在了。


郑捕头


我想实话实说,力求不带偏见。如果说赵本山是春晚的象征,我认为这夸大了,有点忽悠人的意思。但不可否认的是,赵本山的节目,的确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这一点,到目前为止还无人超越。

春晚的本质是什么,是为了制造喜庆气氛,让人们喜度佳节,也就是让人们在佳节里找到乐子,而且还得符合普通百姓的口味,因而你搞些阳春白雪的节目是不行的,你搞一场生动的教育课也是不行的。春晚最大的特点是个乐字。

赵本山的节目,基础是二人转。二人转本身就是百姓的节目,而且善于逗乐,赵本山取其精华,并结合现实生话,演出了一幕幕乐人的喜剧,给春晚这个舞台带来了许多欢乐,这就足够了。

说赵本山是春晚象征有些过,但说赵本山是春晚最具代表性人物,却并不为过。


春日之虎


自从忘恩负义的龟儿子赵本山辜负了祖国对他的培养教育、和观众给他的评价、而加入了外国籍那天起、龟儿子就不是中国春节晚会的象征、他现在算个求呀!请问你们这帮神经病的粉丝们????龟儿子赵本山给你们几百万的好处费呢???当时范围和他合作时赚了四十多万元、可他只给了范伟柒仠元、可想而知?过个吝啬鬼能又能给你们多少呢??


欢乐130986821


笔者觉得本山老师毫无疑问是春晚的象征,永远的小品王。

自从本山老师不上春晚后,笔者已经很久没有看春晚了,不知有多少小伙伴和笔者一样,所以少了本山老师的春晚,就像船少了浆,人没了魂一样,毫无生气可言。

记得小时候,最盼望过年了,除了穿新衣,放爆竹,最期待的就是临近新年时刻本山老师的小品了,那才是让人捧腹不已,开怀大笑,是真正让人忘乎所以,把一切烦恼抛在脑后,尽情享乐的时刻啊!

相亲,拜年,红高粱模特队,卖拐三部曲,火炬手等等,随便拿出一个都是经典,诙谐而不失幽默,搞笑而不失深度,本山老师才是当之无愧的小品王,没有之一。

当然,春晚如果本山老师能再次出山是再好不过了,收视率肯定一路飙升,但本山老师精力有限,他老人家也该和家人好好团聚了,还是以家庭,健康为主,不管上不上春晚,本山老师都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小品王,春晚绝对的象征。





于江月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哦,后续还有更多料可以爆。
赵本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春晚的标签。有很多观众当年看春晚就是为了看赵本山的小品。但围绕赵本山的争议也从未停止过。我们抛开政治上的问题,只探讨文艺作品。  我认为赵本山在春晚的表演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2001,作品有《相亲》《小九老乐》《我想有个家》《老拜年》《牛大叔提干》《三鞭子》《红高粱模特队》《拜年》《昨天今天明天》《钟点工》《卖拐》  第二阶段2002~2011,作品有《卖车》《心病》《送水工》《功夫》《说事》《策划》《火炬手》《不差钱》《捐助》《同桌的你》  第一阶段的赵本山是打江山的赵本山。此时春晚小品界的霸主应该是陈佩斯,赵丽蓉、黄宏等人也十分强势,而赵本山并没有那么强大的人气。作品必须精打细磨,再加上演员精湛的表演才能登上春晚这个全国最大的舞台。此阶段赵本山的作品质量相当高。  《相亲》反映的是老年婚姻的问题,一对儿女巧妙安排两个独身老人相会,结局皆大欢喜。应该说这个题材即使放在近30年后的今天也毫不过时。徐老蔫儿面对年轻时爱慕对象的种种窘态,现在看来也让人忍俊不禁。  《小九老乐》讲的是一个怕老婆的男人背着媳妇借前妻钱的故事。以怕老婆为题材的小品很多,但至今没有能超越这个作品的。不知有多少人注意到赵本山这个看手表的动作?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很符合人物怕老婆受气的形象。赵本山对于人物细节的把握是一绝。
  《牛大叔提干》是春晚历史上最具讽刺意义的小品(应该没有之一)。当范伟以财务紧张为由搪塞赵本山申请为小学买窗户玻璃的请求时,赵本山指着满桌子山珍海味那颤抖的手胜过千言万语。扯淡(蛋)的梗也成为了春晚经典。  《三鞭子》属于歌颂类小品,但能以小见大,成功塑造了一位办实事的县长形象。赵本山语无伦次下跪的镜头让人感觉就是人物的真情流露。现在一些节目歌颂得肉麻,煽情得生硬。应该好好借鉴一下这个节目,如何表达出真情实感。  《拜年》绝对是赵本山最被低估的作品,在赵本山所有作品里能排进前3。剧情的矛盾设置有点像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但完美契合了中国农村的现实环境。赵本山高秀敏对乡长态度的反转毫不生硬,因为这样的人就在我们身边,甚至连我们自己都很可能就是这样。  《昨天今天明天》不用多说什么。  《卖拐》则向观众展现了一场骗局,教会了全国人民什么是“忽悠”,捎带讽刺了一位李教主。  第二阶段的赵本山是坐江山的赵本山。这个阶段陈佩斯被封杀、赵丽蓉去世,黄宏、蔡明、郭冬临等人毕竟实力有限。再加上歌舞类节目吸引力下降,赵本山成了春晚的依靠。这个阶段赵本山的作品质量下降,更多是“人”保“活儿”。  《心病》《功夫》《策划》《火炬手》《同桌的你》细看剧本,其实故事根本都是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卖车》《功夫》靠脑筋急转弯来搞笑,《不差钱》《捐助》《同桌的你》则是赵本山徒弟的才艺展示。这些作品如果换其他演员来演,恐怕将惨不忍睹。08年“春晚”小品《火炬手》中,赵本山做了长达4分钟的官方式演讲:“在这个时刻,我代表我的老伴,向南方受灾的父老兄弟姐妹们,给你们拜年,你们要开心过年,一切都会过去的,有政府给我们做后台,怕啥啊演出完毕赵本山在后台失声痛哭:“如果不是我和宋丹丹演就砸了。”  所以第一阶段的赵本山才是真正的“小品王”,第二阶段就只能借用郭德纲的话,“都是同行的衬托。”  

低入尘埃的爱玲


说大了吧,这些年他不上春晚,春晚照办,他是什么象征,一个土豪的象征,他是有些才艺,遇上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加上赵的坑蒙忽悠手段,(为蚁力神作广告挣不义之钱害苦害惨不少老百姓),傍山抱粗腿,在过去几年里小品界称王称霸,立门收徒,不可一世,这不良艺人就该封杀。


一叶舟117


1976年,一个小剧场,马季在台下看到一个年轻人精彩表演,决定要把他带到北京,这个年轻人就是姜昆。1990年,一段摔三弦,姜昆用慧眼发现一个未来的小品王,决定要推荐他上中央电视台,这个年轻人就是赵本山。历史总有相似的重复,谁也没有料到,赵本山竟然逐渐打造了自己的文化商业帝国,成为娱乐业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我只能说赵本山在娱乐圈是一个首屈一指的艺术家。他的小品连续多年在春晚受到人们的热捧,那可不是吹牛的。他给大家带来的欢乐,送来的笑声,还有哪一位能与他比肩。那时的春晚,都是把他放到零点以后,也能看出导演对他的期望舞信心。赵本山的小品无论在哪个时间段,都是春晚的最高潮。看完他的小品,一般人们就结束了。不管春晚还有多长时间。他如果不出演,人们都一直期待着期待着。

赵本山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敏于领悟的表演艺术家。十几年来他一直处于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的涡旋处,凭他洞悉世事、深谙利弊的本领,对艺术文化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法则也有足够的了解,程度未必低于很多评论家。有一天我听到他在给其他演员论述文化对于表演的意义,我惊喜地发现,他居然没有说文化的知识系统将有利于演不同背景的戏,而是单刀直入地说:文化就是分寸。这实在说得很好。一切文化沉淀最后作用于表演,特别是喜剧表演的,其实就是分寸。亚里斯多德在《诗学》里反复论述“度”对于美的重要性,以及“度”的如何形式,这个“度”,正合我们口语中所说的“分寸”。本山未必读过亚里斯多德,但他所领悟的文化精髓,可以说是切中命脉。赵本山就是个名字,同名的很多。他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两个原因:小品和财富。

赵本山上了多次春晚几乎是家喻户晓了,从一个土生土长的东此农民成长为一位表演艺术家,有他的平凡又不平凡之处,农村里如本山大叔这样有点文娱细胞的不乏人在,只是他充分运用了春晚的影响和号召力,央视娱乐传播中心是什么概念,早前头一些省级的地方台过年新闻过后也就放些故事片,几乎就是放假了,不过现在两样了。有人出了名就放下了,而本山大叔却在孜孜不倦研究新剧本,能希望在来年有所突破,更加绚丽夺目,大放异彩,他正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艺术的创造与演译是经过无数次的排练总结才能得以舞台上充分绽放,由此不能不佩服艺人的负出和劳累。毕竟是农民,就算有天赋但文学知识的功底是欠缺的,要立足于不败的神话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了。

说到个人天赋,有一定的怪才,流才,这点好多作品不难看出,单从小品表演个人能力发挥上他不及陈佩斯,陈佩斯立在那儿不动,从表情和言语上他都抢尽了朱时荗的镜头,而本山大叔至少耍兜几圈,搞笑细节上他还没陈佩斯那么惹人注目,这一点就他自己也捉摸透了也会心服。但本山的搞笑,幽默,风趣方面也有独到之处。赵本山小品在媒体各平台上,国人有目共睹,耳熟能详。其作品的娱乐效果也显而易见有所共知。我要说的是他还是商业奇才,转型楷模成功典范。一个化腐朽为神奇把乡下农家子弟培养成文艺界明星大腕名利双收,把散兵游勇组合成集团军并发展根据地四处开花,效益显著,收获颇多。如此把泥土变成金创造了一个空前神话。这是其他所谓文艺前辈长老大亨所没有的,绝无仅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空前绝后无人能及!当然赵本山是人不是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许有这样或那样缺点毛病。流行的那句错了再改,改了再犯,千锺百炼吗!我相信赵本山二人传一定能发扬光大。祝赵本山和他改良的绿色"二人传"有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华哥说八卦


从小到大受到赵本山的小品和影视剧的影响可谓很大。过去,或许会觉得赵的艺术只是搞笑甚至很庸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觉他的作品其实很不不简单。

他的小品和影视剧虽以东北底层百姓的生活为切入点,但其实他是在用嘻笑打闹和戏谑的手法来对社会贫富差距、小老百姓生存的艰辛和道德下滑等问题进行赤裸裸的讽刺,目的在于体现“人艰不拆”,这是他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角度来表现他个人对百姓生活的一种担忧,比如卖拐系列,相亲,送水和经典的马大帅系列等等,这是很了不起的行为,换在现在的政治春晚和文化左倾一片赞歌的现状下,这种艺术作品是不可能再度出现的,或许赵的作品已经成为一种不卑不亢,冷眼看世的象征吧。


啷辉奇缘


是的,地确如此,没有赵本山春晚节目再好,也无济于事,导演把春晚做到天上,做的再好,累死了也无济于事!难道近些年春晚的节目还不够好吗?恰恰相反,从某种角度和意义上讲:实在是无可挑愓!可有些人依旧骂这骂那,怨天尤人,四面八方找原因,有人真的搞不懂!也有人心里明白装糊涂,煞有介事,佯装不知,其实就是不想说穿。也说一句实在话(老实话)吧,没有了赵本山或达到赵本山节目效果的作品,春晚节目再好也满足不了观众的需要!因为赵本山的影响和贯性作用尚在持续!人们的笑点增高了,真正稀松平常品质低下,甚至乱等充数混脸熟的不足以激发人们的笑声,一般的刺激满足不了观众的要求!


用户9426527412000


春晚是从1983年开始的,到现在已经连续办了35年,主持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当年的年轻演员早已青丝变白发,上过春晚的人成千上万,没有哪个人能够象征春晚,包括赵本山。


象征的含义是用来象征某种特殊意义的具体事物。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象征着春晚,就是看到这个人必然会联想到春晚,这事不太可能,35年春晚不是某个人能象征的!一句话,用具体某个人象征春晚不合逻辑!

一提赵本山,大家都知道他是红遍大江南北的小品演员,提起他大家会联想到他的很多小品。如果说赵本山象征着春晚喜剧小品或许还能说得过去,说他是春晚的象征绝对不靠谱。



什么能象征春晚呢?左思右想估计歌曲《难忘今宵》象征春晚很合适。这首歌1984年专门为春节晚会而创作,乔羽作词,李谷一演唱,内容主要是家人团聚,祖国大团圆,亲人间的骨肉之情和对未来的希望。从1984年到现在,每年春晚必唱这支歌。每当听到那熟悉而又逶婉动听的旋律,令人脑海里重现春晚的喜庆盛况,一种思恋之情由然而生……《难忘今宵》几乎成了春晚的代名词,也象征着春节晚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