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刚上高一,考试数学46分、物理44分,怎么办?

手机用户4634054619好


首先我先来说一下这两个分数。

数学46/150: 数学成绩确实不理想,不过也不用太着急,主要原因是: 初升高的过渡没做好,高中数学比初中难了两个数量级,而且必修一学的集合,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确实有点抽象;其次,如果初中基础不好,高一涉及的换元,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学起来就会很抽象。我高一时候数学也就80左右,高二120左右,高三130多,高考就到146了,现在就教了数学了,一开始觉得难,但是千万不能放弃,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方法。

物理44/100:这个成绩其实不算差,我记得我读高一的时候,物理考了70分,是全年级40名/1500个人,我们是市一中。物理能及格的都是不到1/5,所以物理成绩真不算差,不过还得努力。

数学:

1. 首先是理解概念和做课本上题目: 基础不好一定要先把每个概念理解,再做课本上的题目,买一本有课本习题答案的辅导书,先把课本上的例题做熟练,掌握做题技巧,然后再做课后习题,等你把课本上的题目都做会了,你的数学起码也能考到80+的水平了,这个过程也锻炼了计算能力。

2. 学校肯定会有配套的习题册,课本上的题目做完后,就习题册上的例题和变式训练,做的时候挡住答案,做完后对答案,修改错误。

3. 因为基础不好,所以每天花点时间预习第二天的上课内容,提高上课效率。

4. 高一数学很多时候是概念理解不到位,所以有时间多做题巩固,通过做题,能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物理:

物理主要还是理解+做题巩固。

具体留给物理老师回答吧。




另一个视角看世界


学生刚上高一年级,前半学期具有一定的适应期,面临着学科观念转换、角色转变的阶段,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状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强化基础知识训练、紧跟教师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以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

一、问题描述中的高一学生开始阶段数学和物理学习成绩均为四十多分,主要是对于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知识拓展与训练掌握不熟练,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不强等原因;需要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全面促进,改进学习方法,注重基础知识的拓展,强化基础知识训练,彻底解决基础知识存在的不足。


二、学生在平时的学校过程中,要重视课堂听讲效率,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认真思考问题,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做到课前预习,熟读教材内容,课后及时全面复习,进行基础知识全面归纳;要重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知识拓展,对教材拓展内容要扎实理解,全面掌握,并根据教师的要求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训练,进行拓展知识的结构合理分析,明确拓展内容考点知识,做到心中有数;重视课后习题的训练,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基本题型解题思路,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课后习题、独立写出问题解决过程,绝对不能还未思考就匆匆参考标准答案;重视基础考点知识点的记忆,尽管是数学与物理科目,需要利用各种方法措施,记忆相关知识点,记忆相应的公式和相关问题的解题思路与过程,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应用,这也是促进学习的方法。

三、重视教材知识的熟练掌握与拓展知识的训练,要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深化。高一学生由于知识贮备量的原因,需要不断进行知识点拓展,以期提升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一般物理和数学学科都有相应的配套练习册,练习册中的内容除过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梳理,还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高考考点知识全面实施拓展,达到彻底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发展。例如在物理学科中学习力的分解这一节,除过掌握必要的力的分解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根据知识需要进行拓展出正交分解法、正弦定理等重要方法,来提升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在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之后,根据教材内容进度和实际配布,教师在后续的学习内容中,要重点穿插、引申出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解决的两类问题,需要根据配套练习册中附加的重要习题重点引导学生树立这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意识,接着在教材第五节和第六节的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实例中就会轻松自如,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四、还需要再次重点强调的是,高一学生学习数学和物理科目的时候,需要重点掌握教材内容,从教材内容入手,将教材内容熟读,熟练掌握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熟记相关重要公式和定律;接着学生需要重点掌握配套练习册中涉及到的各章节内容,配套练习册中的内容比较难以理解 ,学生需要上课注意听教师解读,进行习题训练时注重基本知识的方法技巧总结;配套练习册中引申出的知识点都是在教材基础知识中引申、拓展出的,是根据高考考点知识按照各章节归纳、整理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认真掌握。

总之,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以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不断强化拓展知识的理解和训练,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独自完成作业,才能促进学生成绩的逐步提高。


时光匆匆微微甜


很好,沒偏科现向,



臥听雨


题主所说的这种情况并非少数,而是很多孩子特别是女孩子会遇到的情况。小学初中成绩都不错,怎么一到了高中就变成这样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知识越来越抽象。

知识越往深学越抽象,离生活经验越远。而女孩子偏偏对抽象的知识领会起来很困难。尤其物理,也不知道当年牛顿怎么琢磨出来的,说实际话,有些东西,我现在也弄得不是很清楚。

第二,高中像动车一样。

本来知识就难,进度又赶得急,三年课程两年往出赶。稍稍丢个盹,自己就找不到大部队了。特别是一些重点学校的重点班,老师丢三落四、蜻蜓点水,讲课比翻书还快。如果没有“超前学习”或提前预习,就像看老戏,咿咿呀呀,只顾看红火了,至于唱了什么,一句也听不懂。

第三,课本简单,考题难。

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课本都比较简单,有的章节甚至就是简单引导一下,如果不多做题,你肯定是学不好的。

鉴于上述三种情况,我给以下建议:

第一,针对知识抽象不能理解的问题,采用认可法进行处理。不用去深究根底,认为它是这样,然后按这个去推理,去计算。就像我们到了一个生地方迷失了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参照房屋树木等来判断方向,尽管和我们用眼晴判断正好相反,但是我们也得硬住头皮承认方向就是那样的。
第二,针对高中开快车现象。就得“超前学习”或者预习,不然跟不上来就麻烦。利用节假日或星期天往前赶一赶,“笨鸟先飞"。


第三,针对课本简单,考题难的情况。要多做题,由易到难。按章节顺序进行练习,以保证知识点的覆盖。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就多练,实在不会的,就问老师,缺的多了,就补一补吧,要有目标的补。

我说的对吗?同意的话,就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吧。如果你已经关注,不要忘了点击一下下面的小三角。


爱河北人


首先要说的是,不要急躁,还是一年级,机会多的是!

一是认真听讲是核心。所谓“认真听讲”,是说要有自己的思维,不能像“看电视”那样,听不懂的地方要随手做下记号。二是完成作业是基础。三是作业之后的反思是关键,包括自己不会做,老师讲过的题,都要反思,把老师讲的慢慢变成自己的。坚持几个星期,就会有感觉。

数学要注意逻辑关系,物理要劳动物理过程,体会物理情境,这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无论数学还是物理,千万不要只是挤于做题,要把重点放在思维上,这一点非常重要!


云鹤凌空


这个不用太过于担心,刚上高一,换了一个学习环境,是需要一个适应期的。而且初升高,这个教材的难易程度也是又变化的,而且试题的结构上也有变化。这些都是需要一个适应期的。慢慢适应了,适应了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以及梳理知识内容之后,可能就会上升一个层次了。慢慢来,不着急


小Y喜欢玩游戏


高一上学期数学确实太难,我当时期末考了90,正好及格。全县统一排名,我第1000名,全县6500人5500不及格


新新奶爸


看来你女儿不擅长理科。以后高考不分文理,可避开物理。拿出更多时间学数学。把数学每一个公式、定力在理解的前提下记住、背熟,不要钻难题,成绩会有大幅度提高。数学46分,争取提高到120分以上是可能的。


平凡人8524360830788


1、找原因

刚步入高中,可能不太适应高中的新知识,没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也有可能是其它的别的原因,比如是不是年龄大了,将时间花在打扮自己身上了,或者谈恋爱了之类的。找到原因才能有的放矢。

2、补习

这个肯定是要补习的,无论孩子是出于什么原因考成这样,那么基础肯定不太好,找老师帮忙补习吧,最好是机构的一对一或者家教。


新酱的世界我不懂


这么低的分数可能是学习没入道,这就是方法没对,条件好,找个靠谱的老师指点一二,条件不好就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多回顾老师讲过的题,笔记,多总结方法,运用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