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东输给雨果,因为丢失国乒这个“传家宝”

总决赛冠军旁落,日本小将张本智和夺得冠军,国乒没有成功完成会师,是因为小胖在1/4决赛中折戟输给了巴西同年龄段选手雨果,一次总决赛会师不成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这一场被球迷和广大媒体称为"爆冷"的比赛却值得大家总结和反思。

简单介绍一下两位选手特点

樊振东 : 实力派打法,反手能力突出,中台相持凶悍,连续进攻能力强。

雨果: 实力派打法,发球接发球全面,弧线低,覆盖范围广。

樊振东输给雨果,因为丢失国乒这个“传家宝”

樊振东

从两个人的特点来看,比赛以“开放式”大开大合的较量为主一点都不意外,第一局小胖略显慢热,其中有一个亮点不知球迷有没有注意到,巴西小将频频摆短导致小胖失误,所以说雨果的摆短技术还是很不错的,所以史丁另外一篇文章里提到雨果最终被张本摆搓控制死,可见张本现在的技术细腻到何种程度,当然今天小胖在第二局之后没有再继续收到短球的牵制,从比赛的进程来看,年轻的小胖在比赛中竟然有些疲态,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中台对拉已经没有优势,基本很下风。

樊振东输给雨果,因为丢失国乒这个“传家宝”

雨果

为什么相持会下风? 因为球的材质变化以后,出台球的对抗的优势开始向力量选手倾斜,速度慢了,旋转弱了,灵气少了,越来越像网球,就是拉开架势比跑动,比力量,小胖在国内用自己充满王霸之气的质量碾压一众高手,不过碰到了力量优势天生突出的拉丁选手却开始力不从心,雨果跑动能力突出,还能在下降期出手,迂回能力强大,可以看到如果小胖率先把对抗引向了斜线,基本上这一分都是雨果拿下,因为斜线给高大选手更多的空间进行拉拍, 这一比较,小胖的力量竟然小了一号,退台之后被雨果不少斜线转直线打得望球兴叹。

其实对付力量型球员中国队向来是有传统的,那就是“速度”。以前直板强调前三板,后来由孔令辉开创了中国式"速度弧圈"的打法,中国的横拍也开始和欧洲横排较量,但是要注意“速度”二字 ,巅峰时候的孔令辉也是在近台贴防,中近台反拉反带,悉尼奥运会最后加冕大满贯的他在半决赛对阵佩尔森时,一旦退到中台基本上没有还手之力,另外一个衔接和速度的高手张怡宁在中远台连香港选手林凌的弧圈也招架不住,所以说,“速度”是国乒,以及亚洲球员的立足根本,和欧美选手比力量恐怕是以卵击石。

樊振东输给雨果,因为丢失国乒这个“传家宝”

孔令辉

整场比赛下来,小胖拿下的两局,都是在前台有快打快抽,锁住雨果的中路球效果特别好,不过史丁觉得小胖不是一个对速度追求极致的选手,每个选手都有自己的风格,小胖也特别喜欢从主动退到中台然后大开大合,没有张本的卸力加力的节奏变化,雨果回球能借力也舒服,最终显得实力球的对攻竟然有些鞭长莫及。

同时小胖在碰到速度比他更快一些球员比如林高远和张本智和也打得比较辛苦,一个球员的风格不是朝夕练成的,不是朝夕能改变的,如果不根据规则,根据器材来调整自己的技术,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当年孔令辉在悉尼反手像墙一样贴得瓦尔德内尔无法侧身,换大球之后在大阪决赛被王励勤的大力抽球全面打穿,比赛精彩绝伦,可惜苦战5局无力回天,从此淡出顶尖行列,一直等到新生代的马龙又把衔接的速度和质量提高了一个档次,大力也开始力不从心。

所以说,中国球员的立足根本和传家宝“速度”千万不能丢,两位风头正劲的日本球员张本和伊藤就是靠着极致速度来洞穿国乒的防守,不知道球迷是不是同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