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历史:1930年代的烟青公路,都经过哪些站点?

烟青公路连接烟台和青岛两地,是胶东半岛一条重要交通通道。现时,烟青公路已经是204国道的烟青段,其途中所经过的地方,已经为大众所熟知。但如果问到初建时期,这条公路都设有哪些站点?或许有的朋友就不太了解。本文就根据交通史志资料的记载,介绍一下1930年代烟青公路上的客运站点。

胶东历史:1930年代的烟青公路,都经过哪些站点?

(现在的204国道)

之所以选择1930年代这个时间段,是因为当时距离烟青路开通不久。据山东省交通志记载,烟青公路在1928年为大车道,1933年建成公路,北起烟台,经福山、栖霞、莱阳、莱西(水集)、即墨,南止青岛。民国版莱阳县志的记载与之相仿,称“民国十七年始初由商办,二十一年归建设厅胶莱区汽车局。”

在1930年代,莱西还没从老莱阳县划出,当时的莱阳县面积辽阔,烟青公路相当长的一段都是从莱阳县境内通过。根据记载,烟青公路当时的全长在200公里左右,而在莱阳境内的部分就达到了180里(90公里),因此莱阳县志对此路的记载较详。

胶东历史:1930年代的烟青公路,都经过哪些站点?

(老烟青公路上莱阳和栖霞的分界线)

按莱阳县志的说法,烟青公路由“即墨灵山入县,北过夏格庄镇、孙受镇,折而东北,过水沟头镇、县城西关、沐浴店镇、榆科顶村,入栖霞县界。”

以上记载就提到了6个站点,分别是夏格庄镇、孙受镇、水沟头镇(水集),以上三站位于现在莱西市境内;莱阳县西关、沐浴店镇、榆科顶村,以上三站位于现在莱阳市境内。

而在1935年时,烟青公路全线共设置了19个客运站点,莱阳6个站点占到了总数的将近三分之一,充分显示出其交通枢纽的地位。

除了莱阳这几站之外,剩下的站点从青岛方向分别是:青岛、流亭、城阳、即墨、灵山、(中间是莱阳)、杨础、栖霞、松山镇、寨里、臧家庄、高疃、福山、烟台。

胶东历史:1930年代的烟青公路,都经过哪些站点?

(老烟青公路经过的莱阳榆科顶)

当时的烟青公路之所以是这个走向,主要是因为当时修路的条件有限,基本都是在清代官道的基础上拓宽而成,莱阳到栖霞、栖霞到福山这两段尤其明显,跟老县志中记载的“急递铺”走向相似。

胶东历史:1930年代的烟青公路,都经过哪些站点?

(老烟青公路路段)

这条走向的烟青公路从1930年代一直延续到1980年代前后,后来才改线为现在的204国道,经回里、桃村、徐家店到山前店进入莱阳境内。原来的烟青公路仍然使用,只不过换了名字,民间仍俗称“老道”。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交通地位重要,在抗战时期,烟青公路沿线也是日伪碉堡、据点的一个密集分布区,莱阳榆科顶、栖霞杨础、松山都建有规模较大的据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