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当今舆论偏向于谴责医生,中国医生真有那么不堪?

fairyfaye


既然是产生了矛盾,肯定是互相不理解造成的。而在医患关系上,问题也绝不仅是患者和医生两个层面的矛盾。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有些医生可能存在执业能力和岗位不匹配的状况。

但是,如果我们从患者的角度来看一下,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状况:很多患者坚持认为自己花钱了,病就应该治好。

所以,从医患关系角度来说,一定要两步走才能解决问题。一方面是提升医生水平,至少要避免出现误诊、错诊的状况;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患者对于医生、医疗本身的理解。

其实,我们从今起发生的医患纠纷来看,很多时候并不是医生和医院的责任。比如近期发生的“7岁男童患传染病,家长拒绝上报暴打医生”。

很多时候医生要照章办事,这是医疗管理制度对于医生提出的要求,但是患者不能谅解。而以往医患纠纷中,比如“见死不救”的状况,如今已经不可能发生了。

因为继最高法于2017年12月颁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之后,意味着医院必须对患者进行救治,在危机情况下,甚至可以不用通知家属。

可是,近来仍旧有人拿“见死不救”来说事儿,显得很无理。

另外,患者总觉得:“每次看病都需要做那么多检查,一定是医生为了赚钱”

其实,只要对现代医学研究一下就能明白,西医在确立病症时,主要依靠的就是数据,没有数据怎么断证?无法断证又怎么医治?

很多人觉得钱花多了,一个感冒而已,为什么要进行那么多检查?

这里就让人觉得很奇怪了,一个感冒而已,为什么一定要去设备齐全的三甲医院去治疗?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后,已经明确了分级诊疗制度,当时媒体为了帮大家了解其中的信息,至少进行了长达一周的宣传和解释。

结果一个感冒就去三甲折腾,因为三甲医院日常接触的都是严重的病例,他们敢不给你检查透彻了吗?

而社区医院每天接触的就是感冒,说几句话就能判断了,买药回家多喝热水,睡个好觉第二天就没事儿。

明明有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却偏偏选择一条麻烦的路径。对于是否浪费医疗资源咱们不提,但至少也浪费自己的时间啊,本来就是个小感冒,大医院病菌有多,健康人平时没事儿都应该少去,自己却非得跟着凑热闹。

有认可能觉得,大医院医疗水平高,医生的技术也好。这话没错,可是只要简单思考一下其中的逻辑,就能马上发现问题。

试问,一个医生每天看十个病人,九个是重病。另一个医生每天看十个病人,九个是感冒。那请问谁治疗感冒比较好?

当然是后者了,他们有经验么。而后者就是社区医生吗?

不过,也不能说医生和医院一点问题都没有

确实是有些医疗机构并不能称之为称职,但是,似乎近年来问题情况好了很多,对于医生的管理也严格了很多。

而且,对于误诊、错诊、手术失误等状况,医院基本都有明确的赔偿机制,而且赔偿数目都不少。基于这一点,其实我们就能明白,医院为了尽量减少赔钱的情况发生,一定会对医生严格的管理。

而大部分产生矛盾的情况,就是因为“没有100%治愈”。也就是说,有些疾病并不是绝对能治得好,结果有些患者还了钱,觉得病没治好,然后就开始闹。

可事实情况是,医院所有的程序都没有问题,治疗方案也没有漏洞,并全部严格执行。这种情况就是单纯的运气不好,毕竟医学也是一种科学,而科学什么时候有过100%的?凡事是要讲道理的。


所以,对于医院发生的相关问题,就事论事便是了,不同情况,肯定会有不同的结论,这其中既有医院的责任,也可能有些人故意闹事索要大额赔偿。也就是说,在当前医患关系情况下,就其中任何一方进行针对,都是不理智的。


小言詹詹


我最近在医院待了有多半个月,我来谈一下感受。

爷爷肝腹水,去的时候肚子鼓的很大,腰带都系不上,腿上肿得很粗,走路都没有力气。之前以为是胃病在下面乡镇诊所治疗,后来出不上气,才到了市里面的这个医院。

刚去的时候还在想,要不要给医生红包。后来想想算了也就没给。

自从住进医院,病房里面的几个病人动不动就讨论医生有多黑之类的,说什么要塞红包了,乱检查了,多输水了,不把你卡里面的钱不花完不让走了,病情轻了医生就把你赶走了,患重病的人进来多挣钱,等等等等,之类的,一大堆。

说实话,我听得都烦。

首先你是一个病人,你来医院是寻求帮助的,而不是来赏赐医生钱的。如果你真觉得人家是在坑你,那你完全没必要跳这个火坑。

其次,你不是医务专业人员,你怎么知道别人给你开的药是多的不需要的,你怎么知道输水输多了?

所以当我听到我家人这样说的的时候,我就说他们,既然到了医院,你就得接受这一切,哪放宽心态接受治疗。你要实在害怕受骗,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不要来医院,或者尽量少来。这样子他们就一分钱也挣不到,你也不会吃一点亏。

最终我一分钱的红包也没塞。护士还不错随叫随到,医生每天查房都会询问病情交代注意事项,多次告诫爷爷回家之后不能再喝酒。

住院住了半个月,总共交了11k元,出院的时候剩余3k多,医保报销3k多,最终在医院花费不到4k元,外面药店买了几支人血蛋白1k多,总计治疗费用5k多。

今天顺利出院。我感觉医院还是不错的,医生护士都很尽心,也很辛苦。反倒很多病人和家属屡屡刁难怀疑,害怕被骗,再不就是嫌设备太差了,量血压太频繁了,等等,各式各样。


有一天聊天,我跟我妈说,医生这一行业不好干啊, 让我去这样服侍这帮病人,我是做不来。


老光棍严叔


去年母亲肠癌。在杭州著名三甲医院看的。开始说手术。一切都准备好了。临进手术室被一个年纪30多的教授拦下。说不能手术。危险系数大。不知道这些医生早干什么去了。后面让放疗化疗在看手术能否。在放疗完后。去挂这个教授号。没挂到。就到病房找到他。准备咨询母亲什么时候能过来手术的。没想到他就一句话去挂我的号再来咨询。一点人情味没有。红包也送过确实没收现金。但是确收了礼品盒。当然盒子里放了现金。想想现在医院真够黑的


安静耐心56


现在中国,医患关系不是紧张,而是严峻,我作为临床一线医生告诉大家为什么会这样。

1,首先近十年医生这个职业确实地位下降,名声不好,主要是医生本身没做好,如收红包,拿提成,这个各大医院都存在,而且深入骨髓,不管什么原因进医院,百姓第一时间想到这个医生要不要给红包,医生第一时间患者会不会送红包,虽然现在医院严格管理,还是有顶风作案的,最重要的是近十年莆田系医院对百姓的搜刮,让患者深恶痛绝,更加加重医患紧张了,同时让正规医院的医生也同样背锅了。

2,信息时代,让百姓接受,了解医疗更加方便,百姓就医前先百度,结果患者现在是考医生,跟医生唱反调,总是以为医生要赚他钱,同时患者现在觉得我在买医而不是求医,我出了钱,我就要治疗好,我看病就是在消费,殊不知医学是最不确定科学,不是能包好的。


3,医疗制度改革越来越离谱,医改离开了医生这个主角,注定是剑走偏锋的,社保绑架医院,医院绑架医生,医生绑架患者,如住院单病种,医疗定额等,医院让医生只有患者医疗费用超限就出院,不管病情好到那个地步,为什么?因为超了社保局要罚医院,医院罚医生,那么医生拒绝病人,这样医患矛盾更加突出。

4,当今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任何医患矛盾或者伤医案件,媒体为了博眼球推波助澜,不调查就一边倒在骂医生,比如深圳儿童八毛钱事件,产妇缝肛门事件等等。


综上所述,都是造成医患矛盾的原因,诚然医患走到今天,都是多方面的原因,医生这个主角确实要认真反省,改正,做好自己,患者素质同样需要提高,要信任医生,医患是鱼水情,不是敌人。希望医改能正视当今问题,确确实实为医生,为百姓做实事,同时希望媒体能够发挥正能量,毕竟好医生好是多的,就我本人而言,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我的患者认真,负责的服务。

喜欢我的朋友,请关注。


急诊医生刘剑鑫


感觉医院就是披着合法的外衣,杀人不偿命,坑钱不还债。分享我的经历吧!今年九月车祸右小腿骨折,见图,当时送到就近医院,拍片,点滴,冰片配合消肿,住院两天,形成肺血栓,呼吸困难,医院开出病危通知书,院方也未提出转院见议,就在当晚,我家人强行转院市级。但院方要我家属签院方免责责任书,我家属签了免责书后,院方同意转院,转院过程中,院方称该院无救护车,称救护车坏了,在当晚零晨联系市级救护车来接,转市级后,重症住了三天,终于捡了一条命,后转入普通病房,花了巨资完成手述,在疗养过程中,医院全程心电监护议监测,最后监测议接通身体处的皮肤溃烂,我见议医生取走监测仪,医生不同议,我便强行拆出,(听说这仪器一天好几百元,再说,感觉恢复正常。)其时,从这一点可看出,医院的黑暗,还有更多的黑暗,平民懂的太少。



13872590乔家大院


现在好多夸人家医生的,我都看不惯。什么医患沟通啦,试想1位医生1天面对100个以上的病人和300个以上家属,你来看病医生拿毛笔跟你记录啊?!闲得蛋疼,还慢慢沟通呢。

一位耳背的老人家就诊,医生问哪里不舒服,他一个劲地指耳朵:听不到。最后无奈病人太多耗不下去,提高嗓门,老人家却飙起来:你这医生怎么做的?!嚷那么大声都吓到我了。

还有农村大妈,叫唐酸梅,斗大一个字不识一个。没有带身份证,又写不了自己的名字。几番折腾,确认名字是汤双美。有些就诊连名字都要问上大半天了,呢还能怎么样?!

一个自称感冒的病人,咳嗽将近半个月,医生让查血常规和胸片,病人拒绝。又能怎么样呢。

把医生的联系方式发给病人及其家属,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医生也是人,你吃饱喝足随时拿起手机咨询私人问题了。

医生和患者始终不在同一层次。病人也不宜长篇大论,也不需要向医护人员索要名片。医护人员们不会废弃自己私人时间老是免费接听的。

一天接诊100个普通病人,突然来了要抢救的……医生每天随时都在脑筋急转弯,病人病情随时发生变化,还能够拉家常式沟通吗?


脑力王子范知旭


为何当今與论偏向于谴责医生,中国医生真有那么不堪吗?针对这一提问我给大家讲一个亲生经历的事情。

六年前的一天晚上,我下班回家已是晚上10点了,小孩说白天上班到现在肚子疼得厉害,我晚饭也没吃就同他去了医院,急诊cT没发现问题,挂水观察没有效果,早上门诊医生说是“阑尾炎",开了住院单。

入住病房后,主治医生说估计是“阑尾炎”,但也不一定,若开腹后不是,还要做其它探查。当时我心中很纠结,万一不是,不是白吃苦了吗?幻想奇迹能出现,一直等到下午三点,还是没有好转迹象,只好在手术单上签字画押了。

手术前,在医护办公室给了主任500元,电梯间给了主治医生500元,手术室门口家属谈话室给了麻醉医生500元。手术2小时,“阑尾"已化脓,主治医生,麻醉医生在手术中途与我谈话还多客气,说手术很顺利,情况还不错。

第二天,当有关病人情况及医保报销等问题,问主治医生时,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不是不知道就是再等等。一只到出院,有关事情都是其他医生帮办的。这可是我们当地有名气的三甲医院,一个小小的“阑尾炎"我光送红包就花了1500元,还落得个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下场,这样的医患之间能不产生矛盾吗?这样的医生素质不要提高吗?医院本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当一个人生了大病时已经是倾其所有了,你医生再狮子大开口索取红包,不容易产生医患冲突才怪呢!





百花争春我为先


不知最近大家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绵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医生因不愿意同流合污,拒绝为一位不应做心脏支架的健康‘’病人‘’做诊断报告,被迫当了600天走廊医生。所谓的走廊医生,医院不安排工作,这位主任医生每天坐在医院的长椅,同事侧目,把她视作空气人。

医院过度医疗,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把一个心脏没病的‘’病人‘’,通过超声波‘’确诊‘’为心脏病,还要手术,并做心脏支架,这与谋财害命有何区别。而且不是个人行为,是得到医院的默认和支持。正是这位超声科主任医生的坚持反对,才让那位‘’病人‘’幸免于难。

病人去医院,会相信医生的每一份诊断报告,会主动配合医生要求的各种检查,医院为了创收,多开药,多检查,病人认了。不至于无中生有病人的病情,这是让好好的人花钱遭罪,甚至会毁了健康的肌体。这些医生拿的不是手术刀,是屠刀。

我相信大部份医生是有良心的,他们是真正的白衣天使。但不可否认,医生中也有少数害群之马,就是他们披着‘’天使‘’的外衣,为利益挺而走险,也是他们让医生职业人人自危。


秋平171152879


大家谴责医生主要原因就是看病贵,只要进了医院,小病几千,大病几万十几万是很平常的,很多家庭好几年也存不了这么多钱,而且看完病还不能保证不复发,当然容易引起民愤!上面的回答从各方各面分析了为什么医患关系这么紧张,医生工作多么辛苦,我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分享一下看病这么贵,钱究竟花在了哪些地方!


我在三甲医院上班,前年,我妈妈在我们医院做了一个子宫全切手术,这属于一个妇科的微创小手术,我妈做了手术第三天就出院了,医保报销了五千多,自费一万五千多,这总共的两万块钱药费其实只有不到两千块,病房费28一个晚上,护理费也每天只有一百多,检查费和手术费就花了一万七, 但是真的不存在过度检查的问题,首先,手术前要做宫腔镜和B超,确定是否做手术和手术的方案,就是一千块钱,术前检查一套2000,包括艾滋梅毒肝功肾功等,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所有药物的使用都需要这些结果做参考,麻醉药品800多,病理检查800多,为了看切下来的肌瘤是良性还有是恶性,如果是良性的,子宫切除后基本不会复发,恶性的话复发几率特别大。 最贵的就是手术用的材料,差不多一万块,手术真的要用很多材料,

而且手术用的一根线一块纱布都特别贵,当时我看了费用清单都惊呆了,而且只有少部分药品和检查费用在报销范围内,手术耗材都是不能报销的,这就是为什么明明医保说报销比例70%,实际报账不到三分之一,真的,住过院才知道看病究竟有多贵,病人虽然花了高昂的费用,当然把这笔账算到医生头上,他们不知道医生只是遵守医院的程序,价格是物价局定的,
所有检查项目医院是有规定的,什么手术什么病需要做什么检查都有规定,医生是不敢随意增减的,其实医生只是做自己的工作,跟普通人没区别,司机开车,环卫工人扫地,医生看病,当然,各行各业都有害群之马,都有不堪的人,不能一棒子打死,绝大部分的医生都是有医德,值得尊重的! 阅读量0


小小药剂师


現在部分医德医风确实有问题,我是一名肺癌患者讲四件親历的故事,北京某医院特需号500元,医生拿过片子没看就说,你挂某人的特需号让他看吧,又500元。哈市某医院(不是中医)专家号,看完片子说预防一下吃中药交钱吧3000元,在诊室要把药买给我。哈市某医院我脚后根痛挂专家号,看完之后本院有药不开,写张纸条到指定药店买膏药每贴59元,店员说一个疗程十贴刷卡。牡市某医院规定上午只挂专家号,不挂普通号。以上说明,一医生无责任感应付。二利用职务买私药敛财。三和药店串起来创收。四硬性强买强卖。去的全是公立医院我想这不是我个人的经历,每名患者都有类似故事,这个庞大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