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反潛利器——“高新六號”反潛機

中國的反潛利器——“高新六號”反潛機

眾所周知,中國很長一段時間來都可以說是“有海無防”的,直到近些年才有所好轉,不信的人可以看下中國海軍具備區域防空能力都是什麼時候了。即使這樣,對於水下的防禦能力也還是比較欠缺的,常年在中國周邊活動的某些國家,不光艦艇和空中反潛能力強,其潛艇技術也是非常了得的。而中國倒過來,不僅潛艇被戲稱為“海上拖拉機”,艦艇反潛能力也非常弱,至於空中反潛能力,之前幾乎可以說沒有。有人統計過,中國周邊的潛艇數量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反潛形勢非常嚴峻。

中國的反潛利器——“高新六號”反潛機

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國海軍在過去國家實力受限的情況下,基本沒法掌握對方潛艇活動的情況,而自己潛艇活動的情況又常常在周邊的監視之下,其中威脅最大的就是P-3,常年在周圍活動,當時南海撞機事件中迫降在陵水機場的就是它,可見那時是有多麼的囂張。而鄰國日本大約生產了一百多架,連臺灣地區也裝備了多架。中國海軍當時的水上反潛力量,可能僅限於理論上具備反潛能力的水轟5,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不光無法發現對方的潛艇,己方的潛艇也常常暴露在對方的面前。當然,隨著中國海軍潛艇技術的發展,靜音的新型潛艇使得對方偵察發現的概率大大降低,但空中反潛這塊一直還是短板。直到正式的專職反潛機——“高新六號”服役,這一切才真正發生了改變。

中國的反潛利器——“高新六號”反潛機

各位別小看了固定翼的大型反潛機,從載機平臺到裡面的電子設備都非常複雜,目前為止世界上也只有“五常”能夠自行研製,中國也是最後擠進這個行列的一個。從反潛的效能上來講,反潛機機動性強、監視區域大、作戰反應快、對潛作戰具有不對稱優勢,是非常有效的反潛手段,遠遠超過水麵艦艇以及潛艇等,因此“高新六號”一露面,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高新六號”的載機平臺是運-9,在沒有定型之前也被稱為運-8三類平臺。運-9確實是在運-8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但是採用了更新的設計,包括全新的機體、新型的渦槳發動機等,螺旋槳的槳葉數量也由運-8的4片變為了6片(最簡單區分運-8和運-9的方法),算是一款新的飛機。運-9的出現,解決了中國沒有合適的載機平臺的難題,大量基於該平臺的特種飛機出現:預警機、電子戰機、通信指揮機、巡邏機,甚至還有心理戰機,當然也包括了“高新六號”反潛機了。運-9的巡航速度、最大起飛重量這些指標都與P-3相差無幾,只是最大航程上還有差距,以它為載機平臺,航程超過6000公里,執勤時間超過8小時,基本上能夠滿足中國周邊海域反潛作戰的需求,理論上可將中國的反潛防線前推上千公里。

中國的反潛利器——“高新六號”反潛機

“高新六號”最大特徵是鼻頭和尾巴。據說機鼻的位置裝備了大型搜索雷達,能夠對潛艇、水面艦艇等進行搜索探測。據軍事專家稱,只要對方常規潛艇上浮水面,“高新六號”是完全有把握通過搜索雷達發現潛艇的通氣管和潛望鏡的,探測距離可達幾十公里。機尾的特徵則是一根長長的杆,這就是“磁異探測儀”,用於探測地磁場的變化,以此來探測水面下是否有潛艇存在。“磁異探測儀”本身作用距離有限,而有消息稱“高新六號”裝備的是自主研發的新型磁梯度探測裝置,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對潛艇的威脅非常大。

除此之外,“高新六號”還裝備了聲吶浮標。前面提到的大型搜索雷達和“磁異探測儀”都是用來初步判斷是否有潛艇存在的,要想精確定位就要靠聲吶浮標了。據稱“高新六號”自帶100枚聲吶浮標,戰鬥持續力遠遠超過攜帶量不到一半的P-3C。“高新六號”能夠掛載的武器種類也非常豐富,既可掛載深水炸彈,也可以掛載反潛魚雷,甚至還可以掛載反潛導彈,打擊能力非常強。“高新六號”還裝備先進的電子自衛系統,具備較好的戰場生存能力。

中國的反潛利器——“高新六號”反潛機

通常的分析認為“高新六號”基本上能夠達到P-3C的水平,部分裝備甚至可能與P-8相當,但也有分析認為“高新六號”的作戰性能遠遠不及P-3C,還有很大的差距。總的來說,不管是性能相當還是差距很大,“高新六號”的出現,都解決了中國海軍反潛機有無的問題,也將中國海軍的反潛能力往前推進了不小,算是邁出了第一步。可以想見隨著工業實力的增強和技術的追趕,反潛機這塊的差距會越來越小,一定會有更新的飛機出現,對方的潛艇部隊再要大張旗鼓地行動也得仔細掂量掂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