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的期望工资超8000元,这是内心的需求,还是入社会的焦虑?

在社会调查中,我们发现应届毕业生期望的工资达到8000元,这个数字怎么说呢,理想是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实际上除了在一线城市,能达到一万元以上的收入,其它城市根本达不到,甚至在三四线城市一般就是2、3千元。在大城市几千元的收入,生存都是问题。

应届生的期望工资超8000元,这是内心的需求,还是入社会的焦虑?

其实8000元的收入现在算算也并非很高,以前一线城市的房价也不过一两万,说一年工资还能攒下个卫生生,现在一套房子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的也不为过,8000元的工资怎么买的起房子,出租好一点的房子,也就是够交个租金,还能盈余一点点吃的,怎么还能更好的活?

不过大城市是个能拼搏的地方,还是有很多机会,也有能出现打工皇帝的,但是绝大多数还是杯水车薪,女同志可能会好一点,还是有机会留在大城市,男同事就很是要命,除非你有过人的本事,或者长的像吴彦祖。其实有很多人也不乏有才艺,有天赋,有过人的学历,如果你是在二三线城市,可能你是厉害的,但是在一线城市,就不算什么,人才比比皆是,有些人在路边演出的,如果放到其它国家可能那是一等一的人才,但是在我们现在社会,那就不行了,就是一般的人,为了生存奋斗的人。

应届生的期望工资超8000元,这是内心的需求,还是入社会的焦虑?

8000元的工资要说也不是漫天要价,其实这些工资放到二三线城市,养家也是困难的,因为现在的人的家庭压力都很大,毕业生其实更为困难,一样面临着买房,买车,娶媳妇,生孩子,而房价说是大下调,但是一直没有降低过。从房子的曲线上看,其实还就是一个稳中有升的趋势,降一点点,然后升的很多。都说中国房产不行了,小编一直持怀疑态度。说投资理财,其实年化收益都并不高,支付宝的余额宝降的已经惨无忍睹,还不如放银行利息高。

现在的人其实都是很焦虑的,虽然感觉大家日子都过的风风火火,有声有色,有房有车,但仔细看却都是负债,房子贷款,车子贷款,孩子其实也算是负债,但大多数都是打工者,上班族,每个月基本上都活的精打细算,很难有多余的存款,甚至如果超出预算的话,就要刷信用卡之类的,更加重的负债,老板敢骂中年人,因为知道这是家庭的收入来源,只能背着壳硬干着。

应届生的期望工资超8000元,这是内心的需求,还是入社会的焦虑?

年轻一代的就不怎么关注这个,调查发现95后更关注的是公司有没有健身房有没有下午茶时间,对工资好像要求不高。我们老一辈搞不清楚是怎么想的,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消息肯定是个案,因为出了社会成家的,或者准备成家的,毕业在外地工作的,都是知道钱的重要性的。追求个人的发展,爱好,甚至更好的生活确实是人的权利,但是在中国米少人多的地方,钱是相当重要的。

为了理想不为五斗米折腰确实也值得人敬佩,但是发现说出这句话,估计就是滚蛋回家了,说这句话的原创也就是如此。虽然出名,但并不富,但是账单依然要付,人生还是要过,怎么过,金钱社会得拿钱过吧。

应届生的期望工资超8000元,这是内心的需求,还是入社会的焦虑?

确实有些有个性的,有本事的不愿意在公司干,因为管制的严格,也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需要稳定的占大多数,所以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依然是非常抢手,虽然现在唱衰铁饭碗,但是稳定的收入依然是毕业生更青睐的栖息之地。私企因为稳定性差,待遇虽然高一些,但是不知道能撑过多久。

不管怎么说,狼多肉少,现在毕业生每年800万,但是人们心里的好岗位却没有那么多,剩下的只能去别的地方,私企,或者是自己创业。

应届生的期望工资超8000元,这是内心的需求,还是入社会的焦虑?

有人说过U盘化生存,我想着可能在互联网时代最终是最好的生存方式,每个人在互联网时代都是连接点,只要有能力,有一定名气,在互联网时代是不难生存的。但前提是你的能力是从哪里来,怎么怎么能到精英行列。二八定律始终存在,不管怎么干都是有很大的压力。“怎么干、怎么干,打开任督二脉”?对于什么是幸福什么你们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