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吃宴席尤其是农村宴席时,有没有令你印象比较深,至今还非常怀念的菜?

在下只吃肉


记得小时候家里农村还没盖新房,住的都是那种老式的土胚房,家境算是比较差的那种吧,当时除了过年,家里一年可能一个月吃一次肉实属常事。不过这些并不影响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记得那一年,婆(奶奶)过六十岁生日,家里的亲戚都来了,于是乎就想为寿宴准备几个好菜,那时每家每户几乎都有养几种家禽,鸭子是最多的,所以家里人就想着做一道鸭肉为主的菜,一道魔芋烧鸭,据说做了那道菜以后,每回揭开锅盖时都会有一股魔芋烧鸭的味道附在锅盖中,据说这种情况维持了好几年,有的时候还拿这件事来开玩笑,直到公婆都相继去世后,这件事就再也没有人提起过了,估计现在连老房子的墙都快倒了吧。

老房子

时过境迁,长大的我们生活也得到改善,但是那道魔芋烧鸭的味道却消失不见了。在现在的家系菜肴中,魔芋烧鸭也得到了升华,制作手法,选用材料都有所改变,对于这道菜人们又有了新的理解,而我也是其中之一,小时候的记忆是我追求这道菜的执着,也是让我思恋已逝亲人的一种方式。

今天就分享一道魔芋烧鸭的家常做法给大家吧

魔芋烧鸭

准备好主料,鸭子半只(600g左右吧),选嫩一点的比较好,如果是老鸭建议先用高压锅压几分钟熟的快一些。

鸭肉

其次是魔芋半斤,泡椒(可选用灯笼椒),芹菜,辣椒各一点提味用,豆瓣酱,老抽,生抽,生姜,蒜,葱头,盐,鸡精,白糖少许,料酒这些准备好就可以备菜了。

芹菜

辣椒

魔芋

把鸭肉改成小块,清洗干净后放到沸水中煮一下,在水中加一点生姜片和料酒,去除血沫后把鸭肉凉出备用,锅里多倒一点油,油温高一点便把鸭肉倒下去过一下油,表面差不多有白色的焦点时就可以了,捞出备用。

魔芋切成条,用开水煮几分钟捞出备用,把辣椒,芹菜以及葱头改成段备用,泡椒中间对破,姜蒜切成片备用。

锅中倒油,油温五成热时加入豆瓣酱炒香,加入姜葱蒜以及泡椒,翻炒出香味这是就可以将鸭肉倒入其中了,翻炒几下加入老抽和生抽提色。老抽不宜放太多。炒出颜色后加入热水,把鸭肉淹没了就行这时可以加入一些大料,八角,花椒,陈皮都可以,加入一些料酒和盐,盖上锅盖用小火焖煮半个小时以上,至鸭肉可以用筷子扎透的状态,然后加入芹菜和辣椒翻炒一两分钟,边炒边收汁,等到锅中还有点汤的时候,就可以放入其他剩下的调味料了,鸡精和白糖都是提鲜的,炒几下就可以出锅了。

魔芋烧鸭

这道菜相对于之前的那些菜复杂了一些。不过好吃就行了。


我是刘小葱


农村婚宴一般需要提前两到三天开始准备,因为一场农村婚宴参加婚宴的人数很多,半个村子的人。参加过农村婚宴的人都知道,农村婚宴菜品量很大也很实惠,并不次于饭店的饭菜。厨师需要提前三天买菜,提前两天开始进行菜的初步加工,提前一天完成部分菜品。整个做饭过程中除了厨师,还需要有打下手的。比如说洗菜择菜刷锅刷碗,一般都是家里的亲戚,多为妇女,整个过程比较繁琐。

用餐的地方多为邻居家里的院子,也有在街上的,可能会分娘家席,朋友席,还有男方的亲戚,宾客在用餐的整个过程中,后厨一直在忙碌。这些人员包括厨师还在加工菜品,妇女在盛菜,年轻人在端盘子。直到客人享用完美食离开席位,他们还要将客人吃剩下的饭菜,锅碗瓢盆收拾完了。这时候就到他们吃饭的时间了。桌椅板凳啥的都是租的,完事儿了还得家里亲戚朋友给人家送回去。总之,整个过程很热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

最喜欢农村婚宴中的大锅菜,味道一绝。




霸气回归VIP


我家是重庆市璧山区的。

小时候很喜欢去吃酒席,因为我爷爷会去帮厨或者掌厨,我爷爷年轻时候的手艺真的很好。所以我免不了会去提前偷吃,哈哈。

以前都是提前一天准备第二天中午的酒席,所以他们会把食材在前天晚上准备得差不多。这时候我就喜欢去吃炸好的酥肉。这个酥肉第二天会做成两种菜,一种是外面裹层糖衣,当饭前甜点,第二种就是会拿去做酥肉汤。

还有就是烧白,夹沙肉。烧白我喜欢吃里面的咸菜,夹沙肉喜欢吃里面的馅儿。

粉蒸肉里面有土豆或者红薯或者芋头,好像都吃过,不过最好吃的还是红薯蒸的粉蒸肉。

还有一种黄金糕,小孩子们都很喜欢吃,不过好像这是广东这边的甜点,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那边也有,就是觉得好好吃哦。







包包宝宝抱抱w


我家是河北农村的,小的时候最怀念的当然是大锅菜了。条件不好,小孩子们不够吃宴席的资格,只是闻着香喷喷的大锅菜味道就能流口水了,找大爷伯伯盛一碗,在桌角上吃,就觉得很幸福。比起其他地方宴席上的硬菜,还是喜欢吃农村宴席上的大锅菜。(图片是在网上找的)。



侃侃天使976


我自己是89年,江苏北部小县城的。印象里小时候经常出去吃宴席,那个时候农村还都是请师傅回来烧,或者小区楼下搭棚子。

我们那边攀比比较严重,记得以前说衡量宴席办的好不好就看他家有没有甲鱼,所以白果甲鱼汤几乎每场都有,算是我们那边的一道特色菜。

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等最后几道甜汤,记得特别清楚那时候热甜汤有藕粉圆、葡萄干糖水、蜜枣、桂圆糖水,冷汤就是喜多多或者一些水果罐头。小孩子一般坐不住,吃完几道菜就满场飞了,但是这几道菜一上就都归位了。虽然这些东西到处有,但是一桌小孩分着吃,真的特别开心,很多场景到现在也是回味无穷。

本来想说说印象最深的一道菜或者几道菜的,回忆起来,发现几乎每道菜都记得,有的上菜顺序都还记得,估计以前亲戚都住的不远,好多家都请的一样的厨子,菜单都差不多。

虽然现在吃的越来越贵,越来越精致,饭店也越来越高级,但是能记得甚至怀念的场景真的不多。以前吃完宴席亲朋好友还一起聊天或者打打麻将什么的,现在吃完了都立马散了,各回各家了。



在下只吃肉


记得小时候农村人一年到头都吃不几回肉的,只要谁家办酒席了,那是小孩子最高兴的事,不但热闹还可以吃好吃的,(一般办酒席请的是老师傅做菜很好吃的)那要是一桌子坐上几个孩子那是没办法吃饭的,那时的小孩就跟土匪似的,简直是用抢的,只要菜一上桌就光盘了。那打仗似的吃饭至今难忘!





深山老林养土鸡


鱿鱼汤和香酥鸡。


鱿鱼汤是我最期待的,因为这东西平常喝不到啊,黄土高原远离大海,别说是新鲜的鱿鱼了,就连干鱿鱼都不是寻常的食材,而且那个时候吃的鱿鱼通常都是干的泡发的,在家根本就操作不了,只能在餐桌上吃了。

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用煮肉的肉汤,加上鱿鱼煮,胡椒和姜蒜末调味,加上水淀粉把汤汁搞得稠呼呼的,然后再多来点葱丝和香菜就上桌了。大人们都忙着给我找鸡腿吃,但是我却对这碗汤特别感兴趣,感兴趣超过的鸡腿。


等长大了发现其实当时的香酥鸡也是挺好的吃,这东西平常在家里也没有办法做,因为要大油锅才能炸。先把三黄鸡煮熟入味,然后在外面挂上面糊,进入油锅来炸,上桌的时候外皮酥脆,内里的鸡肉软烂,真的是超级好吃的菜。只是因为工序复杂,后来的村宴里面多数被烧鸡替代了,能吃到好吃的香酥鸡已经很难了。



植物人史军


在笔者的记忆里,七十年代我们这里山村物质都很缺,那时候在乡镇只有合作社,买盐要粮票,买布要布证。根本就没有小卖部之类的店。吃的只有农家里自己种的菜跟养的鸡鸭鱼这类。所以结婚、嫁女等方面做宴食的时候,几乎都是围绕自己种的菜跟自己养的下厨做菜式,那个时候宴食中的菜品也不多,只有:红烧猪肉、釀豆腐、清炖鸡鸭、白切鸡鸭、炸鱼块跟一些小炒的青菜很多延续到现在都还很普通,常常可以吃到,也就没有那么怀念。在我印象中,至今留恋的有三个菜,几乎都会失传了,很难吃到了!

第一:蛋菇(我们这里叫蛋卷)

在我们农村,做蛋菇是把猪小肠洗净刮干净,把打散的鸡蛋液灌进去,然后用锅烧水煮熟,等肠子里的鸡蛋熟了之后拿出来过凉水,最后把肠子切段,配入肉汤吃。也可以配上自制的调料淋上面吃。(蛋菇的做法很有技巧的,笔者在我妈指导下试过几次才成功。)

现在我们这里做宴食都是在酒店里了,是没有这个菜的。

第二:蒸肉圆 (听名字很普通,但质料有异)

虽然现在猪肉圆、牛肉圆等什么圆都有,但我留恋的蒸肉圆是完全不同的,特别的清香滑口。

听我妈说,做这个肉圆全程是不接触铁器东西,肉选用猪的前肋肉,用木棍棰烂,然后按比例和上野生葛粉跟糯米粉。然后揉成圆的,铺在竹子做的筛上或者蕉叶之类的叶子上面,大火蒸出来。

这是我妈做的,现在野生葛粉很少。加上平时很少人杀土猪,所以不是常常可以做来吃

第三:懵懂蛋炒鸡杂

现在很少很少这道菜了,因为蛋是杀鸡的时候还没有生出来的。

以上三道菜有几个吃过的。


山农大叔


笔者今年21周岁,小时候和大人们一起吃过不少的宴席,有农村的宴席,也有城里酒店的宴席,要说印象最深的当属一道叫做“海杂拌”的菜和一道叫做“geng汤”,汤食。这两道菜也是我们这个地区农村宴席最有代表性的两道菜。分别是我父亲家乡的菜,和我母亲家乡的菜,图为笔者周岁生日录像的截图,由于时间太过久远,清晰度并不是很高,但也代表了那个年代家乡的宴席。

回归正题,我们首先来讲讲海杂拌这道菜,由于父亲的家乡靠海,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家乡人独创的一道美食,并取名为海杂拌。海杂拌是由:鱼肉、鱿鱼、扇贝、蟹足棒、海参等材料制作而成,大体上是这样做的:首先将鱼肉去骨,再挑出鱼肉中的刺,裹上面糊,用油炸制表面酥脆。扇贝也是,裹上面糊微炸。鱿鱼切成花刀,用开水烫一下,鱿鱼会卷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鱿鱼花。之后放上调料调成汤汁,最后勾芡将所有材料倒入锅中翻拌,炖一会,出锅装盘。最爱吃菜里的鱼肉,鱼肉外酥里嫩,咬一口,鱼肉的汤汁混合着调料的香味,鱿鱼花裹着汤汁非常有嚼劲,吃一口真的是满口留香。

再说说geng汤:羹geng汤是我母亲家乡宴席上必有的一道前菜,在正菜上桌前会一人上一碗geng汤,浓浓的稠稠的,冬天喝到胃里即温暖,又顶饿,夏天即发汗又解暑。geng汤是由花甲、鸡蛋、紫菜、等制作而成,具体怎么做的笔者不太清楚,在印象中只记得每人一碗,不够再盛,喝的慢的再去就没有了。

记忆中的童年,农村宴席是最大的快乐,我们称之为“吃八碗”其实,农村的宴席吃的并没有多么多么的好,但是却最具家乡特色,时过境迁,吃过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宴席,而令我难以忘怀的就只有“海杂拌”和“geng汤”这两道菜了。

坐标:辽宁省市大连长兴岛。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老虎屯镇磊子山村。





解语芬芳


最怀念的就是这个啦。

一桌只上十个。

每个人自觉拿一个。

大人会把自己的给小孩。

分的多的小孩会得意洋洋展示自己拿了多少个鸡仔胎。

大人去吃酒席。

小孩如果上学没去,或者太远了只能大人去。

回来就会递过来一个纸巾包着的鸡仔胎。

小时候对这个真是趋之若鹜。

现在长大了,仔细端详里面的小鸡。

居然不敢吃了。

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