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里,枯荣大师的身份是什么?

骤雨梧桐


作为天龙寺辈分最大,武力最高的最终话事人,枯荣大师在小说中的出场可谓格调太高。特别是后来连自困黑屋三十年的无崖子,都在传功虚竹前还问过他枯荣是否有到场。这都说明了枯荣大师在武林中的声望和地位,但同时也让人对他的实力与身份充满疑惑,毕竟小说中对他的描述的确不多。



肩负护国重任的枯荣大师

天龙寺作为大理国的皇家寺院,历代皇帝避位为僧之后,大多选天龙寺作为修行之所。更重要的是,天龙寺作为大理段氏仿若少林藏经阁般武学典籍的珍藏重地,稳镇京畿,不但护法,还肩负着大理护国的重任。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之中立国,国家实力难比其他诸邦的大理段氏,得享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国祚始终不堕,天龙寺实是功不可没。

因此,作为天龙寺辈分最大,武力最高的枯荣大师,肩上重任也自然是非同一般了。也是如此重任在身,枯荣从一出场就表现出了他谨小慎微,顾重大局的人物形象。

保定帝段正明得位之后,由于膝下无子,立其弟段正淳为皇太弟,加封为镇南王,以作皇位继承人。段誉作为段正淳嫡出又是独子,身为世子的他便是大理国未来的皇帝。他因“北冥神功”而吸人内力,不懂贯通导气以致被认为身中邪毒,段正明于是将他带到天龙寺求治。但在枯荣大师的眼里,段誉却只不过是“黄口乳子”,不值得为他损耗功力,要保存实力来抵御鸠摩智夺取剑谱。这等同于是在他眼里,未来的国君段誉,是比不上《六脉神剑剑谱》、天龙寺的百年名誉和大理国的命运来得重要的。

只听那面壁而坐的僧人(枯荣)说道:“强敌日内便至,天龙寺百年威名,摇摇欲坠,这黄口乳子中毒也罢,着邪也罢,这当口值得为他白损功力吗?”这几句话中充满着威严。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十章》


实际上,枯荣大师之所以这样的态度,跟大理国的皇位继承是有很大关系的。大理国虽为段氏天下,但是国主一位并非历来嫡出一脉。

段思平开国之后,他的弟弟段思良,就夺取了段思平儿子段思英的皇位,此后大理国皇位开始嫡出段思良一脉(有点像大宋的宋太祖和宋太宗一出)。期间经历了段思聪、段素顺、段素英、段素廉,这几任都是父子相承。段素廉死后传位侄子段素隆,段素隆不好为帝,禅位为僧(也是开辟了段氏禅位为僧的先河),又将皇位传给了他的侄子段素真,这两任都不是嫡传。段素真传孙子段素兴,段素兴荒淫无道,被高氏所废,奉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为帝,皇位便又回到了段思平一脉。

之后段思廉传子段廉义,段廉义便是段延庆的父皇,但期间发生了杨义贞叛乱,段廉义被杀,延庆太子出逃不知所踪。高升泰平叛之后,拥立段廉义的侄子段寿辉为帝,该年因日月交晦,星辰昼见,段寿辉认为天变,遂禅位于段思廉之孙段正明。段正明其实也是段廉义的侄子,段延庆的堂兄。而枯荣大师乃是段廉义的弟弟,也是段延庆和段正明的叔叔。

因此,大理国的皇位并非从来都是嫡出一脉。大理倘若有变,继任皇位者便并非要有嫡出,只看上任皇帝近枝中的贤能之人,或看权臣高氏中意者。如此一来,与牵涉到大理根基的段氏武学宝典相比,在枯荣看来,段誉自然是难谈重要了,段誉死了,大理照样有段氏皇位继承人存在,大理国依然是段家的。


枯荣身负的重任是保护大理国的根基,而不是保护段誉可能的皇位。因此,当年段延庆在遭遇强敌重伤返回天龙寺,欲找枯荣大师主持公道,还他皇位,假如真的让段延庆见到枯荣,也是于事无补的,结果一样不会改变。枯荣不大可能会帮段延庆夺回皇位,在他眼里,段正明继位和段延庆继位都是一样的,只要能是开明的君主就行,更何况当时的大理已经认定了段正明,枯荣岂会冒险去触碰祖宗的根基呢?

而且两人都是他的侄子,包括枯荣自己在内,他们同样都有皇位继承权,只不过枯荣是一早就出家了。在他眼里,无论是段正明、段延庆还是段誉,他们都不及《六脉神剑剑谱》重要。剑谱一旦为外人所夺,不但天龙寺声名不再,大理国国祚也一样难保。



作为天龙寺武力最高当担的枯荣大师

也是因此,在鸠摩智挟持段正明或者之后的段誉时,枯荣大师表现出来的是不为所动,他也不会为了强行为救段正明和段誉而出手。段正明被挟持时,叫段正明就跟鸠摩智去一趟吐蕃王国,段誉被挟持而去时,他压根不再放在心上。

反而是在之前的鸠摩智力敌五本,胜算在望之时,他向鸠摩智左右手同时射出“少商剑”,以让鸠摩智见识他的实力,让鸠摩智能够心生畏惧。之后,又用“一阳指”指力烧毁了《六脉神剑剑谱》,在道义和舆论上反将了鸠摩智一军,好让他知难而退。枯荣大师此举,确实是让鸠摩智措手不及,也是极有远见的。

鸠摩智天龙寺之行,明显就是有备而来的。首先他探清了天龙寺各大高手枯荣加四本(本因、本观、本相、本参)的实力,也摸清了天龙寺中无人练成“六脉神剑”。因此他以挑战天龙寺诸僧的“六脉神剑”之名,给了自己一个夺取剑谱交锋的借口,也给自己的交锋加了不少胜算。因为如此一来,天龙寺诸僧迎战鸠摩智就只能自我设限,仅能使用“六脉神剑”。不然的话,没用“六脉神剑”,即便是战胜了鸠摩智,也是胜之不武。在舆论和道义之上,都被鸠摩智压倒性的压制在了下风之中,天龙寺百年声誉不保。


交锋之中,初窥“六脉神剑”门径的五本果真被鸠摩智压制。此时作为天龙寺武力当担的枯荣出手了,左右手同时使出一路“少商剑”,鸠摩智虽有预防枯荣出手,但并未想到他的内力之深,竟能够左右手同时出手,措防不及,肩上被他其中一路剑气所伤。枯荣这次出手为天龙寺扳回了一城,战胜了鸠摩智。不过鸠摩智又以他挑战的是“六脉神剑”的“剑法”而不是“剑阵”,再次向天龙寺诸僧发起进攻。枯荣于是运用“一阳指”指力,烧毁了剑谱。

枯荣烧毁剑谱,目的有二。一是让鸠摩智断了夺经的念头,二是在道义上反将了鸠摩智一军,让他知难而退。枯荣知道鸠摩智不夺剑谱誓不罢休,剑谱一毁,他自然难有借口为难天龙寺。更重要的是,烧毁剑谱,让鸠摩智背负上了一个逼人毁去传世绝学的罪名。凭借武功交锋夺去剑谱尚能怪天龙寺无能,但败军之将,依依不饶,逼迫人家毁去剑谱,这样的罪名,这无论是在道义上还是舆论上,鸠摩智此行都是站不住脚的。这样一来,等于是让鸠摩智变成跟天龙寺成功结仇,更是与大理国为敌。鸠摩智再如何猖狂,也不敢以一人之力对付一国之力,他能走出天龙寺也不一定能走出大理国。



也是这个原因,鸠摩智才动了挟持保定帝段正明的心思,为的就是以他为人质,方能确保自己离开大理。只不过段誉出头,又使出“六脉神剑”,让鸠摩智看到夺取剑谱的希望还在,于是转而挟持段誉而去。但对枯荣而言,他保护天龙寺的目的已经达到,天龙寺声誉并未受损,大理国根基也没动摇,剑谱之后,各人再重新默写出来便是,而至于段誉性命如何,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那已不是他的职责所在。

实际上,通过鸠摩智天龙寺一役前后,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枯荣大师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形象。他的武功和实力都是不容置疑的。很多读者诟病他有装的成分,说他比不上鸠摩智,眼看段誉被抓无动于衷,无能为力。但是任何一个成为大理国根基所依靠的天龙寺的话事人,他都会像枯荣一样谨小慎微,以大局为重。毕竟他的职责是保护天龙寺的至高武学,是保护大理国的社稷根基,他不需要保护任何一个人的皇位,为此他必须时时刻刻保存实力,不做无谓的牺牲和斗争。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无崖子在“珍珑棋局”被虚竹破以后,特地问道虚竹两个人有没有来:一个是枯荣,一个是乔峰!

“北乔峰南慕容”在江湖上名声大振,这是后辈中的翘楚,但“逍遥派”神龙见首不见尾,在外人看来秘密之极,他们自然知道江湖上的一举一动,而他们眼中,乔峰自然胜过慕容复,乔峰的实力自然得到无崖子的认可,但是为何会提到枯荣呢!

可见,在无崖子的眼中,枯荣的实力绝非泛泛之辈,实乃和乔峰一样的人物!

枯荣大师是前期大理第一高手,这是毋庸置疑的。

他出场是在鸠摩智单挑“天龙寺”时才露了一两手,面对大轮明王的挑战,天龙寺危在旦夕,而“六脉神剑”仍是无人练成,于是枯荣和几个“本”字辈弟子合练,一人一脉,虽未大成,也是非同小可!但是面对大轮明王鸠摩智,仍是难以抵挡,毕竟六人使用“六脉神剑”毕竟不纯熟,有间断,让鸠摩智有可趁之机!

但是面对强敌,枯荣的自信也是相当强的!

枯荣大师道:“誉儿,你坐在我的身前,那大轮明王再厉害,也不能伤了你一根毫毛。”他声音仍是冷冰冰地,但语意中颇有傲意。道:“是。”弯腰走到枯荣大师身前,不敢去看他脸,也是盘膝面壁而坐。枯荣大师的身躯比他高得多,将他身子都遮住了,保定帝又是感激,又是放心,适才枯荣大师以枯禅功替自己落发,这一手神功足以傲视当世,要保护誉儿,自是绰绰有余。

枯荣大师的意思是无论鸠摩智有多大能耐,他都有实力保证段誉的安全,作为一代高僧,枯荣的话绝不是信口开河,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枯荣敢这么去说,绝对有过人的技艺!

在面对鸠摩智时,鸠摩智的“火焰刀”是他最得意的武功,在其余几位都快支撑不住时,枯荣出手,少泽剑击穿“火焰刀”然后击中鸠摩智的肩膀,打击了鸠摩智嚣张的气焰,而此时鸠摩智却压根没见到枯荣真正的面容,因为他是背对着鸠摩智!

虽然“天龙寺”难以抵挡鸠摩智的进攻,枯荣最终选择烧掉剑谱,因为段誉已经学会,有了传人,他就不怕!其实,枯荣和鸠摩智没有真正的决战,虽然枯荣趁其不备击中了鸠摩智,这不能说枯荣比鸠摩智强,但他的剑气能够冲破“火焰刀”让鸠摩智受伤,这份功力绝对不差的!故而,我认为他的功力相当精纯,可能不弱于鸠摩智,但武功可能比鸠摩智要弱一些


枯荣大师本是段延庆的亲叔父,他的辈分应该是大理最高的,毕竟段正明也要比他晚一辈,而且段正明见了枯荣之时,内心很是震撼,因为他没有想到枯荣还活在人世!

可见,枯荣是天龙寺得道高僧,他一心向佛,也不屑去理会江湖和朝廷的更迭。段延庆的父亲被谋权篡位,而深受重伤的段延庆去天龙寺找枯荣,让他出来主持公道,但是枯荣避而不见,导致段延庆残废,人不人鬼不鬼!从这可以看出,枯荣不想卷入世俗政治,在他眼中,名利都是“空”,而他正在悟禅,不希望被世俗之人影响!

于是,当大理发生政变他知道,但并没有援手,而当自己哥哥被杀,侄子不知所踪之时,他也没有去寻找。而后段正明继位,枯荣大师作为最高的皇室宗亲,他是支持的,如果他不支持肯定还会造成血流成河的情形,他明白这种情况,于是看到国家稳定也没有说什么,基本上是默认的!

而后,他一直都在天龙寺参苦禅,已经达到“半枯半荣”的境界,可谓相当之高,而他在天龙寺极少露面,甚至外人很多不都不知道他的存在,甚至很多人都以为他死去了,但是他仍是守着枯禅,一心一意向佛!

他独自守着大理至高无上武学“六脉神剑”,虽然没有练成,但也是一种传承,他把天龙寺的声誉看的很重,决不能让任何人损害,虽然大轮明王武功难敌,故而他把“六脉神剑”剑谱烧去,让鸠摩智竹篮打水一场空!

枯荣大师是一个隐藏的高手,他武艺高强,出手不凡,佛法精深,是大理国最强的高手。

虽然不及鸠摩智,但在《天龙八部》里面,我觉得也是强于慕容复!由于他出手的次数很少,基本上没有真正的显露自己的实力。而他的水平从来不低,而且非常低调,甚至大理段氏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他的境界有点像扫地僧了,当然肯定是不及扫地僧的,至少作为一名低调的得道高僧,这种高深的境界就非一般人所能达到,“六脉神剑”是大理至宝,他的一生是在捍卫大理的至高武学,也是在不断钻研佛法的过程!

枯荣的一生是为两者而活,佛法为本,武学为末,他用行动践行这一切,实属难得!

所以,枯荣在大理地位尊贵,不是因为他是大理的长辈,更重要的是他代表大理佛法最高境界!



忠肝义胆岳老三


《天龙八部》中有一位只出场一次的绝顶高手,那就是大理天龙寺枯荣大师。枯荣大师身份尊贵,武功高强,佛法精深,可以成为大理段氏第一高手,天龙寺第一高手,其功力应当是仅次四绝。

枯荣大师的身份是什么呢?

当年大理国曾有杨义贞之乱,大理皇帝段廉义被杀,太子段延庆流落在外。后来段廉义的侄子段寿辉在堂弟段正明、段正淳及天龙寺诸位高僧的帮助下复国,段寿辉登上皇位。段延庆带着一身伤痛回到大理,发现皇位已经落入他人之手。

于是段延庆便来到天龙寺,想找枯荣大师为自己主持公道,因为枯荣大师是段延庆的亲叔叔。这说明枯荣大师是大理皇帝段廉义的亲弟弟。

本来段廉义被杨义贞杀死,太子不知流落何处,枯荣大师作为皇帝的弟弟就应该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但此时枯荣大师早已在天龙寺出家,所以杨义贞没找他麻烦,段寿辉复国时枯荣大师也只是率领天龙寺诸僧从旁协助,他并不想做皇帝。

正因为如此,枯荣大师在大理国内德高望重,连现任皇帝段正明见到他也是毕恭毕敬。因为枯荣大师不仅是他长辈,而且高风亮节,淡泊名利,确实让人肃然起敬。所以段延庆回到大理国时,第一念头就是去找枯荣大师主持公道,他相信枯荣大师有这个能力与资历。

假如段延庆能够成功见到枯荣大师,居士我认为枯荣大师必然能够化解段延庆与段正明、段正淳兄弟之间的仇怨,也就不会有《天龙八部》的故事了。

枯荣大师最大的特点是佛法精深。

枯荣大师作为皇帝的亲弟弟,本可安享荣华富贵,但是他却自愿如天龙寺出家,说明他确实是一心向佛。在天龙寺内枯荣大师花了几十年时间静参枯禅,达到了“半枯半荣”的境界。

“枯荣”一词源自佛教典籍,当年释迦牟尼入灭之时,卧床四周有东西南北各有两株娑罗树,每两棵树的下根相连,上根相合,就像是连理树。每一双树中各有一株树,因悲痛释迦牟尼的入灭而逐渐枯萎,被称为“四枯”,为保生气另一株则欣欣向荣,被称为“四荣”,这八株树便被称为之为“非枯非荣”或“四枯四荣”。“非枯非荣”象征着释迦牟尼的境界已经达到了非空非有、不生不灭的境界。

枯荣大师苦参枯禅,最后只达到“半枯半荣”的境界,身体也是半枯半荣:左边的一半脸色红润,皮光肉滑,有如婴儿,右边的一半却如枯骨,全无肌肉,骨头突出,宛如半个骷髅骨头。枯荣大师的相貌着实吓人,不过相貌奇特之人必然有惊人之处,正说明枯荣大师佛法高深。

枯荣大师没有达到“亦枯亦荣、非枯非荣”的境界,但不能因此小觑他。因为“亦枯亦荣、非枯非荣”那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境界,一般人根本达不到。枯荣大师能练到“半枯半荣”,已经说明他佛法精深,具有大智慧了。

枯荣大师佛法精深的最主要表现,就是他不执著于武学。当时鸠摩智提出用少林寺七十二绝技换段氏的六脉神剑经,天龙寺的几位本字辈高僧无不心动,然而枯荣大师却用几句问话警醒了众人。

枯荣大师:“本因,咱们练功习艺,所为何来?”
本因方丈:“为的是弘法护国。”
枯荣大师:“外魔来时,若是吾等道浅,难用佛法点化,非得出手降魔不可,该用何种功夫?”
本因:“若不得已而出手,当用一阳指。”
枯荣大师:“大理段氏的一阳指与少林拈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三项指法相较,孰优孰劣?”
本因道:“指法无优劣,功力有高下。”
枯荣大师:“一阳指若能练到第一品,那便如何?”
本因:“渊深难测,弟子不敢妄说。”
枯荣:“倘若你再活一百岁,能练能修到第一品吗?”
本因:“决计不能。”

枯荣大师的这几句问话,与少林寺藏经阁中扫地僧的一番言论完全相同。扫地僧认为,学佛之人练武为的是济世度人,并不求杀伤人命,所以只有佛法高深之人,才能化解武功中的戾气杀心,武功才能越练越多,然而佛法修为高深之人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

相比之下,鸠摩智虽然精通佛学理论,对武学却是贪多不烂,而且在武林中惹是生非,一心想博得“天下第一”的名头。这说明鸠摩智虽然是大轮明王、吐蕃国师,在佛学上却遭遇了“武学障”,修为难以同枯荣大师相比。

所以鸠摩智一身内力被段誉吸走之后才猛然惊醒:

如来教导佛子,第一是要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方有解脱之望。我却无一能去,名缰利锁,将我紧紧系住。

许多读者认为,枯荣大师与天龙寺五本高僧合力围攻鸠摩智,也只不过勉强取胜,之后枯荣大师自知不敌鸠摩智,便烧去了六脉神剑的剑谱,说明枯荣大师的武功修为远远不及鸠摩智。

居士我认为并非如此,枯荣大师的功力不会比鸠摩智差太多,只是他有一点比不上鸠摩智:好胜心。

比武就是争强好胜的事,如果双方功力相近,谁更好胜谁获胜的几率就更大。比如金庸小说主角中,张无忌毫无争胜之心,所以他有“强行五五开”光环,不论遇到什么层次的高手,往往会打成平手,很难胜得干脆利落。萧峰好胜心强,所以打起架来无往不利,甚至经常越级打怪。

鸠摩智是《天龙八部》中第一逞强好胜之人,他单挑天龙寺、单挑少林寺,无一不显露出好胜之心。而枯荣大师的佛法修为已臻化境,毫无争胜之心,并不欲在拳脚上争胜负,所以自然敌不过鸠摩智。

至于枯荣大师焚烧剑谱,也不是迫于无奈,而是具有大智慧的表现。他早已看出鸠摩智是个无所不用其极之人,哪怕这次天龙寺把鸠摩智打退了,但他既然惦记上了六脉神剑,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从此天龙寺将永无宁日。所以枯荣大师干脆将六脉神剑剑谱烧了,彻底断了鸠摩智的念想,免得他再来滋扰。

不过虽说六脉神剑的全部内容诸位高僧早已记下,不至失传,但是六脉神剑剑谱乃是段氏祖宗的遗物,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如果不是枯荣大师佛法精深,早已放下一切执著,断不会果绝地烧去剑谱。

因此居士我认为,枯荣大师在鸠摩智面前烧去剑谱,并非自知不敌的怯懦之举,而是彰显了他的大智慧。

欢迎阅读《梦露居士读金庸第89期:枯荣大师修为探究》。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梦露居士


枯荣大师是段延庆的亲叔父啊,段正明自认皇位是从延庆太子手上窃来的,说明最初皇位本就是枯荣那一脉的,加上人武功高,修为深,辈分还尼玛段家最高,地位不高才有鬼。

枯荣大师一生都在闭关清修,有危机事情方出头。段正明为了救段誉,拜访天龙寺。恰巧大轮明王鸠摩智要强借六脉神剑一观。枯荣大师为了天龙寺威名,教本因等同练六脉神剑一脉,自己早就习练了少商剑法。在枯荣的指挥和对敌下,鸠摩智两次小败。武功深不可测


再说段延庆一直为了复位大业奔走,杀遍所有仇家全家,所以得了天下第一大恶人之名。因为大理内乱,当初受伤的时候可是去天龙寺求自己亲叔父做主的,当时他是延庆太子,本来若无内乱,他就是皇帝了,那知道内乱之后,段正明被扶上位,没自己啥事了。但是若无这皇帝一线的支持,段正明也不好服众啊。所以,枯荣大师作为原来老皇帝的亲弟弟,意见就非常重要了,枯荣大师默许了段正明的继位,才有后面几十年江山,资格老,血脉正啊。

大理一直是皇帝退休制度,到老了退位为僧。以前是皇帝,现在是天龙寺一老僧。所以段家俗家弟子谁敢不尊敬天龙寺高僧,别人就是皇帝他爹及师兄弟,何况老枯荣是皇帝他师傅。在江湖上,老辈的高手还有见过枯荣身手的,不如聪辨先生苏星河就知道枯荣是一代高手。江湖上本来有大理段家的地位,尊敬他们老辈高手很正常,还有自家长辈的吹嘘,自然名气更大了。当看到段誉的六脉神剑后,自然想到天龙寺能正常修炼六脉神剑的僧人武功,深不可测。就像乔峰看到段誉六脉神剑逼出酒气,就觉得自己也办不到,自然觉得天龙寺里肯定有更厉害的。

人都对未知的充满敬畏,善于从已知推断未知。作为天龙寺最高代表,在他们俗家最高代表的江湖表现上,加上印象分,推理分,感觉都可以上天了。


艾米虾扯蛋


再说枯荣大师之前,我们先来说下枯荣大师参的这个枯荣禅的来历。

和金庸大部分引用的典故一样,这个枯荣禅也不是金庸凭空编造出来的,而是在历史上确有其实,其来源便是唐代高僧惟俨法师。

惟俨法师有一次指着庵前的一棵枯树和一棵荣树来问弟子的看法。

一个弟子认可荣树,法师便评价说:“灼然一切处,光明灿烂去。”意思是这个弟子心里看到的是一片灿烂。

另外一个第子认可枯树,法师便说“灼然一切处,放教枯淡去。”意思是这个弟子和刚才那位弟子的心性刚好相反。

这时,惟俨第三个徒弟高沙弥却回答说:“枯者从他枯,荣者从他荣。”颇有点看淡一切的说法。


那么了解了枯荣禅的来历后,我们再来分析枯荣大师。

首先,枯荣大师肯定是段家皇室,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甚至是可以影响大理政局的人物。理由何在?且不说段正明在枯荣大师面前自认晚辈,单说当年段家内部争斗皇位,书中说到最后是因为天龙寺出手才平定了政局。从这一点来看,枯荣大师算是大理政界、佛界、武术界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其次,从枯荣大师参的枯荣禅来说,不仅反映在了他的面相上,也反映在了他的行为和心态上。他守着天下无敌的六脉神剑不用,却一心一意钻研自己的枯荣;放着荣华富贵不要,一心在天龙寺钻研佛法,颇有点“枯者从他枯,荣者从他荣”的意味。


老秦来煮历史百味


谢缴:

枯荣大师是天龙八部中大理天龙寺的得道高僧,天龙寺在正史中称崇圣寺或无为寺,属于大理的皇家寺院,大理皇族信奉佛教,很多皇室的人在此出家,即使是大理皇帝也有避位出家在此的,历史中记载大理共有九位皇帝曾经避位为僧。枯荣大师是当时天龙寺中辈份最高的僧人,也是方丈等五本的师叔。

枯荣大师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地位,一个是因为他在天龙寺中出家,而且是寺院中辈份最高的存在,另外一个原因是枯荣大师的俗家身份也尊贵无比,枯荣大师的俗家身份是段延庆的的亲叔,也即是当时皇帝的亲弟弟,枯荣大师在其兄为皇帝的时候出家为僧,一方面是代兄出家,另一方面也是避开对皇权位置的威胁。即使是后来杨义贞叛乱,段正明为帝,为保大理国祚的稳定,枯荣大师也没有去见受伤来求见的段延庆,足见其深明大义,而段正明一脉为了保持其继位的正统性,也对枯荣大师保持了足够的敬意。再从一些或直接或侧面描写来看,枯荣大师在武学修为上也颇有见地,大理除段誉外唯一能使两脉六脉剑法的人,应该算是当时大理第一高手,连无崖子都对他另眼相看。

综上来看,枯荣大师在大理国中

天龙寺辈份第一

皇族辈份第一

大理武功第一

那么枯荣大师地位之高也就可以理解了吧!


本物小僧鸠摩智


枯荣大师是大理国天龙寺的有道高僧,更是大理国的定海神针,大理国虽小,但有他在,可以保大理国的一国平安。

枯荣大师虽然只露面一次,但在《天龙八部》里多有提及,他早年就出家,不过却一直关心着大理国的国运。在第一次露面时,是保定帝带着段誉去天龙寺高僧求助,恰巧天龙寺要迎接鸠摩智这个强敌,当时四个天龙寺本字辈高僧正在为段誉运功疗伤,一声狮子吼,枯荣登场:

看到这,就会对天龙寺和枯荣身份感到好奇,这段正明可是大理皇帝,但面对一个天龙寺老僧却要如此恭敬。原来大理皇族历来喜欢出家,天龙寺高僧多半是大理皇族,而且时时关心大理国运,每当大理危难之际,天龙寺总会出手,帮助一起化解危难,所以天龙寺可以说是大理立国之本。

看枯荣大师言语,尽管段誉是大理皇子,但跟天龙寺安危比起来算不了什么,他这话是当着大理保定帝的面说出来的,这里就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枯荣大师地位尊崇,即使面对大理国君依然丝毫不怵,二枯荣大师铁面无私,亲戚血缘在他眼里远没有国本来的重要。

接下来枯荣大师组织大理众高手修炼六脉神剑,本来这门武功按照祖训,只有天龙寺高僧可以修炼,这样就少一人,但是枯荣大师显然不是食古不化之人,马上让保定帝临时出家剃度,一下子凑足六人。后来六人六脉神剑剑阵对付鸠摩智不占上风,枯荣大师担心鸠摩智硬抢,居然明示身边的段誉“自观自学,不违祖训”,让他直接默诵修炼剑谱,这段誉既没有出家又没有资历,但是枯荣大师此时显然管不了那么多了。待段誉练完以后,他用一阳指毁掉了剑谱,这波操作绝对六六六。不过没想到鸠摩智如此无耻,直接抓走段誉,这就不是枯荣所能控制的了,谁也想不到一位名满天下的高僧可以下作到如此地步呀。

看得出来,枯荣大师不但是高僧,而且还是一个政治人物,手段心机绝对老辣,不愧大理国定海神针。

后面无崖子也提到过枯荣大师,把他跟乔峰并列,逍遥派那几个老家伙一向眼高于顶,能被他们提一嘴的绝对不是一般任务,看得出来枯荣大师的确实力高深,早就誉满江湖。

到最后讲述延庆太子身世的时候,才知道枯荣大师居然是段延庆的亲叔叔,也就是以前大理皇帝的亲儿子亲兄弟,比保定帝段正明一脉要纯正,难怪他说话的底气那么足,实力身份摆在那里啊。当时大理国内乱,延庆太子外逃,生死不明,平乱之后,是枯荣大师当机立断,让段正明当皇帝,很快稳固了大理国内局势。对于自己的侄子,以前的延庆太子,枯荣大师似乎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去搜寻,因为也来不及了,后来段延庆被仇人追杀,变成不人不鬼的样子,就算血统最纯正又如何,那样子根本没法当皇帝。从对待段延庆到段誉,都可以看出枯荣大师绝对是个杀伐果断的大人物,不拘泥常法,不限于儿女情长,一切以大理国根本利益为重。

晚年的枯荣大师专心修炼枯荣禅,修到了半枯半荣的境界,要我说,因为他时刻关注着大理国运,很难做到心无旁骛,也许难以突破到最高境界。但是他对大理国的贡献和作用绝对是无人可比的,这也是功德无量吧。



一览众河小


导读:无崖子眼中的天下第一,竟然是枯荣大师,乔峰只能排第二。

《天龙八部》作为金庸先生的武侠名篇,自然受到众多书友的喜爱。武侠小说最值得讨论的,便是书中各位英雄好汉的武功高低。逍遥派可以说是“金书”中道家武学的巅峰。个人认为,无崖子的武学修为和见识不在少林扫地僧之下,逍遥派的武功包罗万象,其中鸠摩智只是学到了“小无相功”的皮毛,便可以横行少林,无崖子的实力可想而知了。

无崖子遭到不肖弟子丁春秋暗算,落得半身瘫痪的下场。布下珍珑棋局,想要寻得一位机智聪慧的接班人,执掌逍遥派大旗。只可惜天不遂人愿,珍珑棋局被小和尚虚竹误打误撞解开。无崖子不免心中有些遗憾,但是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从无崖子和虚竹的对话中可以得知,无崖子眼中的天下第一,竟然是枯荣大师,乔峰只能排第二。

无崖子曾问到虚竹,今日赴会来解珍珑棋局的都是些何许人也。参加珍珑棋局盛会的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姑苏慕容复,还有四大恶人之首,号称“恶贯满盈”的段延庆。少林的两位高僧,大理世子段誉和吐蕃国师鸠摩智也悉数到场。无崖子虽然说天下高手来了十之六七,但还是有些失望。由无崖子沉默了半晌就可以看出。又继续问虚竹大理天龙寺的枯荣大师没来么?得到虚竹的回答后,又问近年来在武林中大出风头的乔峰来了吗?

从无崖子和虚竹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无崖子心中的第一人选是远在南疆,大理天龙寺的枯荣大师。第二人选才是乔峰,至于其他武林人士更是没能放在眼里。没有提到其他人物的原因无非以下两点,一是其他高手实力不济,远不如到场参加珍珑棋局的这些人。二呢则是“孤陋寡闻”,不知道其他高手问世。但是从无崖子作为一代武林宗师,武功和见识都属于《天龙八部》中的第一等人才。

虽然隐居数年,身边却有位尽心尽责的大弟子照顾。想必,苏星河对武林江湖中事肯定是了如指掌,要不然也不会知道近些年来大名鼎鼎的乔峰了。无崖子和苏星河苦心孤诣,布下珍珑棋局。为的就是找到内外俱美的全材,为自己报仇,更能传承逍遥派的武学。

由此可见,无崖子眼中的天下第一,竟然是枯荣大师,乔峰只能排第二。毕竟乔峰降龙十八掌炉火纯青,实战能力更是惊人,书中前三必然有他的位置。但是枯荣大师能排到第一位,是不是有些出乎意料呢?其实不然,枯荣大师内外功俱佳,数十年来苦修的“枯禅”更是让人忌惮。又是知晓“六脉神剑”练功法门的第一人。从和鸠摩智的交锋中不落下风,可以看出枯荣大师的智慧。这样的杰出人物,难怪无崖子对他格外青睐,把他排在第一也是理所当然了。


读书的狗子


根正苗红不说,枯荣大师还是大理国寺——天龙寺的方丈,作为历史上颇有佛缘的国家,大理历代皇帝颇有避世出家的传统,也所以天龙寺对于大理国的地位要远高于少林对于中原,更堪称是定鼎江山的所在……所以在那次内乱中,也是天龙寺的高僧与段正明兄弟一起平定了叛乱……

段正明(段正淳)兄弟是延庆太子的堂兄弟,这个关系可就远了两层了,只是在内乱平息之后延庆太子不知所踪,大理国也只能推举关系最近的段正明继位,枯荣大师也没什么话说,作为大理国寺的天龙寺,国家稳定自然比个人荣辱要重要得多。也所以当段延庆回到大理之后要找回公道的时候,天龙寺和枯荣也只能装没看到了,真要再把羽翼已成的段正明兄弟再推翻,不合情理,更有可能再来一轮内乱,国家和百姓都难以承受之重……


搬不动的小强


枯荣大师就是妹大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