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留散煤用戶”幸好是烏龍,罵聲裡的民意不容忽視!


“拘留散煤用戶”幸好是烏龍,罵聲裡的民意不容忽視!


幸好,凜凜寒冬裡,一則更讓人寒心的消息已被證偽。


“拘留散煤用戶”幸好是烏龍,罵聲裡的民意不容忽視!


剛剛,河北曲陽再度回應“拘留2名散煤用戶”——

1、消息內容有誤,系工作人員失誤。

2、從未對燃用劣質散煤人員進行過拘留。

3、照片張冠李戴,圖片裡的兩人並非此次燃燒散煤的用戶。

今天下午,一則令人揪心的消息在網絡流傳:《我縣拘留2名燃燒散煤用戶》。

當地環境保護局昨天發佈該通報稱,為做好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嚴厲打擊城中村燃燒散煤現象,並對其中不聽勸導,二次違規燃用劣質散煤的二人,給予治安拘留處罰。

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網民熱議——

“拘留散煤用戶”幸好是烏龍,罵聲裡的民意不容忽視!


“拘留散煤用戶”幸好是烏龍,罵聲裡的民意不容忽視!


“拘留散煤用戶”幸好是烏龍,罵聲裡的民意不容忽視!


“拘留散煤用戶”幸好是烏龍,罵聲裡的民意不容忽視!


“拘留散煤用戶”幸好是烏龍,罵聲裡的民意不容忽視!


“拘留散煤用戶”幸好是烏龍,罵聲裡的民意不容忽視!


“拘留散煤用戶”幸好是烏龍,罵聲裡的民意不容忽視!


幸好,只是一場烏龍,公眾的憤怒可以平息了。但這場烏龍里體現出來的民意,值得我們深思:人們並非不認同使用清潔能源,更不是不認同環境治理,但民意為何會沸騰?原因很簡單:

第一,公眾認可治理的重拳出擊,但不認可簡單粗暴地“一刀切”。如果不顧實際地搞“一刀切”,不僅難以產生長遠效果,百姓還會怨聲載道,失去對政策的理解和信任。“一刀切”治理下的假象,看似雷厲風行,實則是隻顧自己方便,而置民生於不顧。公共政策要向精細化管理延伸,是現代化的執政理念和執政能力。

第二,公眾認可執法的雷厲風行,但不認可不以法治為邊界的肆意而為。執法者不應缺位,但要執法有據,才能讓人心服口服。法治的鏡子,不僅要對著別人,更要對著自己。只有規範執法,讓法治確保權力不被濫用,才能真正保障老百姓的利益。

第三,公眾認可公共政策的直通人心,但不認可何不食肉糜的傲慢無情。

霸座者被拘留,見義勇為者受保護,崑山反殺者被宣佈無罪……這些都受到了老百姓的點贊,是因為這些處理都傾聽了百姓的民心民意。每一位執法者的權力都來自人民,要時刻把握住“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坐在辦公室拍腦門做出的決策不可能是科學決策,沉下身子才能和群眾一道幹出真正的民心工程。“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才是所有工作的初心。

人民情懷,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原本是念茲在茲的民本之策,如果不能憂人民之所憂、想人民之所想,就會適得其反。

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是什麼?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氣熱不熱、霧霾能不能少一點、河湖能不能清一點、垃圾焚燒能不能不有損健康、養老服務順不順心、能不能住得起房。

我們不能為了空氣清新,而犧牲百姓的供暖,不能為了舌尖上的安全,而犧牲惠民的物價。如何兩全?考驗執政智慧,更考驗執政良心。

一場烏龍里的民意再一次提醒我們:共和國的土地上,人民至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