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禁军巅峰时期,人数多达80万人,为何会被几万女真骑兵灭国?

约翰逊Magic



宋朝的募兵制可以说是独步天下,宋政府将这个制度应用到极致。凡遇上天灾爆发的地区,朝廷就会在灾区大量招募灾民入伍当兵,供其衣食,免得他们聚众造反占山为王,成为不利于统治的因素。

这种募兵制的好处在于,可以把一些可能反抗朝廷统治的潜在力量转变为维护统治的力量。为此招募灾民时,如有不从者甚至采取强制措施。

这就是两宋农民起义很少的原因所在。

但募兵制的缺点更是显而易见;招募不已,员额日增,老弱参杂,训练全废,已全非英勇善战的劲旅。

在北宋建国八十年以后,军队人数多达一百四十余万,成为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使北宋陷入积贫积弱的困境。

这样一来,北宋的禁军看似多,其实不过是由流民转变为正规军队,还没有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罢了,所以靖康之耻时,北宋才会被金国所灭。


宋安之


首先,像“八十万禁军”这种说法,就当不得真,属于《水浒传》看多了。在宋仁宗时期,禁军的规模居说达到了80万人以上,这是峰值;但在金军南下的宋徽宗时代,禁军理论上的数量也只有60万人左右,并且军中“吃空额”的风气很严重,能有个三四十万人就烧高香了。

《水浒传》中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


第二,“禁军”并不代表战斗就有多高了。在北宋,“禁军”并不是御林军或者皇帝亲军的意思,大概相当于国民党“中央军”的意思,战斗力当然相比等同于“地方杂牌军”的厢军要高,但也只是北宋的常规武装力量而已,并不是“精锐部队”的代名词,试问,不仅北宋不可能有,中国历朝历代哪一朝可能有80万的精锐部队?坦白说,有也养不起啊。

作为常规武装力量,北宋的“禁军”可能在北宋初期还能打打,宋太宗时还敢两次主动伐辽,虽然也是以惨败而告终,但至少是有野战能力的;到了宋徽宗时代,除了长年与西夏鏖战的“西军”以外,北宋的其他禁军不仅没有野战能力,连守城能力都不足,大多都是金军一来便投降逃跑的节奏。



第三,金国的主力军队可能就是几万女真骑兵,最多也不超过十万,但金国的军队哪里止几万人呢?金军发动第二次开封围城战时,光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就有8万人,东西两路加起来超过十五万人。从野战军的角度而言,即使不考虑战斗力,金军的人数也不比宋军少。

金军的人数从哪里来?除了数万女真精锐骑兵以外,金军在灭辽战争中还边打边俘虏,编组了人数众多的契丹军;在灭辽和侵宋的过程中,大量汉人军队还加入了金军,比如,大名鼎鼎的郭药师的部队。


张明扬不说话


“兵在精,不在广。”

没有士气,没有战斗力的军队再多有时不但起不到应有作用,反而会出现发作用。

例如,在解放战争莱芜战役中,解放军三天之内,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靖”区指挥部、2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抓获46700人的重大胜利,自己则伤亡不到一万。时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在战后目瞪口呆,说了一句著名的气话:“就算五万头猪,共军三天也抓不完啊。”



事实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虽然装备精良,部队人数还有几百万人,但由于军心涣散,往往出现一场战役吃掉对方一个军的情况。而且,人毕竟不像猪,人有时候比猪好管理的多。

北宋巅峰时期据说拥有禁军80万,却能被几万女真骑兵压着打。


①80万禁军水分很大,其实真正空编数额较大。军方与朝臣勾结,虚报兵员数量,以此来吃空饷。“河北将兵,十无二三,往往多是住招,故为阙,以其封桩,为上供之用”,可见军队的水分有多大了。

②军心涣散,战斗力弱。“就三十余万中,半皆老弱怯懦;老弱怯懦之人,遇敌则先自败亡;非独先自败亡,适所以为骁壮之累“。这样的军队,还能打个屁仗,一开战年轻人就光忙着在军队里救老扶弱了。

③北宋黄河水患严重,出现大量流民。以流民充实军队其实是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让当兵的人有饭吃,在士兵训练上放松。

④宋徽宗时奸臣当道,大臣和将领参与经商,士兵跟着从商,失去了忧患意识。


⑤北宋末年国库空虚,军员数量庞大,养兵一日费斗金,很多士兵连饭都吃不饱。

⑥宋兵怯战,金兵南下,出现部分士兵畏敌逃跑的情况。


安定郡潜夫


80万禁军,听上去实在是太美了,如果当中有10%是骑兵的话,那也得8万骑兵,如果是打游戏,多多益善,但是也得考虑,电脑会不会宕机?


北宋初年的禁军是赵匡胤从地方武装中拔擢的精装士兵,用来拱卫京师的,同时也为了削弱敌方军政长官的兵力,稳定中央政权。到了北宋末年,如果真的有80万,驻扎在汴梁周围,按照每五个人供养一个禁军,那么汴梁附近,就必须有400万人以上,还在北宋最强盛的时候,汴梁的人口也只不过150万,其中还包括周围的农村地区,汴梁往北,是黄河流域,人烟稀少,供养80万禁军,是不可能的。据史书记载,北宋禁军,最多的时候,是宋太宗时期,也只有10万人,其余都是地方武装。


北宋在宋仁宗的时候,只有狄青向西夏发动过战争,之后直到宋徽宗,将近70年,宋朝没有什么战争,与北方的辽朝签订“颤渊之盟”,保持了近100年的和平状态,这两国基本上就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文人狎妓,武人贪生,莺歌燕舞,花天酒地,人人耽于享乐,个个纸醉金迷,试问这样的人民、军队和皇朝,如何对抗暴虐如豺狼的?在女真人的崛起当中,早有预言: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区区万人,11年就横扫了辽国,挟灭辽之余威,一举南下,攻灭汴梁,当时北宋的领军居然是太监童贯,可见,宋王朝对其他武将的猜忌到了什么地步,潼关采用添油战术,不断消耗自己的兵力,而他自己的智指挥所距离战争前线,居然有700里之遥!

金人看到这样的状态,笑得合不拢嘴,就算真的派来80万禁军,也只是人头啊!其实不难想象,100只狼突然进入100万只兔子当中,是什么样的情景。女真人本身数量不足,在攻打辽朝的时候,收编了不少辽朝兵将,另外,辽国占据燕云十六州,那里有大量汉民,一并被金国占领,搞了个“伪齐政权”,汉军人数甚至比金人多很多。


自古以来都有兵不在多,在于精,80万草包,根本不如8000精兵,之后的抗金战争中,就充分体现了出来,当人们从一开始的蒙逼当中清醒过来之后,地方武装纷纷崛起,采取游击战术,让金兵苦恼不已,加上刘锜、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几次大捷,金兵已经感觉到没有能力攻灭南宋了,因此僵持了数十年。


如果不是宋高宗这厮拒不抵抗,凭借北方抗金武装,早就将金人消耗殆尽,赶回辽东去了。只可惜,大脑不灵光了,四肢再发达,也没有用啊!关键是这颗愚蠢的大脑还活了80岁。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很多人都喜欢拿数字简单对比,对历史上所有的以少胜多的事情,百思不得其解,他们的脑海里只有打群架的形象,只要人多,就会吓唬对方,然而战争是你死我活,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次不要命的冲锋,可以让十倍于己的敌人胆寒,一触即溃,这是动物界特有的羊群效应,很难根除。


今后在评价战争的时候,一定要多方面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如果单纯拼数字,那就是游戏。

………………

这里是诸葛小村姑为您报道,欢迎关注!


诸葛小村姑


八十万?开玩笑,北宋禁军的巅峰数量,达到了九十万人!但是,军队的数量与作战能力,却并不是呈正相关的。尤其是北宋。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的禁军,并不仅仅指在汴梁城担任防卫的那一批,还包括驻守地方和边境的禁军。比如,北宋中期以来最为精锐的西军,也属于禁军的序列。

回到题目,北宋对于军队的建设,采取以下做法:第一,更戍制;第二,荒年募兵;第三,强干弱枝。

先说更戍制,所谓更戍制,就是指每个将领定期更换驻扎地,使之不能长时间带领同一支军队。这个举措当然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防止兵将之间形成稳定的利益团体,以发展成为军阀势力。但是不利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将领对于部队不熟悉,所谓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真打起仗来,是很有问题的。


再说荒年募兵,所谓荒年募兵,指的是在饥荒年间,大量招募灾民入伍,如此一来既扩充了军队,也减少了灾民可能造成社会动乱的风险。但是,对于军队建设而言,这是大忌。因为灾民本身就不是真正想当兵,只是为了混口饭,灾后这些人也不会被裁掉,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士兵没有战斗意志;再说,这些灾民的素质良莠不齐,很多是市井混混,入伍后把这些市井习气带进军队,造成军队的堕落。这样一来军队的质量自然下降。

其三就是强干弱枝,指将地方厢军的精锐调入中央禁军。这是为了防止地方武装力量过于强大,但同时也造成了地方防卫力量严重不足。北宋的农民起义,甚至都需要调动禁军去镇压。


基于以上,可见宋朝军队虽然数量多但战斗力低下。禁军由于久疏战阵,其能力也大为退化。北宋到了中期之后,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军队,就是常年和西夏交战的西军。事实上,这支军队在面对金军时,除了数量,并没有显示出太大的劣势。

当金军南下时,由于一路上负责守备的都是连农民军都无法搞定的厢军,所以其见到金军,基本是四散逃窜,毫无抵抗。所以,北宋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金国消灭,也就不足为奇了。


庭州行者


北宋,大家都知道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及赵光义“士大夫共天下”这俩件事让北宋根本没有什么比较有名的将军,没有将军的部队就跟老虎没有头一样,但是北宋想出什么办法他们大量募兵


北宋可以这么说,厢兵比真正的兵多太多而厢兵都是苦哈哈没有国家发的工资,再加上利益阶级对民间的剥削,每次打仗都是给老虎头上按一个脑袋,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不败才怪,

女真那可是真正的悍卒,上马是骑兵,下马是步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北宋文官喜欢把别的势力拉到自己的领域里面战斗,就是同化,辽国,西夏就比较成功,谁知道会突然冒出一个金国,一下子没有精力去抵御金国了


喪蜗牛说历史


说在前面的话

北宋,这是一个在整个古代中国历史上,都值得去尊重甚至是仰视的一个朝代。但为何总是有许多后人将这个朝代评价的如此不堪,甚至用弱宋,苟安等词语来概括这一个时期呢?殊不知,这个时代的民众生活水平最高,经济发展最繁荣,科技文化发展成就最高,而形成强烈反差的一点则是,北宋皇帝的权威性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是最低迷的,用一个开玩笑的比方来说,这个时候的皇帝更像是一个精神领袖,全民偶像。

于是,一个不安的念头跳进了谈艺(作者)的脑壳里,历代史家究竟为什么要给北宋这么多的差评呢?再反观穷兵黩武的汉武大帝,十全老人乾隆爷,还有被捧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和秦始皇,这些人所开创的文治武功却被后世史家们纷纷点赞,好评。话说回来,这几个人气如此之高的皇帝,他们所开创的荣耀,哪一个不是建在累累白骨之上,哪一个不是吸吮着民间的膏脂与血汗呢?用大多数人的牺牲来成就一个人的伟大,如此的王朝,何来点赞的道理。

看来,好评多和差评多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是角度不同罢了。

不相关的话说到这里,点到为止。我们下面来详细讨论一下北宋这只所谓的“弱鸡”是怎么被刚刚建国12年的金国宰掉的。

掉钱眼里的北宋人

首先把北宋人往钱眼里带的是他们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这家伙明明是个神挡杀神的不世悍将,可到了后来,竟也想着攒钱来买凶杀人,他算起了一笔小账,杀一个辽国士兵要花30两,杀10万辽国人只要攒够300万两就成。好家伙,他不仅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死后他的小金库被打开,果然有300万两雪花银在里头放着。

用现在的玩笑话来评价赵匡胤的这种做法,就是你明明可以靠实力,却偏偏要靠颜值。

他弟弟宋太宗虽然胆气比赵匡胤大,可打仗不见得有多高明,当然,打仗胜败不足以评判他的功过,但自从赵光义在主动进攻辽国两次惨败后,北宋人就彻底放弃了用武力夺取燕云十六州的计划,从而迈进了以金钱换时间和空间的金元外交时代。正如一个饱受人间冷暖,看破世态炎凉的高人所说,大家打来打去不就是为了钱么,都别争了,我给还不行吗?

从此以后,在对待辽国,西夏,甚至大理,高丽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亚洲小国时,北宋人总是拿钱来解决所有问题,在北宋人眼中,没有什么东西是钱不能摆平的,之所以没办法摆平,那是因为钱还不太多。

尝到了甜头,却想不到苦头

在面对辽国的与西夏时,北宋的金元外交可以说是大展神威。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北宋虽然在军事对抗中与辽和西夏并没有产生绝对的优势,但先进犀利的货币战争思维却把辽和西夏这两个国家拖进了泥坑,例如短陌制里的缺斤少两和以北宋货币作为唯一流通货币的手段,明着看是北宋在送钱,可边境的易市贸易很快又把钱给搂了回来,甚至还大赚了一笔。

但金国人明显不吃这一招,北宋人在和金国人商量着怎么合伙把辽国人灭了的时候,就承诺今后也以相同的待遇来招呼金国。可金国人很坏,他们不要北宋人给钱,而是以实物抵货币的方式上交物资,这一下把北宋人打蒙了,以前的招数不灵了,往日的流水循环到了金国人这里变成了实打实的输血,这也为北宋最后被金国人灭亡埋下了伏笔。

北宋百万禁军是“弱鸡”?金国人的10万铁骑是黄鼠狼?

咱们再来聊一聊北宋的军事实力有多强,有人看到这就打算喷我一脸了,什么?北宋的军队还有实力这一说?史书上不都是说北宋军丁看到金国人都是丢盔弃甲,望风而逃吗?一股脑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大家都只知道逃命么?

但谈艺(作者)却有一个大大的疑惑,北宋都亡了,怎么还有那么多牛叉的抗金名将和部队呢?人家岳飞带着几万人不也打到黄河北了吗?看来,北宋自王安石变法后,军队的实力还是有的,在王安石变法后,北宋人也差点把西夏人给打出太阳系,说北宋的百万数量级军队都是“弱鸡”,太不严肃了。这些个优秀的军丁忍不住要大呼一声:靖康之耻的这口锅,我们不背!

金国人的骑兵的确是牛,灭辽后重组了军队,再加上辽阔的漠北草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马匹资源,金国人此时是富得流油冒泡,指哪打哪,用拿破仑的话来说:比起征服全世界,我更想征服的是你的心。而金国人此时最想征服的,就是比他们还富的北宋了。可叹的是,北宋人却没有这样的危机意识,他们认为,钱才是金国人最渴望的东西。

试论北宋被金灭国,靖康之耻的根源

写到这里统计了一下字数,一不小心就1700字了,我这才刚起了个头,如果按照这个节奏写下去,不仅读者不答应,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这碎嘴子什么时候能绕回重点呢?

百万禁军扛不住金国的进攻,并不是说北宋的军队毫无战斗力,也不是北宋的政治腐败到无可救药,最最核心的问题往往出在了我们最忽视的地方,这就是北宋的外交策略。

中国古代有“远交近攻”的外交传统,就是和周边邻国死磕,跟边远的国家交好。其实这是一个蛮不错的想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的结盟从来都是表面文章,大家说翻脸就翻脸,没有什么永远的朋友,昨晚还哥两好啊,六六六啊。转眼就骑马与砍杀了。所以,只有把自己周边的直接威胁去除掉,再去收拾较远的敌人才是上上之策。

而北宋,金,辽也同样是这个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金国与北宋靠的最近,危机冲突的隐患也更大。而辽国次之。北宋的外交策略理应是联合辽国来制衡刚刚兴起的金国,压制他的力量,达到整个东亚区域的势力平衡,形成鼎足之势。

而脑洞大开的北宋人,却被金国人盟约上保证归还幽云十六州的条件所迷惑,变得不淡定了。用土话来说,就是眼皮太浅了。贪图眼前的短暂利益,联合金国灭辽,其实就是打破了区域的平衡,让快速崛起的金国一家独大。连当时的高丽国王都写国书给北宋的皇帝说:“女真无信也,不可交也。”“存契丹,为宋捍边。”

但北宋人长期压抑的恐辽症不答应,那种欲一雪前耻,为列祖列宗报仇雪恨的浪漫主义英雄情怀不答应。甚至是后来辽国人为了联合北宋抗金,愿意以后不要岁币,还归还燕云十六州这种没底线的条件开出来,北宋人都不接受。

说实在话,真是不知道当时的北宋当权者脑子里都在想着什么?尤其需要点名批评的就是童贯这个家伙了,为了满足自己建功立业的虚荣心,鼓动宋徽宗联金灭辽,以图自己能有机会上战场和辽国人干一仗,成为北宋人心中的新一代偶像。

不得不说,也不得不喟叹,如此多娇的大宋江山,竟然是断送在这些个无厘头人的手上,但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却发现,后人骂秦桧的要比骂童贯的多得多,但理性来分析一下的话,我认为童贯的破坏性要比秦桧大太多了。

为什么如此说呢?联金灭辽的战争中,金国人是连战连捷,而童贯统帅的北宋军队却被辽国人完虐,原本金国人可能还以为北宋是个十分高逼格,高层次,高水准的泱泱大国,可一打仗全漏了底,这下可把金国人乐坏了,原来北宋还没辽国人难对付,大宋皇帝老儿,等好了您内,下一个就是你咯!

可北宋这边呢?把辽国灭了,正幻想着收回幽云十六州,圆着自己的百年春梦呢。哪里想到金国人已经用外交手段摆平了西夏和高丽,磨刀霍霍准备进攻北宋了。而北宋除了一门心思和金国人谈判拿回失地,全无备战金国的意识,以至于金国人进攻之时,仓皇应对,乱了阵脚。人们都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再强再弱,临阵磨枪还是要的。北宋人却只在磨嘴皮子。

结语

金国,建国12年,此时能调动的骑兵总数大致在10万人左右。而北宋此时全国的兵力加在一起,也绝不会低于100万。论起综合国力,北宋可以说是完全碾压金国,而不幸的是,北宋竟然被这样一个国家给灭亡了,大部分人认为,这是北宋治国政策,尤其是军队制度上的问题所导致的,而本人却认为,北宋为了眼前的短暂利益,打破了当时东亚的势力平衡,让金国人迅速崛起才是最根本的原因。靖康之耻的耻字,更多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后的懊悔!

而在联金灭辽后,北宋人的乐观和孟浪又让他们忽视了金国人的野心,没有把精力过多的放在对金国人的军事防御和战斗准备中去,这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


谈艺中国史


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几个朝代有着鲜明的特点,比如说强汉,又比如盛唐和弱宋。强汉不必说,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东汉末年,又是农民起义,又是群雄并起,中原混战,诸侯割据,中央集权衰弱到了极点,但是对外战争东汉就没有输过,不管是曹魏战匈奴、破鲜卑,灭乌桓,还是蜀汉平南中,或者东吴战夷洲,都鲜有败绩。盛唐也是如此,经济繁荣,国力强大。突厥、鉄勒、契丹、吐蕃、南诏、吐谷浑、回纥,高丽,倭人,多少异族曾经匍匐在唐军的横刀铁蹄之下。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渐衰,最终亡于藩镇割据。

弱宋并不是指宋朝经济贫弱,相反,北宋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GDP占全球75%,明清都远远不如宋朝。北宋建国初期的大宋禁军,在赵匡胤的带领下也算是一只劲旅。在北宋统一战争中,也打出了赫赫威名。就拿一个战例来说,大宋禁军66天灭亡后蜀之战中,蜀中天险剑门关被大宋禁军正面攻克,要知道这是战争史上剑门关唯一一次被正面但是这样一支在内战中百战百胜的雄师劲旅,对外作战却是败多胜少,被对手吊打毫无还手之力。北宋第一强敌是辽国,如果说北宋经常被辽国欺负是因为辽国占地千里,控骑百万的话,那后来被西夏欺负就说不过去了,西夏虽然占地不小,但是地广人稀,人口也就一两百万,自保尚且不足,居然屡屡寇边,没别的,就欺负你大宋无可战之兵,以至于区区几万女真骑兵就攻下了东京汴梁,皇帝、后妃、大臣被掳了一干净攻占,就算是后来所谓天下无敌的蒙古铁骑都是无法做到的。

那么大宋禁军综合战力究竟怎样呢?我们来看看,首先看兵员素质。大宋禁军是职业军人,从各地厢军里选取孔武有力者,一经选上,面上要纹字,终身为军。是经过选拔的,而且数量不少。开国禁军二十来万,北宋中期达到八十多万,后期也有六十多万。

大宋禁军的工资待遇也比较好。每月俸禄,上禁兵,一贯;中禁兵,500-700文;下禁兵,300-400文。还有军粮,宋代成年人的口粮大约是每月六斗,而最低级的下禁兵的军粮是每月二石,中禁兵二石五斗,是要大大高于一般市民的水准的。另外还有衣物补助,各种补贴等等。所以总的来说,大宋禁军兵员足、装备好、待遇高,但是打仗就不行,为什么?指导思想不好!我们现在是"保家卫国,人人有责,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秦国人为什么善战,因为有军功就有爵位,有土;唐人为什么善战,有军功有荣誉,能出将入相;宋人呢,就没有军人荣誉感,顶多是"一人参军,全家不饿。"

在北宋时期,重文轻武到什么程度,燕云十六州一直被辽国侵占,收复燕云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最渴望的事。但是在北宋却有这样的论调,收复燕云之功远不如考取一个进士。

所以说在北宋都是这样看待军人的,那这兵当得还有什么劲,没有责任感的军人说白了就是一群武装老百姓,甚至是武装流氓,这样的军队,又有什么作战能力呢?所以北宋被女真所灭的原因,是值得人深思的。


宇哥带你看古今


宋代的军队大体可分为禁军和厢军。

太祖亲身经历过五代十国的乱世,对各地蕃鎮尾大不掉的“下克上”有着深深的恐惧。因而登上帝位之后才会有所谓的“杯酒释兵权”,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军队的实力。

因此,赵匡胤选出高大健壮的士兵充当“兵样”派往各地,命令各地按标准将骁勇的士兵全部交给中央充实禁军。

为了防止禁军首领效仿自己也来一次“黄袍加身”,赵匡胤又通过各种制度设置最终将宋军打造为一只“将不知军,军不知将”的武装。

后果就是当外地入侵,强干弱枝的政策造成地方武装对敌军的阻滯和杀伤效果有限,敌人往往长驱直入。而留给中央禁军的备战时间太少仓促应战,战果当然不好。


看电影的仙人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宋朝是皇帝熊,整个国家都被他带成了怂包蛋。

战争不是比人多的游戏,而是比赢得战争胜利的决心,然后是军事统帅的能力,士兵的素质,最后的是装备和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