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上學坐不住,在教室亂跑該怎麼辦?

夜微微涼645


對於題主說的這種情況的孩子,在每個幼兒園都會存在,給老師和家長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通常來說,孩子好動坐不住,主要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的,尤其是年齡較小的2-4歲的孩子,正處於運動能力快速發展期,坐不住才是正常的,如果一個年幼的孩子,很乖巧的坐著一動不動,反而需要觀察孩子的性情會不會存在孤僻、膽小的情況了。

二、男孩往往會比女孩更好動一些,根本原因就是男孩體內刺激神經活躍的多巴胺分泌的比女孩要多得多,如果你看到男孩比女孩頑皮、好動,千萬別覺得這個孩子不聽話,完全是身體機能的原因。

三、年幼的孩子,對於規則、紀律還缺乏意識和足夠的訓練,不明白服從指令的必要性,難以忍受較長時間坐著不動的狀態。

四、年幼的孩子,注意力相對很弱,容易走神,也容易被一些新奇、突發的事物所吸引。

五、老師的授課內容沒有吸引力,對孩子的誘惑不大。

六、孩子對於老師的敬畏、依賴之情不夠,這裡面可能跟老師自身的權威感、親和感不足有關係,也可能跟家庭教育不到位有關。

不知道提問的是孩子的家長還是幼兒園的老師,身份角色的不同,決定了處理這種情況的具體做法的差異,因此,我儘量從家長和老師的兩個角度來分別提供一些建議供參考。

給老師的建議

1、帶孩子多做一些規則意識的訓練,比如紅綠燈、排隊分水果等,訓練孩子的規則意識。

2、可以做一些安靜訓練,讓孩子分組或者一起比賽,堅持3分鐘沒有說話和動作的孩子,給小紅花等獎勵,激勵孩子的競爭意識。

3、對於遵守課堂紀律好的孩子、進步明顯的孩子,給予及時的物質和精神獎勵,讓孩子認識到服從指令、遵守紀律的好處。

4、調整課堂內容,減少單個項目的時間,以免持續時間過長,孩子的耐力和興趣度降低,可以採用動態活動和靜態活動穿插的方式進行課程安排。

5、對於好動、坐不住、到處亂跑、喜歡干擾別的孩子的學生,建議作出及時的行為管教,而不僅僅是口頭的說教,可以由一名老師將孩子帶離活動區,握住孩子的雙手,看著孩子的眼睛說明課堂紀律的要求,讓孩子給出承諾、認識到自己行為不妥,溫和而堅定的傳達你的要求。

6、多開展一些專注性訓練的遊戲,讓孩子玩一些需要耐心、專注的玩具,比如蘑菇釘、釣魚等,讓孩子能夠安靜下來,訓練自己的注意力。

7、跟家長溝通孩子的情況,一起制定培養訓練的方案。


給家長的建議

1、陪伴孩子多讀繪本、講故事,繪本的強大能量能夠有效的幫助孩子安靜下來,沉浸在故事中,安定心神。

2、帶孩子玩一些需要多動手的玩具,比如拼圖、積木等,稍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練習多米諾骨牌、七巧板、魔方等,這類玩具,都有益於訓練孩子的專注力,提高孩子的定力。

3、給孩子播放一些涉及上學、遵守紀律有關的兒歌或動畫片,通過歌曲、視頻的示範作用,讓孩子建立遵守紀律、服從指揮的意識。

4、跟孩子做互動遊戲,扮演老師和學生上課,也可以互換角色,讓孩子體驗老師的感受。

5、在孩子專注的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比如看書、玩玩具、跟玩偶說悄悄話、看著陽臺外的景色發呆的時候,千萬不要隨意的喊叫孩子、打亂孩子的思緒,這樣很容易對孩子的專注力帶來負面影響。

6、不要隨意的寵溺孩子,在家裡也一定要建立各種規則和禮儀,比如回家脫下來的鞋子一定要放在鞋架上,飯前要洗手,飯後要刷牙,要多說謝謝等等,通過各種生活行為規則和儀式感來增強孩子對規則意識的依賴感。

7、保持足夠的耐心,千萬不要隨意的呵斥、打罵、貶低孩子,以免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過大的傷害,甚至激起牴觸情緒。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現在很多孩子有這種情況,上課的時候坐不住,並且在教室裡面亂跑。



孩子的本性就是活潑好動,現在基本沒有孩子說坐在那裡能老老實實坐一節課的,那麼針對於,孩子坐不住在教室亂跑的現象,老師應該怎麼教育呢?

首先老師在上課之前,一定要給孩子立一個規矩,告訴孩子一個事實,那就是上課了必須要坐在板凳上,不準下座位,不準和其他小朋友說話等等規則,大部分的孩子能遵守這個規則的。對於能遵守規則的孩子,老師一定要給予表揚,並給予適當的獎勵,那麼對於在課堂上坐不住的孩子來說,就一定要批評教育。給予一定的懲罰。



我們班原來就有這麼一個幼兒,就是上課的時候坐不住,老是在教室裡面跑來跑去,既影響老師上課,又影響了其他小朋友。最後我們採取的辦法就是對他進行冷處理,把他的小凳子拉到旁邊,他的旁邊沒有同學,在對他做了兩節課的冷處理之後,他慢慢的發現,老師不再喜歡他,小朋友也不再喜歡他,所以他積極主動的找到老師,給老師承認了錯誤,並且保證以後上課的時候絕不在教室裡面亂跑。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那麼如果這節課沒有引起他的興趣,他也是在板凳上坐不住的,所以老師在給幼兒講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定要引起幼兒的興趣才可以。


最美幼兒緣


幼兒在幼兒園坐不住,出現在教室跑動的現象也是正常的。活潑好動坐不住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兒園是需要一些紀律來約束幼兒的行為,但是讓孩子明白並去適應紀律也需要一個過程。

由於孩子們之間理解能力、自控能力的不同,在一個班級裡,總會有那麼幾個孩子不能很好地服從老師的安排,而我行我素。建議老師跟這些坐不住的孩子單獨溝通,甚至可以採取私下獎勵的方式來讓他們學會遵守紀律。老師也可以跟家長溝通,看看孩子在家的表現情況怎麼樣,有些孩子比較嬌慣,在家就是比較任性,聽不進去家人的指令的,老師可委婉地要求家長配合老師,讓孩子懂得什麼是紀律。

孩子們的專注力通常不會超過半個小時,老師們也可以改變教學策略,在教學的過程中,跟孩子們多互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興趣,讓孩子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而不是被動地聽講。如果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就不會出現在教室亂跑的情況了。


春風化雨花草香


坐不住?亂跑?難道他不應該跑嗎?

1、孩子天性、規律,他當然會跑,2、有限的方式決定他不得不跑。

如果現在的幼兒園像那張圖一樣:一圈孩子圍著老師,以老師為核心,多半托兒所的功能遠遠大於引導教育功能,因為那麼多孩子不好管啊,安全第一啊,都“控制”在老師的視力範圍內最好,這是傳統託兒所的標準“做姿”。

我不認為幼兒的專注度低,或者我們只拿時間來判定,比如30分鐘等等。那是因為內容的好壞,吸引力等等不足夠吸引住孩子,比如你家孩子玩玩具什麼的難道只有半小時?一個普通但必須要讓孩子明白和懂得東西,可能很枯燥,那就得看引導者的本事了,這點大家都明白:你一生中肯定有你特別願意去上的一類課,要麼你超喜歡,要麼老師講的讓你無法拒絕,肯定有,幼兒也一樣,老師們需要不斷製造熱點,讓孩子去體驗,別以你為中心在那“上課”,應該把幼兒園現實主義課程演變成浪漫主義,但內核體現現實主義,不知道這句話大家能否理解,引導的方法合理,任何孩子都是好孩子!

舉個例子:我的娃學刷牙,父母的做法是,早晚開始嘮叨,刷牙好處多,必須刷牙等等等,媽呀那道理講的,我都煩,孩子能理解?幼兒園老師也會講“寶寶刷牙怎麼刷”,當然是標準課件,我沒說任何話,只是觀察,沒幾天兒子依舊“被逼”“懶散”,我都煩了,我把兒子叫過來給他說:“哎?你牙上怎麼有個黑印印啊?”(表情豐富吃驚的樣子,需要孩子立刻引起關注),我去照鏡子(我怎麼沒有?)他也會跑來照鏡子(你是在引導做示範,需要的是他參與,而不是坐在那)“完了,我沒有,你有!”“兒子啊,你個小帥哥以後一笑就會被別人看見你的小黑牙啊?!”“完了不帥了……”“我不能像你一樣,巴巴要帥帥的!”(我去刷牙了)兒子不做聲沒跟著我跑到面池,“巴巴你能給我擠牙膏嗎?”後來,經過幾次加強引導,孩子每天刷牙,而且會跑到衣櫃的大鏡子那認真刷牙,而這個時候,我才會告訴他怎麼刷牙可以讓牙齒白白……這個時候才是理論結合實際的開始。

拿兒子的刷牙給大家一個建議而已。

會玩的老師才是好老師!會跑的孩子是天真的!

不要讓成人的現實,從小擊垮孩子的爛漫和想象力!


VERY跨界色集思


家長慢慢引導吧,不要著急,不要用粗暴的方式管孩子。

這些方式嘗試下:

1.選擇動畫片,有上課內容的,讓孩子看看該怎麼聽課是對的。

2在家裡扮演上課下課遊戲,家長和孩子輪換扮演老師和學生,讓孩子指導怎麼做事對的,讓孩子體驗當老師的感覺。

3引導孩子提高專注力。認真讀書,認真寫字,慢慢培養孩子專注力培養,家長可以參考相應的書籍。

4跟老師溝通,找出孩子不聽課的原因,對症解決。

最重要是耐心,不要著急,不要因此懲罰孩子,耐心,耐心,耐心!孩子一定會改變的!


Veeyn


小孩子同樣需要溝通需要交流,我相信老師如果用自己的愛心去跟孩子溝通,告訴他你這麼做是不對的,上課要養成遵守紀律才是好孩子,孩子一定可以慢慢改正過來的!


高洞華夏之星幼兒園


淘氣的孩子比較聰明,跟孩子講講道理,有點耐心,然後告訴他如果他做到什麼什麼放學回家就給他一個小獎勵,這就看孩子喜歡什麼了,大多數孩子挺吃這套的^_^


精銳周老師


慢慢養成好習慣,小孩子淘氣是天性,但是可以好好調教,好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


自豪的幸福媽媽


和孩子一起玩,在玩中明理,學習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