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怨”和“有仇不報非君子”,你會選哪個?

輕風拂簾


我兩個都無法選擇

以德抱怨我做不到

因為人家會覺得我懦弱

有仇不報非君子我也做不到

因為我不敢也不想有那麼多的衝突

如果人家欺負了我

我只能忍受著

然後離的遠遠的

因為我再也不想和這樣沒有愛心傷害別人的人接觸

能力不夠啊 就比如說現在網絡上那個家暴致死的那個女區長 如果她能力夠的話她怎麼會不去還擊好好的人讓人給家暴致死 還有社會上很多很多,簡直遍佈世界上各個角落的不公和黑暗 那你說,但凡那些人能力足夠,又怎麼會讓那些黑暗和不公欺凌自己呢? 如果哪怕有任何一個人告訴我有什麼方法可以自我保護,或者匡扶正義 我想沒有任何人會選擇一直忍讓,一直忍氣吞聲吧? 就像這世上絕大部分 別人能力比你強,那你能怎麼辦呢 絕大部分人,除了自己躲起來哭,除了自認委屈和倒黴,又能怎麼樣呢?

如果能力足夠,我會消滅掉世界上所有的黑暗,不公


靈兒lucy叫真善美


你給了個二選一的題目。

本來按中國人中庸的哲學來看,小仇可以德報怨,大仇應睚眥必報。

如果非要二選一的話,我選“有仇不報非君子”。 首先從大的方面說,一個身負國仇家恨的人,會去“以德報怨”?中國歷史上不乏漢奸賣國賊,哪個不身負國仇?有的甚至和侵略者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還不是搖尾乞憐,這些個漢奸嘴裡不都掛著什麼“以德報怨”“曲線救國”的口號自欺欺人,這些人不都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被萬人唾罵?

南宋的秦檜夫婦鐵塑像直到現在還不是跪在岳飛墓前?民國的汪精衛還不是被挫骨揚灰?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說”以德報怨”不可取。

我們從小的層面來說,別人老是欺負你,佔你便宜,甚至在你人生很關鍵時使拌子,打壓你,你怎麼辦?當縮頭烏龜?我認為應該狠狠地“懟回去”,有仇不報非君子。不然,一味地“以德報怨”,會使社會風氣扭曲起來,那些壞蛋就會變本加厲地欺侮你 ,我們的社會風氣會由於你的軟弱和縱容而失衡。

當然了,我們對於一些有悔改表現的可以實行“以德報怨”,但是對一些變本加厲不識好歹的就應該採取”有仇必報真君子”了。


神舟六


這個問題關鍵在於看是事件的性質與後果,看個人的能力和結果。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必然要有仇必報。對你責罵,利益的侵害。則可以看長遠。是否值得以德報怨。應該說此事只有主觀答案,沒有客觀標準,


孔子說,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老子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兩大先賢對此看法截然不同。我們何以理解?孔子應該是講究適當的有仇必報。老子則未必。關鍵在於看個人。東晉大豪傑桓溫13歲的時候,得知自己的父親被縣令江淹所殺,勵志報仇,但江淹突然病逝。桓溫依舊不饒,在江淹靈堂之上。把江淹兩個兒子都給宰了,江淹家就此絕戶。恆溫此舉得到東晉朝野一片稱頌。晉明帝司馬昌明把女兒南康公主下嫁給桓溫。傳送一時。反過來,在抗日戰爭結束以後,中國民眾報復殘暴無恥的日本侵略者。但蔣介石號召民眾要以德報怨(何以如此啊)這是國家層面的 不是個人行為。但實在是難以接受。

必須指出。以直報怨一定比以德報怨好。以德報怨,是弱者的幻想和自我安慰,事實已經證明,這完全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為無論國民黨還是我們都原諒了日本,但日本至今不承認侵略歷史。反而對扔原子彈的美國跟孫子一樣。從個人的行為來看,這會讓你一敗塗地。希望用善心去感化惡人?惡人會把的善心當做你的軟弱可欺。會把你的以德報怨踩在地下當成他成功的階石。教化民眾那是國家以及社會整體的行為,而非個人。現在一切都可以通過法律來解決。但對於非‘’法律‘’問題可以解決的,必須有仇必報。懲惡即是揚善。有些時候適合以德報怨。而有些時候,以德報怨反而禍患無窮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前者違揹人性,後者快意恩仇,自然是後者。但仇也分很多種,國仇家恨自然要血債血償,但一時榮辱就不一定要用侮辱別人的方式討回,就如韓信後來不僅沒有報復給自己胯下之辱的仇人,反而讓他當了官,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幾千年前,孔子的弟子也問過類似的問題,我們不妨看看孔聖人是如何回答的: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翻譯成白話就是,如果別人打你一巴掌,你還給對方一個笑臉,那你如何對待給你笑臉的人呢?也笑一個,那豈不是好壞不分!所以說被人打你一巴掌,你打回去就好。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就事論事。

以德報怨明顯就是違揹人性的事情,就如二戰結束,中國該不該要戰爭賠款,該不該讓日本戰俘服刑勞改,回答是:當然應該。你做錯事了,就要接受我給你的懲罰,懲罰過了,我心裡的氣兒自然就消了,以後也不會對你念念不忘,想著要報復!

可惜,政治經驗的幼稚讓當時錯過了那麼好的機會,當然也是中國內訌自己不爭氣。這也是為什麼如今德國和歐洲其他各國關係還不錯,這些在二戰中被德國侵略荼毒的國家該發洩的都發洩差不多了!


一代人的仇恨最好就終結於一代人!將仇恨留給後人麼,很容易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


瓦爾登的船伕


老瓜瓢的選擇是,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第一次以德報怨,第二次暴烈對之。

一般小問題,不是大善大惡,也不是大是大非。老瓜瓢,得理也會讓三分。

無關道德,習慣而已。

很多人奇怪,為什麼第二次要暴然而起?不是說,“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麼?

這樣的,第一次以德報怨,是容讓,是大度,更是尊重。如果,還有第二次,說明對方,一不感恩,二不心善。我們的生命寶貴,沒必要和對方糾纏,不如讓他明白,我們有慈悲心,更有雷霆之威。節省下時間,多點點時間關心家人,關心身邊的好人,關心自強不息而感恩又急需要幫助的人!


老瓜瓢


以德報怨!和有仇不報非君子!

世上沒有偶然的事情發生,發生了則就是命運因果所致!古人云!有仇不報非君子,此話非聖人所言,不是聖人所言,那肯定此話需謹慎考量,深明大義為君子,若對方所做,違備了道德良心,觸及了做人的底線,殺人放火,無惡而不做,傷及了親人與朋友的性命,而在有能力的情況下,當然要血債血償,因除惡即為揚善,此乃正義之舉!若沒危及生命,其他種種為報仇者,皆小人的行經,帶著仇恨和失去理智的行為,皆為不善,更不是君子所為,為君子者乃通情達理之人,不會有如此小人行經及想法。

君子行與世間,皆知以德報怨之理,而以怨報德者,皆小人之所為!古人云!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則君子因通曉論理道德,所做皆會講理尊德,是以行事常以德報怨,化怨成情,化恨成愛,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而小人所為則與君子相反!是已以上兩種行為,只是君子與小人的所為行經罷了!若是君子,心以德報怨!若為小人,則做什麼,又何需藉口,事非對錯,好壞正負則都是有標準的,自私的心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而道德良心,才是衡量世上一切正負的標準!


手機用戶宣德


“以德報怨”和“有仇不報非君子”都是至理,兩者之間要區別對待。區別就是一個“怨”字上和一個“仇”字上,另外就是你是普通人還是君子甚至是聖人。真正弄明白了,主張:如果是“怨”,就“以德報怨”;如果已成“仇”,就“有仇不報非君子”也。

“怨”字這裡主要是怨恨、責怪的意思,例如“抱怨、結怨”“任勞任怨”。“仇”字主要指仇敵、仇恨的意思,例如“嫉惡如仇、同仇敵愾”“結仇、血淚仇”。“怨”字雖有“仇恨、怨仇”的意思,但其基本義是怨恨或責怪之意,相比“仇”字,程度不一樣。“仇”一定是“怨”積累一定程度發生質的變化而上升為仇。通俗點說,怨只是矛盾的初級階段,仇是到了矛盾的高級階段。

世上有普通人、君子、聖人之說。人,實際上大多數都是普通人。當你面對怨和仇,如果錙銖必較睚眥必報必是小人了,如果以德報怨可以成為君子,如果有仇不報甚至以德報怨仇可以成為聖人。

所以說“以德報怨”是君子的做法,值得提倡。 用善心善言善行去對待別人的怨恨或責怪,讓德感化別人,讓你我一起同善同德。

“有仇不報非君子”,就是說君子面對仇人或仇恨必然奮起反抗,才稱得上君子。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甚至打了左臉還送上右臉去給人打,是君子能忍的度。這種能忍,被打的人確實錯了,自認為捱打是應該的。或者打的人是或親人或朋友;或者力量懸殊,毫無抵抗力。如果力量懸殊,被打的人又是被冤枉的,仇恨的種子一旦種下,那麼”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有仇不報非君子”就會在心中蔓延,直至爆發。

若說“有仇必報”是君子行為,那麼“有仇不報,有恩必報”甚至“以德報怨仇”,必定是聖人的行為。冤家宜解不宜結,冤冤相報何時了。仇是可以化解的,作為真君子,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不報仇反而以德報怨,可以尊其為聖人。聖人,一定是至善至美的人,即“才德全盡謂之聖人”,不是普通人,而是德高望重、有大智的人,超越了一般普通人的有我境界,達到了人類最高最完美的忘我利人境界。

不管是怨還是仇,記住冤家宜解不宜結,希望世界和平美好,人人幸福安康!


開心無價寶


首先,我不會選擇“以德報怨”。我會選擇“以直報怨”。也就是用正直對待怨恨。

關於“有仇不報非君子”。衡量是不是君子不是以報仇,不報仇為衡量標準。一個人是不是君子,主要是看這個人有沒有道德。用有沒有道德,來衡量是不是君子。

弟子規講,“恩欲報,怨慾望。報恩長,抱怨短。”如果不是什麼深仇大恨要儘量化解。

馬雲講過“心中無敵,無敵於天下。”如果我們沒有那麼大的胸懷。我們該怎麼辦呢?

現在的社會,只要是報復,傷害都是相互的,要明白這一點。自己願意用什麼做代價呢?心裡一定要想清楚。第二點,切記,仇恨不要往下一代傳。這是原則。

歡迎寫出不同觀點。


校外老師


哈,只有小人才會二選一,真君子可以兩個都同時選,也可以兩個都不選。當然,筆者也不敢妄稱什麼君子。

以德報怨,以德服人,通過自己的德性去感化他人,此為真君子。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通過自己本性良知,率性而為,當罵則罵,當賞則賞,這就是君子“內在德性”,通過因緣際會,自然流露出來的德行,此為真君子。

有仇不報非君子,依然是前面“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另外一種解釋。有仇,必須報,但是可以用“德”去報,也可以用“直”去報,而不是那種江湖上的打打殺殺。

所以,有仇必報,報之以德,報之以直,此亦是真君子。

君子素其位而行,當報則報,當止則止。

無報,無不報。


塵谷行知


關於此問題的選擇,我個人而言是選擇以德報怨。這個題從人群而言,細談複雜。簡單的講就人群中同一性別、同種性格、同一思維方式的人群,隨看時間的推移,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選擇會發生很大變化。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豐畣,思想修養的提高,思維方式會發生很大變化。所以,對此題的選擇會發生根本變化。就本人而言,年紀小的時候,年輕氣盛,血氣方剛對自己的行為,以及可能導至的後果,無所顧忌;年紀大了一切都不一樣了,這也許象孔子所說的六十耳順的緣故吧。我選前者理由是:人非聖賢熟能無過,怨怨相報何時了,仇恨的締結可能自已,從言行上不注意,方法上不對頭等……,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從主觀上找原因的部分增多了,找客觀理由減少了。對事情換位思考的主動性大了。從而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用自己的恩德,去回報和化解已形成或未形成的仇怨。這種想法對個人及家庭、社會和諧穩定有百利而無一害。反之,有仇必報逞一時之能,圖片刻之快,後果可能兩敗具傷,害人又害已。衝動是魔鬼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