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的雪域高原,这群“凿冰人”把河搬了回去

极寒的雪域高原,这群“凿冰人”把河搬了回去

12月的雪域高原,冷风凛冽,天寒地冻。

在全国各地“普遍低温”、人民群众调侃“抗寒保暖”之际,有这样一群人在高原之上绘就着这样一幅图景。

银装素裹,冰河蜿蜒。最低气温已接近摄氏零下30度的河面上,一把镐、一顶帽、一件大衣、一双防寒靴,顶着难以想象的严寒,冒着愈刮愈烈的肆掠寒风,一群年轻的身影出现在河流之上。他们正在进行一项特殊任务——凿冰、取水、储冰。

极寒的雪域高原,这群“凿冰人”把河搬了回去

这是西部战区空军某旅分队官兵们“凿冰”的真实写照,他们便是高原上的“凿冰人”。

就在分队进驻之初,由于酷寒暴雪的恶劣气候、特殊的地理环境,给官兵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难题,最为突出的当属饮水问题。

“既然拉水比较麻烦,那我们不如把河搬回去!”

距离驻地几公里之外,有一条结着厚厚冰层的河流。一次会议上,该分队指导员就用水问题如何解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经过论证,大家一致同意就地取冰。

极寒的雪域高原,这群“凿冰人”把河搬了回去

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分队都会组织“凿冰小分队”奔波于这条“生命之源”的通道上。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凿冰取水不仅解决了生活用水的难题,凿冰的过程还带给我们的高原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一次凿冰后,四级军士长吴德贵笑着说。

据该分队指导员介绍:“凿冰取水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河流有的部分冰层较薄,稍有不慎便可能会坠入河中,因此为确保安全,我们每次凿冰取水前期都会进行严密计划。”

极寒的雪域高原,这群“凿冰人”把河搬了回去

“每次分两组,危险系数较高的凿冰取水组,由干部骨干亲自带队下到河流较深处凿冰取水,另一组人员则在河流浅水区储冰。”

每次凿冰取水,从开始筹划到逐步开展,分队官兵始终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劳作过程中,大家闻令而动、严格标准。尽管天寒地冻,但官兵们都是热情高涨,动作迅速、手脚麻利,送水和接水之间配合默契,丝毫没有受到恶劣环境影响。不一会儿,一袋袋冰水便被封口铺放在河边。

极寒的雪域高原,这群“凿冰人”把河搬了回去

严寒冻红了他们的脸,冻紫了他们的唇,同时却也锻造着他们忠诚无言的强大内心。这一袋袋冰水,不仅仅是这群“凿冰人”的劳动成果,更是他们不畏艰难困苦、甘于牺牲奉献的精神所在。

军魂所在,就是血脉所在;使命所在,就是力量所在。当被问起在高原服役苦不苦时,他们总会笑笑,说:“苦啥?”

极寒的雪域高原,这群“凿冰人”把河搬了回去

“这里的山脊高过云头,这里的太阳晒化石头,这里的孤独没有尽头,这里的哨所守望在高天里头,这里的思念藏在心头,这里的尊严高昂着头,这里的深情没有尽头,这里的士兵把使命扛在肩头,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

望着远方这群举镐的“凿冰人”,笔者脑海里响起了《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极寒的雪域高原,这群“凿冰人”把河搬了回去极寒的雪域高原,这群“凿冰人”把河搬了回去

中国空军网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快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啊


一路走来,感谢有您!

极寒的雪域高原,这群“凿冰人”把河搬了回去

图片拍摄

孙嘉庆 努尔麦麦提

本期编审锐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