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什么?

草原那一泓水2017


我是乡村一家子,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见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我们“三农”问题。

我觉得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们初中政治课本中就开始学“一个国家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回到我们农村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农村要发展,要振兴,离不开人才,特别是懂农业技术、营销和农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人在一切都在,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都难以实施下来,再好的资源都难以被利用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千千万万农民工进城,虽然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镇化的发展,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吸走了大量农村高素质、年轻的劳动力,直接导致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现在的农村到处冷冷清清,只剩些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坚守着。 现在网络上流行这么一句话“70后不想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是对现在“空心化”农村的调侃,也是真实写照。在这种现实条件下,想当然,农村经济的衰败就成为一种历史必然 ,现在农村到处都是闲置的荒地没有人开垦,这是现在也是长期的一个大难题。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道路任重道远,为此我们要激励更多优秀的人才下乡创业,支持和鼓励农民在农村就业创业,加强农村干部、农民和新型主体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才是振兴乡村战略的关键所在,由这支队伍来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共同推进乡村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姜文分析,目前农村人才“回流”的制约因素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乡村收入低,收入渠道窄,和大城市相比机会少;二是农村教育落后,孩子在农村教育感觉没有前途,为了孩子的未来向城市转移;三是各种文化设施相对落后,休闲、娱乐等满足不了人才需求;四是人才上升空间有限,难以有大的上升空间;五是乡村是人情社会,办事等人情因素占有很大成分,外来人融入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制度和政策上予以人才们更多的保障,他们才愿意留下来造福农村。


乡村一家子


关于“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可能通过发展产业能够实现乡村振兴是人们最能接受的回答,因为这种观念被城市的实践和理论界已经重复输灌了很多年,貌似已经成为唯一正确的理念。



我们貌似有过“一村一品”的提法,进行了好多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好像都是无疾而终甚至还出过比较大的群众事件,因为失败率实在是太高了,现在基层政府好像没有以前那么积极去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了。其实,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发展农村产业就能带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发展。但是为什么失败的居多呢?

原因一是结构调整本身的盲目性,二是市场的有限性和竞争性,农村经济作物的种植由于对市场信息缺乏足够的信息来源,跟风效应比较严重,往往会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窘境,留下一地鸡毛,最终受害的还是农民,受伤的仍然是农村。

中国的农村太大了,农民也太多了,如果我们全部走农产品产业化的路线,那么我们想想会出现什么结果?有限的市场仍然需要不了那么多产业化的产品,结果激烈的竞争必然是低价,农民会承担更大的风险。



对于农村来讲,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健康的食物,而这些才是农村的宝贵财富,农业不仅仅是生产维持生命的粮食,而是可以有生态观赏性,中华灿烂的农业文明也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农村不仅仅是农村人续命的地方,更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农民不仅仅是一种无奈的出身选择,更是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们城市越来越现代化,城市人在享受生活的便捷的同时,也饱受城市污染、拥挤、不健康食物的困扰,城市人需要的宁静的环境、健康的食物、新鲜的空气,农村本身就是存在的,发挥好农业的多功能性,吸引城市人到农村来,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行成一种良好的城乡互动关系,农村也会得以发展。



乡村发展的关键在于把农村建设的更加像农村,健康的食物、美丽的田园、整洁的村庄,让农村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栖息地,让农民成为一种有尊严的社会职业,而不是贫穷的身份象征。


热爱农村的小许


农村要发展就必须解决几个问题!第一,土地集中,第二,机械化操作,第三,修桥铺路,兴修水利工程,第四,保障农民的既得利益,即承包经营权,第五,改变乡村官僚体制,第六,市场化改革,统筹生产供应链,保障生产收益,第七,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既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又增加农村就业,第八,兴办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农户以土地参股,利益归农户所有,农户参与管理,实行收入分红制,第九,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以及大病保险,让农民看得起大病,养老有保障,大病有条件就地医治,并且得有明显效果!第十,招商引资,利用地区有势整合各地资源,实现资源劳动和收入的公平分配!保障农户和乡村的收入。第十一,发展生产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生产与环保并重!第十二,鼓励创新,鼓励有想法,有抱负的青年深入基层乡村,用理论联系实际闯出多条路子来,同时为创新青年铺平道路,提供所需要的条件,资金,技术,管理,以及服务!这些条件都满足了,农村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苍穹金龙


乡村振兴离不开村干部,其次是乡镇的支持。还是要以人为本,围绕自己的优势开发产业。

一、体制的支持。有句话叫国富民强,民富则国强。这句话同样适应乡镇农村,首先村民富裕了才能够谈振兴,而村干部就是带头人,村民犹如散沙,需要有人带头加强凝聚力,一个凝聚着实力的拳头如果没有乡镇的政府支持也发挥不出多少实力。

二、人的因素。首先寻找自己的优势,这个优势可以不突出,但是必须大部分人都有参与,比如大部分人种水果,可以集资搞罐头厂。要充分利用村民已经掌握的技术或者经验,避免摸黑前行,做强自己的优势,开发出自己的基础产业做到自供自产。

三、素质提升。优势、产业出来了就要有转化效益的能力,按第二条的罐头厂为例,村民种的水果收购过来进罐头厂,种植户卖果赚钱,加工需要个人,村民可进厂加工。产品需要能卖出去,可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此时可培训一部分年轻人开网店。

简单来说这要看村干部的能力,村干部直接决定乡村振兴的能力速度。



浆果供应


乡村的发展与振兴需要各种人才,建设,服务业,农业,电商,水利,电力,规划设计……,农村说需要的不是什么样的人才,而是农村增加活力,努力让各种人才回农村安居乐业。

乡村振兴是宏观的,包含了几乎城市发展的所有门类,振兴农村绝不是种种地,养养猪,放放牛羊,而是从源头上改变农村的整体面貌,比如说,医疗,教育,养老,卫生,粪污处理,有机种养殖……,都需要人才,只有各种人才去建设农村,发展农村了,那么振兴乡村的伟大战略才会最终实现,而不是片面性几个人才就能振兴农村的,将来的农村,是立体的,多元的,全方位的,是让城里人羡慕的,用人应当不拘一格,能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的都欢迎,期待乡村振兴早日实现。

不能狭隘的,片面性的使用人才,会阻碍农村的发展,用人之长天下无不可用之人,支持农村建设,我是农民,我进村。








河北惠博农业


这几天为几个县市做乡村振兴规划,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我认为我国地域辽阔,乡村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产业发展状况和文化环境也各有不同,所以乡村振兴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因村施策。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抓住几个关键点:

1、规划引领。通过统筹规划,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提高乡村资源的集约利用效率。乡村空心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中小城市人口向大中城市集中是难以逆转的趋势。农村人口的减少也为土地流转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必须通过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引导农村人口转移到非农产业,居住向中小城镇集中,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加大投入。大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欠账过多,农村的产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都需要大投入,要整合乡村的资源,以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实施乡村振兴工程。

3、培育特色产业和高品质产品。种养殖业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产品过剩和滞销成为新常态。必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特色农产品、优质农产品和无公害产品,适应市场消费升级发展的需求,提高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加农民的收入。

4、培育农村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要制定配套的政策,吸引进城务工农民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回乡创业,领办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形成新的农民主体,促进农村产业的兴旺发展。

5、下大力气保护生态环境和乡土文化。不能大拆大建,保留下的乡村要保护性的改造,建成乡村美丽家园,成为农村田园生态文化和乡土文化的载体,留住乡情,留住乡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

乡村振兴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建设周期比较长,实施难度大。必须统筹谋划,因村施策,精心实施,科学推进,先试点后推广,一步一个脚印,将相关的国家政策落到实处,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是可以梦想成真的。


牛哥的天空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兴旺,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关键是人、资金、土地要素畅通。


有人才才能有智慧,有智慧的地方能够积累财富,有财富才更更好的发展。人才下乡了,帮助当地发展产业,有了产业支撑,农民的收入才能可持续,农民富裕了,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了,能拿出更多的钱为大家办事,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村更美。

无论是华西村、南街村还是其他任何一个比较有名气的村庄,大都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好,有好的带头人,农民是共同富裕的状态,能够拿出更多的钱为村庄投资,建设的比较美,而不是一户两户暴富。所以农村发展要有领头羊、有产业支撑。


乡村振兴是有阶段性目标的,前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就是基本形成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做好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框架。

到2020年,首先是制度、体制方面的改革,把一些制约因素解除,不适合生产力的要素破除。比如说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就要对行政体制改革,最终实现“最多跑一次”。再比如,人才下乡后,在薪酬上、住房上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下乡,再比如农民职业制度,让农民也成为一种职业,和城市职工一样享有社会保障等等,这些都需要出台政策,创新现行机制。到2022年,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基本成熟,也就是一些制约农村发展的制度、机制被解除了,现行的制度、机制能够激活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更加注重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及二次分配上更加公平。


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产业也有更好发展,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乡风更加文明等等。


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所以,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整体来说,城乡要素人、地、钱能够双向畅通流动,是最为关键的。

欢迎讨论~


科学为农


发展才是第一要务。产业兴旺,农村才能兴旺,农民才能富裕。离开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离开发展的保障,振兴乡村就是一句空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要以产业振兴吸引资源、留住人才、带旺乡村。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加快调整优化乡村产业结构。要坚持以工业化的组织、品质化的生产、商业化的经营为方向发展农业,抓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做好“特”“融” “食”字文章,大力实施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深入推进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衔接。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户”“供销社+合作社+小农户”等经营模式,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同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必须积极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通过土地使用适度集中、农业生产适度集中、助农服务适度集中等“三个适度集中”,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多元化适度规模经营主体。


乡农小哥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农村教育或人才和农村产业!

用温总理的话讲:“中国崛起的标志,在教育,在人才!”同理(三农只是国家一部门,乡村只是三农之一),乡村振兴的标志,在农村教育,在农村人才!

另人遗憾的是许多乡村小学都合并了——乡村小学的学生越来越少,甚至于有一个学校只有一个学生和老师(可百度查),乡村小学合并乃是无赖为之!这样的中国乡村不在少数,连人都快没有了,何来乡村人才?

乡村振兴无人才咋实施?唯有对乡村青年进行再教育——培训出一技之长,比如农村电商——帮助农村把农产品卖出去。

之后就是乡村产业——乡村的发动机,带动乡村发展。



鄂农言农


乡村振新是全面振兴,最关键的是人的振兴!

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振兴。一是在农产品质量上下苦功夫,要规划好农业产业的发展,推选精品产业,持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由量过渡到质的变化。二是要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上下功夫,加快以家庭承包经营权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是延伸农产品产业链。

培育优秀的人才,推进人才振兴。建设好扶贫队伍,大力开展扎根农村的本土人才队伍培养,培育产业带头人,农场经纪人。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网络农村。以上活动都离不开人,而且是高水平的人才,只有打造一只高素质的人才去推动农村发展,乡村才能振兴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