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

飞龙在天9783


通过六祖慧能,说说虚妄。无不敬之意,只是有感而发,有不对的地方请批评,不接受无理谩骂。

我们皆知,佛儒道修的都是“世界大同”“众生平等”,修的都是“万象虚妄”,可实际上呢?这些操控人心法门的圣洁存在,一旦染指权势,那就是另一种形象了。释道儒的本意没有错,错在修行人,和以此为工具的某些阶层的人身上。真正通透的人有,但是参不透的却是绝大多数人。这一点在佛门之中也不能免俗。


六祖慧能在《六祖坛经》中叙述了自己的出身,据此推测慧能俗世也是范阳名门望族卢氏后裔,但是后人又从与慧能几乎同时期的大诗人王维处寻到蛛丝马迹,这慧能并非出身名门。当然所谓的“自述”也极有可能是后来修饰过的,政治之下的佛门,当然不会真的宣扬所谓的“佛性人人本具”,即使开化如大唐,也是要讲究门第阶层的。政权之下,慧能只能“出生名门望族”。

事实上,慧能家境贫寒,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慧能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砍柴为生。他的师傅五祖弘忍也戏称慧能是“獦獠”,也就是野蛮人的意思,惠能也自称“语音不正”,这也暗示了慧能的真正出身。慧能皈依佛门也是极有机缘的。相传有一次慧能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在咏诵《金刚经》,顿悟开慧只在刹那之间,慧能由此决定皈依佛门。

故事到这里,再之后就是慧能如何做出“何处惹尘埃”的著名偈语,又是如何继承六祖光大佛门……六祖确实智慧超群,与佛有缘,是华夏文明中闪耀的存在。可是话再说回来,慧能一听梵语即遁入空门,长灯古佛,但是慧能的母亲呢?那位中年丧偶,人到老年又失去儿子的穷苦妇人,她可能并没有宽广的胸襟去接受这个事实。

中国人好讲一个大义,后来的这种关心,即使在现在说来也是不足轻重的,一个妇人而已,又岂能阻止历史的潮流?是,她阻止不了,她连自己的儿子都阻止不了,更何况历史的车轮呢。

关于历史,也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慧能的这些记载传说,我们也已经辨别不出来了。我们只看这则故事,不去看“六祖慧能”这个名号,只以“小人之心”单纯的看看这则故事,有没有感觉到一个儿子的狠心,和一个母亲的绝望?我们再贯上六祖的名号,又是另一番感受了。


我们回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慧能一定在听到《金刚经》的时候就已经参透了其中的奥义,不然也不会刹那放下俗世所有束缚,一心向佛,因为一切皆虚妄,何必自扰之。“母亲”则是这诸多虚妄之一。

佛门常劝解人,放下执念,凡人领悟不到,因为我们生在虚妄之中,参不透诸般相,还被诸相缠绕,已经领悟到的已经不再是凡人了。在佛门之上,又何尝不是多了一些无情和冷漠呢?

可见,我一生也参不透佛门一丝一毫的真知灼见,可惜了了。


鱼者佩之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出自金刚经,理解一句话的意义要联系上下文,金刚经的内容是佛与解空第一的须菩提的对话。

金刚经的前面是须菩提问佛的话,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因住,云何降服其心?

后面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个问题的,金刚经可以说是一本佛学的总纲,内容看似浅显实则非常晦涩难懂,可以说你的思想层次没有达到,说了你也不会懂。

这句话我的看法表面说不管什么象,都不是真实的,再深层点研究,为什么是虚的不是真实的?佛到底想表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因为佛看到的是事物的本质,这个本质是变化的,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所以后面一句接着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也就是你能悟到事物的变化本质,就可以看到真如本体,得道成佛。当然这个只是我浅显的看法,学佛的人从古至今也没有几个达到这个境界倒是真的,所以我觉得佛经是让人开悟的,不是咬文嚼字的,知道意义你懂了吗?估计你还是不懂,不是意义不懂,是境界达不到而已



紫玄修行


《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因为凡夫就是在颠倒妄想中执著,把有形有相,生住异灭的一切万法,视为真实。

所以佛就讲了一个空性,讲了一个真如。来告诉你这个无形无相,不生不灭的空性,才是你的真心。当你刻骨铭心的认识到这一点,你就是见到了自性佛。你就以这种不生不灭的根性,破除了生灭之法,当下了脱生死。成就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后面又接着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就是你能从生住异灭,有形有相的万法,见到它当下就是那个无形无相,不生不灭的空性,你当下就是见到了如来,见到了佛。当然,这个真心还不是最真的真,这也只是个过渡!

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佛最后用了一个如来藏的法理,来阐述明了的。就是告诉你, 有形有相的万法与无形无相的真心,当下就是一个心,这才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心。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没有哪一法不是心!所以佛在《法华经》里讲了:“凡所有相,皆是实相。”这个实相,就是指万法皆我,没有哪一法不是我。佛在开示《华严经》时,就已经讲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众生就是代表无量的万法。随手拈来一法,皆是诸佛法身真常,皆是“我”,皆是心,皆是佛。这才是真正的见佛,是以心见佛,以心做佛,即心即佛。明白这个道理,当下了脱生死,肉团身瓦解,不会再落六道轮回。

现在我们再来观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经文吧!这里讲的〖虚妄〗,你不能很随便地就用世间法的逻辑思维或语言风格来推理测度的!如果那样的话,就不叫佛法了!就成了世间法了。

什么叫〖虚妄〗啊?

什么叫「虚」呀?一切的万法,无所从来,没有什么根源,不是什么东西生出来的,在十法界当中你查不到它的来处,叫虚。

什么叫「妄」呀?虽然查不到它的来处,但是呢,它当下现前,你时时刻刻能感受到它存在,这叫妄。

‘虚’也可以观照为「空如来藏」;‘妄’观照为「不空如来藏」;‘虚妄’放在一起是「空不空如来藏」;所以,[虚妄]这两个字就是三身佛说法!哪三身啊?用「如来藏」法理来作观照,「如」表法身功德;「来」表化身功德;「如来」表报身功德;这个「藏」可以观照为大光明藏,你明理的当下就已入了大光明藏了!「如来藏」就是一个本体。既然是一个本体,那么你要不要再去执著这是我的、那是你的或是他的?根本就不需要,你心里明白就可以了!在法界当中没有哪一法不是另外哪一法。所以来讲,〖如来藏〗里的‘如’是不是就是‘来’啊,‘来’是不是就是‘如’啊,‘如来’是不是就是‘藏’啊?‘藏’是不是就是‘如来’啊?都是啊!没有哪一个不是另外哪一个。[如来藏]与[虚妄]法理是同等的,没有谁非谁,‘虚’就是‘妄’啊,反过来讲‘妄’是不是就是‘虚’啊,都是一个本体啊,有形有相的万法,当下就是无形无相的空性,就是一个本体。我们的真心它既可以现‘有’,也可以现‘空’。所以说圆顿大法不漏一人,不缺一法,这叫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整个法界皆是自己,既然整个法界都是自己,那么,哪里还有这个小我呀?是不是就没我了,这叫无我!

讲到这里,我们再延伸一下《楞严经》的经典,再进一步拓展咱们的心量,接着来看〖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本觉妙明。〗什么叫‘发尘’啊?本体就是这一个如来藏性,就是我们的真心,因一念的无明,而妄现出你眼前的一切有形有相的山河大地呀,风云雨雾啊等等,这一切的境界相,这一切都是虚妄的尘相,这叫发尘。也就是造成这种客观现实、客观存在,观照为‘发尘’。

〖尘销智圆〗

什么叫尘销智圆呢?

‘尘销’其实就是销而不销,在法界当中,没有一个东西能够真正的灭掉,这也是物质不灭定理。这里所说的‘销’,你明白的当下,知妄即真,我们的真心可以随缘显现为妄,也可以随缘显现为真,真和妄当下都是我们自己,这叫知妄即真啊!我们的真心,非‘真’非‘妄’,可以现真现妄,非‘空’非‘有’,可以现空现有,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叫‘尘销智圆’。「性」和「相」当下为一个本体,是一个东西。

〖本觉妙明〗

什么叫本觉妙明?

你可以观照为一心三藏,是指本来就明,不从外来,自来就明。

现在,大家也可以来体悟一下自己的观念!比方说吧,在《六祖坛经》里,有句偈言,叫「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初入道时,他悟到的禅宗通教的境界。

现在你一看就知道了,这是典型的通教菩萨境界,因为他在强调要破有形有相一切的万法,只见一个空性,非要破相去见空性。

如果你没有听闻过‘如来藏’法理,你知不知道,这句偈,是通教禅宗境界啊?所以说,听经闻法非常重要!

那如果不懂正法的人呢,他却在照葫芦画瓢,似是而非,就把这句偈,当作口头禅来展示,以此来显示自己有能耐,还自以为佛法讲的就是一个空相。

你如果去问问他,既然讲‘本来无一物’,那么这个「物」也包括你身上穿的衣服呀,那你何必衣遮体啊?那你能不能一丝不挂,在大街上走两步瞧瞧吗?是不是很愚痴啊!所以啊,佛经不是随便用凡情去依文解字测度的,否则就会闹出笑话了。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现有的见地足以超越过去的认识!那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不是有些别扭啊,正因为你的境界已经提升了,所以就有这种别扭的感觉。那如果你用刚刚学过的[虚妄]二字,再去理解空性的话,你的境界层次不知要提升多少倍。你看‘本来无一物’的「物」,这个‘物’本来就是妄现的,所以,这里的‘物’你用心调一下,把‘物’改为‘妄’来观照,这样话,你看「本来无一妄,何处惹尘埃’啊?」

这是不是当下就心开意解了呀?

你当下转识成智!

你看啊,‘本来无一妄,何处惹尘埃’啊?正因为这些尘埃都是幻法是妄现的,它们都是乍现的,是空中华,所以你不便去破妄了,只要停止向外攀缘,不去打妄想就可以,这叫歇即菩提。如果你非要破妄见真的话,你就是在障碍自己的智慧德能。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用「拳头」打比方吧,拳头表空性,把‘拳相’视为‘真’,拳头它能现手掌,对吧,那么,所现出的‘掌相’就是尘相,视为‘妄’;如果你非要把这个妄相(手掌)给破掉,砍了它,那是不是你的那个真(拳头)也同时不存在了,因为拳和掌就是一个本体啊,你砍掉了手掌,哪里还有拳头啊?所以说,真心与妄心是一颗心,你怎么能破掉呢?根本就不需要破!只有在你明理的当下,在相见性,就已经破了,

这叫带妄显真!

在这里呢,我再来打个比方帮助你理解,什么叫妄现?

例如有人遇到非常着急的事,就会焦头烂额呀!

比方说你心里非常着急,额头上急出了汗,这个汗是怎么来的呀?汗是心变现出来的,急是怎么来的呀?急是妄想生出来的,「汗水」是妄想妄现的。还有啊,有的人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憋气窝火啊,所以脸也随之发热发红,气是怎么来的?气是妄想生出来的,火呢?是心变现出来的,这个「火气」同样是妄想妄现的。

由妄想扩展到尽虚空遍法界,无非都是妄想生灭!一切的境界相都是我们心现识变而已。

所以说〖虚空无二〗

虚空也不例外,虚空也是我们的妄想变现出来的。〖佛国本同〗佛国也是这样啊!佛国也是虚妄的,基本的原材料都一样,就是地水火风这四样东西,随着我们怎么样用心,随着这个妄想生灭,心可以现出庄严的佛土,五颜六色的;也可以现出糟糕相;糟糕相是不是也是佛土啊?同样是佛土!一切的有形有相一切的境界相都是妄现,都是妄想。

妄想「生」,可以对照为真心是不变随缘的;妄想「灭」呢?可以对照为真心是随缘不变的。

〖合十方佛传一妙心〗

这就是让你观照到十方三世一切的有情众生,以及无情众生,传[一妙心]啊,就是指共一个心,一个本体,那一定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他才能与十方佛传一妙心的。

〖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

能接受「一心三藏」法理的,至少是别教初地位以上的菩萨(别教初地位的菩萨,相当于圆教初住位的菩萨。)

[净秽]的‘净‘可以观照为四圣法界;‘秽’可以观照为六凡法界。净秽在一起就是代表十法界。

大家再回首这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此时此刻,你现有的境界与过去的知见,是不是完全截然不同啊?

所以说: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啊。

愿诸位吉祥 如意 !

阿弥陀佛!


如来藏4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出自《金刚经》,表面的意思是“人世间所有的相,即世界万物都是虚的。”

我的理解是:凡事我们都不要太执着。比如对金钱、名誉、地位的苦苦追求,以及对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的执着,都告诉我们,其实有些时候往往我们苦苦追寻,苦苦执着的到最后的一些东西,其实都是虚妄的。古语讲:“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也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佛法要从无相里认识实相,执着就是假相,不执着就是无相,也就是实相。

我们只有不住于相,运用“般若”的大智慧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我们才知道它的真实来源,真实样子,才能认识它的根本,也就是他的本来面目。这样才会少生烦恼,脱苦离难,找到本心。

佛法博大精深,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此文仅是个人的一些想法!

阿弥陀佛





王大毛是美女


心念自在答题,欢迎朋友们关注、点评。

《金刚经》第五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第一个问题:怎么拜佛

佛是不可以以外貌形相来见的,如果拿形相来见佛,这是错的。为什么呢?很多庙里有佛的形相,人们去拜,拜的是谁?既然佛自己说不可以以身相见如来,那为什么要拜佛?答案是:“因我礼汝”,因为佛的形相存在,你起恭敬的心拜佛,那个佛像只是佛的身相而已。佛的本意是不要拜佛的形相,不要搞偶像崇拜,就是这么简单,首先必须拜自己的心,你的心,一颗诚敬之心。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着相

如果把佛当做偶像来崇拜,这就是着相。《楞严经》中阿难就犯过偶像崇拜的毛病,佛问阿难:你为什么跟我出家学佛?阿难说我看你老人家相貌好,又放光。佛就骂他:你这个笨人,你这是着相。所以佛说不能以身相见如来。什么叫相,就是你看到的,你感知的,你言说,都叫相。反正你能感知的一切存在,都是相,都是概念,都是空,都是不存在。

第三个问题:所有相为什么是虚妄

看完前面两个问题,到这里已经好理解了,凡所有相指的就是外在的一切表相,所以一切的外相、表相都是虚妄,不可能永恒存在,只是过眼烟云而已。只要不去执着它,就会产生智慧,所以我们要做到无所住,不要住在相上。


心念自在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的意思从字面讲,很简单:凡是有形、有影、看到的东西都是虚无的。

这是讲的佛性。也如心经所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同出一源。

相是虚妄的,乃是言"空"。但不是说这个东西不存在视而不见,只是说任何事物都都不是一成不变,暂时的形象只是一种假象,因为要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最后消失。
晩年的白居易对佛教信仰至深,他的名句:花非花、雾非雾、不但词句飘渺优美,而且充满佛理即,眼中的花,並非你看见的花,它是什么呢?看你的修为、悟性了。

因此,事物在不断变化,没有任何东西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可以称为"空"的。所以金钱、权利、地位、事业等一切看似真实的东西,最终还是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个是:茫茫大地一片白。


良人执戟2


完整的话是这样说的,《经刚经》如理实见分: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既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那么,我们要如何来理解这段话呢?白话文一点,可以尝试这么翻译,如下段文字。

世尊问须菩提:你怎么认为呢?可以认为见到长的像如来的,就是见到如来吗?没有看到如来的样子,就认为没见到如来吗?须菩提回答:不是的,世尊,不可以以如来形象标准来看待。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说过,这个人的形象,不是真的本性形象。佛这时候又对须菩提说:一些的形象外在,都是虚妄不真实的,都不是本来面目。真的认识到这一点,才真能见到如来,而且是即刻可见。

这大概是世尊说,不仅他自己能幻化出这个如来的样子,其他人也有可能长的像如来,或者一些魔子魔孙也能变化出如来的样子来。因此,不是见到如来样子,就是见到佛。佛也可以变化出种种样子来,只是人们不知道而已。而真能看清楚任何形象,都是虚妄不真的,也看到真正的本性,那么就是当下见如来。

看到问题标签带着文化,我于是进来回答了一下,关于“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段话,若是解释有错误,还请大家批评指正。【悟空问答命理师陈一宏,欢迎关注交流】


命理师陈一宏


我的开悟来自《楞严经》里的其中一句:

“无相则无,非无则相。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怎么理解呢?也就是说要实事求是,该唯物就唯物,不能都唯心。

这个道理世尊用了很多比喻向阿难说法:比方说,白天有太阳,太阳是真实存在的,肉眼可见的;白天没有太阳,厚厚的云盖起来,肉眼不见,太阳也是存在的,云开日出,我们又重见天日了;夜晚月照当空,月亮肉眼可见,太阳还是存在的,因为月亮反映太阳的光,看到月光就必有向它反射光源的太阳。所以我们不应执着于肉眼所见的真相,而是要不断刷新认知,接受不断变化的真相。如果我们坚持见不到太阳就是没有太阳,这不叫无相,是我们强辞夺理的“无相”,是以“无”入相的。

《金刚经》里著名的理论:“一切法无我,唯忍则成。”还是同样的道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刷新认知,才是真正的真相。这个“忍”字通“认”字,是“认知”的意思。

“相”的有无,是随时变化的,时有时无,不可执着于有或无。《道德经》里“有无相生”是同样的意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青葱光明草


真佛无相,真经也不在纸上。所有示现的佛菩萨或者金光普照的“祥瑞”都是妖魔鬼怪弄的,糊弄人的,为了让人膜拜,供养,真正的佛菩萨不屑于这些,而且天规地律很严格,神有神格,也不会示现这些。


很多人容易着相,容易迷恋各种神通(其实是鬼通,妖通),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你的好奇心会给无形界十八度空间的妖魔鬼怪一个讯息,他们会找到你,对你示现你喜欢的一切,迷惑你,你会一步步走入他们设的陷进,直至被他们吸干精气神,万劫不复。

所以孔老夫子的一句话说的很对,敬鬼神而远之。不要那么多好奇心,不要关注这些玄学的东西,生而为人,把人的本分事做好了就行,人道成而后佛道成。



孙妙彤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出自《金刚经》。《金刚经》是一本宣讲空性的佛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指我们感官看到、听到、认识到的都只是一种显现,一种现象,不是本质。

就像我们那段时间观察“血月”,摄影师把每一张图片按时间排列,然后放在一个平面内,你看到的是在天上一串一步步变化的月亮。哪一个是月亮?每一个都是,却每一个又不全是,都只是月亮的一个照面。

这句佛经下面,接下来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果你明白了每一个你看到的现象,只是本质的一种显现,却又不是恒常不变的本质的话,你就明白了“如来”的真义: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